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社会学华师社会学课件-考研一、社会结构的内涵界定o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观察的理论概括。社会结构既是对社会静态分析的终点,也是对社会动态分析的起点。o 所谓社会变迁,就是社会结构的变迁,认清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就从本质上把握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变动的状况和趋向。o 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迪尔凯姆o 关于社会结构的解释有多种多样,最具代表性观点是美国当代结构主义理论大师彼特布劳的结构变迁理论。o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结构的组成是指由个人社会结构的组成是指由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所组
2、成的不同群体或阶层在社会中所占据的位置,以及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位置,以及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交往关系。o“更精确地说,社会结构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社会位置(人们就分布在它们上面)所组成的多维空间。”(不平等和异质性)o 按照这种定义,社会结构可以由一定的结构参数来加以定量描述定量描述。o 结构参数就是人们的属性,分为两类:o 一是类别参数,如性别、宗教、种族、职业等,它从水平方向对社会位置进行区分。o 二是等级参数,如收入、财富、教育、权力等,它从垂直方向对社会位置进行区分。o 这两类参数之间可以相互交叉,也可以相互合并,从而使社会结构的类型显得更加复杂多样。o 依布劳的理论,社会结构是
3、通过结构分化形成的。o 分化的两种一般形式就是异质性和不平等。o 异质性或水平分化就是指人口在由参数所表示的各群体之间的分布,不平等或垂直分化是指由等级参数所表示的地位分布。o 异质性和不平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精确地加以测量。社会结构的差别与变化即可以通过这两种形式的分化程度上的差别与变化反映出来。布劳定义下的社会结构,其变化形式有如下几种:o 社会位置本身没有变化,而在这些位置上的人口分布则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会改变由单一参数表示的不平等或异质性的程度。例如收入不平等或种族异质性。o 由一个类别参数描述的位置的数量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会改变异质性的程度。o 参数的相关强度发生变化,这一变化
4、会改变参数相交叉或相加强的程度。o 一种分化形式与另一种分化形式的相关程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同于参数之间相关程度的变化。例如,一个社会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相关程度的变化,必不同于该社会内部个人的这两种属性之间相关程度的变化。o 新参数出现或旧参数消失,从而改变参数框架本身。如新国家、新宗教的诞生,或民族融合的实现等。o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o 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社会结构一般表现为:o 基础要素(人口结构);o 社会整合(家庭结构、组织结构);o 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结构);o 空间分布(城乡结构、区
5、域结构);o 生活方式(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就业结构);o 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等。二、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o 经济结构,一般可以有两种含义:社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o 社会经济结构:即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o 国民经济结构:即从各个角度考察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构成类型,包括生产力方面的结构,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生产要素结构,也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o 经济结构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对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功能
6、等几乎全部内容的影响。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经济结构对教育功能的影响。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内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功能等几乎全部内容、教育组织、教育功能等几乎全部内容的影响。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经济结容的影响。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经济结构对教育功能的影响。构对教育功能的影响。o 我们按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这一历史分期为线索,来区分经济结构的总体类型及其相应的教育功能。o 在不同经济结构类型的社会中,教育职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农业社会(一)农业社会o 经济结构特点:划归“农业社会”类型的社会的经济结构通常存有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分等级差异明显以及变化十分迟
