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65535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 牛婷摘要: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长辈们给与了孩子太多的爱。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在爱的包围下,孩子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然形成的,要想让分享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行为,成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这对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引导。好习惯一旦形成,让孩子终身受益。关键词:幼儿分享 分享教育 家园共育为了让家长更好的理解玩具分享活动的意义所在,也为了更好的配合每周玩具分享活动的开展,我特为家长们推荐一篇极好的文章,希望它能带给我们大家更多的启迪与帮助,让我们一起共享!分享是人们在积极的社

2、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又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人的社会性。所以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在将来能信心十足的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谓分享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当他主动与别人分享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一份东西时,当他能主动提出对双方有利的建议,并付诸行动时,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从而为进一步交往打下基础。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十分必要。美国心理学家莱因哥德在实验中将小班幼儿的分享定义为:把自己的玩具食物给别

3、人看,送给别人,拿出玩具食物参加他人的活动。但是这当中又存在着许多问题。一、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群人的呵护与宠爱,特殊的家庭地位让很多孩子表现出任性、自私的品质。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没有分享的意识,自我为中心表现尤为突出。1、分享意识不强幼儿园的集体教育让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与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小班幼儿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很多幼儿不知道与人分享,共同努力。如:在晨间建构活动中,有的幼儿把一大堆积木揽在自己面前,一个人玩;有的幼儿手里抓着一大把,自己不玩,别人也不能碰一下。2、言行表现不一 新纲要指出:“乐意与人

4、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进幼儿生理、心理、智力和谐发展,为幼儿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质基础。”幼儿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经过老师、家长的引导,已经初步具有了分享意识,但经常表现出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给自己分享,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的行为。如在课间活动中,毛志函和叶泽政为争抢玩动物玩偶发生了争执。“这是我的玩偶,我的,不给你玩。”叶泽政大声的说着,当老师问他们:“小朋友带了玩具,应该怎样玩呢?”“应该一起玩,一起分享,不能抢的,要坏掉的。”两人又同时回答了老师。3、家园教育不一致家园教育不一致也是幼儿不分享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不分享还有一个重要

5、的教育因素,在幼儿园老师教育幼儿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然而,有些家长却不然,我们班就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她是这样教育她的孩子的:“妈妈给你买的新玩具很贵,你一定要爱护它,不要给小朋友弄坏了。”于是,幼儿为了不让小朋友弄坏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了。那么,如何帮助幼儿解决好上述问题呢?二、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途径与方法(一)、帮助幼儿认识分享的必要 要让幼儿进行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一点,并非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来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性尤其是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对此,可组织幼儿开展认识班级的活

6、动,让他们认识班上的小朋友、班上的各种物品,要让幼儿知道这些物品是幼儿园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其次,让幼儿意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动。如美术活动时,一组幼儿使用同一盒中的一种颜料;滚球游戏时,双方共同使用一个皮球,只有轮流推动皮球,游戏才能得以继续。(二)、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1)在与同伴交往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具有“相互性”,所谓相互性也可以说是可逆性,即甲对乙的行为,乙也可以以同样的内容或方式反馈给甲,而不是只有其中一方拥有说某些话、做某些事、以某种方式说话以及以某种方式行动的权利。这种相互性可以直接导致民主、平等和公正

7、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因此,鼓励幼儿自主地与同伴交往也是让幼儿学会分享的好方法。例如,本学期我们班举办玩具展览会,让幼儿自带玩具,并与同伴自主交流,想办法怎样能玩到更多更好玩的玩具。由于同伴交往中的“相互性”,即当一方不愿意分享时另一方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回应对方对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导致幼儿不修正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2)移情教育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趋动力。利用移情教育幼儿,能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比一味地要求有效得多。如:当幼儿把心爱的玩具分给别的幼儿时,引导其注意分到玩具的幼儿有多高兴、多欢喜;而得不到别人玩具的幼儿有多伤心,使其体验到

8、分享所带来的积极情绪。(3)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当教师发现有些幼儿不愿与别人分享而自己又很想玩到别人的玩具时,教师不一定直接进行教育,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看其有何举动,当幼儿无法解决向教师求助时,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从幼儿的问题和需要出发,使规则成为幼儿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单纯讲道理。同时,教师只需提供工具策略,问题还需幼儿自己去解决,如教师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试着和别人商量,商量好了别人就会给你玩了。”“你先去玩一会别的玩具好吗?”(4)家园共育家长也应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分享的情感和行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肯把东西借给别人。来客人时,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别

9、人;吃东西时,与孩子共享,打消他独占的念头;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或遇到挫折,也可告诉孩子,让幼儿分享欢乐与忧愁,学习赞赏别人和给予同情、理解;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幼儿园教育一致,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小班幼儿正处于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时形成的经验会影响他一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带动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为将来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分享环境。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在园的时间多为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让幼儿形成分享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易懂的语言或文艺形式不断向幼儿提出明确的分享行

10、为要求,帮助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如: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待玩玩具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对幼儿说:“老师和你一起玩真高兴,谢谢你把玩具分给我玩!”我们还可以为幼儿举行“分享日”“生日会”等,让幼儿形成分享的习惯,同时,我们的老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做出正面强化,当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应向幼儿点头、微笑、竖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或表扬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发生类似的行为。当幼儿的分享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强化。幼儿就会自觉的产生分享的动机和行为。当然,老师在评价幼儿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强化时要重

11、点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人,这样幼儿才能产生积极的分享意识和行为。(四)、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很重要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每个家长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有时孩子的无理要求做家长的总是尽量满足,于是当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孩子自己一个人独享时,家长总是说“孩子还小,就让让他吧!”但家长要明白:一时的谦让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他,只有让他学会了一些生活的本领,使之受用终生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他。要分清什么时候该让,什么时候不应该让。当幼儿表现出不愿分享时,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好东西要跟大家共同分享,同时在平时生活小事中不忘教育、提醒孩子分享。如:家长可以根

12、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的具体条件为幼儿规定合理的生活方式,让幼儿经常重复成人的安排而决不迁就孩子的无理要求。让孩子养成习惯。其次,家长应为孩子创造机会将他送回到小同伴中间去,如:家长带小孩到亲戚、朋友家做客时,就让小孩带上一样他心爱的玩具去同亲戚、朋友家的小朋友一起玩。经常这样就会形成了习惯,每当孩子有了新玩具或图书时,他就会主动想到把他带给小伙伴分享。当幼儿因分享自己的玩具而被别的小朋友损坏时,家长就应该教育孩子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玩具,告诉他把玩具交给小朋友玩的时候要告诉他怎样玩是正确的,不能乱丢、用力压等,这样孩子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玩具,又能更好的跟小朋友相处,这样一举两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五)、家园合作,采取一致教育态度 家长也应特别重视培养孩子分享的情感和行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肯把东西借给别人。来客人时,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别人;吃东西时,与孩子共享,打消他独占的念头;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或遇到挫折,也可告诉孩子,让幼儿分享欢乐与忧愁,学习赞赏别人和给予同情、理解;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与幼儿园教育一致,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幼儿正处于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时形成的经验会影响他一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带动其他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为将来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幼儿分享行为教育的实践及意义所在.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