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44721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专题突破训练家国情怀奉献担当一、2022海淀区一模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问题。(共10分)为祖国河山立传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石。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

2、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竟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退飞。”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1929年,22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

3、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

4、照片,时间是1938年,武汉。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

5、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心胸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1954年春末,他与好友张仃、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

6、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

7、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1956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恍如置身水晶宫中的“漓江胜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

8、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注释鹢(y):一种水鸟。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1. 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 ,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

9、现了他 ;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 ;抗战时, ,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4分)2. 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2分)(1) 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 (2) 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 3. 阅读文章第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身上的具体表现。(4分)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10、二、2021东城区一模阅读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途,完成问题。(共10分)信念火炬照亮漫漫征途最让我感到荣幸的是,在人生和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曾于1975年和1986年两次重走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对这条路的探寻、采访及思索,是我们百年党史教材的重要一课,也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瑞金沙洲坝,我访问过一个老赤卫队员杨连荣,他1915年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在第九军团工兵炮兵连当班长,执行搭浮桥等任务。1934年,他在福建松毛岭执行任务时负伤,被送进红军第三后方医院。战略转移时,他随医院走到信丰、安源交界处,被敌人打散了。杨连荣一路讨饭回到沙洲坝。他耳

11、朵背,我们站在他对面大声喊话,他好似听不见。而他讲的方言,我们十有八九听不懂。好在他讲话不多,他给我们唱了许多红军时代的歌曲,他唱的歌词比他讲话时说的词句还清楚呢!他唱了红军歌,又唱少先队上前线歌。每首歌他都先唱一遍,然后我们请他唱一句停顿一下,以便我们把歌词记在本子上。“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红军打仗真不错,粉碎了敌人的乌龟壳,我们真快乐!亲爱的英勇的红军哥,我们的胜利有把握,上前杀敌莫错过,把红旗插遍全中国”“把红旗插遍全中国”就是那个年代革命人的信念和理想。我们惊异于杨大爷的记忆力,一个不识字的老人,时隔半个世纪,竟能一字不落地唱出当年红军进行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的那些激励

12、人心的词句,而且大爷唱歌时显得格外年轻和快活。最让我感动的,是大爷还给我们唱了“他的”国际歌。为什么我要说是“他的”国际歌呢?因为他是凭他的记忆和他的韵调唱的,很独特,有点像江西小调,又有点像旧时代私塾先生背诵古诗文。但是,【甲】他是那样专注,那样赤诚,直唱得我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心头热热的。当年翻译的国际歌歌词,也没有后来译得那么准确,但大爷坚持认为他唱的词儿才对头,连音调他也认为现在电台广播的不如他唱的标准!他多次重复这一说法,一遍遍把他那“标准”的国际歌唱给我们听。这位大爷的“固执”深深地感动了我。从他的歌声里,我听到了他那一代人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革命岁月的无尽怀念,他唱的是一支信念

13、之歌、理想之歌啊!红军在遵义休整期间,毛泽东响亮地提出了“北上抗日”的口号,给长征赋予了新的政治内涵。红军向群众、向白军宣传这个口号,也把它当成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在长征中,红三军团“娃娃营”里有个仅十二三岁的小战士张金龙,突破腊子口后继续北上,他腿部负伤后不省人事,滚下了山坡。等他苏醒时,大部队已无影无踪,他被一个猎户发现并收养。就在他伤口快痊愈时,军阀“马家军”到这山沟里搜查红军散兵,因一顶红军帽把他搜出来了。小金龙异常镇静,反倒质问匪军官:“我是红军,是北上抗日的队伍,这究竟有什么罪?”敌人说:“抗日也有罪!”小金龙把当红军后首长讲的抗日道理都用上了:“日本人打到我们土地上来了,抢我们的

