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2196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8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本讲主要内容v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v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v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v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v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基本情况中国区域经济的界定中国区域经济的界定三大经济地带的界定三大经济地带的界定三大经济圈的界定三大经济圈的界定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2022-10-4第二

2、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v了解中国区域经济的两个角度:了解中国区域经济的两个角度:一是行政区划,一是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二是经济区划,二是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干个省级行政区划。v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中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个省(包括台

3、湾省),(包括台湾省),5个自治区,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的梯度状态。v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地带(也

4、称为三大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地带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4图图1 三大经济地带的地理布局三大经济地带的地理布局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5表表1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区域区域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各区域包括的行政区划禀赋条件禀赋条件东部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山东、广东、广西及海南等,共等,共8 8个省、个省、3 3个直辖市个直辖市和和1 1个自治区个自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129.37129.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万平

5、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13.5%13.5%。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东部地带背负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地势平缓,有良好的农业种植条件。区域内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水产品、石油、铁矿、盐等资源丰富。中部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山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及湖南等,共湖北及湖南等,共8 8个省个省和和1 1个自治区个自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281.75281.7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29.3%29.3%。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中部地带位于内陆,北有高原,南

6、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南有丘陵,众多平原分布其中,属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基地。区域内能源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占有全国资源丰富,占有全国80%80%的煤炭储量。的煤炭储量。西部西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共宁夏、新疆等,共1 1个直个直辖市、辖市、6 6个省和个省和3 3个自治区个自治区总面积为总面积为541.37541.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的56.45%56.45%。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高,。西部地带幅员辽阔,地势较

7、高,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地形复杂,高原、盆地、沙漠、草原相间,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6v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含京、津、辽、冀、鲁、苏、沪、浙、含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桂、琼闽、粤、桂、琼1212个省、市、自治区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是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济布局“T 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级发展轴,是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级发展轴

8、,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v 我国的东部沿海形成了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我国的东部沿海形成了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见图(见图2)v 2000年,三大经济圈的土地面积合计为年,三大经济圈的土地面积合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全国的2.3%,人口合计为,人口合计为1

9、.48亿,占全国的亿,占全国的11.68%,生产,生产总值合计为总值合计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亿元,占全国GDP的的34.66%。2004年,年,三大经济圈的生产总值占全国三大经济圈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例上升到的比例上升到41%,其,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三大经济圈三大经济圈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7图图2 三大经济圈的界定三大经济圈的界定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8(1)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

10、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个城市。(2)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个市县。(3)京津唐地区京津唐地区:一般是

11、指以北京、天津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双核”,以唐,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2个直辖市、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个县级市。三大经济圈的范围三大经济圈的范围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9表表2 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比较(2000年年)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京津唐地区京津唐地区长三角(不含台州)长三角(不含台州)珠三角珠三角区区位位概概况况总面积(万总面积(万Km2)79.954.2人口总量(万人)人口总量

12、(万人)450074472307城市数量(个)城市数量(个)(含县级含县级市市)286926城市化率城市化率44.2%45%42%城市密度(个城市城市密度(个城市/万万Km2)46.96.2经经济济水水平平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261.0515350.87378.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2203.8620454.73199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68.99127.45125.41净出口总额(亿美元)净出口总额(亿美元)209.08631.79847.41发发展展特特征征区域核心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北京、天津北京、天津上海上海广州、

13、深圳广州、深圳发展动力机制发展动力机制国有资本主导型国有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民营资本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外资主导型区域产业特色区域产业特色重化工资本密集重化工资本密集型型高科技知识密集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型轻纺劳动密集轻纺劳动密集型型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第三第三最快最快其次其次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0v 1996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见下表年,中国政府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见下表)。七大。七大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经济区的划分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界限,强调以内在经济联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

14、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和交通要道作为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七大经济区指明了地区经济合作的方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向,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这组方案提出的划分界限仍然不够明确。划分界限仍然不够明确。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区域经济划分的变化趋势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沿江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及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山

15、西)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福建、广东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中部五省地区中部五省地区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1v 2004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年,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指出,我国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十一五”规划

16、)将以八大经规划)将以八大经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方法。济区域取代传统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划分方法。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范围范围东北地区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黄河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北部沿海地北部沿海地区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东部沿海地东部沿海地区区上海、江苏、浙江上海、江苏、浙江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南部沿海地南部沿海地区区福建、广东、海南福建、广东、

