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1064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41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时空坐标学法指导时空坐标学法指导1.理清三条线索:(1)古今中外集镇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2)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程及其各自特点;(3)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2.明确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进程:从穴居、半穴居到筑屋定居;从土、石为主到砖瓦再到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技术的革新。3.掌握村落、集镇、城市与居住环境的逻辑关系:农业出现后,形成村落村落居民进行商品交换,形成集镇随着居住人口的增多以及防卫和商贸的需要,形成城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4.重点比较中西方民居、城市建筑的不同风格及成因,体会不同风格隐含的文化因子。5.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外城市化的不同

2、特点及其成因。6.全面评价城市化不断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1)通过史料实证,探究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2)立足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认识民居演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4)能够从多维度对中外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进行历史解释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

3、9)高中历史选修二一、村落的产生1.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1)演变:从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2.古代村落的产生(1)条件: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聚居点。(2)表现: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3)布局特点:依水而建。(4)历史意义: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

4、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知识拓展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具有保守性,这是由中国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决定的;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二、集镇的出现1.条件(1)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2)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

5、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3)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2.形成中国古代的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的。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嘉善干家窑镇“民多业陶”,江苏吴江盛泽镇丝织业兴盛。3.意义:集镇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三、城市的产生1.条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2.功能: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3.形成(1)世界: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

7、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2)中国: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中心。至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4.意义:城市的兴起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一定程度上也对封建经济有一定的瓦解作用。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

8、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概念阐释中国古代的“城”与“市”中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代的“城”专指用城墙围起来的防御性设施,一般来说叫做“城”的地方肯定有驻军,而且是正规军。“市”,指的是市集,是人们进行物物交换或者商品贸易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现在的城市,就是由以上两种地方发展起来的。比方说天津,就是由军队驻扎的城堡发展成为大城市,比方说嘉兴,就是由广泛交易的市集发展成为大城市的。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

9、9)高中历史选修二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特点:类型多样。2.成因:受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3.表现(1)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2)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3)在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古罗马住

10、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为了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古罗马出现了由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的集体住宅。4世纪时,罗马城中大部分是这种复合式公寓,对后世建筑影响深远。(4)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5)多见于北方的穴居和南方的巢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自先

11、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意义:民居是物化的历史和社会文明的象征。研究民居对于研究古今中外的历史状况与风土人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概念阐释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

12、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四合院是民居当中古代礼制最充分的体现。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易错提醒村落(乡村)、集镇(市镇)和城市的区别村落与城市的区别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等),也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政治地位、治理体系等),还表现在人的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等社会心理层面上。至于依存于两者之间的集镇,可以理解为介于县城与村落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

13、实体,其经济功能是最为突出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形式多样的“城”和“市”史料实证材料一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体系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宋代之后,负责集镇管理的机构和为商贸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材料二城市永远是个“市场聚落”:它拥有一个市场,构成聚落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发展成一个城市共同体,聚落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

14、且还得具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和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摘编自德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读史技巧材料一的主旨是阐释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功能变化、城市阶层、城市管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的主旨是从西欧人的视角来指出城市的基本特征:市场、法治和自治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韦伯是如何概括城市形成及城市特点的。提示(1)中国古代城市主

15、要是政治中心;城市居民以行政人员和文化教育人士为主;城市管理主要是服务于农业和民生领域。宋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韦伯认为城市是个“市场聚落”,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市场聚落”,不能称之为城市。他认为城市共同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标准并具体提出了五条标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历史解释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及原因(1)差异西欧城市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同时,西欧城市还是一个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组成一个市民阶级。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主要就地理空间意义上说,指的是众多人口的集中聚居地,但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同体市民阶级。西欧中世纪城市最先是作为经济中心主要是工商业中心

16、发展起来的,尔后才发展了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政治职能。而中国封建城市一般是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是官员的驻地,以后才发展了经济职能,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明确的经济职能。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在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住在城堡里的封建领主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剥削农村,城市通过商业和高利贷等形式剥削农村居民。而在中国,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住在城市里的封建地主和政府官员统治

17、和剥削农村。在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享有许多特权。这种自治权是市民斗争的结果。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古代城市无法形成自治权。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自发形成的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中国古代的封建城市,完全受控于礼制的规划理念,严格按照“营国制度”建造,无不体现着等级、尊卑、礼制和皇权至上的封建思想。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2)原因中国古代城市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一般不是以社会分工和工商业发展为前提,而是以政

18、治需要为条件,由封建国家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而西欧城市建立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和社会分工较为明确的基础之上。在中世纪的西欧,大多没有形成绝对的专制君权,而中国古代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方思想中的“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基因浓厚,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无处不在。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典例剖析例题1在宋代,我国城市人口中大多数是贵族、官员、军兵及其家眷、仆从,他们都是“市民”,但却不是工商业者,而同一时期西方的