14、东西,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受苦受难,你不管,不去尽一分力量,却来杀红军,你还是一个中国人吗?”匪军官辩不过这个小红军,就下令把他拉出去枪毙。小金龙被带到野外,几支枪对准了他,他仍面无惧色。那匪军官以“胜利者”的口吻问:“你还有什么话说吗?如果有需要我们办的,比如通知你家里,我们也可以替你办到。”“我有一个要求!”小金龙凛然说道。“你说吧。”匪军官以为小红军要告饶。“你们为什么要枪毙我呀?为什么不用刀砍我的头?这样可以节省一粒子弹打日本人呀!”【乙】那军官没再说话,抱住小金龙,把他送回猎人家里,还扔下一些银圆便离去了。后来,小金龙在猎人帮助下到了陕北2016年我创作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

15、年的长诗延伸,我们的路,还记录了一个令人心灵震撼的真实故事。在大雪山,一个红军冻僵的遗体被埋在雪里,但在雪堆外露出了他的一只手掌,手掌里攥的是一个党证和一块白洋。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这最后一块白洋,就是他要交给组织的最后一次党费!他已无力走完这路,但坚信党和红军一定会踏上胜利之途。这支长征的队伍一直延伸着他们的漫漫征途,他们是把鬼子引上悬崖绝路的狼牙山五壮士,她们是英勇不屈投身乌斯浑河的八个女兵,他们是举炸药包的董存瑞,他们是堵枪眼的黄继光,他们是在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毅然跳进泥浆池的王铁人,他们是把有限生命投向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她们是为了夺冠不断跃起的女排姑娘,他们是奋

16、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陈薇信念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漫漫征途。(取材于胡世宗的同名文章,有删改)1. 根据文章段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4分)英雄人物感人行为理想信念杨连荣深情歌唱红军时代歌曲和“他的”国际歌张金龙刘志海党和红军一定会踏上胜利之途2.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两处画线句在塑造英雄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效果。(4分)【甲】他是那样专注,那样赤诚,直唱得我眼睛湿湿的,鼻子酸酸的,心头热热的。【乙】那军官没再说话,抱住小金龙,把他送回猎人家里,还扔下一些银圆便离去了。 3. 文章第段为什么要强调“漫漫征途”是“我们的”?请结合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2

17、分) 三、2020东城区一模阅读玉兰花香,完成问题。(共12分)玉兰花香刘江滨初冬,一阵阵寒风逼得绿色淡去,树上斑驳的叶子已大半凋落。这里触目可见玉兰树的倩影,虽然只剩下枝枝丫丫,也不是花开季节,空气中却似乎隐约飘着玉兰花的香气。在吕玉兰巨大的半身雕像前站定,我心中暖流涌动。对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劳模吕玉兰”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真可谓如雷贯耳。这天,带着对传奇的追寻、对模范的崇仰,我专程拜访了吕玉兰的故里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抚今追昔,仿佛一组组蒙太奇镜头,将壮美瑰奇的画面转换连接。几十年过去,岁月流逝人留情,人民没有忘记吕玉兰,共和国没有忘记吕玉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吕玉兰

18、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吕玉兰出生的时候,东留善固是一个“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流沙,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穷沙窝。临西原属山东临清,1964年被辟成新县,划归河北省,因在卫运河以西,故名。东留善固地处省、市、县三界边缘,在旧中国属于“三不管”地带,这里曾是黄河故道,黄沙遍地,村北几里地有一条清凉江,又叫老沙河。所以,吕玉兰这个当年全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上任之后就带领大家平整土地、打井抗旱、防风治沙、植树造林,为改变家乡落后贫穷的面貌,开启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在村东北有一片约一百亩的树林,原名“三八林”,后改为“吕玉兰纪念林”,路边竖着石碑。树木多为榆树、槐树,有碗口粗细,林密树高,直插蓝

