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的反思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P.98P.100课型:新授课主要过程说明:一: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硬币或圆形纸片(小圆)与固定圆(大圆),探究两个圆交点情况分类: 图形 交点个数 位置关系 圆心距d与半径的关系 (1) 0 外离 = d R + r (2) 1 外切 = d = R + r(3) 2 相交 = R - rdR + r(4) 1 内切 = d = R - r(5) (6) 0 内含(同心圆)= d R - r二: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各种位置关系中,圆心距d 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出连心线,利用工具在确定交点、位置
2、关系时,对于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的记录(两人一组,一个实验,一个观察、记录),探索运动变化的趋势,探究圆心距d与半径的关系。教学反思: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要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中,两个探究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要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二、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一中,学生根据直观的图形,得到交点的个数很快就完成了。但在探究活动二中,讨论d与半径R、r的关系时,就很慢了,特别是相交与内含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画特例,如:R = 4 ,r
3、= 1 的两个圆相交,量出d ,引导学生比较 d与R r、 R + r。得出:R - rdR r及d R r。学生对于特殊的图例能够认知,但是对于一般的情况就茫然了。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带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变化情况,从中也获得了学数学的方法。三、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加强对学生活动经验的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又能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还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本节课中,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高,画图、测量认真,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探究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探究过程
4、中,等待学生的发现是成功的关键。而等待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学生无法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探究,而不是越俎代庖。但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要引导、等待,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时间把控上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节课在探究圆与圆相交、内含的时候,就花了不少的时间,但学生任然存在困惑。(为什么要去比较R r,R - r)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于运动变化过程不是很清楚。如果教室里有多媒体设备,合理利用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工具动态展示两圆位置的变化情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交点个数、圆心距d与半径R、r的关系,也能缩短探究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作业,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与解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