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尔雅导读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我国最早的、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十三经”里一部特殊的典籍。自其问世以来,备受历代学者的重视。文心雕龙宗经认为,当“训诂茫昧”时,“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梁刘勰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7月版。)所以不少学者称之为读经的“襟带襟带”、“户牖户牖”、“要津要津”、“梯梯航航”,历代的研究者及著作甚夥。下面,我们对尔雅一书作一些具体探讨。尔雅尔雅唐开成石经唐开成石经本本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一一.尔雅尔雅之名之名二二.尔雅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三三.尔雅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的内容,释义
2、条例、方式 四四.尔雅尔雅与经学与经学 五五.尔雅尔雅的价值及不足的价值及不足 六六.尔雅尔雅的研究的研究 七七.经典章节经典章节八八.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一一.尔雅尔雅之名之名 东汉刘熙释名释典艺曾对尔雅之名作过解释:“尔雅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也。”汉小学四种释名疏证补下,巴蜀书社2019年版。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也作过说明:“尔雅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
3、;九流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中华书局1983年9月版。观尔雅全书,刘、陆之说为是。“尔尔”通通“迩迩”,典籍多有佐证。迩,典籍多有佐证。迩,说文说文辵部辵部:“迩,近迩,近也。也。”“”“雅雅”,本为鸟名。,本为鸟名。说文说文隹部隹部:“雅,楚鸟也。雅,楚鸟也。”段注云:段注云:“雅雅之训亦云素也,正也,皆属假借。之训亦云素也,正也,皆属假借。”“”“雅雅”即即“雅言雅言”、“正言正言”。“雅言雅言”、“正言正言”,从时间上相对于,从时间上相对于“古语古语”,从空间上相对于,从空间上
4、相对于“方言方言”,是指古代规范的标准语是指古代规范的标准语。以“尔雅”为书名,旨在表明,对词义的解释是以对词义的解释是以切近、规范的共同语为准则的,即以当代的标准语释方言俗语,释古语;以切近、规范的共同语为准则的,即以当代的标准语释方言俗语,释古语;以常用词语释生僻难词常用词语释生僻难词。尔雅的产生就是为了扫除时间、空间在语言上造成的种种障碍,统一古今及地域不同的语言,使之纳于规范化的系统之中。尔雅之名,正意味着语言规范化意识的觉醒正意味着语言规范化意识的觉醒。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二二.尔雅尔雅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的作者与成书年代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周公所作,成书于西周之说;有孔子门人所作,
5、成书于战国初期之说;有齐、鲁儒生所为,成书于战国末期之说;有众儒生纂集,成书于西汉初年之说;有儒者所为,成书于汉武帝之后、汉平帝之前说;有汉刘歆伪造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近现代不少学者,经过多方探讨,认为该书为儒者认为该书为儒者纂集而为(有学者认为是齐鲁儒生而纂集而为(有学者认为是齐鲁儒生而为,亦有一定道理),成书于战国末为,亦有一定道理),成书于战国末期。期。这种说法较为合理。其理由综述如下: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一)理性的觉醒,思辨能力的提高,为(一)理性的觉醒,思辨能力的提高,为尔雅尔雅的产生提供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了理论依据 1.名实问题名实问题 是逻辑学方面的问题,也是语言学方面词和词
6、义的问题。最早提出“正名”思想的是春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论语子路中的一段话,广为人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足。”孔子在这里讲的正名,是有其政治含义的,他认为“民无所措手足”的实,是因为违反了周礼的“名”而引起的。进入战国时期后,由于大环境的改变,思想文化领域极为活跃,反映“正名”思想的学者,也不断提出他们的主张。战国初期的墨子,以他的唯物论的观点,论证了“名”和“实”的关系。墨子贵义云:“瞽不知白黑者,非以
7、其名也,以其取也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瞽者不辨黑白,不是他说不出黑、白这个词(名),而是拿取不到为黑、为白的东西。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战国中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宋銒、尹文已经解决了名(概念)、实(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体现宋鈃思想的管子心术上篇云:“物固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是说,事物有形体,有形体就有名。使得名(概念)同实(事物)相一致也就是“名当”的,是“圣人”。公孙龙也探讨了“名”、“实”关系问题。公孙龙子名实论云:“夫名,实谓也夫名,实谓也。”“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