19、天。尽管初冬时节叶子稀稀拉拉掉了大半,只残存着些许绿意,但仍如一堵坚实的屏障,抵御着寒风的侵袭。这片树林几毁几种,是吕玉兰眼泪和血汗、困苦与拼搏的真实写照。当初村里没钱买树苗,吕玉兰就带领大伙上树捋榆钱,自采树种。跐凳子,攀墙头,爬梯子,干得风风火火,不仅冒着受伤的危险,还遭受一些“老脑筋”夹枪带棒的风凉话。但吕玉兰不管这些,硬是采了榆钱一大囤,后来培育树苗,还真成了!吕玉兰征询了老农的意见,一改春季植树的习惯,利用冬闲开展造林。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干活的时候,身上出汗,头冒热气,一歇下来,北风一吹,衣服又硬又凉。一连十来天,吕玉兰母亲见她睡觉不脱鞋,有些纳闷。原来,吕玉兰的脚上生了冻疮,袜子

20、和鞋粘到一块,一脱鞋就会撕裂般疼,干脆不脱。几年奋战,一共栽了十一万棵树。这片林曾被人为破坏,又遭洪水冲淹,命运多舛,却成为玉兰精神的象征,打不垮,毁不掉,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硬是耸立起一道绿色的屏障。由此,植树绿化成了东留善固的一门必修课。如今一到夏天,村庄被绿荫掩映,郁郁葱葱。这片树林的一侧是果园,果树之间的空地套种着棉花。果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棉花柴梗还密密匝匝地挺立,白花花的棉花早已摘掉了。这种套播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地块,果子棉花两不误。原东留善固党委书记、全国劳模吕廷祥回忆说,以前村里是从来不种果树的,他八九岁时,到吕玉兰家里玩,大他一轮的玉兰姐给他切了一块苹果。这是他第一次见苹果,也是

21、第一次吃苹果,那种又香又甜的感觉真好。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吕玉兰外出开会时带回来的苹果,让乡亲们品尝,就是为了在村里栽种苹果,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一途。吕廷祥感慨地说,老书记为了东留善固的发展真是用尽了心思啊。我这次在东留善固没有吃到苹果,却品尝了他们将本地品种和库尔勒品种嫁接的梨,个大皮黄,被称为金梨,又脆又甜,咬一口汁液满嘴。吕玉兰这种多种经营的创业思路被后任者创造性地继承下来,如今村办企业有酒厂、纺织厂、污水处理厂、养猪场等二十多个,人均收入不断攀升。这个村庄本身,也是吕玉兰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心血结晶。从1976年实施,到1980年基本完成,利用冬闲,村里组织村民拆旧房、盖新房,统一标

22、准,自盖公助,队里出材料,拆盖记工分,年终再统一核算。站在宽敞整洁的街道上看去,白墙红瓦房,整齐划一,一溜排开,两侧种着行道树和冬青,放在那个时候绝对令人羡慕,即使今天也不算差。主街道有十八米宽,当时有人说,建这么宽有啥用,多浪费地啊。如今,人们不能不佩服吕玉兰的远见,她总是能走在别人前面。旧居不旧,新居更新。村南如今建起了“玉兰小区”,除了高层单元楼,一排排连体别墅更是分外惹人注目,二层小楼,依然是白墙红瓦顶,跟村里的房子异曲同工,但更高级,更舒适,更先进。在玉兰小学,也伫立着一尊吕玉兰雕像,有真人大小。吕玉兰头扎白手巾,双手拄锹站立,微笑着目视前方。非常巧的是,校长乔培服是我在高校任教时的

23、学生,憨厚诚恳,因教书育人有方,九年前被村里从县城“挖”了过来。吕玉兰在东留善固的户籍一直保留了四十年,即便她到省里工作,依然是不拿工资,只在村里记工分。她把根深深扎在故乡的热土上,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有一个感人的细节让人动容:有一回她一连数天忙得顾不上洗脸梳头,头发里藏了一颗麦粒,在汗水浸泡下居然生了芽!她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而且干部下去,“不能做浮在水面的葫芦,要做沉到水底的秤砣”。她有个习惯,常年扎着白毛巾,保持着朴实的农民本色。她对此解释说:“这是北方农民参加劳动时候的习惯打扮。北方风沙大,头裹毛巾,可以防风沙,冬天还可以御寒,夏天热了还可以擦汗。俺从小喜

