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6629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 一、转变观念,爱心抚慰:依恋物是指在幼儿一岁左右,当身体离开母亲时,继续紧靠着象征母亲的一个替代物。通常是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毯子、毛巾、毛绒玩具等一些柔软的物体。我们知道其实很多幼儿在1岁左右就有了自己的依恋物。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孩子依恋某种物品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理解并接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允许孩子带喜爱的东西来园,认可他对物品的依恋。其次教师可通过轻柔的肢体接触、温和的言语安抚、亲切的的表情交流,唤起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依恋,进而逐步适应幼儿园生活,摆脱对物品的依恋。二、耐心为伴,逐步过渡:小豆子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

2、,由外婆养大,也曾上过亲子班。他性格腼腆、内向,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他敏感而脆弱。刚开学的第三天,外婆去外面旅游,他忽然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分离焦虑。从第二周开始,他需要带着“小毯子”才愿意来幼儿园。而他此后的生活状况,也让人担忧不止。因为小豆子对自己物品的依恋程度可以说到了寸步不离的地步了。无论是吃点心、做操,还是户外活动、游戏环节,他都只顾着抱着他的小毯子,就连睡觉也必须抱着睡。而且他显得很沉默,没有特别开心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愤怒的时候,他就被动地按照老师的指示做事。考虑当时正是夏末,天气还是比较炎热,抱着小毯子睡,明显不适宜。因此午睡前,老师提醒他把毯子先放好,醒来了再拿,

3、他马上急得边哭边大声地说:“毯子,我要毯子”直到老师同意他的请求后,他才不哭了,紧紧搂着毯子,并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措施与反思: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因为外婆的离开和入园的陌生感,让他一下子难以适应,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分离焦虑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正在建立中,但由于缺乏安全感,且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需要难以达成时,就会表现为对物体的过度依赖,这种替代模式实质上巩固了他个人心理需要的满足和发展。而小豆子的依恋行为也极为典型,他非常依恋小毯子,没有小毯子要不就不睡觉、不坐好、不吃饭,要不就哭闹。老师曾进行过干预,但都没成功。分析原因,是与孩子的情感联结尚未建立好。从心理学

4、角度而言,就是教师与孩子还没有共情,也就是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其焦虑不安、难过愤怒等心理状态,没有真正地接纳孩子。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开始尝试着先与他一起抱抱他的依恋物,聊聊有关依恋物的故事和话题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及对孩子依恋物的喜欢和接纳。在建立的初步关系后再告诉他,依恋物需要清洗了,并邀请他一起参与清洗工作。这样使孩子感到老师对他是接纳的,对他的依恋物也是接受的,且能理解他对物体的依恋和心中的那份焦虑感。接下来,当然还需继续陪伴和守护他,等待着他的成长和独立。三、循序渐进,代币治疗:果果是个不足三岁的男孩,他性格开朗活泼。入园前老师曾去做过家访,外婆和爸爸称孩子睡觉要抱着一个小枕头

5、睡,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将小枕头带去幼儿园,老师答应了,但也告诉家长,如果孩子不是哭闹得很厉害的话,将不让他抱着枕头睡,因为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第一天,孩子玩得很开心,睡得也很好。但从第二天开始,孩子就很难入睡了。在这过程中,老师对孩子说:“小枕头脏了,去洗了,让幼儿园的小枕头陪着你,好吗?”果果勉强同意了。虽然让老师拍着睡着了,但眼泪汪汪,睡得也极不安稳。同时在第二周,老师发现果果有了吸手指的习惯。而他开学一个半月,就已生病两次了。通过沟通交流,老师允许孩子暂时将小枕头带来幼儿园陪他睡,有了小枕头,果果的午睡又正常了。措施与反思: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枕头是从小陪伴果果睡觉的伙伴

