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模拟检测试卷(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2022泉州期末)“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其他发现包括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材料说明北京人( )A.生活年代距今久远B.保留猿的某些特征C.会制造和使用石器D.已经学会保存火种2.(2022长沙模拟)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水平的是( )A.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的粟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C.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和大米D.大禹治水像3.(2022江西中考)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
2、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 )A.会制作玉器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4.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大禹 炎帝黄帝蚩尤A.B.C.D.5.据研究表明,汉字的象形、指事等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已有充分体现,而且不少句子所具备的语法结构,与后世文言文几乎一致。这表明( )A.商朝文字已较为成熟B.甲骨文记载的是信史C.甲骨文字形非常复杂D.文字最早出现于中国6.(2022济南模拟)中小学生守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样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其中有这样两则规定:“孝亲尊师善待人
3、。诚实守信有担当。”这两项守则最早出自(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7.(2022合肥模拟)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材料反映出秦朝创立了( )A.分封制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世袭制8.(2022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如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实行郡国并行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D.确立儒学独尊9.(2022泸州中考)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10.
4、(2022东营中考)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是对下列哪一古代中医理论的创新应用( )A.望闻问切B.辨证施治C.治未病D.临床诊疗11.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B.出土文献更可信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D.秦始皇刚愎自用12.(2022南宁中考)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 )A.文化昌盛B.中央集权加强C.江南地区开发D.民族交融发展13.(2022邵阳中考)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
5、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14.(2022荆州中考)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15.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
6、.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16.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下列利用自然力驱动的生产工具是( )17.(2022郴州中考)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18.(2022长沙中考)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A.汉朝B.隋朝C.唐
7、朝D.元朝19.(2022泰州中考)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0.(2022孝感中考)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21.(2022青
8、岛模拟)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22.(2022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此措施的朝代是( )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23.下列选项中与“三个历史事件”共同反映的内容无关的是(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玄奘辞别唐太宗西行天竺郑和阔别明成祖下西洋A.中外和平交往B.题中反映的主要人物
9、都具有探索精神C.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沟通和发展D.以提高国家地位和威望为目的24.(2022北京模拟)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下书籍中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是( )25.根据如表呈现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内容1288年宰相桑哥向忽必烈建议把总制院改为宣政院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A.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C.清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D.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26.(2022临汾模拟)两首诗歌反映出两位作者的共同情怀是( )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10、戚继光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A.铁血丹心御外侮B.精忠报国杀倭寇C.一片赤诚复统一D.卧薪尝胆雪前耻27.(2022徐州模拟)同一历史事件可以使用不同的纪年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晚期B.秦统一六国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C.隋开凿大运河于公元6世纪早期D.中共十四大召开于公元19世纪晚期28.(2022北京模拟)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处应填的是( )A.行书书法形成B.瓦子出现C.小说开始流行D.京剧诞生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2022龙岩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古代南方经
11、济发展概况简表朝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概况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逐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1)据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2分) (2)小历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2022南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高祖时期,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文帝时,改革边防军轮换制度,移民实边,增
12、强边防力量;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同西域乌孙等部族联系,共同抗击匈奴。汉政府也利用农业和粮食作物,影响与匈奴的边境互动、政治交往及文化融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摘编自王子今论“西北一候”:汉王朝西域决策的战略思考材料二北魏建国以后,北方的统治逐渐巩固,但仍存在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等主要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必须改弦更张,而大量荒地的存在和皇权的增强,也为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条件,他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交融的发展。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处理与匈奴关系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
13、的背景。(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往、交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4分) 31.(2022泉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朝代地方管理秦朝郡县制汉武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唐末藩镇割据宋把军、政、财权收归中央,设通判、转运使材料二明初袭元制,设左、右相,独掌中书,统领六部日感威胁。故设皇太子预政,以架空中书省职能此后,扩充六部,六部尚书直柄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丞相,罢中书。摘编自赵毅、罗东阳朱元璋废丞相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时期及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废丞相的原
14、因及明初制约相权的措施。(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简述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源。(4分) 32.(2022安溪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摘自印象中国官网、唐昭提寺官网(1)根据材料,简述地处唐都长安的建筑物名称。(2分) (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10分)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下册模拟检测试卷教师版(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2022泉州期末)“1921年以来,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其他
15、发现包括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材料说明北京人(D)A.生活年代距今久远B.保留猿的某些特征C.会制造和使用石器D.已经学会保存火种2.(2022长沙模拟)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长江流域农业发展水平的是(C)A.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的粟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C.彭头山遗址出土的稻谷和大米D.大禹治水像3.(2022江西中考)根据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推断出半坡人(B)A.会制作玉器B.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C.主要种植粟D.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4.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以成
16、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B)大禹 炎帝黄帝蚩尤A.B.C.D.5.据研究表明,汉字的象形、指事等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已有充分体现,而且不少句子所具备的语法结构,与后世文言文几乎一致。这表明(A)A.商朝文字已较为成熟B.甲骨文记载的是信史C.甲骨文字形非常复杂D.文字最早出现于中国6.(2022济南模拟)中小学生守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样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其中有这样两则规定:“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这两项守则最早出自(A)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7.(2022合肥模拟)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材料反映出秦朝创