7、缓这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o 科学技术含量极低(手工工具为主)o 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先天赋有的阶层或阶级等级明显,“封闭式”不平等)o 变化十分迟缓(重复性的生活轨迹、对现存生活方式和秩序的高度认同,对变化的高度敏感和抗拒鲁迅说过,在传统中国,搬一张桌子都要流血)o 在技术结构方面,劳动者的技术装备较劣,普遍仍以手工工具为主;o 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口在全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农业总产值在同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或极大;o 在劳动力结构方面,体力劳动者远多于脑力劳动者,无文化层劳动者远多于高文化层劳动者;o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基本上只依靠劳动力密集;o 在生产力地区结构方面,不同
8、自然、地理条件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o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法定的或准法定的特殊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农业社会的教育职能o 农业社会的教育功能在于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o 这一“社会需要”正是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以身分等级差异为主要标志的各种不平等关系。o 在这些不平等关系中处于高位(尊位、贵位)的社会统治阶层无一例外地希望维持关系现状,巩固本阶层利益。并因此而无一例外地在实行阶级专政的同时,诉诸于教育。o 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承担着“社会防范职能”或“社会控制职能”,而培养精
9、英与教化庶民刚是这一职能的两项具体内容。(二)工业社会(二)工业社会基本特征:o 科学(技术)含量日益增多(机器代替了手工)(机器代替了手工);o 经济结构是“开放式”不平等的(“能力能力”和和“贡献贡献”是是“不平等不平等”的来源)的来源);o 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多变的、流动的经济结构,这其实是上述两个特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变化随时(变化随时存在)存在)。工业社会的教育职能o 首先,在精英培养职能上,与“开放式”不平等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工业社会中的教育在制度上逐步开放了其培养对象的范围,直至最终面向社会所有阶层的子女;o 其次,至于庶民教化职能,基本上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与农业社会所
10、不同的是,工业社会中的庶民教化已不再是与劳动力再生产几无干系的一种“纯教化”活动了,而是与劳动力的专门培养与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社会防范 社会调适o 在工业社会中,教育在承担社会职能时,通常并不采取、至少是很少采取专门的、外显的强制认同与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采取、至少是更多地采取随伴的、内隐的潜移默化与启发思考的方式。o 其原因有三:o 一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教育需要大量时间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致使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可占用的时间大为减少;o 二是工业社会中群体化教育本身便是以工厂为结构范型而建立起来的,其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等特征无一不是“工业化模式”的体现。在这种教育中,
11、学校生活过程本身的许多自然特征(如守时、服从、死记硬背、重复作业等)便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的“隐蔽的课程”,便是实际的教育内容;o 三是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多变、流动的特征也促进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硬行灌输一元价值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于是,工业社会的教育职能由不容“异端”的显形控制转变为“宽容”的隐形控制。(三)后工业社会(三)后工业社会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具有如下五个重要特征:一 物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二 科技阶层占优势社会地位;三 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改革与政策形成之依据;四 技术的控制与评价具有未来取向;五 各种新的智能技术被用于解决经济与社会问题后工业社
12、会经济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向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重要趋向o“软件化”或“知识化”、“信息化”o“国际化”o 阶级或阶层意识的“模糊化”o 变动“急剧化”教育职能:社会调适 社会更新o 第一,80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等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大改革。o 教育改革并非消极地被动“防范”社会变化,而是积极地主动“出击”。出击的基础是新技术、新产品、新结构、新制度、新关系、新网络。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为了不断造就出能进行这些推陈出新的新型人才。o 第二,建立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经济结构与社会面貌的变化日趋频繁与剧烈的必然要求,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则又
13、必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这些频变与剧变、而且会有意识地不断促成与创造新变化的社会成员。总结:不同经济结构中的教育特征 经济经济类型类型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教育制度制度学校学校组织组织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农业农业经济经济1.1.贵族儿童贵族儿童2.2.极少数有极少数有钱的平民子钱的平民子女女等级制等级制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形成并发形成并发展展以身份文化知识以身份文化知识为核心(如古希为核心(如古希腊的腊的 七艺七艺、周、周朝的朝的 六艺六艺)社会化:培养社社会化:培养社会精英会精英社会防范或社会社会防范或社会控制控制工业工业经济经济全体儿童全体儿童双轨制:双轨制:精英教育
