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

上传人(卖家):学习委员 文档编号:533260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1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 第二节第二节 城乡劳动力配置现状城乡劳动力配置现状 第三节第三节 户籍制度对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第四节第四节 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我国,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第一产业农村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第一产业,而,而城镇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第城镇劳动力主要配置在第二、第三产业二、第三产业。因此,研究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与。因此,研究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与产业间劳动力的配

2、产业间劳动力的配置置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前者前者是从是从的角度的角度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后者后者则从则从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可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劳动力资源配置规律观察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变化,可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劳动力资源配置规律。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从配置方式上看,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方式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一

3、、1949-19571949-1957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此时新中国刚成立,新政府一方面需要对付国外、国内的反动势此时新中国刚成立,新政府一方面需要对付国外、国内的反动势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发展经济稳定国内的局势,城市中有几百万失业力,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发展经济稳定国内的局势,城市中有几百万失业者需要就业,而国家没有能力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要,客观上需要通过者需要就业,而国家没有能力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要,客观上需要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国民对消费品的需要。因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就业问题以及满足国民对消费品的需要。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在

4、相当程度上,。二、二、1958-19781958-1978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在这个价段,劳动力资源不允许根据市场信号进行配置,劳动力资在这个价段,劳动力资源不允许根据市场信号进行配置,劳动力资源在城乡间的分配源在城乡间的分配,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地点的选择、,劳动者个人在工作地点的选择、职业选择、人力投资等方面没有了自主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职业选择、人力投资等方面没有了自主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置采取的是的配置采取的是“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方式。的方式。以户籍制度、企业用工制度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力资源配置以户籍制度

5、、企业用工制度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关于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劳动力资源的制度安排,限制了劳动力资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劳动力资源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水平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种模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水平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被打破。式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被打破。三、三、1979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在职业的选择和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有了一定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在职业的选择和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自由,尤

6、其是的自由,尤其是。因此,在。因此,在19781978年以后年以后,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形成了多种就业方式并存的局面。,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形成了多种就业方式并存的局面。在市场化进程中,在市场化进程中,也就是说,城,也就是说,城乡间、地区间、产业间的乡间、地区间、产业间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这也是理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这也是理性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收入差别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包括了非货币性性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收入差别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包括了非货币性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广大东部地区率先快速发展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广大东部地区率先快速发展后,地区

7、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吸引了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和东部地区寻找就业岗位。扩大吸引了中西部地区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和东部地区寻找就业岗位。第二节第二节 城乡劳动力配置现状城乡劳动力配置现状一、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一、劳动力资源的总量 。新中国成立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对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对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进行有效控制,导致人口的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人口的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19521952年总人口是年总人口是5.755.75亿人亿人,到,到20042004年达到年达到1313亿人亿人左右。与此同时,全国的就业人数也一直呈现上升左右

8、。与此同时,全国的就业人数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由的趋势,由19521952年的年的2.072.07亿人亿人增加到增加到20042004年的年的7.527.52亿人亿人。从城乡人口的比重来看,从城乡人口的比重来看,相对数量在下降,相对数量在下降,19521952年所占比重达到年所占比重达到87.5%87.5%,这是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值,20042004年下降为年下降为58.24%58.24%。19781978年以后,农村人年以后,农村人口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口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根据。根

9、据统计(见统计(见P93P939494“表表5-15-1”),全国就业人员由),全国就业人员由19521952年的年的2072920729万人万人,占总人口的,占总人口的36.1%36.1%,增加到,增加到20042004年的年的7520075200万人万人,占人口的,占人口的57.9%57.9%。(中国中国20182018年劳动力资源年劳动力资源8068680686万人万人)二、城乡劳动力资源结构二、城乡劳动力资源结构 从总体趋势上看,从总体趋势上看,但乡村就业人,但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根据员的绝对数量仍是庞大的。根据P95P95“表表5-25-2”统计,统计,19521952

10、年总就业人数年总就业人数为为2012920129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5862586万人万人(城镇就业人员的绝对数城镇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量),占总就业人数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1.99%11.99%(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城镇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同期,乡);同期,乡村就业人数为村就业人数为1824318243万人万人(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乡村就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占总就业人数的),占总就业人数的88.01%88.01%(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乡村就业人员的相对数量)。到了。到了20042004年,全国就业总量为年,全国就业总量为7520075200万人,其中