17、海南大西北地区大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疆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2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原因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中国区域经济的差异现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3v 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积有很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包括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积有很大差异,因此,可采用大差异,因此,可采用人均指标人均指标概述各区域发展情况。概述各区域发展情况。v 1978

18、年以来三大经济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率表明:年以来三大经济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均增长率表明:东东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部发展最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两个指标都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这。这说明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平衡的态势,并且东西部之间的说明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具有不平衡的态势,并且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v 但是,但是,从动态的角度看从动态的角度看,1999年以后,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年以后,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

19、势度差距在逐步缩小,这说明中国经济总量急剧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日益趋缓。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从日益趋缓。导致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施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v 从长远来看从长远来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能否由此扭转,依赖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能否由此扭转,依赖于西部地区能否发挥其后发优势,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本地产业基础西部地区能否发挥其后发优势,形成持续、快速增长的本地产业基础。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4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

20、经济发展15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6v 从从1952、1998和和2005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年中国各区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分析中可以发现,建国初期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各分析中可以发现,建国初期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各区域产业增加值在区域产业增加值在35%50%之间;到之间;到1998年,这两项指年,这两项指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至少占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至少占70%以上;以上;到到2005年年,这两项指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已经达,这两项指标之和在各区域产业增加值中已经达8090。v 这说明,从较为广泛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三大经济

21、地带这说明,从较为广泛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三大经济地带的工业化进程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因此,中国区的工业化进程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本质差异,不是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本质差异,而是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差异而是工业化程度或水平的差异。但是,从各区域的产业结。但是,从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快,中部地区相构比较中发现,东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快,中部地区相对缓慢,而西部地区是最慢的。即使是西部大开发以后,对缓慢,而西部地区是最慢的。即使是西部大开发以后,中国的工业生产力仍在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中国

22、的工业生产力仍在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中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结构的比较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7表表3 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中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比较(%)注:注:1982年以前,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海南省;西部地区数据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年以前,东部地区数据未包括海南省;西部地区数据未包括西藏自治区。1952年和年和1998年数据根据年数据根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计算;计算;2005年数据根据年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06)计算。)计算。经济经济区域区域1952年年

23、1998年年2005年年第一产第一产业业第二产第二产业业第三产第三产业业第一产第一产业业第二产第二产业业第三产第三产业业第一产第一产业业第二产第二产业业第三产第三产业业东部东部50.1826.2223.6017.3946.4536.167.8651.6340.51中部中部61.6518.2520.1022.8445.4031.7616.2147.3836.41西部西部66.0715.1518.7828.4339.6231.9518.9342.1338.94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8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较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较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24、19802001年年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下(含)平均值之下(含)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西部西部平均值之上平均值之上福建、广东、福建、广东、海南、河北、海南、河北、江苏、山东、江苏、山东、浙江浙江吉林、吉林、湖北湖北安徽、河南、安徽、河南、江西、内蒙江西、内蒙古古重庆重庆平均值之下平均值之下(含)(含)北京、辽宁、北京、辽宁、上海、天津上海、天津黑龙江黑龙江新疆新疆广西广西湖南、山西湖南、山西甘肃、贵州、宁甘肃、贵州、宁夏、青海、陕西、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云四川、西藏、云南南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中国

25、: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第,第41页表页表2.3编制,清华大编制,清华大学出版社,学出版社,2004年。年。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19v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v资本投入因素资本投入因素v市场化进程市场化进程v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0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经济发展的循环累积因素:5中国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其原中国的东部在历史上就是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其原有的经济基础、市场意识、对外经济联系、人文历史有的经济基础、市场意

26、识、对外经济联系、人文历史背景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有很大差异。上述优势条件,背景与中西部内陆地区有很大差异。上述优势条件,使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使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5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加强,东部地区在随着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加强,东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体制完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市场化程度、体制完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由此力素质和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加强,由此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了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异。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

27、21自自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年代以来,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在沿海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状态。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状态。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随着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但投资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比较低。有所增加,但投资额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仍然比较低。资本投入因素:资本投入因素: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2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逐渐提高,这表明市场化在全国几乎中

