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本周教科室向我们推荐了“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使我了解了幼儿园常规的概念以及常规又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等。文章还提到了常规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常规教育实施的平等性;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取材于周围环境,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用多样的活动方法将被动活动转为自愿活动等等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文章还列举了很多实例。以下谈谈我对本文的一些想法:熟话说“三岁至老”,可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人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好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还小,难免有些坏习惯、坏脾气,等长大了就好。在家里更是像小皇帝,每次玩好玩具,爷爷、奶奶总会
2、在后面帮忙收拾,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有的没有礼貌,甚至还要打人。这给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了我们幼儿园教师的重任。好多家长会说:“自我们的小孩上了幼儿园,变得懂事多了,吃饭,穿衣都自己来,还会自己整理房间呢!”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善诱,步步深入,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活动要求。从幼儿园第一天起,我就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向幼儿讲解洗手的方法,倒水必须排队等。观察幼儿习惯养成的情况,逐步深入,提高要求。接着提出一些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礼貌待人等。向幼儿
3、提出要求的时候我很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二、明确幼儿的是非观念,在集体面前进行批评与表扬。幼儿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添画什么取决于成人的教育。孩子的是非观念不是十分明白,因此当幼儿做错了事或做对了事都应及时的批评与表扬。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记得刚开学时,我班的幼儿自理能力差,桌上总要掉饭粒,吃得满桌都是,虽然老师也一再的强调吃饭不要掉饭粒,掉下饭粒应主动捡起,可效果还是甚微。一天中午,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几位吃饭吃得好的幼儿并给他们奖励了小红花。结果,第二天午餐时,发现掉饭粒情况明显好转,慢慢地幼儿也就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三、应用趣味法培
4、养幼儿良好习惯。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应用趣味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会使教师组织活动事半功倍。排队,对有的幼儿来说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个别来说总显得有些困难。每次排队总是顾前不顾后,顾后不顾前。采用机械式反复的练习和枯燥的语言引导,效果也不佳。于是我想到了应用色彩鲜艳的剪字贴,剪成可爱的小脚形(木地板除外),整齐地在地面上粘成两排,教师不用多说,幼儿已经又如,每次吃饭总有几位幼儿吃得很慢很慢,甚至吃到一个小时,面对老师的说教,效果不见好转。针对吃饭特别慢的幼儿我运用游戏法让几位幼儿一起比赛,看谁先吃好,幼儿来了兴致,几位平时吃得特慢的幼儿也一会儿就吃好了。渐渐地幼儿有时自己也会组织比赛,自然吃饭拖拉的习惯就改掉了。四、通过家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共同合作,首先在家长会上,我会向家长宣传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园的重任,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可一回到家里,一些坏习惯又表现出来了,如果家长不予教育,听之任之,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在家里父母与祖辈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尤其是祖辈可能会对孩子更加宠爱,但在宠爱的同时别忘了对孩子的要求。踩住了脚印,队伍自然就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