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的进入退出障碍2002年6月27日朱宁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产业组织学简介 第二部分:企业进入与退出障碍研究产业组织学介绍:产业组织学是研究市场运行的学科。:产业组织学是研究各产业(或行业)中企业行为的学科。:产业组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市场运行过程怎样影响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为,以及市场什么倩况下会出现“失灵”,如何通过外部力量(如政府干预)使市场能够正常运行,以达到或接近理想的经济绩效。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微观经济学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市场势力(market power)概念:一种使定价高于成本,尤其是边际成本的能力。企业角度:更多的利润和更高的企业价值从社会
2、福利(政策制定者)角度:分配无效率:失去潜在顾客的损失 生产无效率:成本增长 寻租:企业为了影响政策制定者而耗费的没有用于生产的资源。相反观点:市场势力不但存在而且还有利于社会,因为市场势力是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熊比特)产业组织学的中心问题1、是否存在市场势力 芝加哥学派:只要每个行业都允许厂商自由进入,则市场势力的程度就很小。2、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市场势力3、公共政策是否对市场势力起作用 避免市场势力的负面作用:反拖拉斯政策4、产业政策 加强某个企业或产业的市场位置,尤其是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方法简介 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structure-co
3、nduct-performance)主流产业组织学家:遵循SCP框架,重视实证研究。在40和50年代,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以单个行业为主。后来主要是由于经济计量方法将别是联立方程模型的出现和普及,人们开始同时研究多个行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的综合联系和整体关系,从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芝加哥派重点强调理论对研究产业组织问题的指导作用。案例法引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成果 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框架 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内容一、简介二、前人对厂商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三、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主要内容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三、进入
4、和退出三、进入和退出一、简介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的对象 1 问题的提出一些产业的产品最初被商业化而引入市场时,由于现期的和潜在的市场容量非常大,高额的赢利会诱导企业(厂商)数量急剧增加。随着市场的饱和,尽管产量在持续增加而企业(厂商)的数量却在不断下降,通常这个时期比较漫长。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厂商的进入、退出、淘汰是什么因素决定的?是否与市场结构有联系?企业数量的变化是否会影响企业行为和市场运行绩效?政府实施的产业组织政策是否能够引导企业的进入、退出和淘汰过程向着资源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优的方向发展变化?我国当前形式下,产业组织政策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我
5、国改革开放和推进市场化进程究竟起什么作用?2 研究对象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垄断竞争某一产业中厂商和该产业生产的产品分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产品的厂商的进入、退出为切入点;以产业的资源最优配置为目标,阐述为什么企业进入会过多,而进入过多之后随不能赢利为何不能顺利退出;寻求能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实现条件,正确引导企业进入、退出,从而达到合理的产业组织和社会福利最优。主要内容一、简介一、简介三、进入和退出三、进入和退出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1 市场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2 研究进入、退出的角度 3 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果 4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1
6、 市场结构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在萨伊的劳动、资本和土地三种要素之外,提出了生产的第四要素“组织”,既指企业内的组织形态,也指企业之间的组织形态,还指产业之间的组织形态。还提出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垄断的发展。“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琼罗宾逊(J.Robinson)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对关于“马歇尔冲突”的争论进行了总结。张伯伦(Chamberlin)垄断竞争理论(1933)以现实的具体的市场代替了理论上的抽象市场,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因素,把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的市场结构作了区分,使市场结构的区分和研究更接近现实经济生活。今天市场结构的
7、分类就是由此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市场结构类型市场类型主要条件现实生活中的近似例子完全垄断一个厂商占100%的市场分额电力、电话、自来水占优(主导)厂商一个厂商拥有市场分额在50%100%之间,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厂商报纸、柯达胶卷、吉列刀片紧密寡头前4位厂商共占有60%100%的市场份额,他们之间很容易串谋固定价格铜、TV传播、地区性银行松散寡头前4位厂商共占有最高40%的市场份额,他们之间串谋固定价格是不可能的家具制造业、木材业、小型机械垄断竞争存在许多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任一厂商都不能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零售业、服装业完全竞争至少存在50个以上的竞争者,任一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都微不足道。谷物
