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执教人: 教学目标: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六年的音乐课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音乐家? 生: (勃 拉姆斯、舒伯特、舒曼、贝多芬、李斯特等音乐家) 师:说说这几位音乐家是 谁?(教师展示幻灯片) 生:学生共同说出。 二、情景导入 1、师: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这节课,我们来欣赏另一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作 品名为第九十四“惊愕” 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哪位音乐家创作
2、的呢?请同学 看屏幕,用一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教师展示幻灯片,出示 海顿的简介) 2、师生共议:针对主要内容,教师展开提问,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强化记忆,加 深对海顿的了解。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教师展示幻灯片: “倍受尊敬的音 乐大师”/“慈祥的音乐家” ) 三、导学新课 (一)作品欣赏: 大家说得好!看来,海顿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海顿的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1、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 2、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看到了哪 些乐器? 3、该作品从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是什么曲式结构? (教师展示幻灯片呈
3、示问题,然后链接到视频“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学 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欣赏并积极思考的氛 围) (二)学生讨论并回答: (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一一解决) 同学们,通过欣赏,请大家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 师:阐明答案,同时引领学生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启动多媒体课件并介 绍) (一)什么是变奏曲式? 教师结合作品讲授: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 为变奏曲式。 (也可以小星星为例:1 1 5 56 6 54 4 3 32 2 1 ) (二)作品分析 1、主题:分析主题 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单纯典雅的主题由第一、第
4、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 而出,反复时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后一小节弱拍处,突然 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产生了第一次“惊愕”的效果。 第二段,先用弦乐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果略微丰满一 些。主题结构图式:A(a4+a4)+A(a4+a4)+B(b4+a4)+ (b4+a4) 唱唱主题,让同学模仿唱唱主题,并表现出“惊愕”的效果。 2、变奏(一)保持了主题结构,主旋律改用了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第一 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相衬托,与主题相比略显活跃。 3、变奏(二)转到同主音的 c 小调,结构有所扩大,在第二乐段的第三句,乐 队的强奏加之定音鼓的衬托,再次出现了“
5、惊愕”的效果。 4、变奏(三)返回到 C 大调,旋律分别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音乐优美而舒 展。 5、变奏(四)第一乐段是管乐队的强奏;第二段有弦乐和大管轻轻奏出; 第三乐段中,乐队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参加的乐队全奏,第三次出现“惊愕”的 效果。 6、 尾声 12 小节尾声, 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句。 整个乐章在渐弱中结束。 四、拓展与实践 1、同学们,通过对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的欣赏,请同学们思考 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幻灯片) 1)这个乐章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呢?是节奏?旋律?还是力度? 生: 自由发表意见,集体总结正确答案 2)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采用了变奏的手法。有的改变了节奏,有的改变了音 区, 有的改变了音色,有的改变了调式-你能感受到它的变化吗?请分别说 说四个变奏的变奏手法。 师生共议:由学生说,教师补充。 2、请同学们看幻灯片,根据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有关变奏曲式的音乐知识,请同 学们给如下两小结旋律创编成你喜欢的“变奏曲” : 生:分组创作,然后展示,由小组集体唱唱自己创编的旋律。 五、小结评价 六、结束课业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从音乐家及其作品的身上得到感 悟,更好地面对我们未来的人生。让我们再次伴随着“惊愕”交响曲结束我们今 天的课程,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