24、欢扎白毛巾。”这个十五岁高小毕业毅然回乡务农的姑娘,早在心中描画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如今,放眼东留善固,而且不仅仅是东留善固,吕玉兰的梦想和愿望都实现了,甚至超额实现了。吕玉兰的雕像,脸上的微笑似乎都显得那样满足,那样酣畅,那样甜美。玉兰,花如玉,香似兰。吕玉兰生于春天,正是玉兰花开之时。我想,待到春风再度吹拂时,这里的玉兰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烂漫,更香更浓。(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注释蒙太奇:电影用语,有剪辑和组合的意思。也是电影导演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为表现影片的主题,将一串相对独立的镜头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跐(c):踩,踏。1. 文章第-段以“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吕玉兰为改变

25、家乡面貌所做的几件大事。请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每件事不超过15个字)(4分) 发明果棉套种,开启创业新思路 2. 请结合文章第段或第段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将吕玉兰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的。(4分) 3. 有人认为文章的第段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段必不可少。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阐述理由。(4分) 文化书香四、2022东城区一模阅读谷雨,完成问题。(共10分)谷 雨刘伟林这时节,结实的都已结实。春日花性急,亦开得早,架子端得紧,然几日明媚,转眼在枝头爆出了核。谷雨已至,它是这季节中一次华丽的转身,裙裾曳地,香气冲天。夜未央,风雨忽来,我坐在这季节的怀抱,愿聚散依依,愿所有的事物

26、都没终点与起点,愿风随雨动,雨随心至。就着那盏灯火,父亲在院中修理着犁耙。谷雨水响,犁耙下田。父亲要就着晴好的天气,把水田翻耕一遍。对于土地,父亲珍惜,总说,要把一块土地种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得数年,千万不能撂荒。万物周转的秩序正在被打破,但天道的节气不会变,不以人的意志发生移位,或者让尘世跌落到时间的背面。天气暖得实在,雨却明显多了,也大了起来,从屋顶湍急地走过,在屋檐形成瀑布样的水帘。天色昏暗,除了雨声,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每年的谷雨节,母亲都要与我去茶园摘茶,做“谷雨尖”。茶叶摘回,放在锅里炒焙。锅只要烧热就行,万不可烧过了。母亲用手慢慢揉搓,就形成了谷粒大小的尖叶,曰“谷雨尖”。置热

27、水浸泡,茶叶舒展,纤毫毕现,柔如银针,根根直立杯中,若是玻璃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对于茶道,我不懂,亦不善饮,惹得母亲每每说我“牛饮”,茶不是这样喝的,要细细地尝,你就没尝到别的味道?母亲擅于此道,但也不至于讲究到有泡茶的工夫,只是说热茶慢喝,不能冷却,可治咳嗽、伤风、感冒。每年,趁着谷雨刚到,即便是下雨,母亲也要去园中摘茶,说是再过几天,就不是春茶了,该称为夏茶。风和日丽,春光踏遍。母亲手指如蝶,翻飞于茶树上。数声杜鹃啼从茶园的上空响起。连空气中也弥散着茶的清香,软软地流着。这些茶树历冬经夏,沐霜浴雪,把四季的阳光、土地的肥沃一点点地汲取,它的每一茎脉里,就藏有一个季节的秘密。每年,母亲总是

28、雷打不动在那几日去采茶,时日既不会早,也不会迟,一定要在那几日把茶叶采回。好像不如此,茶就成了另一种味道。谷雨已起身,节气不饶人。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居然是谷雨,是谁在用这样的词语,标明天道的更迭。我坐在阳台上,在这个午后,这个寂静的时分,手中握着茶杯,杯里泡着谷雨尖,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谚语言:“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看着这样的天色,父亲说今年又会有好年成。谷雨阴天,立夏就会落雨,立夏落了雨,小满也会落雨。父亲的意思是说,节气都是融会贯通的,它们互相联结得紧,若是立夏不落雨,小满就不会下雨。年景就是旱年。那些置在高坡处的田就用不着去种植,即便种了,也会旱死。父亲的话,就