8、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则不谓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彼也,则不谓也。”强调名实不能矛盾,此即此,彼即彼,只能一致,不能两可。到了战国末期的后期墨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逻辑理论更加完备,体现后期墨家思想的墨子经说上云:“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实耦,合也。”说明名(词)是说明客观事物(实)的,是第二性的,而客观事物则是被反映的对象,是第一性的。他们主张“以名举实”。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战国末期的荀子,荀子正名篇对正名的必要性、正名的根据、正名的原则、名实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
9、特别重要的是荀子关于名(概念、词)约定俗成的说法,把名实问题的讨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就是说名、实的对应关系,什么名表示什么实,并非一开始就固定不变,而是“约定俗成”。总之,截止到战国末期的名实讨论,为语言学上的词、词义、释词的根据等,作了理论上的铺垫,为尔雅这部解释词语的辞典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2.类别问题类别问题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辞典。尔雅的作者能把混沌世界中
10、的万事万物按其特征划分成类,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区分是科学的,这是古人认识理性的觉醒和思辨能力提高之下的产物。“类”的类别、种类之义,在传世文献较早的尚书、周易、毛诗中均已出现过,说明古人对“类”已有初步认识。墨子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论证事物要“知类”。墨子非攻下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运用“类”概念同对方进行论辩。战国末期的后期墨家及荀子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认识论上的逻辑类概念,在墨子经上中,把名分为三类:“名:达、类、私名:达、类、私。”“达”名,是通名,是“物”的总概念,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类”名,是一类事物的共名,是“类”的概念。“私”名,是个别事物
11、的概念,指某一具体事物。荀子正名篇说:“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被断定为战国末期的周易系辞上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语。直到战国中、后期的百家争鸣,刑名之学才得以发展,名实关系的探讨,类概念的形成,因此尔雅也只能产生在战国末年这一时期。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二
12、)社会的需求,文化的积淀,孕育了(二)社会的需求,文化的积淀,孕育了尔雅尔雅的产生的产生 任何事物的出现,客观需要往往是催化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历史经过了“礼崩乐坏”的西周末年,到了大动荡的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三代文献,人们对于三代文献,已不能尽解,往往需要注释,才能沟通已不能尽解,往往需要注释,才能沟通。早在传注产生之前国语周语下中记载:“其诗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於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
13、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和也。其始也,翼上德让,而敬百姓。其中也,恭俭信宽,帅归於宁。其终也,广厚其心,以固和之。始於德让,中於信宽,终於固和,故曰成。”类似这类例子,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屡屡出现。如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孟子离娄下:“诗云: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这说明解疑释难是社会的需要,解疑释难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使然。是时代使然。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尔雅尔雅中的一些条目,同某些先秦古籍中的文字完全中的一些条目,同某些先秦古籍中的文字完全一样,如出一辙
