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一、老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身教模仿是人的本能,在每天的相处中,孩子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并且一般不会加以选择,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时刻提醒自己,言行身教。一般情况下,幼儿对老师是百分百信任的,不管老师说什么他们都以为是对的。常常有家长反映说,孩子回家以后总是说老师说什么,老师让做什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的一言一行均被孩子们看在眼里,甚至会去刻意的模仿。比如说,如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经意间坐到桌子上,而一个孩子也会觉得好玩去坐到桌子上,老师批评他时他就会反驳说“老师讲课也坐在桌子上”。由此可见,老师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在教育
2、孩子的时候,我们老师应该首先做到,为孩子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二、制定明确的日常行为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正处于个人性格和习惯形成重要时期的幼儿来说,制定合理的日常行为规范很有必要。当然,这些行为规范不似学生守则,应该更侧重于日常生活。比如说见到他人要问好,早上入园时要和家长说再见,和老师说问好,别的小朋友帮助自己要说谢谢,做错了事要说对不起;吃饭时要讲秩序,睡觉时自己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上课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妨碍其他同学听课等。也许孩子们一开始并不适应或者记不住这些礼貌用语和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耐心的提醒,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做到而进行训斥或者惩罚。要循序渐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三、因人施教,要考虑不同孩子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时候因人而异,因人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腼腆,不敢与别的小朋友说话,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发现他的优点,先进性表扬,树立他的自信心,鼓励他主动去和别人一起学习和做游戏。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说一不二,在幼儿园里很霸道,有什么好玩的都要抢到手里,不懂得礼让和爱护其他小朋友。对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意识到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而不是独吞。试着让他把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并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让他体会到和大家分享的乐趣。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总结每个小朋友的心理特点以及他的长处和短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