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一、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法时间会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十三大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9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1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2十四大邓小平理论1997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
2、条件发展 (1)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大的世界规模的战争一时打不起来 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历史依据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借鉴,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依据。崭新的课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艰辛的初步探索经验的总结;对东欧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借鉴。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3)理论来源 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它们所提供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邓小平思考和回答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
3、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本的思想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4 4)现实根据)现实根据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和强大动力。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邓小平的个人素养、务实精神和“三落三起”的特殊经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案例讨论:邓小平“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铸造邓小平怎样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何关联?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既有地方又有领导全局工作的经验。坚持实事求是,敢于为为真理而斗争,有坚忍不拔的
4、高尚品格。有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邓小平?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3.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程时间阶段主要观点19781982理论初步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19821987理论形成框架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观点。见p19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19871992理论形成体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5、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1992年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并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体系性的概括。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体系 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核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是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
6、须回答的问题。(2)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遇到的困难和挫 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所遇到的疑虑和困惑,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搞清楚。(3)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都是以这个问题的逐步展开和逐步搞清楚为前提的。(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根本问题逐步展开的。3.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见p21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一种理论的精神实质,就是这一理论的真谛,它的真实含义。作为一种理论的精神实质,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导这一理论形成的世界观、方法论;
7、二是这一理论所要回答的最重大的时代课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见p22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8、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使我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个
9、大台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仍然要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思想的解放;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等等。这些根本性的指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
10、和前途,不能有任何的动摇。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一、一、“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展 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兴衰的经验教训以及建党80多年来历史经验。现实依据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历史方位党的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见p23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
11、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见p25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其内在联系表现在: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12、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见p27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一、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见p28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全党同志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坚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党,不断总结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
13、新经验、新观念、新办法,从理论上不断作出新概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胡锦涛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2)时代条件:世界发展的趋势,机遇大于挑战;当代世界发展的最新理念。(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4)现实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见p28华东政法大学人
14、文学院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15、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见p31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增长主要是
16、指产出的增加,即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产品、产值和劳务问题的增长。它通常用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它们的人均值在某个时期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范畴。经济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理论,此外还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生态平衡、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质的变化。经济增长只限于单纯的数量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包括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强调投入,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即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强调改善投入产出关系,主要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即通
17、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来实现经济的增长。经经济济增增长长方方式式有有两两种种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见p32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讨论 GDP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
18、和劳务)的最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也就是当期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价值总量。GDP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核算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由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核算;二是收入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来核算;二是收入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法,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润和折旧的总和来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净出口的总和来核算。这三种核算都不加、净出口的总和来核算。这三种核算都不反映贫富差距扩大还是缩小。
19、反映贫富差距扩大还是缩小。GDP,是一个事后的统计指标,即对一国经济运行表现做出的整体性的衡量,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并作为国际比较。1、“蛋糕”做大要分好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2、“捆绑着的地球”给人类的启示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3、警钟长鸣 标本兼治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不进行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
20、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
21、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表现:“蛋糕”切割 有大有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 合理的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合理的收人差距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妨碍经济持续发展。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使惟利是图思想蔓延。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配不均 事出有因)一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二是
22、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多的领域里拉大。四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五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首先,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其次,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努力把“蛋糕”切好。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努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分到“蛋糕”。第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让困难群众也有“蛋糕”吃。第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监督,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防止少数人利用权力偷吃“蛋糕”。本章小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文
23、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教育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策和策略 党的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外部条件论发展动力论根本任务论发展阶段论发展道路论政治保证论战略步骤论领导依靠论祖国统一论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教育本章小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之作、基础承上启下重要创新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理论渊源理论基点理论品质理论主题理论目标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