14、。一样,如出一辙。如四库全书总目所示:“释天云:暴雨谓之涷。释草云:卷葹草,拔心不死。为取楚辞之文;释天云:扶摇谓之猋。释草云:蒺藜,蝍蛆。为取庄子之文;释诂云:嫁,往也。释水云:瀵,大出尾下。为取列子之文”还列举了出自穆天子传、管子、吕氏春秋、山海经等书中的条目。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确为先秦古籍、战国中期的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确为先秦古籍、战国中期的尸子尸子中的一些文字中的一些文字与与尔雅尔雅相较,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相较,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尸子广泽篇有“天、帝、后、皇、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怃、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百子全书尸可以看出尸子时代,已有训诂汇释的先例
15、,也可以看作是尔雅中“同训”这种释义方法的前驱。就这一条而言,尔雅释诂在尸子广泽篇的基础上分而解之,扩而大之,作为两条:“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坟、嘏、丕、弈、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訏、宇、穹、壬、路、淫、甫、景、废、壮、冢、简、菿、昄、晊、将、业、席,大也。”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就形式和内容看,尔雅释诂把尊大之义与广大之义区分开来,自比尸子略胜一筹;所列被释词目也比尸子增加三十二个:“君也”条增加了“林”、“烝”等四个;“大也”条增加了“厖”、“坟”等二十八个。尸子仁意还有“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
16、正光照,此之谓玉烛”。“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谓醴泉”。“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方盛,冬为安静。四气和为通正,此之谓永风”。这些文字,同尔雅释天篇“祥”类相较,更是所差无几。尔雅尔雅与战国末期(前与战国末期(前239年)问世的年)问世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一些词目的关系,中一些词目的关系,也是对其成书时代的说明。也是对其成书时代的说明。释天中的星名,与吕氏春秋有始览二十八宿的次序暗合;释地的“五方”中的比肩兽等语,语本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释地的“九州”、“十薮”,语本吕氏春秋有始览,只是有始览无“大野”;释地有“齐曰营州”,而有始览谓:“东方为青州,齐也。”略有差别。这说
17、明尔雅本身,反映了战国末期的一些事物和认识。据以上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异时异地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障碍,必须借助“解释”、“释义”这个桥梁,达到彼此相通的目的。另外,对词语,名物解释、训释的文字,自春秋以来,在各种文献上屡有零星散见。儒生们将这些积淀下来的材料纂集起来,作为对词语、名物训解的依据,到了战国末期,已是水到渠成的时候了。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三三.尔雅尔雅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的内容,释义条例、方式 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著录著录尔雅尔雅三卷二十篇。原有三卷二十篇。原有序篇序篇,唐、宋,唐、宋间佚,今本存十九篇。十九篇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大部分:间佚,今本存十九篇。十九篇
18、按其词语类别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一般词语类(一)一般词语类 释诂释诂、释言释言、释训释训三篇是古代文献一般词语的训释汇编。释诂释诂多为一词释多词;多为一词释多词;释言释言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多为一词释一词或二词。释诂、释言多是以当代词解释古代词,或以常用词解释难词、僻词。释训释训多为解释叠字词或联绵词,道形貌或明喻义;亦有引用多为解释叠字词或联绵词,道形貌或明喻义;亦有引用诗经诗经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诗句,解其难词,释其意义者。如:如、适、之、嫁、徂、逝,往也。郡、臻、仍、廼、侯,乃也。(以上释诂)降,下也。(以上释言)侜张,诳也。“是刈是濩”,濩,煮之也。“其虚其徐”,威仪容止也。(