28、国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市场化指数逐渐提高,这表明市场化在全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在深化。但是,东部地区在市场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均领先与所有地区都在深化。但是,东部地区在市场化指数的五个方面均领先与中西部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发育方面中西部地区。其中,中西部地区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要素市场发育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这是导致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慢的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这是导致它们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市场化进程指数:市场化进程指数: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指数(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指数(19992000年)年)政府与市场的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系非国有经济的

29、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发展产品市场的发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境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19992000东东部部7.087.116.917.587.948.165.415.666.136.43中中部部5.595.474.414.657.707.882.412.594.724.92西西部部5.525.402.993.606.166.392.182.294.104.34资料来源:樊纲、王小鲁主持,资料来源:樊纲、王小鲁主持,中国市场化指数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30、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报告(2001年)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年2月,第月,第11页。页。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3 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工农业产品之间、原材料中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工农业产品之间、原材料、能源和加工工业品之间以及生活必需品和生活非必需品、能源和加工工业品之间以及生活必需品和生活非必需品之间的价格关系极不合理,这使得工业与地区发展水平的之间的价格关系极不合理,这使得工业与地区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大大超过农业。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内地和边远地区相关性大大超过农业。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内地和边远地区实际上补贴了以

31、制造加工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东实际上补贴了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1978年以后,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与年以后,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以后,中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以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区域间经济非均衡发展区域间经济非均衡发展,尽快,尽快获得全国经济整体实力得提升。国家把沿海地区列为发展获得全国经济整体实力得提升。国家把沿海地区列为发展重点,并给予这些地区若干经济发展的优惠

32、政策,从而沿重点,并给予这些地区若干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而沿海地区的各省区与内地各省区之间基本上是在不同的宏观海地区的各省区与内地各省区之间基本上是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中发展的。经济政策环境中发展的。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经济体制与宏观政策因素: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4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区域经济差异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u 从正面影响看,从正面影响看,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加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增加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政府合理

33、运用税制,就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贫困地区;,如果政府合理运用税制,就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来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富裕地区打工,部分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富裕地区打工,部分解决了贫困地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贫困地区劳动力持续流题,同时也可以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贫困地区劳动力持续流入富裕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富裕地区工资上升压力,使得中国在劳入富裕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富裕地区工资上升压力,使得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动力密集型产品上保持较强的竞争能力。u 从负面影响看,从负面影响看,区域经济差异过大必然导致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区

34、域经济差异过大必然导致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使得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区域间贫富差异太大容易引起一使得贫困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更低;区域间贫富差异太大容易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犯罪率上升;区域之间的贫富差别扩大促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犯罪率上升;区域之间的贫富差别扩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沿海地区的集聚;“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权衡利弊,权衡利弊,过去的过去的3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差距扩大最快的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

35、异与经济发展2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1949-1978年的平衡发展战战略年的平衡发展战战略1979-1991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1992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1999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6v 1979年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年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下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受到平衡发展论的影响,即主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主要受到平衡发展论的影响,即主张国家投资布局应以落后地区为重点,通过向内地倾斜以平

36、衡生张国家投资布局应以落后地区为重点,通过向内地倾斜以平衡生产力布局并缩小地区差别。在这种平衡发展战略的支配下,中国产力布局并缩小地区差别。在这种平衡发展战略的支配下,中国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以年)以及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及第三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5年)出现了两次大规年)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西进。模的西进。v 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内陆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内陆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上升。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战争危险的重开始上升。但是,由

37、于中国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战争危险的估计过于严重,片面强调地方工业自成体系,导致了工业布局严估计过于严重,片面强调地方工业自成体系,导致了工业布局严重脱离现实条件。这一时期,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盲目追求重脱离现实条件。这一时期,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盲目追求国家投资大规模西进的政策未能取得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国家投资大规模西进的政策未能取得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预期效果。距的预期效果。1949-1978年的平衡发展战略年的平衡发展战略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7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开放度的提高,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

38、开放度的提高,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逐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中国政府开始把效率目标放在优先的高速增长,逐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中国政府开始把效率目标放在优先地位,开始采取优先支持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地位,开始采取优先支持区位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政策。这一时期指导经济政策制定的想法是衡发展政策。这一时期指导经济政策制定的想法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七个五年计划(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

