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专题三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壹考考点点贰叁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1农业的发展(1)耕作制度: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2)经济作物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3)边疆农业: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1农业的发展概念: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
2、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生产分工不发达的产物。2手工业的发展部门内容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色彩多变,质感浑厚(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部门部门内容内容制瓷业(1)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3)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1)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3)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
3、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1商业(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4)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
4、有广州、泉州、明州等。2城市(1)特点: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代表性城市: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过程(1)唐至宋: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2)元朝: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大运河以实现南方财赋北运;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以方便运粮。2影
5、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1)北宋时,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2)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1.1.门第观念淡化门第观念淡化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1)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2)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2.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1)人身关系松弛宋朝贱民阶层的数量显
6、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2)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3.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宋以前,政府对社会控制严格(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历史解释 两宋经济空前发展两宋经济空前发展1背景(1)直接原因:国家放松对社会
7、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2)生产力基础:江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更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3)社会上鄙商风气有所改变。2表现(1)农业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出现。(2)手工业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棉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发展及煤的普遍使用。印刷业的发展与变革雕版印书兴盛,活字印刷出现,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3)商业货币发行量大增,种类丰富,纸币出现。边境榷场贸易发展迅速,中原的铁器、奢侈品等大量输往辽、西夏、金的统治区。海外贸易非常繁荣,两宋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等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城
8、市兴盛,市突破时空限制,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朝廷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4)经济重心: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全国乙2021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考查点 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各项分析 选择C:由材料可知,宋代官府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劝诫人民“毋舍本逐末”,
9、据此可推知宋代存在弃耕从商的现象;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都向往成为“士”,说明宋代农工商贾都有通过读书考试成为“士”的机会;郑至道认为从古至今士农工商都是“百姓之本业”,该观点将“工商”与“士农”提升到了同样的高度,反映了其重视工商业的思想,综上可推知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排除A:题干的主旨并非强调商品经济发展受阻。排除B:B项“重农抑商政策瓦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仅郑至道认为四民的地位相同,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材料利用官府、名人言论,提取共性信息,论证宋代社会发生的变化。历史解释:宋代商业发展迅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政府开始允许商人参与科举考试,社会阶层流
10、动性增强。答案 C2湖南2021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考查点 宋代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的特点各项分析 选择D:根据材料“田土大多已经种麦”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绍兴实行稻麦轮作;根据材料“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可知,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于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当时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A:“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是地方官员落实政策不到位,不能说明行政机构效率低下。排除B:
11、朱熹在绍兴调查赈灾的问题上,是一个合格官员应有的行为,和理学关系不大,且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和实事求是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不能仅从绍兴赈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推断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说法以偏概全。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宋代,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粮食产量。绍兴府的稻麦轮作制体现了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答案 D3浙江2021年6月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
12、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考查点 宋代的海外贸易政策各项分析 选择D: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是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政府设置专门的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即材料中的“市舶司”,根据“市舶司监官不得收买重置之法”可知,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规范管理。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排除B:材料仅说明宋代注重对于商业的管理,体现不出海外运输发展。排除C: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政府并不限制市的设立,且材料并未讨论市的设立废止问题。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材料内容属于文字史料,从宋代的涉外商贸政策切入,实证宋代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历史解释:宋
13、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之一。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代统治者专门设立了市舶司,以掌管海外诸国前来贸易的商船。答案 D历史解释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1、原因(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安定。(2)北民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政府政策的推动。(4)南方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优越。(5)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6)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历史解释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2、过程朝代朝代表现表现特征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
14、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历史解释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3、特征(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转移。历史解释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4、影响(1)对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
15、对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南方工商业城市数量的增加,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3)对人口分布:北方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交融在一起,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北京20213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
16、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增置新县与移民聚集密切相关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ABC D考查点 唐代到宋代的税场各项分析 排除:材料展现了从唐中后期到宋初税场的设置,根据图片可知,五代十国时期由场升县数量多于宋代。选择:根据图片可知,增置新县多是发生在移民较多的地区。排除:结合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可知该地区东部经济比西部繁荣。选择:根据设置州府治所的分布地区和数量以及增置的新县数量来看,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在不断地加强。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时间上,福建地区的税场在唐中后期集中涌现,并在五代十国至宋初逐渐升级为县;空间上,
17、这些县以建州、福州、泉州三地最为集中,并在宋初扩展至福建西南部的汀州。历史解释:“由场升县”呈现出的时空特点与福建地区在唐宋之际的人口增长、经济开发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体现出唐宋之际朝廷统治权力在福建地区的渐趋深入,它与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以及安史之乱以后北方人口的南迁互为表里,为福建、江西等地县治分布基本格局的奠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答案 C【天津2021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
18、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摘编自中国通史等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温州、台州丘陵55歙州、睦州山区30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答案 示例:题目:人口密度与稻麦复种率之间成正比。论述:人口密度的大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江南地区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得到开发。到了宋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与宋政权之间的战乱不断,特别
19、是金军南下,导致大批北民南迁。通过分析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简表可以看出,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大,结合材料可知平原地区稻麦复种率相对较高,这说明人口密度与稻麦复种率之间呈正比。这是因为人口增加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对农业生产提出新的课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出人们所需要的食物和经济作物,精耕细作是比较好的选择,因此人口密度小的地区稻麦复种率低,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稻麦复种率高。到南宋时,随着更多北民南迁,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北方人对面食的需求,也使得稻麦复种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总之,稻麦复种是伴随着北民南迁不断得到推广的,是精耕细作的一种方式,稻
20、麦复种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也推动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22全国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D2022山东卷 2.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漂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答案:B2022河北卷 3.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