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2143258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3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年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禁止转载】【禁止转载】【一一、 20182018 年年湖北省恩施州湖北省恩施州中考中考】(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20-22 题。(6 分,每小题 2 分)望岳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020描述颈联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呈现的画面。(2 2 分)分)【答案【答案】 2020(2 2 分分)山中的云气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在胸中荡漾;(1 1 分分)

2、定睛凝望定睛凝望,鸟儿飞归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眼眶也似乎要裂开。(1 1 分)分)【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描述诗歌呈现的画面。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首先要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的重要词语的意思,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生曾云”:云气在胸中荡漾。然后再加以想象,把浮现的画面,用连贯、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这种题

3、型不该等同于一般的扩写, 诗歌更不应该提翻译。 画面描绘时应该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态度。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句子都适合描绘,合描绘的画面也必须带有作者的情感着眼点。“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白话译文】【白话译文】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

4、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解析】【考点解析】描绘诗词画面题型解答方法描绘诗词画面题型解答方法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精题回放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闯关方略“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

5、,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 描绘, 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 结合上一句 “岱宗夫如何” (泰山怎么样啊) ,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 强

6、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通关演练通关演练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

7、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释】傍:靠近。汲:打水。湘:湘水。楚竹:即湘竹。这一句的“汲清湘”“燃楚竹”有超凡绝俗之感,象征诗中人孤高品格。?(i)乃: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第三、四句“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参考答案示例:日出东方,烟消雾散,湘水上一片安静。渔翁?乃一声撑船出发,声音在山水之间回荡,唤醒了万物。山有了灵气,水有了精神。山显得更为葱绿,水显得更为碧蓝。21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2 2 分)分)【答案】【答案】2121(2 2 分)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

8、礴的气象,(分)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1 1 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分)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1 1 分)分)【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抓住尾联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

9、、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但也注意题干的要求“通读全诗”,首联写远望泰山之高,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颈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前三联都是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答案为: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解析】【考点解析

10、】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古典诗词中景和情的关系“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情采里如是说。所以我们很难想象,没有感情的艺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对于诗来说,特别是对于抒情诗来说,感情的表现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直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一般分为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写景抒情的诗歌中多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诗中情与景的安排设计,或借景引情、或借景写情、或托情寓物、或寄情于景、或融景入情、或融情入景,于是景生情,情生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中有景,景外含情,达到情景相触相融之诗境。情、景结构关系辨情、景结构关系辨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

11、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写景抒情诗有的不以描写的景物作为诗篇表现的主体, 而着重表现诗人因描写的景物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更抒写诗人自身触景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活动,塑造诗人自身的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如辛弃疾在路过赣州的造口时,面对赣江流水,追思国家旧耻,抚念国事艰难,写下了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

12、闻鹧鸪。这首词,就先触景生情,看到郁孤台下的赣江流水,不由想到当年金兵南侵,人民流亡死伤, 觉得那流水当中饱含着多少流亡人民的血泪。 进而结合写景, 抒写思想感情活动: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慨叹大好河山仍被敌人占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悲愤空有爱国志士,难挽国事衰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忧虑国事实在难为。从而塑造出词人自身心系国耻、忧虑国事的形象,创造出沉郁苍茫的意境,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无能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懑。刘熙载艺概中说“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曰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此语看似寻常,实质从一新的角度,强调了诗歌创作须以具象景物表现抽象时空

13、情思的道理,具有更高的理论概括性,与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或“事物对当”之说实相与契合。二、先情后景,以景结情二、先情后景,以景结情“以景语结情语”(宋,张炎)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明)夏完淳即事:“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

14、骨的家国之恨。而篇末“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三、融情于景(移情入景),情景合一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它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又可叫作“移情入景”。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史上不乏融情于景,达到情景合一,水乳交融境界的佳构妙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

15、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杜牧的江南春也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情景合一的经典之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这首诗,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江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可以说是作品里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接下来,由眼前烟雨迷蒙中的佛寺,使人联想到南朝统治者虚耗民力财力搞神道设教的徒劳和愚蠢,引起嘲讽的心理,这又构成了作品的第二层意思;再从寺院的遗留和王朝的消失,生发出历史兴亡的感喟,是第三层意思;最后,将王朝的兴废同大自然以及人民生活的长存联系起来思考,进而领悟到某种人生哲理,则又是一层意思。短短四句话,

16、蕴涵着这么复杂的思想感情,层层生发,愈转愈深。诗篇采用融情入景的手法,将多层意思全包容在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画面之中(如莺啼花开写江南春景,村郭酒旗写社会经济,寺院楼台作为前朝弊政与覆灭的见证,都有鲜明的特征性),内容复杂深曲,而抒情委婉含蓄。融情入景的例子, 不局限于通篇的情景合一, 更多的是一句之中的情景合一。 如李白 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并非花鸟不可爱,只是诗人忧国忧民,所以说“花溅泪”、“鸟惊心”。“感时”、“恨别”是写情。一句中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又如宋之问度大庾岭:“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