19、许多城市则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这反映出宋代()A.城市商业化水平较低B.抑商传统限制了工商业发展C.城市的政治功能加强D.新生产关系的萌芽受到阻碍题目立意本题以中国宋代与西方城市社会结构的不同为切入点,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解题指导 选项 分析A西方工商业的繁荣造就了市民群体,宋代与同时期西方市民群体的构成差异实质上是商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故A项正确B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错误C宋代坊市分界被打破,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职能体现得更加明显,故C项错误D新生产关系指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后期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A 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风格各异的世界民居史料实证材料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形成完整的具有气候和生态调节改善功能的生物小气候生境空间单元。传统聚落环境包括了传统聚落周边的农业生产土地和其外围的自然环境空间。它是人类在传统农业生活模式下,有主观目的地开发和改造周

21、边的自然环境,进而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下去的环境。摘编自董芦笛等绿色基础设施的传统智慧:气候适宜性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模式分析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读史技巧材料主旨阐释了传统聚落环境的内容和形成方式。第一层是总述;第二层介绍传统聚落环境的组成;第三层介绍传统聚落环境的形成方式。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农业生产对聚落环境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黄河流域、拉美等发展农业生产的实践,谈谈农业生产与人居环境的互

22、动作用。提示(1)传统定居聚落的形成,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定居聚落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充足的食物供给,不同气候环境、地形等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2)从黄河流域、拉美的农业生产实践来看,农业生产发展会对居住环境中地形、水系、生态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开发适度,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开发过度,会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历史解释古罗马建筑的特点(1)类型多样。既

23、有罗马万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等公共建筑,还有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2)风格独特。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3)讲究原则。古罗马建筑的基本原则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4)人文气息浓厚。它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上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

24、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典例剖析例题2在剑桥艺术史中作者指出,“虽然罗马支配了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但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运用于拱门和拱顶中的工程学经验以及使用混凝土的实际经验,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此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继承发展了希腊建筑风格B.罗马建筑风格与希腊完全不同C.罗马的建筑大多数都规模宏大D.希腊的建筑风格借鉴了罗马建筑题目立意本题以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从对比的角度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5、等学科素养。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解题指导 选项分析A据“他们在艺术和文化上则服从希腊人的优势”和“使罗马人有可能创造在形状和规模上都是希腊人从未梦想过的建筑”可知罗马继承和发展了希腊的建筑风格,故A项正确B“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且与材料信息矛盾,故B项错误C罗马建筑是否大多规模宏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罗马的建筑风格借鉴了希腊建筑,故D项错误答案A 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

26、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1.有学者指出:“中国早期北方建筑常采用穴居和半穴居的方式,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穴居、半穴居逐渐被地面上的土木建筑所取代。”作者强调影响北方居住形式变迁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经济发展C.建筑材料D.安全保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了北方居住形式的变迁,故选B项。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新

27、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修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材料中“城”“市”的关系演变发展的5个阶段中“有城无市”是指“城”的功能主要是政治、军事中心,如秦都咸阳;“城中有市”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如唐都长安;“城区即市区”说明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如宋代东京;“城在市中”是指城市的经济功能超过了政

28、治功能;“有市无城”说明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独立存在,如明代苏州。故选C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3.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实行 B.分封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实行D.封建礼制的实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将城邑分为三级”“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现象,分封制下有等级之分,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

29、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提及,A项错误。C项属于西周的土地国有制,排除。当时中国是奴隶社会,D项错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4.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这体现的思想是()A.道家思想B.墨家思想C.法家思想D.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和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的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故D项正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5.古罗马修建的科洛西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

30、的建筑()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D.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答案B解析紧扣题干“它可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可知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江南地区,一般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

31、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散之地,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市镇经营项目湖州府的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的震泽镇,嘉兴府的石门镇桑蚕缫丝嘉兴府的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的双林镇,苏州府的盛泽镇丝织业松江府华亭县的朱泾镇棉纺织业桐乡县的炉头镇冶铸业桐乡县的石门镇蚕丝、榨油归安县的善琏镇制笔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材料二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

32、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朝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随堂演练参考答案(1)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规模大,功能齐全。(2)变化:由政治性到既有政治性又有商业性。认识:城市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同时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中国古代的城市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变化。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可知数量多;根据“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可知规模大,功能全;根据“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可知形成了城镇网络;根据表格中的“经营项目”可知形成区域分工。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可知是以政治职能为主,根据“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可知经济职能增加。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可知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受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单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件(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二.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