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第 2 单元单元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 第 2 课时 因数与倍数(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6 页例 3 及练习二第 38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2.结合具体情境,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 的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概括、 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难点:
2、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 10,28,42 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 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新课讲授二、新课讲授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 3) 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 2 的倍数吗?给你们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 2 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 2 的倍数?生 1:15 个。生 2:24 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 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 2:我也是用乘法,用 2 去
3、乘 1、乘 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 2 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还有不 同的方法吗? 生 3:我用的是除法,用 22=1,42=2 ,62=3,依次 除下去。 师: 很好! 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 你能把 2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 2 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 2 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并组织交流。 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
4、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 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 3 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 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38 题及思考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 4 题“15 的因数有哪些?”和“15 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 是
5、一样的。 (2)第 5 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 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 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 7(或 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 7 (或 9)的倍数,即如果两数都是 n 的倍数,它的和也是 n 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5 个 5 个 地数,也正好数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 4 教师提示“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2 的倍 数,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
6、瓜的个数是 5 的倍数,所以 西瓜的个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 交流汇报:2 的倍数有 2,4,6,8,10,12,14,16,18,20, 5 的倍数有 5,10,15,20,25,30,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 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 21=2 22=1 22=4 42=2 23=6 62=3 24=8 82=4 2 的倍数有 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
7、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质量质量 检测试题检测试题命题说明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 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 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 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 5 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 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 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 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 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