17、花。”诗人用南飞雁比喻自己流放岭南的心情,用岭上梅花抒发自己的乡思。又如李白太原早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上句写远在边城太原作客的心境,下句写思念新居安陆的情怀。情景交融的诗篇, 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 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就能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情、景内在联系辨情、景内在联系辨一、情、景正衬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一)以乐景

18、写乐情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宋)俞国宝风人松(题酒肆):“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二)以哀景写哀情柳

19、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诗人创作此诗时,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诗人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唐)韦江题金陵图: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

20、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塞下”、“秋”、“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充满肃杀之气。耳之所闻,目之所睹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将军和征夫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

21、既希望取得伟大的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魂牵梦绕着妻儿。爱国激情、浓重乡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矛盾情绪,情景交融,使全词情调苍凉而悲壮。二、情、景反衬二、情、景反衬(一)以乐景写哀情(一)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这首诗就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

22、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 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另外如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23、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后两句状写花影摇曳,莺声间关,形象生动,摹写精当。用“乱”和“碎”来形容花多,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纷乱,荡然无绪。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二)以哀景写乐情(二)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这大约是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过多也就未免令

24、人厌腻,乃至形成滥调。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某种壮怀、豪气,非要借助哀境的反衬,不足以倍增光彩。王维的塞上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这是律诗的前四句,写西汉时的“天之骄子”匈奴,正在白草连天、荒原落日的塞外射猎示威,哀景写得十分凄烈。但下面笔锋一转,别开洞天:“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这后四句,写边防将士的昂扬斗志,

25、风格豪放,气宇沉雄,令人鼓舞,一点也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但是,这样的豪情正是借助于前面的哀景反衬出来的。景象愈是凄烈荒凉,愈反衬出百折不回的英雄气魄。若改成丽日晴天,春风和畅,反而衬托不出雄伟博大的气象来。哀景对于反衬某些豪情是有特殊妙用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二句以乐景写哀情,三四句以哀景写乐情,情景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遂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王夫之姜斋诗话说: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

26、说: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所以,尽管情和景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形式,但实际上两者是相合为一的,惟其相融相契,才称之为“诗”,才是历代诗家追求的高境界。2222品味颔联中品味颔联中“钟钟”字或字或“割割”字的妙处。(字的妙处。(2 2 分)分)【答案】【答案】 2222(2 2 分)分)“钟钟”字是聚集之意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泰山的情感。“割割”字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山

27、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解析【解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

28、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解析】【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型及答题步骤炼字题型及答题步骤鉴赏诗歌的用词用语是中高考的重要命题点。设问方式:1、某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请对某句中的某字进行赏析。3、简析某字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4、联系全诗,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妙处、作用)。5、某字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7、从词中某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

29、的心情?请简要分析。8、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9、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常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一种类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注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30、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第二种类型:过香积寺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 “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

31、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第三种类型饮酒 (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人说“悠然见南山” 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 “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巩固练习: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

32、,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二二、 20182018 年年湖北省鄂州市湖北省鄂州市中考中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910 题(共 5 分)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

33、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9.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画面。(2 2 分)分)【答案】【答案】9.9.(2 2 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解析【解析】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

34、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

35、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答案为: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白话译文】【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考点解析】【考点解析】文学手法文学手法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

36、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典型示例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

37、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手法分类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

38、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

39、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 渲染静态, 反衬动态, 突出动态, 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 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

40、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使一者衬托另一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0.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 3 分)分)【答案】【答案】10.10.(3 3 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乡怀亲之情。【解析】【解析】【解析【解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顺

41、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答案为: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考点解析】【考点解析】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运用拟人手

42、法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鸟也触景生情.(推荐这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王昌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江

43、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 张养浩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三三、 20182018 年年湖北省黄冈市湖北省黄冈市中考中考】(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 26-28 题。(8 分)【甲】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262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诗歌

44、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2 分)分)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答案】【答案】26.26. C 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

45、“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不合诗意。)合诗意。)【解析【解析】C 项分析错误,“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战城南是出于全唐诗:卷 50_13,创作于初唐,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杨炯。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

46、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诗歌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考点解析】【考点解析】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遣词的妙处,有以下角度:1、这个字或词是什么意思;2、有没有构成语法

47、现象,如颠倒、活用、用典等;3、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表达出什么样的意境;5、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是否具有音韵美。鉴赏诗歌造句的妙处,有以下角度:1、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4、蕴含了什么样的理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熟练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2、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和描写(正面、侧面、细节、动态、静态描写)。表达手法: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

48、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等。2727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2 分)分)【答案】【答案】27.27.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 (国家国家) )。( (诗诗句的理解句的理解 1 1 分分,答到答到“心系祖国心系祖国、立志杀敌立志杀敌、报效祖国报效

49、祖国”给给 1 1 分分,大意正确即可大意正确即可。共共 2 2分分) )【解析】【解析】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答案为: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2828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

50、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 4 分)分)【答案【答案】28.28.甲诗甲诗: :“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远处烽火台台- -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大漠”“长河长河”“孤烟孤烟”“落日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塞外风光。乙诗乙诗: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真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