29、像谷雨的光芒照亮我的眼眸,照亮这个节气中最精粹的部分,它既吻合了我的想象,又超出了我的想象。第二日,天空真的在落雨。母亲一早打着雨伞去园中摘菜,黄瓜已上架。父亲在屋檐下,锯着一段木头,修理犁柄。雨水很好,不徐不疾地下着,亮着白翅的鸟,从我眼前飞过。院角杂草丛生,里面长出一种细碎的黄花,暗香微散,须夜间才可闻见。我不明白,这花为何夜间才可闻香,白昼不能。听母亲说,是一种草药,可以清脑醒目,茎、叶、花、根都有用处:茎可治脚疾;叶可泡水喝,只是味道很苦;根晒干熬水,夏日涂在蚊虫叮咬处,可消肿止痛。母亲每年都要挖出一部分根,留余一部分来年新长。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为银杏,一棵为杨梅。银杏的叶子呈绿茶色

30、,雨的光斑滑过,绿色更浓;而杨梅树已挂果,只是还没熟透,得过些时日。我嗅着谷雨的芬芳,静立在那里,就让这些青草丽花永存于记忆。目光所及处,于谷雨的光影中,我保持住对这个季节最后的沉默。(选自2020年中国年度精短散文,有删改)1. 文章围绕节气“谷雨”,先后展现了一幅幅让“我”从中了解中国人传统生活智慧的父母生活画面:父亲夜晚赶修犁耙; ;母亲教“我”饮谷雨茶;母亲谷雨摘茶; ; 。(每空限15个字以内)(3分)2. 找出文中与画波浪线句“谷雨已起身,节气不饶人”同样富有表现力的一个句子,并简要分析这两个句子在表现力上的相同之处。(第段画线语句除外)(3分) 3. 阅读全文后,有人对第段画线语

31、句“这个节气中最精粹的部分”不理解。请你探究作者对谷雨节气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完成下面表格,帮助解决问题。(4分)认识原文语句摘抄感性: (1) (2)探嘴唇品咂一下,似乎这是春天最后的味道。(3)里面长出一种细碎的黄花,暗香微散,须夜间才可闻见。(4) 理性:谷雨与其他节气紧密联结(1)谷雨已至,它是这季节中一次华丽的转身。(2)春天最后的一个节气居然是谷雨,是谁在用这样的词语,标明天道的更迭。(3) 五、2022海淀区二模阅读书房记,完成问题。(共10分)书房记王 俊我的小舅公进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记忆中,小舅公喜欢用小楷书写二十四节气。一个个蝇头小字,在浓墨中渐次晕染开来,仿佛蛩声鸟鸣

32、,花开花落,都在纸上,“候时而行”。每到年底,他裁剪红纸书写对联贴在书房的门楣上: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门楣上的红纸总是年年新旧更替,对联的内容却一成不变。小舅公写了数十年的对联,每个字都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小舅公生在乡村,劳作的身影与土地融合为一体。但他常以读书人自居,读书人自是离不开书房。只要闲下来,他就钻进书房。小时候,我对小舅公的书房充满好奇,老是疑心他是不是在房里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一天,邻村有户人家娶媳妇,请小舅公去当记礼簿的先生。我瞧见小舅公走出院门,连忙推开书房门,悄悄溜进去。小舅公的书房不大,里面仅摆放一张简陋的木桌和两排书架。那些安然偃卧在书架上的残旧古书,经