39、经年)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提出济地带,提出“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带的准备”。这一时期中国。这一时期中国政府主要的区域政策有:国家投资布局向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倾斜,实施政府主要的区域政策有:国家投资布局向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倾斜,实施沿海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实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完善民族地区政策等。沿海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实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完善民族地区政策等。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经

40、过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经过20多年多年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获的持续发展,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和国家优惠政策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变革也付出了一些未预期到的代价:区际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变革也付出了一些未预期到的代价:区际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严重;老工业基地经济距特别是东西差距不断扩大;中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严重;老工业基地经济持续不景气以及地

41、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区际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持续不景气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区际矛盾和贸易摩擦不断。1979-1991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年的不平衡发展战略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81992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面对地区间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国力的增强,面对地区间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两极分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即由非平衡发展战略再次转向平衡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即由非平衡发展战略再次转向平衡发展战略。1996年初,中国政府从建立年初,中国政府从建立7个跨省区市的

42、经济区域角度,明确提出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角度,明确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实施以沿海、沿边、沿江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实施以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国家投资的比重;积极推动沿海棉纺加开放政策;增加中西部地区国家投资的比重;积极推动沿海棉纺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以及实施西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大开发战略。尽管中国政府在尽管中国政府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期

43、就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方针,然而从总体上看,整个的总方针,然而从总体上看,整个90年代国家投资布局和政策支持年代国家投资布局和政策支持的重点仍集中在沿海地区。的重点仍集中在沿海地区。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国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中国政府逐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东西部之间经济发政府逐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但是,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趋于扩大。因此,这一阶段的均衡发展战略尚未达展的绝对差距仍趋于扩大。因此,这一阶段的均衡发展战略尚未达到扭转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局面的目的。到扭转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局面的目的。

44、1992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年以后的平衡发展战略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29v 中国政府于中国政府于1999年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它覆盖的范围包年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它覆盖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鄂西和湘西的两个及鄂西和湘西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自治州,总面积,总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v 1999年末总人口年末总人口3.65亿人,

45、占全国的亿人,占全国的28.8,其中农村贫困人口高达,其中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64亿元,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亿元,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48.18%;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级贫困县366个,占个,占全国总数全国总数(592个个)的的61.8%。v 1999年西部年西部12个省(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个省(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5354亿元,占全国亿元,占全国的的19.1;人均;人均GDP为为4312元,低于全国元,低于全国6387元的平均水平。元的平均水平。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0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2022-10-4第二

46、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1v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东部沿海省市是为了缩小东部沿海省市和中西部省市区在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方面的差距。和中西部省市区在收入和其他社会指标方面的差距。v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战略重点在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在于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以促进中西部省区的持续发展。,以促进中西部省区的持续发展。v 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西部大开发战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

47、技和教育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加大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加大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与战略重点西部大开发的目的与战略重点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2v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12个省市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个省市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投融资机制与产业结构等方面均有了重要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投融资机制与产业结构等方面均有了重要进展。展。2000年至年至2005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年,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66万亿元增加万亿元增加到

48、到3.33万亿元,年均增长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相比,年均增。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相比,年均增长差距由长差距由1.9%缩小到缩小到0.4。特别是。特别是“十五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时期,西部地区GDP年年均增长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3,地方财,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和和6.8%。v 然而,要在生态十分脆弱的西部解决数千万人的贫困问题,对于任然而,要在生态十分脆弱的西部解

49、决数千万人的贫困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政府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何一个政府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东西两地在自然地理条件、物资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差距太大,东西的差距条件、物资技术条件和经济增长惯性等方面差距太大,东西的差距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难以改变。因此,开发西部地区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难以改变。因此,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对中国政府而言任重道远。、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对中国政府而言任重道远。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西部大开发的进展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

50、体化趋势泛珠三角洲的区域一体化趋势泛珠三角洲的区域一体化趋势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一体化趋势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一体化趋势环渤海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环渤海地区的区域一体化趋势2022-10-4第二讲 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34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扩大区域内贸易,提高居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扩大区域内贸易,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中国国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这与中国民的福利水平。但是,中国国内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这与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历史沿革有关。行政区划制度的历史沿革有关。中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主要继承了元朝(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经济、贸易、及财会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国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