19、以上释训)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二)名物词语类(二)名物词语类 包括释亲释亲、释宫释宫、释器释器、释乐释乐、释天释天、释释地地、释丘释丘、释山释山、释水释水、释草释草、释木释木、释虫释虫、释鱼释鱼、释鸟释鸟、释兽释兽、释畜释畜等十六篇。名物词语按其内容又可分为有关人类社会及有关自然界两方面,而分别又包括许多小类。1.人类社会人类社会 (1)宗族关系)宗族关系 释亲释亲主要解释古代社会宗族及亲属的称谓。分为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节。如:父为考,母为妣。(宗族)母之晜弟为舅。母之从父晜弟为从舅。(母党)妻之姊妹同出为姨。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妻党)壻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婚姻)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
20、2)宫室、礼乐、器物)宫室、礼乐、器物 包括释宫释宫、释器释器、释乐释乐三篇。释宫是解释宫室及相关的道路、桥梁等名称的。释器解释器物名称,还涉及到服饰、饮食名称。释乐解释音阶及乐器的名称。如: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衖门谓之闳。(释宫)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释器)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释乐)2.自然界自然界 (1)天文地理)天文地理 包括释天释天、释地释地、释丘释丘、释山释山、释水释水五篇。其中以释天包括最广,下分四时、祥、灾、岁阳、岁名、月阳、月名、风雨、星名、祭名、讲武、旌旗等十二小节。释地解释地域名称和地理环境特点,下分九州、十薮、八陵、九府、五方、
21、野、四极七小节。释丘专讲自然形成的高地,下分丘和厓岸两小节。释山专讲山脉。释水专讲河流,又分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小节。如: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释天四时)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释地野)左高,咸丘。右高,临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偏高,阿丘。(释丘丘)小山岌大山,峘。(释山)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释水水泉)(2)植物、动物)植物、动物 包括释草释草、释木释木、释虫释虫、释鱼释鱼、释鸟释鸟、释释兽兽、释畜释畜七篇,分别对草木植物、木本植物、昆虫、水生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家畜的名称进行解释。其中,释兽下
22、分寓类、鼠类、齸属、须属四小节;释畜下分为马属、牛属、羊属、狗属、鸡属、六畜六小节。如:荼,苦菜。(释草)蜉蝣,渠略。(释虫)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释木)魾,大鱯;小者鮡。(释鱼)皇,黄鸟。(释鸟)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释兽寓属)駮,如马,倨牙,食虎豹。(释畜马属)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尔雅释义是有其规律规律的,这体现在后人研究时归类的条例中。清人陈玉澍的尔雅释例,对其条例阐述的十分详尽,共四十五条。胡朴安的胡朴安的中国训诂学史中国训诂学史根据陈说,综合为八条:甲:文同训异文同训异。如:“幠,大也”;“幠,有也。”乙:文异训同文异训同。如皇、嘏、京、皆训大。丙:训同义异训同义异。
23、即“二义同条”或“一训兼两义”。如治、肆、古,故也。“治、古为久故之故,肆为语词之故”。丁:训异义同训异义同。如“烝,君也”。“烝,众也”。君亦释众。白虎通及广雅并曰:“君,群也。”群即众也,义仍同也。戊:相反为训相反为训。如“愉,乐也”。“愉,劳也”。劳、乐,相反为义。己:同字为训同字为训。如“迺”,古乃字。庚:同声为训同声为训。“锡,赐也”。读“锡”为“赐”。辛:展转相序展转相序。如“永,悠、迥、遐,远也”。“永、悠、迥、远,遐也”。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三)(三)尔雅尔雅的释义方式的释义方式 尔雅释义就其训诂方式而言,有以下几种:1.同训:同训:即被释词为两个以上同义词或近义词即被释词为两
24、个以上同义词或近义词。释诂、释言多用此方法。如释诂:命、令、禧、畛、祈、请、谒、讯、诰,告也。2.互训:互训:即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训释即同义词或近义词互相训释。如释诂:法、则、刑、范、矩、律,常也。刑、范、律、矩、则,法也。或分为两处,如:“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元、良,首也。”3.递训:递训:即前后词语递相训释即前后词语递相训释。如:“干、流,求也。”“流,覃也。”“覃,延也。”4.反训:反训:即相反为训即相反为训。即“乱,治也”一类。5.义界:义界:其一,用下定义的办法释义其一,用下定义的办法释义。如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释亲)。其二,
