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古诗词诵读【单元内容概述】人文主题“古诗词诵读”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编排了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十首古诗词,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课文编排采薇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江上渔者泊船瓜洲游园不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这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要素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
2、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把握语调和节奏,能够通过注释和想象,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本单元的10首古诗词正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设置的。【单元核心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能熟练背诵诗词。2.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单元任务群目标】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 朗读并背诵、默写10首古诗
3、词。2. 能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3.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能试着一边读古诗词,一边想象画面。2.愿意借助注释和资料去了解诗词大意。3.能自主表达诗词的大意,讲述诗词描绘的情境。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卜算子咏梅(毛泽东)。2.实践活动:学写一首诗。【单元任务群设计】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
4、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5、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
6、的感慨。关注诗词文化: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关注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体会古诗词的韵味。【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2.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3.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把握诗意,背诵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意境,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
7、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0课时 采薇【教学目标】1.通读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2.诵读,合作学习,把握 诗经 重章叠句的好处。3.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文难,爱护和平,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3)师: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叹唱之作。(板书课题
8、:采薇(节选)2.(出示课件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出示课件5)2.正音。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3.齐读。提示节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二、学习古诗采薇解诗题,初知诗文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
9、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出示课件6)教师提出要求:你知道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哪里吗?诗题中“薇”又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预设:我根据注释知道了:采薇选自诗经小雅。薇,植物名。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诗经小雅。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3.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品读诗句,感悟诗意1.学习前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齐读前四句。3.(出
10、示课件7)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前四句中“昔”、“往”、“依依”“思”“雨雪”“霏霏”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昔从前,指出征时。预设2:往指当初去从军。预设3: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预设4: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预设5:雨雪指下雪。预设6: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4.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前四句诗的意思?预设:昔日从军出征时,只见杨柳随风飘摇;如今我回来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5.教师引导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补充介
11、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我要回去了,眼前是大雪纷飞之景。6.(出示课件8)学习诗的后四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7.教师提出要求:齐读后四句,理解“迟迟”“载”“莫”的意思。预设1:迟迟迟缓的样子。预设2:载则,又。预设3:莫没有人。8.教师提出要求:谁能说说后四句的意思?学生汇报。预设:一路缓缓走来,已经是饥渴交加。我的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哀痛,没人能明白现在我胸中的感慨。9.师: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如果你是诗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1:马上可以见到我的家人,我的心情是激动的。预
12、设2:我的心里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预设3:我想到了两年的征战生涯,内心充满了悲伤。10.再读全诗,读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读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哀痛。(设计意图: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内容之一,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三、升华主旨,感悟诗情采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出示课件9)教师提出问题:齐读古诗,想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学生齐读。指名汇报。预设:这首诗表达了征人厌战的情绪和思乡之情。
13、(设计意图:从诗中悟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我们古诗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四、诵读古诗,尝试背诵(出示课件9) 1.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思乡之情?预设1:我觉得读前两句诗时,语速可以稍微缓慢一点预设2:第三句可以语调低沉,读出“我心伤悲”之情。教师指导朗读:让我们用慢语速的语调,带着战士的思乡之情,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2)生合作背诵,师指名背诵。(设计意图: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入地体会诗歌情感。)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通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14、。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0)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11)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设计意图:理解作者
15、生平才能更好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对于作者介绍必不可少。)二、 初读课文,了解诗意(出示课件12)1.指名读诗题,指导学生读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生齐读课题。2.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注意易错字读音3.按节奏读诗。指名读诗,评价。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设计意图: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正确,然后读流畅,才能掌握诗歌的内涵,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三、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解诗题,初知诗文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
16、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教师提出要求:说说你从诗题里得到了哪些信息?(出示课件13)指名回答。预设: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为之践行3.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品读诗句,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出示课件14)小组合作,研读理解:“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前两句中“ 渭城”“浥”“客舍”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渭城”的意思
17、是: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浥(y)”的意思是:湿。 预设3: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客舍”的意思是:旅店。 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4. (出示课件15)小组合作,研读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后两句中“更尽”“阳关”“故人”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更尽”的意思是:再喝干,再喝完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阳关”的意思是: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预设3: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故人”的意