33、过时间的淬炼,页面泛黄,全是岁月的悲欣交集。我胡乱翻了几下,从书中弥散出一股淡淡的霉味,想来,这奇妙的气息就是古人所言的书香吧。在书架的底层,我找到了一本红楼梦,封面破败,露出粗糙的毛边。【甲】我一页一页地翻阅,一些不期而遇的美丽句子,像从广袤天庭倾泻而下的光芒,直射我的肺腑。红楼梦敲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领略到一个尤为生动和丰富的天地。书房把满世界的喧闹和烟尘关在了门外,房间里静得能听见梧桐花落地的声音,这是一种比在乡野尽情撒野还要快乐的事情,令人着迷。之后,那个书房里特有的气息和安静,使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一年暑假,母亲担心长假漫漫我会闲得无聊,便借来天龙八部给我看。记得那天上午,夏日的

34、阳光从葡萄架上洒下斑驳的影子,我走进了金庸的江湖:段誉歪打正着,误闯入一个山洞,里面别有天地,仔细打量,上面写着“琅嬛福地”。我突然愣怔住了,“琅嬛福地”,命名者想出如此美名,该是怎样的得意?琅嬛福地不知敛尽多少旖旎?氤氲多少香气?在琅嬛福地中读书,实在是一件高雅而惬意的事。时光簌簌地流淌,隐约就有了远意。高二时,读到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读罢,我方明白,“琅嬛福地”并非金庸杜撰,“琅嬛福地”与“世外桃源”如出一辙。“琅嬛福地”赠予我一个美好的想象场景。在无法企及的世界里,许多虚幻的向往的事物,穿越时间和空间,被赋予

35、了无比深邃的气象。生命的意义和快乐,仿佛都寓于那看不见摸不到的臆想中了。“琅嬛福地”总归是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已。面对现实,我只想要一个书房。然而,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书房。后来,我在客厅的一隅安置电脑桌,又淘了两个铁艺书架,陈放一些旧书。客厅靠近楼梯,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孩子爬楼梯的嬉闹声,有如爆裂的黄豆,此起彼伏地挤进我家的客厅。起先,我被这些外界的声音所困扰,但久而久之,竟慢慢习惯了这种状态。当阅读日渐成为生活的日常,我的另一个癖好显出端倪走进书店,挪不动脚。非得把袋子里的钱换成一本本书,我才心满意足地回家。我始终相信一本书与读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缘分的,在交会的因缘里,点亮彼此蒙尘的生命,引导着

36、走向美好。那时,县城有一家诚章书屋,专门经营畅销作家的书,还有外国文学。买下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本书时,恰巧远在浙江的表哥送我一方印章,书的扉页上就有了红色小篆的“曼青藏书”印记。曼青是我的小名。可惜,那方印章后来不慎丢失。千江有水千江月成了我旧书里的稀罕之物,书中所述的民俗的瑰丽与趣味令我着迷。家里的经济宽裕了,买书的兴致泛滥成灾。卡夫卡、马尔克斯,还有桐城三祖和李渔,成为我家客厅的嘉宾。【乙】他们一点也不挑剔我家的简陋,济济一堂,彼此敬爱。我的书越来越多,沙发、茶几、凳子上,能放书的地方,都被堆得满满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书是买不完的。你可以在网上下载电子书。我依言读了两三回电子书,最终

37、还是放弃。读电子书,无法像读纸质书一样,随意涂抹写批注。而且纸质书散发的气息,能唤醒我身体一些沉眠的部分,使我有探索幽深的欲望,试图去洞察作者内心的忧伤、疼痛、深情和欣喜。由肌肤去感知书页的温度,我似乎接近了那些美好的灵魂,重新去打量周遭的世界。客厅挨着阳台,我在阳台上种了许多花草。晴天的灿烂光线穿过花草,整个客厅荡漾着清幽之香。喜欢泡一杯红茶,窝在沙发里读书。每次读书,总是尽量放慢速度,生怕读得太快,书中美好的事物有如我们仓促的青春,逝去即不复返。许多鲜活的生命,似乎离我很近,却又那么遥远。到了晚上,那些活跃在脑海里的想法和文字,仿若一匹匹野马,等着我去驯服。在书写的过程中,我看到一个清晰的

