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言言文文走进中考 2020年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猫说 明薛碹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
2、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
3、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释铦(xin):锋利。絷(zh)维:系缚。遽(j):突然。比:等,待。伈(x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责备,斥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2019临沂中考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A.B.C.D.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探究一探究一理解实词的理解实词的含义含义探究一探究一理解实理解实词的含词的含义义中考中常考的实词有哪几类?你有何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或答题技巧?文言现象文言现象通假字解释模式:
5、“X”通“x”,意思。一词多义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假借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作状语等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作状语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等词义扩大 如:江、河等词义缩小 如:且、遂等词义转移 如:涕、走等感情色彩 如:卑鄙、可怜等通假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桃花源记-陈涉世家“X”通“x”,意思。一词多义如:朝服衣冠 (早晨)朝 于是
6、入朝见威王 (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绝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 (极)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停止)三峡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意:品德恶劣古今异义出师表如: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 怜之。古义:爱戴 今意:怜惜,怜爱陈涉世家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古义:眼泪 今意:鼻涕出师表如:公将鼓之 (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词类活用曹刿论战如: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 像狗一样)狼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陋室铭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爱莲说探究一探究一理解实理解实词的含词的含义义紧扣注
7、释,认真识记紧扣注释,认真识记词不离句,词不离句,你有何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或答题技巧?联想迁移联想迁移探究二探究二理解文言虚词的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意义和用法探究二探究二理解文理解文言虚词言虚词的意义的意义和用法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 你认为该如何复习和答题呢?探究二探究二理解文理解文言虚词言虚词的意义的意义和用法和用法归类识记归类识记探究二探究二理解文理解文言虚词言虚词的意义的意义和用法和用法之的用法1、代词 可译为“他”“它”“他 们”“这”“这样”等 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结构助词,的 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3、宾语前置的标志
8、如:孔子云:何陋之有4、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6、助词,补足音节 如:久之,目似瞑5、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探究二探究二理解文理解文言虚词言虚词的意义的意义和用法和用法归类识记归类识记紧扣语境紧扣语境仔细比对仔细比对巧用排除巧用排除探究三探究三理解翻译句子理解翻译句子探究三探究三理解翻理解翻译句子译句子原则:原则:直译为主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意译为辅 词不离句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句不离篇标准:标准:信:准确信:准确 达:通顺达:通顺 雅:优美雅:优美探究三探究三理解翻理解翻译句子译句子方法:方法:增增 留留 补补 删删 调调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把
9、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保留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保留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号、年代和朝代等专有名词号、年代和朝代等专有名词补出省略的成分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如:“一鼓作气,再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衰,三而竭”删除无实义的虚词删除无实义的虚词调整特殊语序调整特殊语序 如:战于长勺如:战于长勺探究四探究四筛选信息,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理解内容探究四探究四筛选信筛选信息,理息,理解内容解内容1、整体阅读、整体阅读 总体把握总体把握2、抓中心句、抓中心句 找关键词找关键词3、利用信息、利用信息 加深理解加深理解4、提取归纳、提取归纳 整合答案整合答案实词:积累迁移实词:积累迁移虚词:归类识记虚
10、词:归类识记翻译:准确通顺翻译:准确通顺筛选:提取整合筛选:提取整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
11、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2020临沂中考【注释】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
12、换姓逃到陈地。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树党:培植党羽。与:跟随,朕合。交兵:军队交锋。亡而得立:灭亡后得到复兴。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戍渔阳 发(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3)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益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为坛而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死则举大名耳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据咸阳,以令诸侯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11.把下面的句子翻
13、译成现代汉语。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1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 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 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遂自立为王,号“张楚”A.B.C.D.【答案】8.征发等到增加 9.C 10.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 11.示例: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故而非常高兴。12.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猫说 明薛碹余家苦鼠暴,
14、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起而捕之。比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
15、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释铦(xin):锋利。絷(zh)维:系缚。遽(j):突然。比:等,待。伈(x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数(sh):责备,斥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2019临沂中考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
16、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遽起而捕之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又亟往捕之而走A.B.C.D.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8.(3 分)(1)共同、一起 (2)适逢、恰好 (3)舍弃(抛开)9.(C)(2 分)10.(A
17、)(2 分)11.(4 分)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12.(3 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一、(2020广西北部湾)阅读理解(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18、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令封德举贤,久无所举。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释 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
19、名之者谁 B正患己不能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退 D虽有千里之能 上诘之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指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豆类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
20、,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3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可尽粟一石。(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参考答案】1(2分)B2(2分)D3(4分,每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4(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
21、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5(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示例一:我推荐唐雎,因为唐雎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
22、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走了。文言文阅读(共12.012.0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
23、,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金:金属。砺(l):磨砺。便:安适。封事:指密封的奏章。违:过失、错误。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狱:案件 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谤:诽谤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彰:揭示 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 弼:辅佐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_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寡人欲以五百
24、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_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5、将文中画线句子
25、翻译成现代汉语。(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答案:(1)B;(2)A;(3)B;(4)D;(5)(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
26、辞官呢?”唐太宗时,很多人写信谏言,往往信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于事无补,唐太宗对这些信件很厌恶,想将写信的人降职查办,魏征对太宗说:“古代有人使用谤木,让人把自己的过失刻在谤木上,封事,应该是从谤木传承下来的吧皇帝您想要听自己处理事务的得失,应该让对方畅所欲言。如果对方说的对,将对朝廷有益处,如果不对,也对政务没有什么影响。”太宗听完很高兴,就奖励了写信谏言的那些人。有一天,太宗大宴群臣,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