25、用描写比况的方法划定词义的界限。其二,用描写比况的方法划定词义的界限。如:“咸夷,长脊而泥。”“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释兽)尔雅尔雅的释义条例和其丰富的训诂方式都为以后训诂学的发展起了积的释义条例和其丰富的训诂方式都为以后训诂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极的作用。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四四.尔雅尔雅与经学与经学 经学是我国古代解释、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经学是我国古代解释、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尔雅本是一部收集大量先秦训诂资料,以解释词语为主要内容的工具书。但是汉至宋代的一些儒生,有的认为尔雅是诗经的训诂,有的名为“五经之训故”。实际情况怎样呢?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尔雅)释释
26、诗诗者不及十之一,非专为者不及十之一,非专为诗诗作。作。”“”“释五经者不及十之三释五经者不及十之三四,更非专为四,更非专为五经五经而作。今观其书,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异同,以广而作。今观其书,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异同,以广见闻,实自为一书,不附经义见闻,实自为一书,不附经义。”这就是说,尔雅尔雅是一是一部能疏通部能疏通“五经五经”在内的上古在内的上古文献的工具书,它的解释功能文献的工具书,它的解释功能既是社会的需求,也得到当时既是社会的需求,也得到当时作为社会一部分的经学研究者作为社会一部分的经学研究者的青睐,经学家把它作为疏导的青睐,经学家把它作为疏导儒家经典的利器,所以它一问儒家经典的利
27、器,所以它一问世就同经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世就同经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成为以至于成为“十三经十三经”中的一中的一部。部。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尔雅与经学的关系,要追溯到汉代汉代。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云:“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论语、孝经孝经、孟子孟子、尔雅尔雅皆置皆置博士(古代学官名称)。后罢传记博士,独立博士(古代学官名称)。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五经而已而已。”(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这说明早在汉文帝时,曾把解释经义的论语、孝经、孟子、尔雅,作为正式经书置博士。后又取消了博士资格,只立了“五经”博士。把把尔雅尔雅置于正规的儒家经书之列,是从唐
28、文宗的置于正规的儒家经书之列,是从唐文宗的开成石经开成石经始始。尔雅作为一部工具书,被列为经书的原因,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持说经之家多资以证古义,故从其所重,列之经部耳。”尔雅尔雅的著录始于的著录始于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属,属六艺略六艺略孝经家孝经家。“六艺”,师古曰:“即六经也。”清人陈玉澍在尔雅释例叙中说:“汉书艺文志六艺居首,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为次。而尔雅三卷二十篇与五经杂议十八篇,并列于孝经十一家五十九篇之中,不与史籀、苍颉、凡将、急就列于小学十家四十五篇之内。其次于五经杂议后者,尔雅所释非一经,与杂议同也。其列于孝经者,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
29、以学文。文即乐正所教之诗、书、礼、乐,而尔雅为诗、书、礼、乐之钤键,与孝经皆入学之初所宜诵肄。尔雅之列入孝经也,犹弟子职之列于孝经也。”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此后的史志目录或私家目录,此后的史志目录或私家目录,如如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经籍志、新唐书新唐书艺艺文志文志、通志通志艺文略艺文略、崇文崇文总目总目、郡斋读书志郡斋读书志、直斋直斋书录解题书录解题以至以至宋史宋史艺文志艺文志、明史明史艺文志艺文志、文献通考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等,均将等,均将尔雅尔雅列入经部,入诂训类或小学类。列入经部,入诂训类或小学类。由尔雅所列经部的小类变化轨迹可以观察到,随着时代的推移,学者们对尔雅这部书的性
30、质的认识,逐渐清晰,尔雅正逐步逐步摆脱经学的樊篱,脱掉附庸的帽子,摆脱经学的樊篱,脱掉附庸的帽子,向独立的向独立的“小学小学”的方向迈进的方向迈进。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将将尔雅尔雅列入列入“经部经部论语类论语类”。该书的“论语类”序中说:“尔雅诸书,解古今之义,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五五.尔雅尔雅的价值及不足的价值及不足 1.尔雅尔雅是我国现有传世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辞典,它的辞书学价值,是我国现有传世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辞典,它的辞书学价值,它对以后辞书学发展的贡献,是首先应该阐述的。它对以后辞书学发展的贡献,是首先应该阐述的。作为第一部以释义为主的辞典,它的百科性质,它所开创的用