14、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学校组织学校组织逐渐趋向逐渐趋向 科层制科层制 以生产知识为核以生产知识为核心(科技、经济)心(科技、经济)社会化社会化筛选筛选社会调适社会调适知识知识经济经济全体儿童全体儿童终身终身教育教育学校、家学校、家庭、社会庭、社会教育的一教育的一体化体化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能力1.1.社会化社会化2.2.筛选筛选社会更新社会更新o 在教育社会学里,考察教育与经济关系,人们往往着眼于教育与生产力的适应问题,也即关注教育的生产性功能。o 但在这里,我们所言的经济结构不仅仅指生产力,也包括生产关系,因此,我们所涉的教育功能也超越了生产性功能而是更广意义的社会功能。三、政治结
15、构与教育控制o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分配与运作问题。o 政治最集中的表现的国家政权。o 政治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与类型。o 所谓政治的结构,主要反映了国家政权中的权力分配及其运作模式。国家政权的基本职能不仅是直接、间接地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更主要的是要维护国家问题。o 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个基本制度,便直接受制于政治的控制和制约。o 考察政治与教育的关系,有多种视角或分析框架,我们主要从政治制度与教育制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的关系)来进行观照。(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o 中央政府处于至高无
16、上的权威地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一种绝对的领导与服从关系。维系这一关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将地方政权“国家化”,其重要措施便是掌握地方实权的官吏均由中央政府或中央部门任命与派驻,其职权也由中央政府或中央部门确定或授予。政治权力政治权力中心中心中央与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方的关系立法立法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组织关系组织关系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绝对控制绝对控制中央统一中央统一中央任命中央任命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层级分明法国法国o 法国教育部是法国政府中最大的一个部,权力极大。o 它既控制着大学区、省直辖市、镇、村的教育,从横向上看,也领导并监督着所管辖的全部公立与私立教育机构。o 它不仅有权提出教育法
17、案、发布命令、确定教育经费,而且有权规定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原则、制定教学大纲,甚至还有权规定教学方法、考试的内容和时间、过问公立学校的人事问题等。o 法国有一套组织严密、完全受教育部垂直领导和监督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o 到1977年,法国全国划分为26个大学区,各大学区设总长一人。o 各学区总长由三名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任命,代表教育部长行使教育领导权力,管理本学区所有教育事业。o 每一个学区负责二至三个名,每省设大学区仔学一人。o 大学区令学同样由三名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任命,代表大学区总长在省内行使领导职权,掌握本省除高等教育以外的全部教育行政。这样,整个教育的领导权便被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o
18、换言之此时的法国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实际上已经完全国家化了、中央化了。o 法国教育控制中的中央集权,不仅体现在对地方与学校处理重要事项的大政方针与基本原则的规限上,甚至还体现在对地方学校处理一般事项的操作过程与具体方法的规限上,各教育权力机构之间乃至学校之间几乎在所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以至于如果你要寻找这个制度任何一部分的某一特殊规定,你一定会在全法国的相应部分找到完全相同的规定。同样,课程和结构也是统一的。o 几乎可以说,学校每一分钟活动的内容都由国家教育部具体规定,导致同类型学校之间几乎在所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o 有人甚至这样形容法国的教育:看到巴黎一所学校的情况,便可了解全法国的学校。(二
19、)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政治权力中政治权力中心心中央与地方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关系立法立法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组织关系组织关系1 1 国家政府国家政府2 2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相对控制相对控制(权限分明)(权限分明)有统一的国有统一的国家立法家立法有各地的地有各地的地方立法方立法各地竞选各地竞选各自为政各自为政 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统一的控制。统一的控制。o 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以联邦制为主要的表现形式。o 美国、加拿大、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政治结构均属此类,尤以美国为典型。o 美国是从最初各不相关的殖民地社会中发展起来,以偏重强调所谓地方性
20、忠诚或区域性忠诚的方式逐渐扩展而成的联合社会。这一历史传统使美国的地方分权程度高于其他任何国家。o 美国于1867年始设联邦教育总署,此后有所调整与变化,但基本上不负领导全国教育的责任。o 美国的50个州在教育上独立自主,自行决定义务教育年限,通过各项教育法案,最终负责本州教育经费,规定有关教师资格、聘用条件、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条例或方针,并制定实施、评价与修改教育计划。美美国国教教育育控控制制模模式式o 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统一的控制。美国所选择的教育控制方式是分散与多样化的。美国的50个州在教育上独立自主,自行决定义务教育年限,通过各项教育法案,规定本州教育经费的支出,规定
