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鼐散文的简约之美作家与作品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乾东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借病辞官。旋归故里,以授徒为生,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1732 1750 1763 1773著有惜抱轩文集惜抱轩诗集笔记九经说等,辑成古文辞类纂。1.1.院试院试 生员或秀才生员或秀才 (参考者:各地的童生,三年两次)(参考者:各地的童生,三年两次)2.2.乡
2、试乡试 (秋闱)合格者:举人;第一名:(秋闱)合格者:举人;第一名:解元解元(参考者:参考者:秀才,三年一次)桂榜秀才,三年一次)桂榜3.3.会试会试 (春闱)考中者:贡士;第一名:(春闱)考中者:贡士;第一名:会元会元4.4.殿试殿试 考中者:进士;考中者:进士;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鼎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连中三甲: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第一名。u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整体印象与体印象与赤壁赋赤壁赋有何不同?有何不同?一、整体感受u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给你的
3、整体印象与赤壁赋有何不同?一、整体感受赤壁赋登泰山记侧重抒发情思侧重叙述游踪语言诗意优美语言简练平实u文体之别文体之别“记记”的特点的特点记事性文体、记游散文记事性文体、记游散文柳宗元柳宗元小石潭记小石潭记苏轼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石钟山记石钟山记王安石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所见所见 所知所知 所感所感一、整体感受记叙游踪描写景物寄托情思u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写法特点。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写法特点。二、梳理文脉二、梳理文脉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u 概括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各段的表达方式与详略比重。二、梳理文脉
4、主要内容写法特点第一段概述泰山地理环境说明;略写第二段叙述登山过程叙述;详写第三段描写山顶日出描写:详写第四段介绍泰山人文景观叙述;略写第五段总述泰山景观特点说明;略写第六段例行署名略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三、深入赏析u第一段:这一段在结构设计、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第一段:这一段在结构设计、语言表达
5、上有何特点?南北水系面南北分界线重要景点点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
6、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
7、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三、深入赏析u第二段:下面这段文字在结构、表达上有何特点第二段:下面这段文字在结构、表达上有何特点?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2.简要勾勒简要勾勒 文字洗练文字洗练1.条理分明 思维缜密三、深入赏析u 穿插考据,学者气质 赤壁赋是感性的、诗人式的;登泰山记是理性的、学者式的。姚鼐文
8、章,讲究“义理、考据、辞章”,此处正是“考据”之风的体现。对于姚鼐,这种“考据”内容与记游、写景的结合,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体现了他对于一种“学者式”的散文之美的追求。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
9、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三、深入赏析u第三段:此段写山顶日出以什么为线索?第三段:此段写山顶日出以什么为线索?三、深入赏析u时间线索时间线索1.1.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2.2.日出中:山若樗蒲、云若日出中:山若樗蒲、云若五彩五彩3.3.日出后:红光动摇、山色日出后:红光动摇、山色斑驳斑驳 u空间线索空间线索1.1.东向:看日色(正面)东向:看日色(正面)2.2.西向:看山色(
10、侧面)西向:看山色(侧面)三、深入赏析u第二、三段:这两段写日出有哪些精彩的第二、三段:这两段写日出有哪些精彩的写景句子?请赏析,并交流分享。写景句子?请赏析,并交流分享。三、深入赏析u“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两句重点关注这两句重点关注“负负”和和“烛烛”两个动词,两个动词,“负负”字写出字写出积雪之厚积雪之厚,“烛烛”字写字写积雪之明积雪之明,简,简单八个字,勾勒出一幅单八个字,勾勒出一幅熠熠生辉、明艳生动熠熠生辉、明艳生动的画面。的画面。三、深入赏析u“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半山之雾比作衣带。此这是一个比喻句,将半山之雾比作衣带。此句用字极精
11、炼,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先是一个句用字极精炼,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先是一个“带带”字表现了字表现了山雾的轻柔山雾的轻柔。但这个。但这个“带带”字,字,又需又需“半半”“”“居居”来铺垫来铺垫,“居居”是驻留意,唯是驻留意,唯有半山腰凝驻的雾气方有衣带之态。有半山腰凝驻的雾气方有衣带之态。三、深入赏析u“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其精妙处,一在其精妙处,一在“稍稍”字,字,山形逐渐清晰,山形逐渐清晰,侧面表现了太阳渐渐升起的过程。侧面表现了太阳渐渐升起的过程。其二在判断句其二在判断句式。作者不说式。作者不说“稍见云中数十山白若樗蒲者。稍见云中数十山白若樗蒲
12、者。”(同上文句式)(同上文句式)一是追求句式的丰富多变,二一是追求句式的丰富多变,二是表现其真实的、自然的观景过程,是表现其真实的、自然的观景过程,一定是先看一定是先看到类似樗蒲的形象,再确定那是山峰。此外,从到类似樗蒲的形象,再确定那是山峰。此外,从这个句式中,这个句式中,隐约可见作者兴奋、惊喜的心情。隐约可见作者兴奋、惊喜的心情。三、深入赏析u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此句之妙,在于此句之妙,在于“动摇动摇”,表现了,表现了日光的摇日光的摇曳曳,也为引出东海的联想做了视觉的铺垫。,也为引出东海的联想做了视觉的铺垫。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
13、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三、深入赏析u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山上石头多,
14、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三、深入赏析u第五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三、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1 简而明2 简而丰3 简而雅布局简练,节奏清晰布局简练,节奏清晰语言简洁,片言传神语言简洁,片言传神风格简雅,趣味盎然风格简雅,趣味盎然五、了解作者u 姚鼐,是清代散文桐城派代表人物
15、,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u 在继承方苞“义法”“雅洁”之说的基础上,又提出“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辞章”合一等文学理论。u 他的游记散文,比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泰山道里记序等,文法考究,内容扎实,语言简练,刻画生动,既具学术性,又有文学性。又编纂古文辞类纂。文化常识 1、纪年法:P知识手册249 1)年号纪年: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如乾隆三十九年、贞观十三年。2)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如壬戌之秋、丙辰中秋 十天干:甲、乙、丙
16、、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3)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
17、纪年。4)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5)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2、纪月法:P知识手册249 1)序数为记,即一月、二月 2)月建纪月:又称地支纪月,即用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纪月。月建的“建”指“斗建”,即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时辰,由子至亥,每月迁移一辰,故称月建。如元年建子月癸巳。3)季纪月:古人把四季的每一季节都分成孟、仲、季
18、三个阶段,然后再依次分别代称月份。这种纪月法,常见于序跋。如明吴昆医方考自序“皇明万历十二年岁次甲申孟冬月”的“孟冬月”即为十月。4)名纪月:先秦时期每个月有特定的名称。如正月为陬 zu,二月为如,三月为寎 bng,四月为余,五月为皋go,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3、纪日法:1)干支纪日: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如是月丁未、五月辛丑。2)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每月十五叫望。4、纪时法P知识手册249-251现代时间时辰特殊名称更点23:001:00子时夜半子时为三更1:003:00丑时鸡鸣丑正二刻为四更3:005:00寅时平旦寅正四刻为五更5:007:00卯时日出7:009:00辰时食时9:0011:00巳时隅中11:0013:00午时日中13:0015:00未时日昳di15:0017:00申时哺时17:0019:00酉时日入19:0021:00戌时黄昏戌时一刻为一更21:0023:00亥时人定亥时三刻为二更六、课后作业u 阅读本文的姊妹篇泰山道里记序,从文章布局、段内结构、语言表达等角度,任选一点,写一段4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