31、辞典的方式解释、说明另一事物的理念及框架;作为第一部以释义为主的辞典,它的较为科学的、清楚的义类系统;作为第一部以释义为主的辞典,它的同训、互训、递训、描写、比况等多种释义方式,都对后代辞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不仅仅是以“雅”为书名的一系列辞书的鼻祖,如小尔雅、广雅、埤雅、尔雅翼、骈雅、通雅、别雅、比雅、拾雅、叠雅等,而且是各类辞书的先行。2.尔雅尔雅是我国训诂学史上最早的训诂专著,对训诂学发展有开创之是我国训诂学史上最早的训诂专著,对训诂学发展有开创之功功。尔雅本身汇集了大量先秦古籍可靠的训诂资料,它又成为后人编著辞书、注释古书的依据。在尔雅中,使用并保存下来的训诂条例、训诂方法、释
32、义方式(见上文),可以看作是训诂学发展的源头,由此而形成了尔雅派训诂。自汉以后,群“雅”叠出(见上文),它们一遵尔雅体例,或补尔雅之不足,或专辑名物,或专释词语,或专辑骈字叠字而释之,形成了训诂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3.尔雅尔雅是一部解释先秦典籍词语的著作,它对我国词汇研究、是一部解释先秦典籍词语的著作,它对我国词汇研究、词汇史研究的价值也是应该肯定的。词汇史研究的价值也是应该肯定的。它汇集了先秦典籍中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比较同义词、近义词系列。它保存了先秦典籍中实词、虚词的资料以及古语词、方言词等资料,为先秦典籍中词汇中语法意义的探讨以及词汇史的研
33、究,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4.尔雅尔雅收集了大量的名物词语,包括有关亲属称谓、宫室、器收集了大量的名物词语,包括有关亲属称谓、宫室、器物、音乐、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等,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人文社会和自物、音乐、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等,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界,意义重大。然界,意义重大。这些词语反映了先秦时代的家庭形态、社会形态;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等情况;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手工劳作的雕刻、切削、冶炼、编织、印染等行业的情况,记录了先秦时期草木虫鱼鸟兽的种类以及人们对其分类的情况。这对我们了解先秦时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尔雅尔雅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它必
34、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作,它必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后人我们不能苛求它的完美,但必须了解它的不足,以便更好地使用它、后人我们不能苛求它的完美,但必须了解它的不足,以便更好地使用它、研究它。研究它。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1)释义简单、笼统,不易掌握释义简单、笼统,不易掌握。尔雅中的解释词大多为常用多义词,当它解释难词时,不易准确把握它是多义中的哪一义,容易造成歧解。(2)有有“二义同条二义同条”(即(即“一条两一条两义义”)的现象)的现象。即用同一解释词训释一组词时,虽为同训但不同义,易引起误解。如释诂:“台、朕、赍、畀、卜、阳,予也。”其中“台、朕、阳”为予我之予;“赍、畀
35、、卜”为赐予之予。作为一条,易引起误解。(3)有些词归类不当。有些词目重有些词归类不当。有些词目重复出现,但归类不同复出现,但归类不同。尔雅尔雅的不足,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六、六、尔雅尔雅的研究的研究 对对尔雅尔雅的研究,自西汉始的研究,自西汉始。文帝时置尔雅博士。武帝时的犍为文学首开为尔雅作注。此后有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的注本,但均已亡佚,仅在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及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的汉学堂丛书、臧庸堂尔雅汉注、余萧客尔雅古经解钩沉等书中,可看到部分条目。但他们为尔雅的注释、解说奠定了基础。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注本是晋郭璞
36、的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注本是晋郭璞的尔雅注尔雅注。郭注本阐述了尔雅的体例,疏解了词义,注明了读音,区别了今语、古语、方言,校勘了文字。郭注本资料丰富,疏解全面、系统。正如邢昺尔雅疏叙所云:“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魏晋以降魏晋以降,为尔雅作注的有沈旋、施干、谢峤、顾野王等人,其著作皆亡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汉学堂丛书等书中,收其辑本。多为音注本。唐代唐代研究尔雅的著作,以陆德明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尔雅音义最为著名。陆书在注音、校字上用力最勤,在释义上对郭注有补充、校正,并