6、,尤其是在他入园焦虑时,小枕头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起到了安慰和陪伴作用,为他带来了安全感。而老师强硬干涉果果与小枕头的依恋,让果果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老师和果果还没建立起稳定的信赖关系。这使得果果以吮吸手指来代替了对小枕头的依恋模式。虽然教师采用了代币治疗法,但是因为之前老师与果果的信任关系还未建立起来,故这时的代币疗法不太适合。孩子的短暂接受只是因为无奈,其实心里是不乐意的,这从他吸吮手指的习惯中可看出来。他只是把对小枕头的依恋改为了对手指的依恋,其实是延续了之前的依恋模式,并没有把恋物状态转化为对幼儿园生活的投入状态。所以教师首先要知道孩子面对入园适应这一挑战时,主要是依赖依恋物来

7、完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孩子入园的焦虑和恐惧。其次是在与孩子建立良好情感的基础上,再以其他物体来代替原有的物体。四、加强联系,家园共育:阿源是个男孩,主要抚养人为奶奶。从心理上而言,家人并不舍得让他来读幼儿园,但因为年龄关系,又不得不让他读。这种状况,对阿源来说,实际就是生活的转变,是个挑战。从入园第一天开始,阿源就不参加任何活动,经常独自一人坐在位置上哭,他明显的依恋物就是奥特曼书包和奥特曼书。这书包是奶奶送给他的上学礼物,有了这礼物意味着他长大了。而书本里的人物是他的偶像。每天,阿源拿到自己的书包和书后,就会用整个身体搂住他,并不断地说着:“我要奶奶,我要奶奶”。声音轻声有力,却生硬刻

8、板,整个人也显得没有生气。而他奶奶也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跟他说:“你要乖,奶奶等会就来接你。”老师曾趁着他午睡时,把他的书包和书放在柜子里,可醒来后,他马上哭着说“书包呢?书呢?”每天下午,还没等爸爸妈妈来接,他就已经早早地抱着书包和书在等待了。措施与反思: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阿源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对奶奶的依恋,并表现为对书包和书本的过度依恋。因为这是奶奶送的礼物,与奶奶就有了直接的情感联系,于是,书包就有了象征的意义。而书本里的形象,因为是他一直渴望成为的人物,其实对他而言,也是种心理暗示,在告诉自己,我要想奥特曼一样勇敢,可是又没做到。这就使得他的心理状态变得复杂了,既

9、要依恋,又要对立。因此,我们及时与他家长取得了联系,主要是提醒家长不要过度的关注或焦虑,在孩子身边慢慢形成信任和轻松的氛围,从而帮助孩子走出对物品的依恋。如每天来园时,我会主动与他家长交谈一会,让家长告诉孩子将会在几点来接,并正式与孩子告别;在午休时,把阿源一个上午的情况及家长关心的方面及时给予反馈;在离园时,通过“幼儿一日情况表”让他家长能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当把分离情绪慢慢仪式化,使孩子慢慢提高了心理认知和承受力后,与家长的互动环节就更易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从而促使家长在帮助孩子适应入园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积极而正面的作用。在采用这些心理辅导技术的同时,我还兼容了游戏治疗、强化和鼓

10、励、集体归属、注意力转移等几种方式,帮助教师与孩子之间达成共情,建立起安全的师生依恋关系。现在,班级里延续性的有1个,继发性的有1个,而他们也正在逐步改善中。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了七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前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发展下一曾的需要。而小班幼儿在幼儿园产生恋物行为的背景首先是孩子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时就缺失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考虑到03岁幼儿的物体恒存性,可见其实每个孩子都具有恋物这一行为,只是在离开熟悉的抚养人,到一个陌生环境时,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

11、的现象不一样而已。所以说,恋物行为对小班孩子而言,是个过渡环节,是在已知和未知间建立起联系,满足探索需要和安抚自身情绪欲望的前提,是在帮助他们建立同伴关系,得到同伴支持后,进而满足团队归属感的途径。它让幼儿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地由对家庭的依恋转化到对物品的依恋,再由物品的依恋转化为对幼儿园的依恋。它让孩子的需要层次一步步提高,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家都知道,如果孩子一直对某样物体有着依恋的情节,这并不是一件好现象,但如果老师对小班幼儿的恋物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依恋物在幼儿入园焦虑中的作用,同时能结合适当的心理辅导技术帮助幼儿,那么,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正确摆脱依恋物,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帮助小班幼儿摆脱依恋物的实践与探索.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