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 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 ) 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 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 “ 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 ” ,可知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 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C 项
2、错误;根据题目中 “ 对祖宗的崇拜 ” 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史记记载: “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 )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 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 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 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 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 习圣人之举,故 C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3、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 )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
4、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 A 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 B 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 C 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 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 D项错误。 答案: A 4据记载,公元前 892 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 “ 德望 ” 被宗室诸侯 “ 拥立 ” 为王,是为孝王。 “ 孝王崩,诸侯复
5、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 这反映出当时 ( )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王位在 “ 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 德望 被宗室诸侯 拥立 为王,是为孝王 ” 说明当时崇尚血缘 宗法制,故 A 项正确;材料中 “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 说明当时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先继承,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5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 身份
6、使用乐器 乐舞的规模 天子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64 人 诸侯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48 人 卿、大夫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32 人 士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16 人 A.贵族生活腐化 B血 缘色彩浓厚 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 解析:材料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礼乐制度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贵族生活腐化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A 项错误;血缘色彩浓厚是宗法制的特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分封制,故 B 项错误;【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音乐发展迅速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特征,故 C 项错误;社会等
7、级森严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 101 次 (如下表 )。由此可以推论 ( ) 受朝国 鲁国 晋国 齐国 楚国 越国 纪国 次数 39 次 38 次 11 次 10 次 2 次 1 次 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解析:材料中 “ 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 ” ,而不是去朝见周天子,挑战天子的权威,因此反映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 A 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变法运动对诸侯之间相互朝见的影响,故 B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土地制
8、度的变化对诸侯之间相互朝见的影响,故C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断邦国外交的目的是否为远交近攻的策略,故 D 项 错误。 答案: A 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 “ 礼仪政治 ”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 现代化 ” 趋势。这里 “ 现代化 ” 的内涵是( )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治 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 解析:据材料 “ 从宗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 ” 可得,秦朝用官僚政治取代原来的贵族政治,这种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通过法律等手段使国家的管理趋向制度化,故
9、A 项正确;从宗周时代到大秦帝国时代都实行 人治,故 B 项错误;在管理国家时,秦朝注重礼法并用,故 C 项错误;秦朝实行专制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本框架,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8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以 “ 子议父 ”“ 臣议君 ” 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 )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 解析:根据题目中 “ 秦始皇以 子议父 臣议君 不合理为由 ” 得出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 A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
10、,三纲五常是在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故 B 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与题意无关,故 C 项错误;与周代分封制相对应的是郡县制,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9周礼载: “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 ?” 对 “ 族坟墓 ” ,郑玄注: “ 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 材料中提到的 “ 族坟墓 ”( )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解析:材料中 “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 指的是同一族群或家族,他们 生前 “ 聚族而居 ” 、死后 “ 聚
11、族而葬 ” ,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因此 “ 族坟墓 ” 的做法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选 A 项。周代并未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宗法关系而非分封制的推行,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迷信色彩,排除 D 项。 答案: A 10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 “ 选举之不慎而守令 (太守、县令 )残民 ?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 )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 解析: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 “ 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 。导致秦短
12、命而亡的是其暴政,故A 项错误;郡县制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 B 项错误;材料 “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 ” ,郡县制也可能不利于巩固政权,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 “ 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 ,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更有利于百姓,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1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 “ 黄帝 ” 的史料,之后始现 “ 黄帝 ” 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 )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
13、血缘关系 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解析:从 “ 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 ” ,可知黄帝至尊地位确立是在秦汉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符,故 A 项错误;宗法制存在于西周时期,故 B 项与材料 “ 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 黄帝 的史料 ” 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华夏【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 “ 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 的祖先 ” ,可知当时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血缘关系的促进作用,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解析:从 “ 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 剂 ” ,可知秦统一文字对中国民族统一有重要影响,故 A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