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范文(通用 6 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
2、挥评价的功能, 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二、评价原则(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 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 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
3、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 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
4、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三、评价内容及标准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 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该,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 强。行为习惯
5、: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 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 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 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二)、学科学习目标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
6、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评价方法(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 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
7、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二)、学科发展的评价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
8、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1) 、练习、作业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2) 、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3) 、期末考试(考查)。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可以选择听
9、力考试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 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 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
10、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1) 、日常观察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11、(2) 、成长记录: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 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 习成果与进步历史。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
12、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五、评价的主体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 级,并对学
13、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子女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子女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四)、评价结果的呈现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评语包括:1、家长评语。2、教师、班主任评语。等级包括:1、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2、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 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 及)呈现。(五)、综合素质报告单学生综合素
14、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一、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 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
15、高。二、评价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实施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展潜能,实现自主管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打磨成长的轨迹;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的过程性管理;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注重素质、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二)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16、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三)多元性原则。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要从情感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评价主体和方式务必多元 化,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注重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实现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四)可行性原则。立足实际,讲究实效。注重培训,评价内容和评价标为师生所理解、接受。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五)客观性原则。认真领会评价标准,让客观的评价标准贯穿评价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
17、度,关注并尊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事实。科学收集评价信息,采取科学的评价步骤,采用科学的评价鉴定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三、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评价内容包含以下 3 个维度:1、情感态度:爱国情感、懂得感激、富有爱心2、思想品质:明礼诚信、乐观向上、遵守规则、珍惜资源3、行为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四、评价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的一级指标由
18、3 个维度构成,二级指标由 10 项内容构成,三级指标由 24 项内容构成。在运用该指标体系实施评定时,要认真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逐条评定。(具体内容见附件)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及作用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2、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必须填写等级。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六、组织实施1、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2、各班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 长。七、关
19、于小学生手册填写补充说明:1、每个学期须填写 2 页内容,学生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素质均按等级填写。(优、良、合格、待合格)2、学生考勤、爱好特长、奖惩记载须如实填写,没有的写“无”。3、老师的话,须用正楷字撰写,且无错别字;学生的话,须指导学生认真填 写好,家长的话由学生放假领回之后要求家长认真填写,下期开学班主任要检查。4、填写完成后各班将学生手册交德育处统一检查盖章后方可下发给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实
20、施方案。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质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1、方向性原则:评价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价坚持主体参与,以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3、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现全面性和综合性,从五个方
21、面进行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建立简 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5、发展性原则: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 解与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学校文化。1、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
22、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2、学科性发展目标学科性发展目标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实践。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1、日常性评价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1) 、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
23、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2) 、学业考试。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展示性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3) 、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 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2、阶段性评价(1)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 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广泛宣传和培训。(2) 、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价小组,做好学生及家长的
24、培训工作,统一思想,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 、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 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科成绩确定学生的评价等级。1、评价结果的呈现(1)、等级表达。分为 A、B、C、D 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2、评价结果的运用(1) 、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
25、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2) 、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3)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为了激励和提醒学生及家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4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26、一代新人。二、评价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2、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3、自主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4、动态生成性原则。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
27、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5、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 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
28、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 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1、本评价方案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3、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9、内容体系,依据年段 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4、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家长心 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6、材料整理粘贴栏,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主要粘贴学习过程的记录材料和关键表现的材料。(举例参照附表)五、本方案从年春季开始在全镇小学各年级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0、方案 5一、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 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二、评价原则1、发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2、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 评价学生的发展
31、,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三、评价内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32、1、操行表现评价: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 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2、个性特长评价: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运动会、六 一、元旦、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竞赛、作文展评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3、学业成绩评价: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 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测评成绩呈现。期末检测内容:语文:考试试卷和学生语文素养。数学:考试试卷和平时测验。英语:考试试卷、英语会话和课文诵读。科学:考试试卷、实验操作、小制作。 品德与
33、生活:考试试卷和社会调查。音乐:歌曲演唱。美术:作画、剪纸、手工制作等。体育: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手册得分为依据。四、评价结果与方法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3、各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 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6为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XX26 号
34、)、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14 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意见(川教2011226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评价原则(一)发展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使评价过程成为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过程。(二)科学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于操作的工作程 序,采取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定性和定量评价相
35、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使评价过程可信、评价结果可用。(三)全面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要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做到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二、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基础性发展目标。我省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附件 1)执行。具体的评价标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呈现(一)评价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与。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
36、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开展评价,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 习,使评价过程民主、真实、和谐;家长要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学生成长记录是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学校要引导学生以事实为基础做好成长记录,如实反映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各方面表现, 其中应重点包含学习情况的记录,如选修课的修习及所获学分的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社团活动等基本信息。要特别鼓励学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特色的重要实证性材料,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生成长记录应主要由学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导学生在收集成长记录材料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二)评价结果呈现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的评定采用“合格”(记为 h)、“尚需努力”(记为 s)形式呈现。学生行为表现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无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具备一定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应评为“合格”。有严重违反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本要求,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评为“尚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