11、,城镇就业人数为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为2642626426万人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占总就业人数的35.21%35.21%;同期,乡村就业总数为;同期,乡村就业总数为4872448724万人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占总就业人数的64.79%64.79%。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城镇中以国有。城镇中以国有单位为主的单一就业渠道。从就业规模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在国有经单位为主的单一就业渠道。从就业规模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在国有经济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中就业的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其他经济济单位、城镇集体单位中就业的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对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类型单位对

12、就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根据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依据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户籍登记。在他或她的一生中,除非有,依据其母亲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户籍登记。在他或她的一生中,除非有政府认为恰当的理由或按照计划经济的统一安排,经公安部门批准,才政府认为恰当的理由或按照计划经济的统一安排,经公安部门批准,才可以改变户籍登记地。从可以改变户籍登记地。从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始,户籍制度户籍制度被被严格执行,人口迁移特别是从农村到城

13、市的迁移受到严格的限制。严格执行,人口迁移特别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受到严格的限制。第三节第三节 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现有的城市现有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是是,也,也是改革过程中迄今为止变化最小和最为缓慢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是改革过程中迄今为止变化最小和最为缓慢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国之初,人口的城乡流动和自由迁移是不受限制的。但以国之初,人口的城乡流动和自由迁移是不受限制的。但以19581958年全国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全国范为标志,全国范围内开始实行围内开

14、始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从此形成了几乎延续至今的,阻碍人口,从此形成了几乎延续至今的,阻碍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框架。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框架。除了直接制约农村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这种基本制度安排之除了直接制约农村人口迁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这种基本制度安排之外,还有一系列传统体制也具有排斥人口流动发生的效果。例如,与外,还有一系列传统体制也具有排斥人口流动发生的效果。例如,与城市全面就业和低工资制度相配合,城市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生城市全面就业和低工资制度相配合,城市住房、医疗、教育和其他生活基础设施都含有排他性补贴。活基础设施都含有排他性补贴。在在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

15、前的年代以前的2020多年时间,多年时间,。偶尔也有农村劳动力外出,但规模和范。偶尔也有农村劳动力外出,但规模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并被视为非法,称作围都十分有限,并被视为非法,称作“盲目流动人口盲目流动人口”。这种人口流。这种人口流动,常常被政府制止。动,常常被政府制止。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受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受,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城乡间收入差,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城乡间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水平、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越大,城乡间劳动力距、社会保障水平、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越大,城乡间劳动

16、力流动的动机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流动的动机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第四节第四节 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 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从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城乡间的差距目前仍有扩大的趋势,这从我国发展的趋势来看,城乡间的差距目前仍有扩大的趋势,这是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是造成城乡间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经济动因经济动因。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家统。从现有资料来看,国家统计局专家计局专家姚景源姚景源根据根据20032003年数据测算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年数据测算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到6 6倍左右,而且这仅是城乡间

17、的倍左右,而且这仅是城乡间的“名义差别名义差别”,如果再把城市居民,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所享有的对农村居民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各种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国家对中小学的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国家对中小学的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计算在内,城乡的等计算在内,城乡的“实际差别实际差别”将更大。将更大。人力资本的结构人力资本的结构对劳动力的流动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原因对劳动力的流动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原因是城乡产业结构和差异,是城乡产业结构和差异,城镇产业的技术水平一般较农业产业高,因,城镇产业

18、的技术水平一般较农业产业高,因而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农村产业基本上是以粗放而对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农村产业基本上是以粗放型生产经营为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型生产经营为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劳动力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的流动是以市场供求信息为导向的,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供不应求的流动是以市场供求信息为导向的,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供不应求的地区。如果市场供求信息不准、不畅通,就会造成劳动力的盲目流的地区。如果市场供求信息不准、不畅通,就会造成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导致人

19、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动,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重点)(重点):1.1.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由于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由于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投资的扩大等,城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投资的扩大等,城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在农村,伴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的劳动力将由农业部门转移出来。,伴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多的劳动力将由农业部门转移出来。2.2.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利益机。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利益机制作用,劳动力总是要流向回报高的地区,如制作用,劳动力总是要流向回报高的地区,如“珠三角珠三角”等地。等地。3.3.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较高,将会继续吸引劳动力资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较高,将会继续吸引劳动力资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4.4.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Thanks for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五章).pptx)为本站会员(学习委员)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