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重要考点汇编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考点一: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重要性:(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伟大的民
2、族精神。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1)经济建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2)人民生活: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国际地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四. 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发展的?(1)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2)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家)(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
3、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社会)四.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五.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
4、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考点二:共享发展一. 党和政府为何要让人民群众共享成果?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二. 党和政府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
5、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考点三:创新一.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二.创新的意义?P14-P17对国家、社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的目的。对个人(特别是对创新者):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
6、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三.为什么创新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引擎?(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3)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5)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四.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1)优势: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
7、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五.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4)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六.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
8、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七.中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树立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报效祖国。(2)敢于质疑,善于挑战,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提高创新意识。(3)勇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的新发现、新观点、小发明、小创造做起。八.“富强”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国强民富的创新路上。九.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
9、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企业不能跟着别人走,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个人:积极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考点一:追求民主价值一、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P33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四社会主义民主(P3034)(1)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
10、主。(2)特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4)意义: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5)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6)主要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五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
11、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六.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民主选举(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有效方式)、民主监督(具体体现)七.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八.为什么增强民主意识?怎样增强民主意识?原因(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
12、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做法(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九.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十.民主决策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
13、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十一.民主监督途径和意义:途径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意义:国家: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考点二:建设法治中国一、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重要性) 对国家和社会: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14、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公民: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二.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三.依法治国的核心、主体、依据、目的?核心:依宪治国
1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主体:人民群众;依据:宪法和法律;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P49-P5016字方针: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
16、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三个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六.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1)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七.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及核心。(1)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17、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1)对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对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九、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法)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
18、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十.什么是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10.怎样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对个人要求)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党和政府要求)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
19、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对社会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考点一:守望精神家园一、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或称文化的构成)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二.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三、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
20、、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四.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五.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21、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六.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内容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等等。七.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答: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
22、种文化基因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八.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九.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P6768)(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十.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必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3、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要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十一.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十二.中
24、国人民的精神特点?(P67)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十三.爱国主义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五.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
25、的价值标准。(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十六.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考点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一.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26、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二.人口现状(国情)及特点(1)现状(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2)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三、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举措和意义(1)举措: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2)意义: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四、我国实施“全面三孩”政策的原因和目的?p76(1)原
27、因: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2)目的: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五我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的主要表现是什么?(P78)(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六、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
28、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不合理利用资源的危害)(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七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P79)(1)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八、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29、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九.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
3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十一、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
31、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十二.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相互影响:人口的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资源的过度消耗制约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的恶化制约人口的发展,也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应对策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32、路。十三.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3)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33、。(2)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3)青少年: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具体措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出门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光盘行动”;等等)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考点一:促进民族团结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91)(1)民族分布特点或格
34、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二.在我国,民族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三.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
35、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四.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扶贫、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经济)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民生)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五.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p93-p95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
36、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拓展延伸1、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2、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其他地区的大力支援。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考点二:
37、维护国家统一一.为什么要反对分裂?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反对分裂的要求: 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三.“一国两制”的地位、基本内容、“一国”和“两制”的关系、意义?(1)地位:“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
38、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2)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3)“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四.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P100-P101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
39、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五.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九上P10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
40、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六.台湾与大陆的合作交流有何意义?有利于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七.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国家层面)(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
41、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八.我们能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做些什么?(个人层面)树立远大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积极拥护和宣传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持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考点三:中国梦一.中国梦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为什么要努力实现中国梦?P106-P10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
42、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三.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
43、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11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辆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三个意味)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又
44、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应该怎么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
45、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六.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来源或根本原因(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七.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自信中国人表现)八、你打算如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积极承担责任,热爱祖国,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四点即可)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