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橡树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的赖敏桃。我说课的题目是致橡树。我主要是从教材分析、教法择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致橡树是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主编赵大鹏。这篇诗歌编排在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安排的是诗歌的阅读与欣赏,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时代、题材各不相同,风格差异也比较明显,但是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致橡树是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阐释了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
2、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结合课程标准、课文特点以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并打算用一课时完成这首诗的教学。1、知识目标: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橡树和木棉意象的丰富内涵。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和品味,初步掌握抓住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依据:本诗的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诗人追
3、求的爱情观对当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只有了解了诗人的爱情观,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教学难点:如何鉴赏现代诗的能力培养。依据:诗歌语言精练、是浓缩的精华,对学生来说,鉴赏诗歌是一大难题。二、教学策略(一)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运用传统的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学习。 诵读法析示例,给方法。“三分诗七分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披文入情,析文明理。我通过交替运用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让学生读出诗味,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通过教师示例分析、找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解
4、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体会诗歌的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小组讨论法互动学习,建构知识。我力求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问题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教师在关键处作灵活而简明的点拨,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维度的互动。这种通过学生相互讨论、教师点拨而产生顿悟的方法,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多媒体教学法搜集信息,探究创新。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多学生进行多重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
5、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增大课堂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法将贯彻课堂始终。我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去探究、感受这首诗的音美、形美、意美,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合作互动学习法整个
6、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本,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了大量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活动的时间。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四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合作、互动学习。 三、教学程序 我以语文的学科特性、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互动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一、设疑导入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一生下来并不是完整的,于是我们终其一生的时间寻找我们那遗失的另一半。”这句话,导引出一个永恒且敏感的话题:爱情是什么?列举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对爱情的论述(投影片),然后设问:同学们认为爱情应该是什么?不
7、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致橡树。由此引出课题和作者。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如果从自己的切身经历或体验出发去学习,那么一切学科都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在导课时,我抓住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心对爱情常有一种期盼和憧憬的心理特点,伴着舒缓、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此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疑惑:真的,什么是爱情呀?学生有了这种心理疑惑,就会引发学习本诗的兴趣和激情,就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就会很快与阅读的文本产生共鸣。二、初读感悟 (一)走进作者 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对作者情况的了解,然后通过投影片简介作者舒婷及朦胧诗派的一些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
8、解、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和写法。 (二)破题初读先引导学生破解本诗歌的标题:致橡树中的“致”即给予;标题致橡树是一封信,即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学生在明白题意后,随即提出思考题:是谁写给“橡树”的“信”呢?她为什么要给写这封“信”呢? 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阅读这首诗歌的兴趣, (三)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让学生听课文的示范读音,然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这首诗,要求用笔画出诗中所写的具体物象,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层次的基础上,宏观把握诗歌,感悟诗情。三、精读鉴赏 (一)精读品味第一层(1-13行): 1、我先安排女生朗读第一层,同时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
9、然后抓住诗中首先出现的“凌霄花”这一意象重点示例分析,让学生懂得通过意象去把握诗句的方法。 2、然后引导学生依照上面的方法分组讨论,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对第一层中其他意象的分析。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第一层其他物象及其特征,依据上述方法是对具体意象进行分析。 3、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第一层,并引入第二层。 (二)精读品味第二层(1421行): 1、由全班男同学齐读第二层后,学生运用学习第一层的方法,带着一组问题分组思考、讨论,自主、合作学习。这组问题是:“我”要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作者为什么要用木棉来表达情感,而不选择美丽的花朵?请同学们从第二层的诗句中找出具体物象和特征。 2、
10、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分片段朗读,并对第二层中的相关诗句分别点拨分析,让学生明确其内涵。 (三)总结全诗: 精读品味全诗后,对这首诗表现的主旨和写作艺术进行总结。四、迁移拓展1.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感想: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认识?2.师总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通过“爱情的新认识”为话题讨论这一环节,可以由此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使教学实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感情得以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五、板书设计遵循板书科学、美观、简洁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这个板书设计,我随着上课进程逐步展示给学生。(板书见课件)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说课小结:以上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巧妙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互动合作,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积极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学生能动建构知识、主动发展能力的课程价值。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