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民贵君轻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霸道”,提倡以“仁仁”“”“义义”为中心的“仁政仁政”、“王道王道”。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
2、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成年与晚年时代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于“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孟子于
3、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中的成语齐宣王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开始发展文化事业。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来。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集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刑家、阴阳家、农家、杂家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齐宣王为什么见孟子?从他问
4、的第一句话看得出来吗?称霸齐桓公、晋文公春秋霸主理清文章思路划出课文中齐宣王所问的问题。划出课文中齐宣王所问的问题。1、“齐桓、晋文之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可得闻乎?”2、“德何如,则可以德何如,则可以王王矣?矣?”3、“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哉?”“”“何由可以知何由可以知吾可也?吾可也?”4、“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夫子之谓也。也。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何也?”5、“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6、“否,何快于是?将否,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以求吾所大欲也。也。”7、“若
5、是其甚与?若是其甚与?”齐宣王都向孟子提出了哪些问题?齐宣王都向孟子提出了哪些问题?如何王天下?齐宣王想怎么做?齐宣王想怎么做?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求大欲。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求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行“霸道”孟子的主张和齐宣王完全不孟子的主张和齐宣王完全不一样,那他说服了宣王没?一样,那他说服了宣王没?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原夫子辅吾志,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原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至“孰能御孰
6、能御之之”):):孟子是怎样游说齐宣王的孟子是怎样游说齐宣王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王曰:王曰:吾惛,不能进于吾惛,不能进于”到篇到篇末末):):一、诵读1.分角色朗读;2.两人合作翻译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翻译下列语句,注意解释红字部分。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无以,则王王乎?。2.对曰:“然则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以羊易易之。不识有诸诸?”3.是是心足以王王矣。百姓皆以以王为爱爱也,臣固固知王之不忍也那人回答说: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废除祭钟的仪式吧?您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用羊去换换牛吧。不知知有没有这回事这回事?”孔子的门徒
7、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所以所以后世不曾流传,我没有听说过。如果不能不说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行王道王道吧。有这样这样的善心就足以实行王道实行王道了。老百姓都还认为认为是您吝啬吝啬,我本来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翻译下列语句,注意解释红字部分。4.王若隐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则牛羊何择择焉?5.是诚诚何心哉?我非爱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您要是哀怜哀怜牲畜没有过错却往死地里送,那么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区别区别呢?这真个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思考:具备条件一:有仁心 读“王说王请度之”明足以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之
8、末末故王故王之之不王,非挟不王,非挟太山太山以以超北海超北海之之类类助词,的助词,的“这这”,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我的)视力足够来看清楚秋天里刚换过的(我的)视力足够来看清楚秋天里刚换过的鸟兽毛的末端。鸟兽毛的末端。连词,连词,表修饰表修饰翻译下列语句1.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2.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3.老老吾吾老老,以以及人之及人之老老;幼幼吾吾幼幼,以及人之,以及人之幼幼不去做和不能做的不同不去做和不能做的不同,靠什么来区别靠什么来区别?现在您的恩惠已经施及禽兽,却
9、不曾惠及您的百姓,现在您的恩惠已经施及禽兽,却不曾惠及您的百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及到(尊奉)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及到(爱抚)别人尊奉自己的长辈,推及到(尊奉)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及到(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家的孩子。翻译下列语句4.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5.古之古之人人所以所以大大过过人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诗经诗经说: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
10、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在别人身上罢了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在别人身上罢了”古代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推广他古代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原因,没有别的,善于推广他所做的好事罢了。所做的好事罢了。诗云: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齐宣王说这是是“夫子之谓也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齐宣王是否信服了孟子的话?齐宣王是否信服了孟子的话?以以“”“”“”“”“挟泰山以超北挟泰山以超北海海”“”“”为喻,说明民之为喻,说明民之不保,不保,“非不能
11、非不能”,实为,实为“不为不为”。不见,不为不能不为具备条件二:有能力1.避虚就实,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2.用事实说话,更能让人信服;3.比喻说理。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于接受。推恩推广自己的恩情“推恩推恩”的基础:的基础:国君具有国君具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推恩推恩”的做法:的做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幼”以国君的以国君的“仁心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广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推恩推恩”的最终目的:的最终目的:“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
12、于家邦邦”推恩是施仁政的基础一、诵读1.分角色朗读;2.两人合作翻译到“孰能御之。”翻译下列语句1.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2.2.为为肥甘肥甘不足于口与?不足于口与?轻暖轻暖不足于体与?不足于体与?难道大王要兴兵打战,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使诸侯结怨,难道大王要兴兵打战,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使诸侯结怨,这样心理才痛快吗?这样心理才痛快吗?是因为肥美香甜的食物不能满足于胃口吗?轻巧暖和的衣服是因为肥美香甜的食物不能满足于胃口吗?轻巧暖和的衣服不能满足于身体的需要吗?不能满足于身体的需要吗?翻译下列语句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4.4.然则然则小小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大大,寡寡固不可以敌众,固不可以敌众,弱弱固不可以敌固不可以敌强强。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了:开拓土既然这样,那么大王最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知道了:开拓土地,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安抚四夷。地,使秦楚来朝见,统治中原,安抚四夷。这样说来,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数少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数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翻译下列语句5.以以“缘木求鱼缘木求鱼”为喻为喻指出宣王的指出宣王的“大欲大欲”,并明言,并明言“以若以若所为所为”
14、则则“大欲大欲”不能实现。不能实现。举邹楚之战说明行举邹楚之战说明行“霸道霸道”(以小(以小 敌大、敌大、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再举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再举“天下归心之状天下归心之状”说明行说明行“王道王道”必胜。必胜。引导齐宣王认识引导齐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行霸道必败,行王道行王道必胜必胜的道理,要齐宣王采用的道理,要齐宣王采用“保民保民而王而王”的主张。的主张。一、诵读1.分角色朗读;2.两人合作翻译完翻译下列语句1.1.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2.2.是故明君制民之
15、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如果没有恒心,那么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的事,就没有不做的了。如果没有恒心,那么不服从约束,行为不正的事,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因此犯了罪,接着就加以处罚,这是故意陷害人民呀!等到他们因此犯了罪,接着就加以处罚,这是故意陷害人民呀!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所以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足够用来赡养父母一定使他们上足够用来赡养父母,下足下足够用来抚养妻子儿女够用来抚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
16、终年吃饱年成好时终年吃饱,年成不好时也能免于死亡。年成不好时也能免于死亡。翻译下列语句3.2.2.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4.孟子认为要成就霸业最根本的是什么?树之以桑(纺)畜鸡豚狗彘(牧)勿夺亩时(农)谨庠序,申孝悌(德才)保民的具体做法为什么衣食住行、教育是最根本的?物质是基础生活有保障,才能引导百姓向善教化的目的达到,百姓就会服从社会才能安定总结总结孟子孟子“仁政仁政”的基本主张包括:的基本主张包括:1 1、“敬德敬德”(国君有(国君有“仁心仁心”“不忍不忍”之心,这是之心,这是“仁政仁政
17、”的基的基础)、础)、“推恩推恩”(以(以“仁心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由小及大,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由小及大,由远及近,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品德来感化人民,提高社会的由远及近,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品德来感化人民,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道德水平。2 2、“保民保民”(“(“制民之产制民之产”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申之以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之义”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达到社会的安定)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达到社会的安定)文章写作特点:一、结构严谨。全文似乎散漫无章,实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迁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宜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史记-孟子列传孟子列传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有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