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园游戏与区域活动 一、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品质,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学习探索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比如去超市,买零食看包装袋就可以识字,家长可随身携带纸和笔,遇到孩子喜欢的事物就写出来,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孩子领悟其含义,孩子更容易记住。儿童的发展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受活动规律的制约。在儿童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主导活动,而游戏由于它独有的特点成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学前时期的主导。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其认识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他们也不是消极被
2、动地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同时,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又受知识、能力和体力的限制,不能真正地参加成人的活动,从而就产生了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也就是身心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时,游戏作为一种主动、自由、有趣的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的活动,能较好地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社会性发展、自主性创造性的需要,并使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等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所以,游戏不仅解决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的矛盾,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适宜的发展,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
3、身心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有兴趣。游戏是非常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游戏应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三、游戏的发展价值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从情感发展来看,其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情感补偿,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其次表现为情感宣泄,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从认识发展来看,其发展的功能首
4、先表现为自发探索。仔细观察一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在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是从不马虎的,他先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方法就成了他的游戏行为。他尝试着以不同的方法与外界事物作用,试图发现事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游戏中的儿童来说,他们要探索的事物是无数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所尝试的方法又是那样的无尽,“还能用来干什么?”“换一种方法会怎么样?”于是同一样东西,在他们的手里被反复地变化着花样玩,尝试的结果使他们兴奋,因为事物的奥秘被他一一地发现了。其次表现为自发练习。稍
5、加考察一下的话,我们会感到,重复性行为是儿童游戏的主要外线特征。儿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出现的新动作、刚刚获得的新的经验的活动倾向,当婴儿刚能发出第一个声音的时候,就开始咿呀重复;刚会独立迈步,就不停地跑来跑去;刚能爬梯,就上上下下地反复;刚会用积木垒高,就老是推倒重来;就是听故事,也是喜欢听过无数遍的;带有重复句子的歌谣,也是最令孩子悦耳的;甚至同一种玩具也要反复摆弄很长一段时间。很清楚,这种重复活动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是表明这个活动是孩子力所能及,却还没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游戏的重复机能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当某
6、一种活动不再重复时,说明某一方面能力的发展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新的重复活动开始,又表明新的更高一级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任何一种活动,任何一样玩具和材料,只要孩子还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核反复摆弄,就意味着这一活动、这一玩具和材料对孩子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由于游戏中的许多尝试活动也是在重复中进行的,所以重复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就不仅在于巩固了他的旧有经验,而且每一次重复对他的发展还具有新的意义。 正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这样一种功能,所以游戏就具有了教育上的价值了。我们知道,要体现教育的有效性,其功力无非在于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为儿童的发展品质,这是教育自始以来一直在方法论的范畴内苦苦追
7、求着的问题。人们在指责仅仅着力于教育的外铄作用时认为,我们能强迫孩子学习,但我们却不能强迫孩子学会;人们在指责仅仅依赖于儿童的内发作用时又认为,我们难以让孩子学到我们期望孩子学到的东西。看来,孩子太小,其理性尚不充分,在我们期望的目标与孩子的内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才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即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期望能不能正是孩子的需要呢?游戏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显示了它的作用,游戏室孩子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孩子的发展,那么游戏必然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游戏成为教育的手段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就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四、区域活动内涵、种类及实施方法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
8、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它的主要种类有角色区;积木区;沙水区;阅读区;音乐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操作区;自然角等在区域活动中游戏、学习也是要因幼儿的特点而定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选择合理的游戏材料 在游戏之前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安全、孩子喜欢的玩具。游戏中玩具是幼儿的酷爱,是幼儿能够顺利游戏的道具。这需要老师精心的选择,用心的去做,去收集。再者,材料一定要美观,富有趣味性。例如:益智区的“动物吃食”一直是小朋友喜欢的活动,每次都会成为小朋友的首选,原因就在
9、于“动物”形态各异,“食物”颜色鲜艳,品种繁多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如:小猫爱吃鱼,我们就提供很多长相各异的猫,张着一张张大嘴巴,另外,结合主题彩色世界配以各种各样的,五颜六色的鱼(如:鲫鱼,鲢鱼,黄鱼,鲳鳊鱼等)这样不仅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加深对主题的了解,更能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最后当一个个猫肚子里塞满食物时,幼儿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可谓是一举三得。所以在制作区域材料时选用美观的制作材料,再配上有趣的小游戏,一定会让小朋友爱不释手。(二)材料应有层次性,不断更新 首先,操作材料要能够有吸引力,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如“益智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结合主题彩色世界我们
10、提供了各种汽车的轮廓图投放到区角“小巧手”让幼儿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然后再将其剪成大小不一的片状,最后由老师进行压膜投放到“益智区”,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各种颜色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三)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四) 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结束了,不能就简单的结束。要让孩子有满足感,有下次再玩的兴趣。老师要以巧妙的形式结束游戏,让孩子觉得自己玩得很棒,以后会更棒!比如奖励小红花、五角星等,必不可少,得到的孩子有满足感,没得到的孩子以后会更努力。小小的奖励和老师孩子们的语言鼓励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学前教育是“根”的教育,然而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究、在游戏中认知、在游戏中学习,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让幼儿在幼儿园度过轻松愉快地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