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经小说,就是主人公或者故事跟商业有密切关系的小说。窃以为,小说的主人公在做着一个“中国梦”, 读者也在做着一个“中国梦”,这个梦的内容大致是“事业成功+爱情美满”;绝不是“欺瞒得逞+珠环翠绕”。我个人中意的财经小说:一、 故事:以一个模式为主,组合其他故事模式。一定要比较复杂。二、 主题:把作者一种独到的感悟或者发现推到极致。作者对其有深入研究并且用恰当的方法表现到位。三、 满足读者“窥视”、“娱乐”、“情感消费”三个方面的阅读需求。1. 窥视:行业内幕;成功窍门。避免“揭露了一些人所共知的秘密”。2. 娱乐:行业内的经典段子。3. 情感消费:主打1种或者2种情感。每个主人公给读者带来什么
2、感情反应,作者要明确。四、 写出职业和行业的“尊严”与“价值”。1. 尊严。所谓尊严,就是理想职场人士的理想表现。我确信,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和商业巨子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到国际市场跟郭士纳韦尔奇桑迪韦尔们逐鹿了,靠什么?商业智慧和职业尊严。没有职业尊严的商人是不值得尊敬的商人。2. 价值。企业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其能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家存在的理由就是经营这样的企业。五、 写出“道”。1.“门道”,也就是所谓“江湖规矩”。这里写的可能更适合职场新人看。2.“经营之道”。企业独特的经营之道,职业经理人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3.“商道”的高级境界是“侠道”。二者并不矛盾。所谓“义利兼顾”,商道求利,侠道取义。
3、二者兼顾才能造就一个伟大的商人。对作者的特殊要求:一、 对某个行业有深入了解。二、 对职场众生相有深刻洞察。财经小说,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以下这些类别: 我怎么审读小说的开头 据说每一个人就相当于一部书。看一个人,据现代传闻,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看一部书,第一印象也十分重要。可惜,一个人站在面前,起码他TA的外貌可以给你一览无余(呵呵,走马观花),做出个判断。一部小说,看第一眼,即便是一目十行,也只能看个开头。 我看见很多读者在书店里拿起本小说,看个开头几行,马上即决定是继续看还是丢弃不看。其实,也要出版者把书名起得富有吸引力,封面设计制作得抓人,这小说才能有幸被读者看这么一眼。 一目十行看了个
4、开头就判断一部小说是否具有阅读价值,在我看来,十分不尊重作者的劳动。但,这好比地球引力一样,恰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只有适应一途。 在我自己来说,作者辛苦写就的稿子,因为信任李某人,投到我这里,确是给我巨大的恩惠。如果不认真看,简直是没心肝!但案牍劳形,杂事频催,一天中能用来读稿的时间实在有限,大量来稿又必须及时反馈,所以我还是未能免俗,只好向读者诸君学习,也来个一目十行,先看个开头,马上就决定是继续还是放弃。 第一眼看到的,一般来说是第一个句子。我喜欢头一句就进入故事情节,带出人物形象。像雪村的成都就是一个典范。成都的前一千字就让小说中所有重要人物全部登场,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开头之一。 如果从第一
5、句中没看到故事和人物,就只好品其语言了。对第一句或前三句的判断,标准就是我给自己总结的“对小说语言的要求” 。如能达到高级要求,即使犯些语法修辞的小毛病,我也能接受。呵呵,天才可以犯错误。如果语言无甚特色,还有一些小毛病,那我就不看了。 既能进入故事又富有文采的开头,是令人惊喜的。比如阿燃的寄生花。如果上述两方面都不行,是否继续就看当时忙不忙,心情好不好了。当然,这些都是不靠谱的。 如果继续读下去,我就在找故事和人物,看是否达到“点穴、亮剑、挥棒”的效果。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那就不看了:(1)情节有人写过,似曾相识;(2)人物格调不高;(3)情节和人物吸引力不够:为什么吸引力不够,容当细论。 其
6、实,本文开头的前两句,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第一句的“人”指的是“某人的一生故事”;第二句中的“人”就变成了“站在你面前具体的这个人”。所以,第三句就显得类比不当了。 如果是别人写的文章,我就会想:这个作者头脑不清,下面可以不看了。之所以还把它放在开头,并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想说明,这样的段落必须砍掉。如果哪位读者觉得本文还有些价值,打算看第二遍,我将怀着感谢的心情荣幸地建议:请从第三自然段开始。 固定链接 评论(9) 阅读() 圈子 有奖举报 我对严肃小说的几点偏见 2007-12-07 13:24:57 标签:文学/原创 小说 严肃小说,个人看法,这个概念还是可以用来讨论的。相对于以讲故事为主
7、要诉求的通俗小说,严肃小说,在结构、语言、主题方面的追求更突出一些。评价一部严肃小说,个人感觉,有三个点比较重要:(1) 创造而不是模仿,(2) 由刺痛获得慰藉,(3) 请给我一点深度。 创造而不是模仿语言或叙述技巧上的创造,是最容易被读者和批评家辨识到的创造。在语言方面,伟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面目。有一些作者的语言很见功力,根据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那些能被称为“伟大“的作品,无不在情节编织、人物塑造、主题挖掘方面有突出表现,相比之下,语言上的创造和突破,次要而又次要。最重要的,也许是人物的创造。即便是通俗小说,阅读的时候,我们被情节牵着往前奔,体验着作者的深刻与激情。多年之后,这些我们都忘记了,记住的是鲜活的人物。也可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人物我也会忘记了,但阅读当下的那种体验,多年之后仍然回忆得起。这个道理,文学理论书上都有,我就不饶舌了。我要说的只有一点:赝品不是艺术。如果是造武器,仿造出来的也好用。造艺术品,模仿之作就是习作,算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