17、立了(B)A.分封制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D.世袭制8.(2022北京模拟)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如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B)A.实行郡国并行B.巩固中央集权C.开拓边疆地区D.确立儒学独尊9.(2022泸州中考)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D)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10.(2022东营中考)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是对下列哪一古代中医理论的创新应用(C)A.望闻问切B.辨证施治C.治未病D.临床诊疗11.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
18、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C)A.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B.出土文献更可信C.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D.秦始皇刚愎自用12.(2022南宁中考)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元朝时期,各族之间的通婚很普遍。这些现象反映了(D)A.文化昌盛B.中央集权加强C.江南地区开发D.民族交融发展13.(2022邵阳中考)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B)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B.体现了古
19、代人民的智慧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14.(2022荆州中考)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B)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15.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C)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16.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自然力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下列利用自然力驱动的生产工具是(C)17.(2022郴州中考)宋朝虽经济繁荣、
20、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D)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18.(2022长沙中考)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D)A.汉朝B.隋朝C.唐朝D.元朝19.(2022泰州中考)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
21、明元朝(D)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20.(2022孝感中考)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A)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21.(2022青岛模拟)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
22、清楚。由此可见(D)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靠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22.(2022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此措施的朝代是(C)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23.下列选项中与“三个历史事件”共同反映的内容无关的是(D)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玄奘辞别唐太宗西行天竺郑和阔别明成祖下西洋A.中外和平交往B.题中反映的主要人物都具有探索精神C.体现了丝绸之路的沟通和发展D.以提高国家地位和威望为目的24.(2022北京模拟)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下书籍中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是(C)25.根据如表
23、呈现的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D)时间内容1288年宰相桑哥向忽必烈建议把总制院改为宣政院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A.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B.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C.清朝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D.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26.(2022临汾模拟)两首诗歌反映出两位作者的共同情怀是(A)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郑成功A.铁血丹心御外侮B.精忠报国杀倭寇C.一片赤诚复统一D.卧薪尝胆雪前耻27.(2022徐州模拟)同一历史事件
24、可以使用不同的纪年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A.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晚期B.秦统一六国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C.隋开凿大运河于公元6世纪早期D.中共十四大召开于公元19世纪晚期28.(2022北京模拟)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处应填的是(D)A.行书书法形成B.瓦子出现C.小说开始流行D.京剧诞生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2022龙岩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朝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概况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济优势逐渐消失,大量人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免北方人口大
25、量南迁,南宋定都临安后,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1)据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2分)答:南宋。(2)小历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答:同意。理由: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可见,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写出两点即可)不同意。理由:人口南迁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唯一因素。一方面,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
26、、先进技术和生产工具,另一方面,南方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统治者的重视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写出两点即可)30.(2022南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汉高祖时期,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约为兄弟,以缓和匈奴的侵扰;文帝时,改革边防军轮换制度,移民实边,增强边防力量;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同西域乌孙等部族联系,共同抗击匈奴。汉政府也利用农业和粮食作物,影响与匈奴的边境互动、政治交往及文化融合,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摘编自王子今论“西北一候”:汉王朝西域决策的战略思考材料二北魏建国以后,北方的统治逐渐巩固,但
27、仍存在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等主要问题。一些有识之士深感必须改弦更张,而大量荒地的存在和皇权的增强,也为魏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条件,他的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交融的发展。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处理与匈奴关系的措施。(4分)答:措施:汉高祖实行“和亲”政策;汉文帝改革边防军轮换制度,实行移民实边;汉武帝联合西域抗击匈奴。(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4分)答:背景:经济落后;政令不举;阶级矛盾;存在大量荒地(粮食短缺);皇权增强;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3)综合上
28、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交往、交流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4分)答:意义:巩固和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为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31.(2022泉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朝代地方管理秦朝郡县制汉武帝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唐末藩镇割据宋把军、政、财权收归中央,设通判、转运使材料二明初袭元制,设左、右相,独掌中书,统领六部日感威胁。故设皇太子预政,以架空中书省职能此后,扩充六部,六部尚书直柄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
29、丞相,罢中书。摘编自赵毅、罗东阳朱元璋废丞相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时期及事件。(4分)答:唐末。安史之乱。(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废丞相的原因及明初制约相权的措施。(4分)答: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设皇太子预政,以架空中书省职能;扩充六部,六部尚书直柄;废丞相,罢中书。(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简述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源。(4分)答: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32.(2022安溪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摘自印象中国官网、唐昭提寺官网(1)根据材料,简述地处唐都长安的建
30、筑物名称。(2分)答:大雁塔。(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10分)答:观点1:对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论述:贞观年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成为佛学大师,带回大量佛学经典,促进中国佛学的发展。他口述沿途经历并由弟子记录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异域文化介绍到中国。玄奘西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骞通西域之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综上所述,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推动社会进步。观点2: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论述:唐朝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另一方面也不断地从外来文化中汲取养分。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并效仿唐朝制度进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玄奘口述并由其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加深了唐朝对中亚和印度半岛的了解。积极频繁的对外交往,不仅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也促进了唐朝自身的繁荣。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