38、自己。年轻时羡慕李渔笔下的书房,但人近中年,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逐渐领会到书房的真正意义。古人选择住房讲究风水宝地。绝佳居所,人在其中可以采到自己想要的气,从而迸发出热爱生活的激情,努力朝前走去。书房亦当如此。人生贵在适意尔,古人比我们通透。譬如爱读书的顾炎武,出一趟远门,必“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天地作书房,手执一卷书,或立于古树之下,或倚于溪流之畔,四周阒然无喧扰。一人一书,在大自然中,绵延出一片亮光,熠熠生辉。(有删改)注释蛩(qing):古书上指蟋蟀。琅嬛(lng hun):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借指仙境。阒(q)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1. 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

39、段与“书房”有关的事,请简要概括。(3分) 2. 文章语言富有情趣,请从【甲】【乙】两处画线语句中任选其一作赏析。(3分)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逐渐领悟到的“书房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六、2022西城区一模阅读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完成问题。(共10分)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北大畅春园,每至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那盏灯,属于翻译家许渊冲。它陪伴着他,在一个又一个黑夜,徜徉于唐诗宋词和莎士比亚的世界;陪伴着他,以笔为桨撑起生命之舟涉渡时光之海。因为他,西方世界知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李清照、汤显祖因为他,中国读者认识了于连、哈姆雷特、包法利夫人、罗密欧

40、与朱丽叶他是钱锺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俞敏洪的授业恩师。2021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迎来自己的100岁生日。我们来到他家中,走近大师,也走近一段百年传奇。爬上三楼,推开门,迎面是昏暗狭窄仅够容纳一张餐桌的门厅,两侧分别是专门用来打字的电脑间,以及堆满书籍和文稿的书房兼卧室。这间70平方米的公寓,墙壁泛黄,家具陈旧,他住了近40年。书房靠窗的角落,有张不大的书桌。上面挂着一幅隶书“译古今诗词,翻世界名著,创三美理论,饮彤霞晓露”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见我们来了,许渊冲先生忙从打字间走出,换上一件细格子西服,坐进厚实的米色单人皮沙发,那是家里唯一上点儿档次的家具。仔细看,扶手处皮子已皴裂

41、,斑驳中露出海绵。采访尚未开始,旧日气息已扑面而来。他眯起眼睛,细数往事这位能够在古典与现代文学中纵横驰骋,在中、英、法文的世界里自由穿越的大师,并非天生。他年少时是讨厌英文的,甚至有不及格的危险。谁知到了高二,他背熟30篇英文短文,忽然开了窍,成绩一下子跃居全班第二。1938年,17岁的许渊冲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外文系。1941年,美国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和三十几个同学一起报了名。在当年的日记中,年仅20岁的许渊冲写下:“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自此,择一事,终一生。在翻译界,许渊冲先生大名鼎鼎,德高望重,但也争议不少。他绰号“许

42、大炮”,不仅人长得高大,嗓门大,也好辩论,爱“开炮”。他坚持文学翻译是“三美”“三之”的艺术,要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他总想通过“再创作”来“胜过原作”,更将追求美、创造美视为毕生目标。他的最新译作,前人将题目译为一位女士的画像,他译成伊人倩影。“中国的文化深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两个字很妙的。你看,说一个人美丽的影子,倩影比画像好多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的译文比原文更美。”说着,许先生突然一跃而起,快步迈向对面的书架,从那个花15块钱买的旧书架上,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一本书,又迅速而准确地翻出其中一页,那是一篇赞美他翻译艺术的文章,题目是美化之翻译。那一瞬间,我面前仿佛不是一位百岁老人,而是当年在西南联大每次考试总争第一的少年。许渊冲先生说过,“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许这就是他执着于意译的理由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之美。为此,他先后出版了一百八十多本翻译著作。家里占据两面墙的书架上,他自己的书几乎都要放不下了,逐渐占领了墙角、沙发、地板一同前往的出版社编辑,带去许先生刚出版的新书,新书摆了满满一桌子。他逐一拿起端详,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很难想象,这位笑容灿烂、话语铿锵的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真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