1、第二节第二节 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一、结构主义思路n结构主义是在发展经济学兴起时,发展经济学家广泛采用的思路,对于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n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普雷维什、辛格和缪尔达尔等,这些发展经济学家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先驱”。n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对当时西方处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普遍看法是,它们的理论都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不切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1.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批判(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n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情况是,商品经济不发达,价格体系还处在萌芽状态,市场分散而破碎,远
2、未形成体系。q市场的不完备,人们不可能像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在经济行为中作出合乎逻辑的精明选择。q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把经济变动看成是边际的、增量的调节,而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是大规模的变化和重大的经济结构的改进。(2)对凯恩斯经济学的批判n凯恩斯经济学把经济萧条时期的劳动力失业和资本的闲置归因于储蓄过多,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却是储蓄不足。n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不仅表现为持久性的失业,还表现为广泛的就业不足、伪装的失业和低生产率的就业。n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就业不足情况的出现和持久存在,是由于储蓄不足、资本短缺。从而凯恩斯提出的增加有效需求的对策是
3、不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发挥有效作用。n发展中国家的任务是动员更多的储蓄以增加投资,它们短缺的不是投资支出,而是储蓄积累,是实际资源的可利用程度。2.强调非均衡状态n发展中国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不是自我均衡的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十分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刚性。在缺乏弹性的经济结构下,价格的相对变动对资源重新配置的推动作用很小,供求均衡状态就不可能自动完成,因此,市场不能结清、缺口无法填平。n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必然引起部门间结构上的差异,尽管各个部门都会谋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但对刺激的反应快慢和反应机制,各个部门是不同的。n持结构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一般倾
4、向于把经济分解为几个构成部分,去剖析经济发展的进程,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对经济发展的真实面目的确切理解。3.经济政策建议n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主张从收入结构的特点制定重视分配的政策。n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现代部门的工资收入者已属于中等收入阶层,而处于最贫困阶层的小农、无地农和城市的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不决定于工资,而决定于能得到多少土地和资本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n结构主义者要求制定重视分配的政策,但并不主张对现有的财产重新分配,而主张对收入增量的重新分配。二、新古典主义思路n持这一思路的发展经济学有舒尔茨、明特、巴拉沙、拉尔、鲍尔、怀纳、哈伯勒等。n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不少发展中国
5、家的发展状况:q尽管有快速的增长,但广大人民并未摆脱贫困;q尽管采用了教育、人口流动、工业化等结构调整机制,但二元结构、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其他种种失衡现象并未减轻。1.对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n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和谐的、累积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结果会一般地使所有收入阶层受益。n经济体系有一种自然走向充分就业的强有力的趋势。n由于货币因素、战争以及新型生产技术的引进,暂时的失业是可能的,但长期的均衡失业是不可能的。n经济发展的前景值得乐观。2.价格机制使发展处于均衡n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进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n价格的变动必然较快地引起产品的供
6、给数量与需求数量以及生产产品的要素配合比例的相应变化。n高的价格吸引更多的供给而抑制需求,低的价格鼓励更多的需求而抑制供给。只有均衡价格,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n在这样的认识下,竞争自然受到赞许和肯定,而垄断和控制受到批评和怀疑。3.资本积累和国际贸易理论n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和资本可以互相替代,资本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劳动力的增加。n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随着积累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效率将逐渐下降。n新古典主义强调国际贸易的利益是增加实际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长使储蓄也有所增长,从而提高国内资本形成率。4.经济政策主张n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扭
7、曲现象,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n价格扭曲的关键,是政府政策的误导和政策体系的冲突,因而又提出与其矫正价格不如矫正政策的主张。其基本政策主张有3点。(1)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2)反对国家干预,校正价格扭曲,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3)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三、激进主义思路n持激进主义思路的发展经济学家对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障碍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这些国家自身存在的传统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分析和批判。n这一思路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大量借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把经济制度(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自称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党派。n激进主义发展
8、经济学以依附论出现为标志,并以其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批判主义色彩,使其在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n比较有影响的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家有巴兰、阿明、弗兰克、卡尔多索、桑克尔、桑托斯、伊曼纽尔等。1.对经济落后原因认识的两阶段n第一阶段是基于依附理论之上的认识。认为发达国家的发达正是不发达国家不发达的原因。q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层,落后国家只不过是发达西方世界的不可分离的物质供应地。q认为穷国与富国的商品交换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穷国会受到富国的剥削和掠夺。n第二阶段建立在阶级分析上。q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家把着眼点转移到对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制度的分析上来,运用阶级理论来讨
9、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2.对阶级的划分n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对社会阶级进行细致划分,除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外,还细分为城市工业资本家、进出口商人、农村土地所有者、政府官僚、城市居民、工人、农民等集团。n认为国家政策是内生的,是可以解释的。它将国家看成是一个系统的集合体并且根据统治阶级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盟的利益来解释国家政策。n提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内部制度性障碍。经济落后不是因为市场不完善,也不是因为政府政策的失误,而是因为政府常常是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来制定国家政策,而不是基于全体人民的利益。所以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越广泛,对经济造成的损害也越大。3.经济发展的政策主