18、思是:老朋友。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四、升华主旨,感悟诗情(出示课件16)1.教师讲解:诗的前两句写离别之景,“客舍”“杨柳”是与离别相关的典型意象,但一场恰到好处的“朝雨”过后,飞扬的坐士被润湿,柳枝被洗出 青翠的本色,焕然一新的柳色映照得客舍青青,勾勒出清晨雨后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奠定了本诗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的感情基调。诗的后两句写离别之情,选取的是饯行之宴接近尾声时劝酒的场景。劝酒辞是离情的骤然吐露,背后的深情厚谊,则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本诗气度从容,意味集永,摹状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离别之情,因此被广泛传
19、诵。2.教师提问:“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诗描写了什么?点名了什么?预设:描写了早晨小雨后渭城的景色预设:点名了送别的时间是早上“朝”预设: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 3.教师引导:在此情此景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预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预设:对朋友的不舍预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4.再读全诗,读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读出他内心强烈的惜别之情。(设计意图: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借助问题理解诗句,产生丰富的想象。从诗中悟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我们古诗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五、诵读古诗,尝试背诵1.指导朗读,尝试背诵。(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
20、。(出示课件16)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预设1:我觉得读的语速可以稍微缓慢一点预设2:在读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诗人。教师指导朗读:让我们幻化成诗人,读出与好友分离时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2)生合作背诵,师指名学生背诵(设计意图:不断诵读,增强理解与记忆,更深入地体会诗歌情感。)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2.想象诗歌描达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学生再造想像、 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17)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
21、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李白),“杜”是(杜甫)。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春夜喜雨)3.让我们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出示课件18)4.(出示课件19)引领学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
22、,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设计意图:通过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此达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目的。)二、 初读课文,了解诗意(出示课件20)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2.按节奏读诗。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学习古诗春夜喜雨解诗题,初知诗文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
23、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出示课件21)教师提出要求:你知道春夜喜雨的意思吗?诗题中“喜”又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预设:春天夜里的雨景,“喜”是喜欢3.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24、4.生自主理解诗句。(设计意图: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品读诗句,感悟诗意1.理解诗句。指明学生借助注释,说出诗词大意。2.学习前四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齐读前四句。(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前四句中“发生”“潜”“润物”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预设2:【潜】暗暗地,悄悄地预设3:【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4.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前四句诗的意思?预设1:这场雨好像知道了时节似的,正在这春天前来滋长草木。预设2: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温
25、柔地滋润大地万物。5.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雨)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指导朗读此句。6.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雨)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让别人知道)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7.(出示课件23)学习后四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8.教师提出要求
26、: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后四句中“野径”“晓”“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野径】田野间的小路。预设2:【晓】天刚亮的时候。预设3:【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预设4:【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预设5:【重】读作zhng,沉重。预设6:【锦官城】成都的别称。9.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前四句诗的意思?预设:阴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可见。预设:到了早上,那被春雨润泽而显得沉甸甸的花朵,恐怕就要铺满整个锦官城了。10.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预设:好一场
27、及时的雨呀预设: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土地彻底滋润。(设计意图: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读懂诗的意思。)三、 升华主旨,感悟诗情。(出示课件24)1.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滴、花团锦簇。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雨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这首诗处处透露着诗人怎样的感情呢?预设:诗人的喜悦
28、之情。预设:诗人看见雨后景象的喜悦。(设计意图: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内容之一,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四、诵读古诗,尝试背诵1.指导朗读,尝试背诵。(出示课件24)(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2)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3)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领路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25)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
29、(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26)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二、 初读古诗,了解诗意(出示课件27)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2.范读,指导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按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嚼字、
30、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二、学习古诗采薇(一)解诗题,初知诗文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出示课件28)教师提出要求: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呈”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预设:我根据注释知道了“呈”是恭敬地送上;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职来称呼对方,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 “张十八”,也称“张水部”。3.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古诗,读准
31、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二)品读诗句,感悟诗意1.学习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齐读诗句。3.(出示课件29)小组合作,研读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天街”“润如酥”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天街”的意思是:京城街道。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润如酥”的意思是: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皇城中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预设:远远望去有一片青草之色,可近看却又看不出什么。4.(出示课件30)小组合
32、作,研读理解:“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最是”“处”“绝胜”“皇都”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最是”的意思是:正是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处”的意思是:时预设3:我借助注释,知道了“绝胜”的意思是:远远胜过预设4:我借助注释,知道了“皇都”的意思是:帝都,诗中指长安师提问:你能说说对整句诗句的理解吗?预设:一年中最美好的春色就在这早春了预设:远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5.教师总结: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