21、有关教师资格、聘用条件、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条例或方针,并实施、评价与修改教育计划。o 此外,在美国与政治结构的分权化相对应,各州也把教育领导权限进一步下放给所辖各级地方当局。o 总体而言,美国的教育控制可称为多中心的教育控制,甚至无中心的教育控制。(三)“地方自治+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o 随着政治力量的多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与地方的控制与反控制,绝对的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均面临严峻挑战,因而出现了大量介于上述两种政治权力控制方式的类型,即既有地方自治又有中央控制的模式,这些结构模式可统称为中央调控型。中央调控制的政治结构中央调控制的政治结构政治政治权力中心
22、权力中心中央与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关系立法立法 地方官员地方官员 组织关系组织关系 中央控制中央控制地方部分地方部分自治自治 中央依法中央依法调控下的调控下的地方自治地方自治 中央统一中央统一 由地方选由地方选举产生举产生 自上而下自上而下层级分明层级分明 o 在这种政治结构背景下,教育控制表现出一种新格局。o 以日本为例。日本设有统管全国教育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文部省,它并非单纯服务性机构,还享有如教育预算,管辖国立大学,批准设置公立、私立大学,确定学校设置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审定教科书及干预地方教育行政等广泛的权限。o 同时,它又不同于法国的国家教育部,它与地方公共团体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并
23、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它主要通过非强制性的,依照法律精神进行的指导、建议、援助及劝告等方式来影响地方公共团体及所辖国立学校的教育行政。日本教育控制基本模式四、文化与教育结构o“文化文化”概念辨析概念辨析 文化概念的极其丰富的定义o 文化的核心意涵文化的核心意涵 文化心理系统(结构)内核是价值观念系统(一)文化模式与教育取向(特征)o 文化是“成形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在具有整体结构的文化的制约或影响下,教育会形成怎样的总体特征?“后喻型后喻型”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o“后喻型”文化的特征:对变化缺乏认识,对现存生活方式所有方面的普遍正确性给予持久的、无可置疑的认同。o 相匹配的教
24、育取向“封闭性”,表现为“师授学承”。“前喻型前喻型”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o“前喻型”文化的特征: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类型,强调首创精神,怀疑和批判所谓的“正统”。o 相匹配的教育取向“开放性”,表现为“师导生创”。(二)文化资本(二)文化资本o“文化资本”(capital culture)是布迪厄对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进行非经济学解读之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平及经历(1930-2002)o 布尔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贝恩亚,乡村邮递员的儿子,早年生活在偏远的西南农村并说一口方言,幸亏他异常聪颖并且勤奋,也幸亏有那么一所不重门第只看成绩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使得他得以通过考试
25、这个跳板,从边缘出身一直爬升到知识金字塔的顶峰:法兰西学院。o 他并不忠诚于学院这套体制,虽然他自己是这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的同行回忆说,布尔迪厄对学术界怀有“异常强烈的复仇欲望”。o 人们常说,在每一个愤世嫉俗者背后都有一个失望的理想主义者,而每一个千辛万苦获得成功的理想主义者也许会把愤世嫉俗进行到底。o 有趣的是,不仅布尔迪厄如此,福柯和德里达也如此,在巴黎的知识界同行看来,他们均属于“外来者”和“乡下人”,而正是这三人,持守反体制立场,把知识权力和符号政治鞭辟入里,看起来很过瘾。o 韦伯曾经指出:在经济利益之外,声誉、权力、生活品位和宗教信仰等因素同样参与了阶级的划分。o 从这点出发
26、,我们可以解释人们何以歧视“暴发户”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有钱也不是万能的。o 布尔迪厄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将资本的概念扩大化,划分为三大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o“经济资本”那就不用提了,贫富差距本来是能让人揭竿而起的,不过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熏陶着大家不要犯那“红眼病”。“社会关系资本”更容易显得“不公平”,有个好爸爸哪怕是有个好四舅姥爷,熟人好办事,再不然有个圈子“我的朋友胡适”也行。“文化资本”最为复杂,也是布尔迪厄着力最多的地方。有关文化资本o 布迪厄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场域都有着隶属于自己的正统文化。它是区分场域内各行动者处于有利或不利地位的基本原则、是一种分类标准。例如
27、在学校这一场域内,文化修养、知识水准以及高度专业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是一种正统文化、一种分类标准。o 也就是说,尽管行动者在特定场域内所处的位置处于有利或不利地位取决于他本人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以及这些知识和素养和正统文化的吻合程度。o 但是,这些知识与修养究竟属于哪一类型的文化,即是否属于正统文化却不是行动者所能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它必然要受到所属阶级、阶层以及家庭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o 布迪厄认为行动者所处的有利或不利地位除了与经济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文化等其他因素有着密切关系。o 他用“文化资本”来表现这种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的文化上的有利与不利因素。o“文化资本”泛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