37、对篇名作了说解。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宋代宋代的研究者,以北宋陆佃的北宋陆佃的尔雅新义尔雅新义、邢昺、邢昺奉诏作的奉诏作的尔雅疏尔雅疏和南宋郑樵的和南宋郑樵的尔雅注尔雅注影响最大。邢昺的尔雅疏是为疏解郭注而作,今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即采郭璞的尔雅注和邢昺的尔雅疏。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元明两代元明两代,治尔雅者廖廖。至于清代至于清代,研究尔雅之作颇多,影响较大的有邵晋涵邵晋涵尔雅正义尔雅正义二十卷;郝懿行郝懿行尔雅义疏尔雅义疏三卷。从清代至近代从清代至近代,对尔雅作过研究的还有戴震的戴震的尔雅尔雅文字文字考考,翟灏的翟灏的尔雅补郭尔雅补郭,钱玷的,钱玷的尔雅古义尔雅古义、尔雅释地四篇注尔雅释地四篇
38、注,近人陈玉澍的近人陈玉澍的尔雅释例尔雅释例,王国维的,王国维的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王,王闓运的闓运的尔雅集解尔雅集解,黄侃的,黄侃的尔雅略说尔雅略说、尔雅音训尔雅音训。这些论著对我们学习、研究尔雅都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当代当代对尔雅的研究,当推徐朝华的徐朝华的尔雅今注尔雅今注。这是第一个用白话语体文为尔雅作注的注本。周祖谟的周祖谟的尔雅校笺尔雅校笺,取宋刻本尔雅郭注加点句读,并别取敦煌所出尔雅白文残卷和尔雅郭注本残卷以及前代的字书、韵书、音义书、类书等所引尔雅文字与之对校,并择取清代学者的成就而成,可供研究者参考。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胡奇光、方环海的胡奇光、方环海的
39、尔雅译注尔雅译注,亦是一部有注有译的好书,吸收了先哲时贤、古今权威的解说,对学习、研究尔雅极有帮助。此外顾廷龙、顾廷龙、王世伟的王世伟的尔雅尔雅导读导读、管锡华的、管锡华的尔雅研究尔雅研究从尔雅的名义、撰者、著录、内容、性质、体例、价值及古今研究概况,作了详尽的说明。朱朱祖延主纂的祖延主纂的尔雅诂林尔雅诂林,仿说文诂林,集众注于一书,检阅方便。这些都是推动尔雅研究的好书。当代还有一大批对尔雅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论文,质量高,影响大。如周祖谟周祖谟尔雅之作者及其成书的年代尔雅之作者及其成书的年代、郭郭璞尔雅注与尔雅音义璞尔雅注与尔雅音义,杨树达,杨树达尔雅略例尔雅略例,李法白,李法白尔雅释词撮例尔
40、雅释词撮例,赵仲邑赵仲邑尔雅管窥尔雅管窥,殷孟伦,殷孟伦从从尔雅尔雅看古汉语词汇研究看古汉语词汇研究、论论尔尔雅雅简说简说(上、中、下),张清常(上、中、下),张清常尔雅尔雅释诂释诂札记:论札记:论“姐姐”、“哥哥”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尔雅尔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赵振铎,赵振铎郭璞郭璞尔尔雅注雅注简论简论,何九盈,何九盈尔雅的年代和性质尔雅的年代和性质,宛志文,宛志文尔雅尔雅的词典属的词典属性性、论论尔雅尔雅的释义特色的释义特色,赵伯义,赵伯义尔雅尔雅兽畜名释例兽畜名释例、论论尔雅尔雅的学术成就的学术成就、论论尔雅尔雅的历史局限性的历史局限性,多洛肯,多洛肯尔尔雅雅释诂释诂中词
41、义内部联系现象探微中词义内部联系现象探微等等,恕不一一列举。这些文章运用新视角、新方法,剖析尔雅,体现出当代学术的水平。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起点,回头看二千多年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起点,回头看二千多年前的前的尔雅尔雅,它依然保有熠熠夺目的光彩。,它依然保有熠熠夺目的光彩。继续学习它、研究它、挖掘它的价值,仍然是继续学习它、研究它、挖掘它的价值,仍然是我们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课文学习课文学习七.经典章节 夫尔雅者,先儒授教之术,後进索隐之方,诚传注之滥觞,为经籍之枢要者也。夫混元辟而三才肇位,圣人作而六艺斯兴。本乎发德於衷,将以纳民於善。洎夫醇既异,步骤不同,一
42、物多名,系方俗之语;片言殊训,滞今古之情,将使後生若为钻仰?繇是圣贤间出,诂训递陈,周公倡之於前,子夏和之於後。虫鱼草木,爰自尔以昭彰;礼、乐、诗、书,尽由斯而纷郁。然又时经战国,运历挟书,传授之徒浸微,发挥之道斯寡,诸篇所释,世罕得闻。惟汉终军独深其道,豹鼠既辨,斯文遂隆。其後相传,乃可详悉。其为注者,则有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虽各名家,犹未详备。惟东晋郭景纯用心几二十年,注解方毕,甚得六经之旨,颇详百物之形。学者祖焉,为称首。其为义疏者,则俗间有孙炎、高琏,皆浅近俗儒,不经师匠。今既奉敕校定,考案其事,必以经籍为宗;理义所诠,则以景纯为主。虽复研精覃思,尚虑学浅意疏。谨与尚书驾
43、部员外郎直秘阁(臣)杜镐、尚书都官外郎秘阁校理(臣)舒雅、大常博士直集贤院(臣)李维、诸王府侍讲大常博士兼国子监直讲(臣)孙、殿中丞(臣)李慕清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臣)王焕、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臣)崔、前知州永年县事(臣)刘士玄等,共相讨论,为之疏释,凡一十卷。虽上遵睿旨,共竭於颛蒙,而下示将来,尚惭於疏略。谨叙。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疏释曰:“尔雅”者,释文云:“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揖云:“昔在周公,缵述唐虞,宗翼文