8、、家禽资料来源:Shepherd,William G.,1985.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econd Edition,Prentice 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 07632,p.42 研究进入、退出的角度厂商鲍莫尔、贝利、潘扎尔和威利哥(有时简写为BBPW)利用“进退无障碍理论”对自然垄断的分析,是假设一个在位垄断者与一个潜在进入者的前提下展开的肯尼思贝司曼(Baseman,1981)论述自然垄断的可持续性与进入的不可取之间的关系时,也采用在位者与进入者为分析对象产品克珀莱和米勒(Klepper an
9、d Miller,1995)直截了当针对某一种产品:对美国制造业中的46种产品(如圆珠笔、洗发香波、拉链、录音磁带、挡风玻璃刮水器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模型检验。杰罗斯和默芬(Geroski and Murfin,1991)选取某一产业中的代表性产品:以1958年至1983年英国汽车工业中轿车为例,对轿车生产厂商的进入及产业演变进行了模型化。3 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果让泰勒尔(Tirole,1998)产业组织理论第七章假设厂商同时选择进入市场时,以模型证明了自由进入可能产生太多也可能产生太少的厂商。第八章根据鲍默尔等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如果所有厂商都得到相同的技术,不存在沉淀成本,
10、那么即使市场上只有一个垄断厂商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也会使垄断者的行为同竞争者一样。并用典型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在位厂商如何通过生产能力投资来遏止进入。还从博弈的角度分析在位厂商具有的先动优势。结论:“在容纳博弈中,当企业之间进行的是价格竞争时,企业不愿意使自己看上去具有攻击性;当企业之间进行的是数量竞争时,企业可能试图在将来成为一只恶狗。”与进入容纳的情况相比,在进入遏止或诱致退出的情况下,企业在价格博弈和数量博弈中所使用的战略差别较小。“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看上去是强硬的。“冯维茨塞克(Von Weizsacker,1980)通过古诺模型对规模经济进行了详细推论,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产品差异,证
11、明存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的情况下,提高而不是降低对在位者的保护,使其免受进入者竞争的威胁,可以改善社会福利。所以对于存在技术壁垒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鼓励竞争来改善社会福利的做法是不对的。对进入、退出理论研究的文献成果曼奇和温斯顿(Mankiw and Whinston,1986)之所以市场上当进入有固定成本时也存在进入过多而导致社会效率降低 的可能性原因在于基本的直观的力量。在同质产品市场上,由于不完全竞争和“商业盗窃效应”的存在使进入偏离均衡,因此总是有过多进入的倾向。在异质品市场上,是否有过多进入的倾向是不清楚的,一般产品差异会减少过多进入。铃村好太郎和清野和村(1987)考察准古诺市场上
12、生产同质产品的寡头垄断厂商数量与经济福利的关系。假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通过对厂商数量的管制推行边际成本定价原则,由此证明在自由进入的准古诺均衡情况下,市场上会有过多的厂商存在。米尔斯(Mills,1991)在同质产品市场上,当进入涉及沉淀成本时,寡占行业倾向保有过多厂商,因在位者通过减少产量,容纳进入,仍比奋起抗争、遏制进入时的利益要大。但这时却不是社会最有效率点,持续的进入使过度进入的社会成本膨胀,所以需要对进入实行管制。一些名词古诺寡头垄断模型:假定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通过选择产量而不是选择价格使利润最大化。在古诺模型中,所有厂商同时作出产量决策,基本假定就是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时选择自己的产量
13、,这样得到产量上的纳什均衡叫古诺(纳什)均衡。该模型提供结果对产业组织学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情况下价格并不等于边际成本,也不能达到帕累托效率。厂商价格超越边际成本的程度与厂商的市场份额成正比,与市场需求弹性成反比。商业盗窃效应(business stealing effect)由于新进入者的进入行为使得在位者的市场份额减少。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这种效应就成为偏离均衡方向的决定因素。一些名词进退无障碍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所谓进退完全无障碍就是指无论是企业进入还是退出某个行业时,不存在任何经济代价这样一种市场条件。主要代表人物是鲍莫尔(wJBaumol)该学派认为,
14、不要有较多的企业,只要存在潜在的竞争压力,即存在一个进退无障碍的市场结构就能有好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鲍莫尔提出并十分强调沉没成本的概念。进退无障碍理论的最重要的政策涵义是,为克服由于规模经济原因形成的自然垄断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可根据进退无障碍理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制政策或规章,尽可能保持着潜在的竞争压力,以此约束大企业的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持规模经济的同时,又较好地克服垄断弊端。4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七个程式化的事实 以下参考Geroski,P.A.,“What Do We Know about En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
15、ial Organization,1995,vol.13,p.421-440.1、进入是经常发生的,然而进入率(新进入厂商的数量/在位厂商和新进入厂商之和)远高于进入的市场渗透率(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整个产业的销售额)。2、进入更多地表现为产业内部的差异而不是产业之间的差异3、进入率和退出率是高度正相关的。4、大多数进入者的生存率较低,即使成功的进入者也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发展成为与在位者的规模相当的规模。5、常见的是白手起家进入,成功率比多样化进入低。6、进入率在不同时间是不同的,通常在市场发展早期达到进入的高峰。7、进入后的调整成本是对开始就以大规模进入和进入后快速渗透的“惩罚”。4