28、活动有关的有形及无形资产。o 尽管我们无法像对待经济资本那样对其实行定量化操作,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却发挥着和金钱与物质财富等经济资本相同的作用。o 不过,“文化资本”不是一个实体性概念。它是表示文化及文化产物究竟能够发挥哪些作用的功能性概念。也就是说,虽然文化资本具有和经济资本基本相同的功能,但它却无法直接换算成具体的货币价值。o 由于“文化资本”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功能性分析概念,为了便于研究,布迪厄将其划分成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及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o 具体的状态:内含于个人的文化资本,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o 具体的状态又称为身体形态文化资本。表现为个人的审美
29、趣味、学识风度、教养技能等,这种文化资本附着在个人的身体上,可以通过积累而习得,但是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的方式进行传承。经济资本可以遗赠给儿子,但是学识想传给儿子?不行。所谓资本,自然是有再生产性的,它的回报既可以是物质性利润(人才市场上把自己包装成金领售卖),同时也可以是象征性利润(左邻右舍尊你一声M老师)。o 客观的状态:指如科学制置或艺术作品等物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等),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等等;o 客观形态文化资本表现为物质性文化财富:秦砖汉瓦,青花瓷器,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经济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
30、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要不现在的拍卖行怎么那么多山西煤老板呢?但是之所以叫文化资本,多少是要有文化积累的,花大钱买了假唐伯虎,那就惨了。o 制度的状态:指个人所持有的文化资本在制度上被认可,一般最常指的是学业证书或执照。这主要是在劳动市场里被认知。它允许文化资本能较为简易地被转变成经济资本,经由对成就在制度上的等级加以给定其金钱价值。o 制度形态文化资本必须经过制度的程序将资本标示出来,最典型的是文凭和资格证书。你说你行那是不行的,必须通过考试证明你行。高悬于墙上的戴着奇怪冠冕的学位证书,有着“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合法化的价值”。你昂然抛下一个硬壳毕业证,就像抛下一个支票本儿。文
31、化分层o 事实上,看戏、听音乐,尤其是光临博物馆人数的统计足以说明,对于我们前辈所积累和遗传下来的文化财产的继承权,实际只属于(虽然从理论上讲属于每一个人)那些掌握着获得财富方式的人们。把文化产品作为象征性的户品来理解和占有(及伴随着这种占有的象征性满足)只是对于那些掌握阐明文化产品之秘诀的人才成为可能。换言之,要把象征产品据为己有就必须先占有据为已有的工具。因此文化传播规律的自由运用足以使文化资本相聚密集,并使不同阶级之间文化资本的分配结构得到再制。布迪厄文化再制与社会再制,见厉以贤主编:西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o 孩子来自于家庭的文化资本与父母本身的社会位置的有
32、紧密的相关。对这些父母而言。在教育事业上对孩子的投资,是被整合进再生产策略的系统的。o 这些策略的适用性取决于什么资本要被传承下去。而也是透过这些策略每个世代努力地要将他们自身的优势传承给下一代。在教育层级以及文化实作之间存在着的、充满权力与排外的关系中,必须去注意的是教育系统的作用之所以有效率,在於受教育的人在接受教育体系的作用之前,在家庭已经培养起有关艺术方面的能力,致使其在进入教育之前对於艺术的世界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熟悉。o 这些在家庭累积起来的文化资本在孩子进入教育体系时,就开始产生作用,区别出彼此之间的差异。隔离因而在中等教育一开始就建立起来了。并且在迈向进一步的学术进程中被持续的加强
33、。这是因为大部份在文化上享有特权的人们总能够找到方法进入那些能够加强、巩固他们自己优势的机构。o 文化资本的继承在此就只真正属於那些被赋予了能够为自己占用文化资产的手段的人们。然而虽然文化资本的积累从属於一种继承性的传递,但是这种传递就是被掩盖得面目全非,甚至被隐蔽得无影无踪。o 在bourdieu的研究中教育制度是体现着特定阶级的价值体系(统治阶级)的,透过对个人赋与头衔与给予奖赏,这个制度表面上好像要展现出这些个体的差异。但是其实上,这些差异是以教育体系中统治阶级的价值为标准,并且拒绝承认那些个人在分化的有效性。统治阶级可以支配比其他阶级多的多的文化资本,他们也能够支配那些保证这些资本在他
34、们的投资之下有一个最好的学术位置的手段。o 例如即以法国传统的教学法为例。法国的教学法强调对文字语言风格的精妙的掌握,这种教学法特别有利于具有丰富的祖传文化资本的人。由于不能提供适合那些没有文化资本的,具有语言缺陷的人当代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教学法通过整齐划一地要求“所有自己的学生应该拥有统治阶级不曾给予的东西”,而实现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功能。就此教育体系再生产了文化资本分配的结构,并且也再生产了社会中既存的社会位置的结构。o 通过研究,他发现教育和社会、文化制度合谋,将文化产品转换成符号权力,掩盖不平等的经济、政治权力分配等级,使社会成员信任其自然和合法性。文化虽然有其独立逻辑,但最终并未摆
35、脱社会权力的影响。o Bourdieu主张文化消费是社会各阶级之间与同一阶级的成员彼此之间的主要斗争场域。人们所消费的商品绝不仅如某些人所言,单纯地反映了社会的区分与差异,文化消费同时还生产、维系与再生产了社会区分与差异。o 他认为,人们所消费的商品绝不仅如某些人所言,单纯地反映了社会的区分与差异,文化消费同时还生产、维系与再生产了社会区分与差异。o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主要通过早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实现,由于文化资本采取了教育、修养、品位等形式,因此身世显赫、经济富裕的家庭,必然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这使得不同出身背景的人从最初就产生了文化资本占有上的不平等,也就是说,社会的等级结构被巧妙地内在化和个体化。o 可恨的是,文化资本比之经济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更为隐蔽,所以大家经常要上文化这个当。可悲的是,即便布尔迪厄自己明瞭这一切,作为一穷二白的外省孩子,还是要从文化资本上着手提升自己。如果当不了资本家,就当知本家吧。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