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541635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对于流民和战乱的离散者,浙江士绅比以往更看重救济和教化,频繁设粥赈济,利用私塾和义学展开教育,宣传伦理纲常。浙江士绅的直接目的是()A遏制农民运动B维护封建统治C加强道德教化D改善百姓生活2清代中期,南方中国的广大城乡,宗祠取代佛寺成为地方社会主要建筑物。即使开发比较晚的赣南地域社会也是如此,时人说:“赣郡各邑,士大夫家皆有祠学,标其额曰某氏宗祠,而概称之则曰祠堂。”这反映了当时A西周宗法制度直至明清不断传承延续B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南方不断得到加强C赣南地区文化成为了中国最发达的区域D儒教为核心的正统意识被南方社会认同3雍正初年,朝廷对“

2、教坊乐籍”、“丐籍”、“蛋(蛋)户”,以及某些“文契无存”的“伴当”、“世仆”,陆续放免为良,“列为编户”。乾隆时规定“佃户雇佣耕种工作之人,并店铺小郎之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科断”。该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A社会阶层等级逐渐废除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人身依附关系彻底废除4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晏子的说范。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里门),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的

3、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5秦汉时期,户籍简只能在乡制作,副本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户籍黄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这一变化得益于()A中央集权的加强B户籍制度的变革C造纸技术的改进D屯田制度的出现6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之前,户籍制度主要登记人口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爵位、姓名、家产等。秦始皇十六年(前231年)规定,男子不论成丁与否,一律登记年龄。这些做法旨在()A征发赋役和稳定统治B确保农业劳动人口C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D防

4、止流民现象产生7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对此“乡约”解读正确的是A理学开始向社会基层渗透B内容以宣讲“圣谕”为主C有教化百姓稳定秩序作用D经政府推广而具有约束力8在以农为主的乡村社会中,小农世代生活于乡里,极少与官府直接接触,官僚体系难以直接渗透到乡村每一家农户。于是宗族就能发挥共同体作用,从而弥补官府在县以下基层社会控制方面留下的空白。该学者旨在强调A乡村地方自治存在的必

5、要性B传统宗法制度影响广泛深远C封建国家基层治理体系完备D官僚体制不利于农村的发展9中国古代的“族田”是家族公共财产,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族田主要用于招佃收租,学 田收入供族内儿童作学费,义田收入用于赈济贫困灾病,祭田收入用于家族祭祀开支。这表明 中国古代()A流民问题比较突出B土地兼并逐渐加剧C地方自治不断加强D宗族发挥治理作用10元代儒家知识分子在学术义理探研和个体工夫涵养的兴趣之外,在重建社会政治和礼法秩序的经世实践中,突破“致君尧舜”的精英视界,主动寻求与社会中下层的互动及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这表明此时期的儒学A抛弃了复古主义的理想追求B存在民间化和大众化的趋向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

6、具体反映D重构了崭新的基层治理体系11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是其统治的基础B各级官吏由地方推荐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12中国灾荒之多之频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古代形成了荒政思想。(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sheng)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这说明A先秦时期荒政思想积极有效对后世

7、影响深远B先秦时期,我国天灾人祸频仍人民流离失所C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较为系统的荒政思想D秦汉时期,我国对天灾人祸才开始施行救济13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传统宗藩体系B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C推动全国统一进程D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14从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的“海选”到安徽省岳西县腾云村率先把“竞选组阁”引入了村委会的选举。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农村A因地制宜地开展民主选举B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C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

8、展D农民实现了享有民主的愿望15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救济工作,并且注重对症下药。早在周朝,政府经常派出使者深入民间考察民情,以便及时对百姓实施救助。汉代则采取了包括放账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在内十多项扶贫措施。以及限民田、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

9、同时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兴修水利、编制农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教助贫户,并设立“纳业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材料二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美国,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推行“新政”,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联邦紧急救助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开创了公共救济模式。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将社会救济纳入美国救济体系。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

10、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同年,实施了面向儿童、单亲家庭或失能父母家庭儿童的“家庭援助计划”,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向儿童支付津贴。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列举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救济措施的意义。(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两国的国家救济措施得出哪些启示。17材料 名籍制始于秦献公十年,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初令男子书年”,登记户籍只著民生卒而不著年纪,重在什伍相连,目的主要在于“告奸”。秦统一后,按照秦律,登记户口时要写上姓名、年龄、土地、身体状况等。户口登记由百姓自行

11、申报,里典、伍老复审。若隐匿户口、年纪或申报废疾不实,同伍之人要连坐,负责复审的乡官里吏也要受到惩罚。西汉建立后,为了检查户口虚实,每年八月,地方官吏都要案验户口,称为“案比”。八月案比后,登记造籍,凡人口、年龄、肤色、家货,无不登记。名籍成为秦汉乡里行政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有效地构筑了秦汉乡里统治的基础。摘编自全晰纲秦汉时期的乡里管理体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前后名籍制的变化,并概括秦汉时期名籍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推行名籍制的影响。参考答案:1A2D3C4B5C6A7C8A9D10B11A12C13D14C15A16(1)历史悠久(起步早);政府

12、的组织统筹作用比较突出;方式或措施多样;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2)联邦政府参与到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中来;使慈善性和临时性的援助让位于永久性的救助制度(改革后救济的做法为贫困的预防);是美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开端;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问题,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助于改善民众生活,缓和社会矛盾。(3)国家救济应注重政府与社会两方面的配合;国家救济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相关救济法规和制度。17(1)变化:由简单到详实;由邻里互保(“告奸”)到有效管理的体制。特点:阶段性;内容的广泛性;法律化;管理严厉;日益完善;与中央集权相关联。(2)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对后世的地方治理提供借鉴;固化阶层,不利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元检测题.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