33、城的暮春。(设计意图: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三、 升华主旨,感悟诗情(出示课件31)1.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预设::“草色遥看近却无”。2.“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喜悦之情。3.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情。4.教师总结:这是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色的可爱,及作者对这种景色的惊喜和喜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时景象的敏感和由
34、此引发的喜悦之情。(设计意图:掌握学习诗歌的根本:积累。)四、诵读古诗,尝试背诵1.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指导。(出示课件31)2.让我们感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3.背诵。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交并背诵江上渔者 这首诗。2.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发现诗是最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也能通过故事更好理解诗意。【教学过程】一、 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2)1. 导入。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就是:
35、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姓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板书课题:江上渔者)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3)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有范文正公集。二、 初读古诗,了解诗意(出示课件34)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2.范读,指导朗读。江上/渔者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3.按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6、设计意图:学习古典诗词要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韵味,所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理解诗词背景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意。)学习古诗江上渔者解诗题,初知诗文 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从诗题看,范仲淹关心谁?(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35)指名回答预设:指打鱼的人3.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品读诗句,感悟诗意1.学习诗句:江上/往来/人,
37、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2.齐读诗句3.(出示课件36)小组合作,研读理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诗句中“但”“美”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但”的意思是:单单,只是。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美”的意思是:味道鲜美。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江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预设:大家都只喜爱鲈鱼鲜美的味道。4.(出示课件37)小组合作,研读理解:“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诗句中“君”“出没”“风波”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君
38、”的意思是:你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出没”的意思是: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预设3:我借助注释,知道了“风波”的意思是:波浪。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可渔民们的一叶小舟预设:就要为了捕鱼而在风浪中出没。(设计意图:诗歌教学 ,语文教学内容之一,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三、升华主旨,感悟诗情(出示课件38)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想到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乘舟出海捕鱼,“情动而辞发”,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
39、1.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诗人同情这些打渔的人预设:体会到了渔民劳作的艰辛2.师生齐读(配乐)3.在这首诗里你看见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借用着这几行诗想向大家表达些什么?预设: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预设:体现了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设计意图:从诗中悟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是我们古诗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四、诵读古诗,尝试背诵(出示课件38)短短20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1.生自由读2.小组合作读3.指名学生背诵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0、,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39)1. 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出示课件40)2.今天我
41、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泊船瓜洲)(设计意图:简明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温故而知新”。由复习导入新课,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间的点衔接起来,从而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出示课件41)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2.正音:泊()、间(jin)、数(sh)、重(chng)、还(hun)3.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2)教师指名读古诗,并相机正音。(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4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教师提出问题: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地点的名词预设:京口、瓜洲、钟山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解诗题,初知诗文1.教师提出问题:在学习古诗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之前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吧!预设1:借助注释法。预设2: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预设3: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理解诗意。2.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教师提问:借助注释你知道泊船瓜洲的意思了吗?(出示课件42)指名回答。预设:泊船是停船的意思预设:把船停在瓜州品读诗句,感悟诗意1. 学习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
43、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齐读诗句。3.(出示课件43)小组合作,研读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诗句中“京口”“一水间”“钟山”分别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京口”的意思是: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预设2:我借助注释,知道了“一水间”的意思是:一水相隔之间。预设3:我借助注释,知道了“钟山”的意思是: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预设: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4.(出示课件44)小组合作,研读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4、”教师提出要求:请你采用借助注释法,说说诗句中“绿”是什么意思?预设1:我借助注释,知道了“绿”的意思是:吹绿。师提问:你能说说你对整句词的理解吗?预设1: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预设2: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5.齐读古诗。(设计意图: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藏的感情内涵也要通过读来体会。读,不仅是信息领悟所必需,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要能朗诵,读出情和意。)三、升华主旨,感悟诗情(出示课件45)1.教师提问: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深深的赞
45、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最美的江南,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预设:“春风又绿江南岸”2.那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呢?预设:“绿”3.教师讲解:“绿”字的由来。传说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动了十多次,最终在“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中选定了“绿”。因为其他文字只抽象地表达了春风的到来,却不能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4.哪两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预设:“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最能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在读中理解古诗,感悟内涵。)四、 诵读古诗,尝试背诵(出示课件45)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诗人远在他乡思念家乡的感受都读出来吧。1.生自由读2.小组合作读3.指名学生背诵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意恩,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背通、默写古诗。3.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课件46)1. 知诗人,解诗题。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