16、 对进入退出实证检验的结论:八个程式化的结果1、进入对高额利润的反映似乎是比较迟缓的。2、对进入壁垒高度的计量经济估计表明进入壁垒是高的。3、利用传统的度量赢利水平和进入壁垒的方法很难解释进入率。4、进入对平均的产业价格成本差异幅度的影响非常有限。5、高的进入率通常与高的技术创新率和高的效率改进率相关联。6、在位者对进入的反应是相机抉择的。7、虽然理论研究集中于进入对价格的影响,但事实证明,价格并不是在位者用于遏制进入的常用手段,相反,常用的是市场促销等其他的非价格竞争手段。8、厂商规模和生存年限与进入者的生存和成长相关。主要内容一、简介一、简介二、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二、前人
17、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三、进入和退出 1 进入和退出的壁垒 2 对进入壁垒的研究综述 厂商进入、退出的障碍分析进入壁垒结构性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必要资本量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壁垒行为性壁垒阻止进入行为驱除对手行为政策法律壁垒退出壁垒沉没成本大职工解雇难度大联合生产问题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对进入壁垒研究回顾1贝恩 的结构主义分析(1959产业组织)哈佛学派进入壁垒是“某一产业中的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反映在在位者能够把价格提高到竞争性价格水平之上,而又不会招致新厂商的进入。”提出四种壁垒: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和特有资源。市场结构
18、是外生变量,厂商行为仅由市场结构决定,属于内生变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条件决定了进入者的潜在竞争力厂商主义分析,以施蒂格勒(Stigler)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1968进入壁垒指“新厂商进入一个市场所负担的、而这一市场中的在位厂商不负担的生产成本。”认为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等都不构成进入壁垒,强调政府管制这一人为壁垒。冯维茨塞克(Von Weizsacker,1980)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它必然由谋求进入一个行业的企业承担;并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扭曲。”即构成对社会福利有害的进入限制才是进入壁垒。对进入壁垒研究回顾2迈克尔波特强调政府在企业进入和退出中的作用德姆塞
19、茨(1980)提出“所有权进入”壁垒,指出判断给予某一方何种保护的标准在于总效率的提高与否。谢勒(Scherer,1980)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强调厂商行为对市场结构有反作用,市场的运行绩效对市场结构也会产生反作用。鲍莫尔为代表的厂商“进退无障碍理论”Waterson,1984Tirole,1988吸收博弈论的研究成果,重视不完全信息对厂商进入、退出的影响,认为厂商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较多信息阻止新厂商的进入或诱其退出,从而影响经济福利的变化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87)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在生产无差异产品的市场上,即使在位厂商可以获得垄断利润,很低沉淀成本的存在就可以成为阻碍
20、潜在进入的壁垒。总结第一部分:产业组织学简介 概念 中心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厂商进入、退出障碍研究v 简介简介v 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前人对进入、退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v 进入和退出进入和退出参考文献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4月第1版 (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美)刘易斯 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
21、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杨蕙馨,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6月第1版 Geroski,P.A.,“What Do We Know about En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5.推荐杂志和网站产业经济学杂志产业经济学杂志(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http:www.jstor.ac.uk/journals http:www.jstor.a
22、c.uk/journals 经济学与管理策略杂志经济学与管理策略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rategy)http:mitpress.mit.eduStrategy)http:mitpress.mit.edu国际国际产业组织学产业组织学杂志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Http:/www.elsevier.nl Organiz
23、ation)Http:/www.elsevier.nl 法律与经济学杂志(法律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 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杂志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杂志(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Journal of Law,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http:/www.law.yale.edu Organization)htt
24、p:/www.law.yale.edu 兰德经济学杂志兰德经济学杂志)()(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http:/www.rje.org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http:/www.rje.org 产业组织学产业组织学评论评论(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http:/kapis.www.wkap.nl http:/kapis.www.wkap.nl SSRNSSRN产业组织与规制文摘产业组织与规制文摘(SS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SS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Regulation Abstracts)http:/ Regulation Abstracts)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