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1)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特点: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3)举例:植物的种子繁殖(开花传粉形成受精卵种子的胚新一代植株)。2无性生殖(1)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特点: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3)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嫁接(如图):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嫁接后果树所结果实的品质与接穗的相同。优点是既能
2、保持植株的优良特性,又能加快开花结实。扦插:茎段切口要保证上平(减少水分散失)下斜(增大吸水面积),不能倒插;扦插时要去掉大部分甚至全部枝叶(减少蒸腾作用)。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或细胞等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常用植物的茎尖培养脱毒苗。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比较项目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同点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有无新个体的产生方式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由母体直接产生繁殖速度较慢较快后代特性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后代变异性强弱相同点都能产生新个体,使物种得以延续和发展知识拓展细菌、草履虫的分裂生殖,真菌、植物的孢子生殖,克隆羊等都属于无
3、性生殖;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2发育类型:变态发育,即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如图):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如家蚕、蝶、蛾、蚊、蝇、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如图):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3)昆虫具有外骨骼,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昆虫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要点点拨完全变态发
4、育的农业害虫,一般在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农业害虫,一般在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但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都是幼虫期。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外(水中)受精、卵生。2生殖过程(以青蛙为例):雄蛙鸣叫(吸引雌蛙)雌雄蛙抱对(提高卵细胞的受精率)排卵或排精水中受精形成受精卵。3发育过程(以青蛙为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会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易错点拨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没有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之分,只说变态发育即可。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5、2鸟卵的结构和功能(如图)(1)卵细胞(2)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也能保护卵细胞。(3)系带:固定卵黄。(4)气室:提供氧气。(5)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气孔,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6)鸟卵既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又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散失。这都有利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3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 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和变异(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变异:亲子间和
6、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实现的。2生物的性状(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3)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内,通过转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表达,来改变生物的性状。(4)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5)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6)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DNA和染色体(如图)(1)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
7、白质组成,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一定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如: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包括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是成单存在的。(3)受精卵中的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成对的基因也是如此。(4)性状遗传的实质: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易错点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
8、量变化的规律:体细胞(2n)生殖细胞(n)受精卵(2n)。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2如果体细胞的成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如dd,生物体表现隐性性状;如果成对基因中有显性基因,如DD或Dd,生物体表现显性性状。3虽然基因组成为Dd的生物不表现出隐性性状,但隐性基因d仍会遗传下去。4基因组成均为Dd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121。5禁止近亲结婚(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或由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可遗传给后代。(2)常见的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白化病、血友
9、病。(3)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会增大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四、人的性别遗传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人类染色体的类别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有X、Y两种。(2)人的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男性为22对XY;女性为22对XX。人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22条X或22条Y;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22条X。易错点拨人体的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其染色体数目为0。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如图)(1)就性染色体而言,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女性产生一种含X的卵细胞。(2)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组成
10、决定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XX)发育成女孩;含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XY)发育成男孩。(3)两种精子数量相等,且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故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易错点拨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五、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够遗传给后代。如色盲、白化苗、转基因超级鼠、太空椒等。(2)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如整容、晒黑、水肥充足的庄稼的果穗饱满等。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1)人工选择和繁育:如高产奶牛的培育。(2)杂交育种:如高产抗倒伏小麦
11、的培育。(3)利用宇宙射线诱变育种:如太空椒等,太空环境可以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大气没有氧气。2米勒的模拟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进行实验,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该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3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物(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2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1)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地球上出现得越早。(2)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解剖学特征:形态结构的共同特
12、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3)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氨基酸数目:差异氨基酸数目越少,亲缘关系越近。3生物进化的历程(1)植物的进化历程(2)动物的进化历程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不包括由体型小到体型大。三、生物进化的原因1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2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和动力;遗传和变异基础和内因;适者生存结果。(2)联系: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3)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4)
13、生物的多样性、新物种及超级细菌等的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3)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4)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等。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蚊蝇)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
14、传染源: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如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捕杀、焚烧、掩埋患病禽畜等。(2)切断传播途径:清洁、消毒公共场所;洗手、戴口罩;杀灭蚊蝇媒介、禁止未检疫的生物入境等。(3)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锻炼身体等。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如图) 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1)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能阻挡病原体侵入,杀死病菌,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化病原体。(3)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2非特
15、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包括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2)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包括人体的第三道防线。3抗原和抗体(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移植器官、过敏原、疫苗等异物。(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3)一种抗原只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如接种乙肝疫苗,只能激发人体产生乙肝抗体。(4)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如乙肝抗体只能和乙肝病毒或乙肝疫苗结合。(5)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
16、去致病性。当同样的抗原再次入侵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1)防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2)自稳: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3)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5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6计划免疫(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2)疫苗: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3)原理: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淋巴细胞产
17、生相应的抗体。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7艾滋病(AIDS)(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易错点拨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蚊子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3)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第二章用药与急救一、安全用药1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2药物分类(1)处方药:凭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2)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简称O
18、TC。3用药要求: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易错点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用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服药时间无所谓都是常见的用药误区。二、急救 1.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顺序是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如图)2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位置是在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为每分钟至少100次。3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1)使病人仰卧,通过抬下颏、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通畅,并解开病人的衣领、腰带等。(2)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3
19、)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4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 302。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5出血和止血外出血种类出血特征血液颜色处理方法动脉出血血液由伤口喷出或涌出,血流速度较快鲜红色用手指或止血带按压伤口的近心端静脉出血血液从伤口缓慢且持续流出暗红色用手指或止血带按压伤口的远心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少量渗出红色消毒伤口后用创可贴或自然止血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2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3调节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自我安慰。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病: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现代文明病”。常见的生活方式病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生活方式病的发生和发展。2吸烟、酗酒、吸毒、染上网瘾的危害(1)吸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诱发肺癌等。(2)酗酒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脏疾病等。(3)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并使心肺受损等。(4)染上网瘾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出现心理疾病等。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