44、武,克定四海。勤相成王,践阼理政。日昃不食,坐而待旦。德化宣流,越裳来贡,嘉禾贯桑。六年制礼,以导天下。著尔雅一篇,以释其义。传乎後嗣,历载五百。坟典散落,唯尔雅常存。礼三朝记:“哀公曰:寡人欲学小辩以观於政,其可乎?孔子曰:尔雅以观於古,足以辩言矣。春秋元命包言:子夏问,夫子作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绝六国,越逾秦楚,爰暨帝刘。鲁人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今俗所传三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著,皆解家所说。先师口传,既无正验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足能明也。夫尔雅之为书也,文约而义固;其陈道也,精研而无误。真九经之检度,
45、学问之阶路,儒林之楷素也。”“序”与绪音义同。释诂云:“叙,绪也。”言已注述之由,叙陈此经之旨,若茧之抽绪耳。孔子作书序,子夏作诗序,故郭氏亦谓之序。序之大指,凡有五焉:初自“夫尔雅者”至“辨同实而殊号者也”,明此书之用也。二自“诚九流之津涉”至“翰者之华苑也”,言为群经之枢要也。三自“若乃”至“莫近於尔雅”,言其博物,他书不之过也。四自“尔雅者”至“其业亦显”,明其兴隆之时也。五自“英儒赡闻之士”至叙未,序已所以作注之意也。今各依文解之。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卷四释亲第四 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
46、祖王母。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父之弟先生为世父,後生为叔父。男子先生为兄,後生为弟。谓女子先生为姊,後生为妹。父之姊妹为姑,父之从父弟为从祖父,父之从祖弟为族父。族父之子相谓为族弟,族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从父弟。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王父之姊妹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父之从父弟之母为从祖王母,父之从祖弟之母为族祖王母。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父之从父弟之妻为从祖母,父之从祖弟之妻为族
47、祖母。父之从祖祖父为族曾王父,父之从祖祖母为族曾王母。父之妾为庶母。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八八.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1.尔雅注疏10卷附校勘记10卷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音 校勘记 (清)阮元撰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 2.尔雅注疏10卷附校勘记10卷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 音 校勘记 (清)阮元撰 李传书整理 徐朝华审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3.尔雅3卷 (宋)郑樵注 津逮祕书本 四库全书本 4.尔雅正义20卷 (清)邵晋涵撰 皇清经解本 5.尔雅义疏 (清)郝懿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影印本 6.尔雅平议1卷 (清)俞樾撰 春在堂全书
48、本 7.尔雅集解19卷 (民国)王闓运撰 湘绮楼全书本课文学习课文学习 8.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1卷 (民国)王国维撰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 9.尔雅引得(附标校经文)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41年6月版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台北南岳出版社1978年7月版 10.尔雅略说 黄侃撰 收入黄侃论学杂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 11.尔雅音训 黄侃笺释 黄焯编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版 12.尔雅校笺 周祖谟撰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13.尔雅今注 徐朝华撰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 14.尔雅研究 管锡华撰 安徽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15.尔雅诂林 朱祖延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16.尔雅译注 胡奇光、方环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版 课文学习课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