10、张(1)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现代化必须走自我主导型发展道路,工业化必须在强有力的国家保护下推行,自由贸易只会将民族工业扼杀在摇篮之中。(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只有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广泛的发展空间。(3)消除严重的制度障碍是使国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4)制度变革的成功仅靠政府的作用是不可能达到的,需要更多的阶层和个人的积极参与,需要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四、新制度主义思路n新制度主义经济发展思路,是新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在80年代后崛起的新思路。n制度不再是给定的前提,而是经济活动中一个内生变量。他们运用新古典主义的供求分析
11、方法,分析了制度的需求、供给以及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n奥斯特罗姆(Ostrom,S.)等人从制度内生性寻找经济社会落后的原因,其根本目的是消除贫困、追求发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n他们从制度安排本身就是经济发展资源的认识出发,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制度和组织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真正问题是如何开发一种制度环境。1.市场经济制度结构理论n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制度背景,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度干预引起了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经济增长迟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n新制度主义发展经济学家也肯定市场的配置效率和活力,同时也指出,经济和市场制
12、度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市场价格体系和“矫正价格”问题上。n必须深入到支撑市场运作的生产制度结构(产权制度)和制度环境的认识上,重视“矫正制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制度也必须跟着演进。2.公共选择理论与寻租问题n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缺乏法律约束,权力机关从事着大量寻租(Rent-Seeking)活动和专制行为,谋取私利,浪费了大量资源,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n一些非市场的力量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使得公共政策具有了增大价格扭曲的潜在可能性。n公共部门企业的无效率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其原因也是那些试图独立于市场来管理企业的非市场力量。n经济发
13、展理论应研究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多样化而不是单一性的制度选择。3.国家产权理论n新制度主义者认为,政治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他们把研究国家产权的界定与强制执行中的有效性,作为核心问题之一。n诺思(North,D.)通过经济史分析说明,排他性的公共产权的发展,导致了专业化与分工的加深,因此国家作为界定、仲裁与强制执行产权的特定组织形式的出现,成为了必然。n他指出,成功的国家一是设计出一套产权安排程序,以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二是在产权制度框架下演进出一组旨在增进绩效和国民收入的法律制度。n成功的国家总是与成功的意识形态相联系的,意识形态促进信息的流动。4.制度变迁与新经济史学n新制度主义者认为,
14、经济发展从来就是动态的过程,长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正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假定不变的那些参数,如人口、技术、产权和政府对资源的控制等,而政治经济组织及其激励机制的变迁又是结构变迁的基础。n所以,在经济发展研究中,重要的是研究这些制度结构的变迁与创新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对技术可能性在既定条件下的抽象均衡进行冥思苦想。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从20世纪40年代产生到现在,发展经济学大体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一、早期发展阶段1.早期阶段的主要理论早期阶段的主要理论n20世纪4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n发展理论主要借助发达国家的某些经验,结合西方经济学某些现成的原理,构造了各种理论
15、模式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落后的原因,并筹划经济发展战略。n这些发展理论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它们形成了早期发展经济学基础理论。n其中影响较大的经济发展学说主要有: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以及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等。2.早期阶段的主要特点(1)遵循结构主义的经济发展思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刚性的特性,使价格机制及市场机制的均衡作用不能自动地实现,因此应发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作用。(2)具有明显的反单一经济倾向。发展经济学家强烈地反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自认为他们的理论无所不包的看法,
16、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传统的、单一的理论已远远背离发展中国家的现实。(3)自认为其经济发展理论连同以此为根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4)强调内向发展战略,国家对外贸易保护的政策。二、第二发展阶段1.第二阶段的发展背景。n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n在早期发展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却出现一系列新问题。q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出现停滞现象。q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q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加深。q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所谓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n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对外
17、经济比较开放,注重市场机制作用,实行出口导向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非常迅速,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地区)。n发展经济学家大都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反思经济发展理论,对有关理论和政策建议重新评议,并作出了重大修正和转变。n其中主要的理论有,以巴兰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的理论、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强调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以库兹涅茨为代表的实证分析学派理论、以舒尔茨和加里贝克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等。2.第二阶段的特点(1)强调经济发展目标的多维性。除收入目标外,增加了消灭贫困、公平分配、减少失业、满足基本需要。(2)开始重视农村发展。提出要发挥农业的作用,必须给农民提供经济机会,扩大人
18、力资本投资,必须认识农业研究的经济价值。(3)重新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强调市场机制作用的理论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因此,发展经济学领域里的这一变化也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复兴。(4)提倡外向型发展战略,强调外贸、外资的作用。(5)激进主义和依附理论兴起。它使人们对发展中国家的处境以及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6)社会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兴起并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三、第三阶段n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n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和模型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农村非农业化问题、经济发展中的寻租理论、金融抑制理论、资本倒流问题等。1.第三阶段的发展背景n新古典主义成为发展经济学的
19、主流,其发展经济理论几乎渗透到所有的发展研究理论。n面对这一局面,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有些学者认为发展经济学已经“衰落”、“走下坡路”、“进入收益递减阶段”,甚至即将“死亡”。n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加入了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使发展经济理论研究一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另一方面不同的发展学说又趋于融合。n现在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存在,而且还相当活跃。2.第三阶段的特点(1)理论不断出现创新,使经济发展理论进一步深入发展,作为一门学科正走向成熟。(2)发展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联系更加紧密,趋向相互影响、交融发展。(3)自身发展细分化倾向,在发展经济学下出现若干相互独立的子学科。(4)微观实证化趋势。(5)经济发展理论内部各学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