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练案 40 对外开放及现代生活的巨变 一、选择题 1 (2018 沧州 )据下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粮食总产量 ( D ) A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中 B在 “ 文革 ” 时期徘徊不前 C受到中国入世的影响 D与国家政策有密切关系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无不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政策密切相关,故选 D 项; A、 B 两项与图表中信息明显不符,故排除;中国入世是在 2001 年,故排除 C 项。 2 (2018 齐齐哈尔实验中学 )2002 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 “3” 以上, 2007年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
2、 3 。同样在 2007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 5%,为 1985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这说明 ( B ) A经济发展一定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B我国的城乡发展很不平衡 C改革开放不利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城乡收入差距从 2002 年到 2007 年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发展很不平衡,故 B 项正确; A 项 “ 一定 ” 说法过于绝对; C 项说法错误,改革开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 的增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无关,故 D 项排除
3、。 3 (2018 豫西名校联考 )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B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解析 材料中反映的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等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当【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时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导致难以扩大出口创汇。因此,对应的建议应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 B 项正确;股份制改革是在 1992年
4、之后才实行的,排除 A 项;中国 1986 年才提出 “ 复关 ” ,排除 C 项;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排除 D 项。 4 (2018 豫西名校联考 )1990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这突出表明我国的 对外开放 ( C ) A地域范围从点到面 B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开放领域日益扩大 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解析 A 项不选,题干只提到对上海浦东开放,还只是一个地点的开放不能推断出“ 地域范围从点到面 ” ; B 项不选
5、,对浦东的优惠政策不能推出投资领域全面放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自 1980 年开放经济特区外,不断对外开放, 1990 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也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日益扩大,故本题答案选 C 项; D 项对应的应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 (2018 天水一中 )1956 1960 年中国 74 个城镇人口迁移统计表 时间 城镇迁入 (人 ) 农村迁入 (人 ) 1956 634 573 1958 521 306 1959 1436 942 1961 492 110 1962 1379 1018 关于该表格所示现象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B ) A为了缓解城市规
6、模过大而产生的人口压力 B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遭受挫折 C户籍制度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了成效 解析 表格显示 1956 年至 1962 年,城镇迁入人口逐渐呈负数,而从村迁入的人口逐渐上升,主要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施,导致城镇人口的逆增长现象,故 B 项正确;A 项不是当时城镇具体现状; C 项不符合当时史实; D 项是 1978 年以后实施。 6 (2018 全国名校信息卷 )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 C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7、 A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建立经济开放区是为了以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体 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加大了力度, C 项正确。材料信息不体现国有企业改革, A 项错误;对外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了, B 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2018 衡水一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 王忠良的钢笔画。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 火车的变迁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
8、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答案 以下两种示例任答其一即 可,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亦可同等得分。 示例一: 论题:火车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的巨大进步。 阐述:解效初期,中国在重工业生产极其薄弱,工业技术水平极其落后基础上,生产出解放牌蒸汽机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工业水平和建设成就,是当时中国的骄傲。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火车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是当代中国人的自豪,中国火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生产的巨大进步。 示例二: 论题: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 阐述:火车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9、 。建国初期的蒸汽机车速度低、运载量小,适应当时工业生产落后、人口流动量小、生活节奏缓慢的生活状况。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速度扩大,生产生活节奏加快,高铁运行的高速度顺应了社会变迁的步伐,是社会生活进步的集中反映。 解析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做题时要紧紧围绕着火车的变迁其实就是中国的进步这个主题进行论述,例如,火车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的进步、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进步、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等均是可以的。 -温馨提示: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