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得到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人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因而在与人相处交往中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合作能力差是许多孩子共同存在的心理品质弱点。因此,
2、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培养:一、充分了解合作的含义,进行有效地指导,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如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关系默契,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一位老师进行音乐表演活动时另一位老师主动帮忙弹琴。一位老师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另一位老师主动帮忙分发材料等等。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形为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如午睡起床后有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主动帮其他幼儿拉拉链,扣扣子。我们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孩
3、子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这就激发其他孩子学习的动机。还有我们利用故事我来帮帮你和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以及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向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通过文艺作品和身边的事例激发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合作。对与同伴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作为教师、家长,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游戏、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积极地对幼儿的行为做出积极的评价。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一同学习,游戏的机会很多,
4、如一起拼图、搭积木、玩情景游戏等。当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做出合作行为,如协商、询问、建议、共享,或给以帮助、求助时,教师应该抓住典型,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1、通过艺术作品开展活动,从道德情感启蒙入手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情感是认知的动力,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所以特别要注重从情感
5、启蒙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艺术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故事拔萝卜、歌曲蚂蚁搬豆、儿歌门口等都生动地表现了合作的意义。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合作行为进行前后对比,让孩子从情感上充分理解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合作表演等,让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感受作品的含义。2、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一下一个人无法完成的挫折感 ,从而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如搬重物时,可以让幼儿一个人先试试,孩子搬不动时,教师或者父母就可以适时地对他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然后和他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另外,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通过对比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如一个人玩怎么样?和同伴一起
6、又是什么感受等? 幼儿总是希望有人与自己一起玩,因此,也更能让他们体验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3、生活中“找合作”。幼儿对合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带幼儿参观一些成人的劳动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如参观建筑工地,一幢房子的建成需要许多的工人叔叔一起合作才能完成,有的运沙子、有的砌转块、有的拌水泥等等。另外还可以带幼儿参观超市、学校的厨房阿姨劳动、班级教师分工合作等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从而萌发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愿望。三、在实践活动中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有关心他人、团结同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由于父母的溺爱、娇惯,使他们处处以我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击
7、性行为较多。使他们不愿与人合作。还有的幼儿是受父母不良教育思想造成的与小朋友不友善,如:父母告诉幼儿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幼儿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像这些孩子在合作中是不受欢迎的他是无法与人 合作的。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及时沟通,发现孩子这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教养方法,互相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事与人商量。幼儿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的品德,才能在与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和快乐,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奏
8、效。我们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日常生活中的合作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合作行为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如整理被套,幼儿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和同伴协商合作,两个或者四个幼儿一起,一人拿两个角或者一个人拉一个被角。还有午睡后整理衣服,翻出领子,拉拉链等孩子一个人往往很难完成,我经常让幼儿互相检查并整理,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还有在值日生工作中,我们每天安排34位幼儿当值日生,他们的工作有领餐具、擦桌子、分碗、发筷子、点心等等。
9、他们是一个整体,值日生工作做的好坏是从总体去进行评价,所以这就需要他们去进行协商和分工合作,谁做什么工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教给了幼儿合作的方法,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了很好的协调,处理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中获得了经验和能力。2、让孩子多玩合作性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时,合作的机会很多。例如推小车、运西瓜、两人三足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两个人必须步调一致,协调配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一次体育活动“玩皮球”。我们特意为幼儿提供了只有幼儿人数一半的皮球,发给了他们。另一半幼儿若想得到皮球或想玩的话,就必须要跟其他小朋友商量,如让我玩一玩
10、,好吗?我跟你一起玩,好吗?等等。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会用商量的方式。他们有的两个一组一起夹球跑,有的三个一组,你扔我接轮流投篮,比赛谁投中的次数多。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3、在解决困难中学习合作。大部分孩子由于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会与同伴协商、分工与交流,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常以攻击性行为或者告状的形式来解决,遇到困难总是来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所以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制造一些矛盾,教会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的能力。如在大班手工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组,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并不是每人一份,让他们商量自己组里缺少什么材
11、料,这些材料单独无法操作。一开始幼儿都去抢东西了,拿到手后发现无法做,又不停的跑来打报告,这时我适时的介入,问他们组少什么材料,各自手里有哪些材料,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终于一同合作做出美丽的风筝,别提多高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了解了合作的意义,知道了如何分工、商讨,并真正的体验到了合作后的快乐。四、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巩固促进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老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起友好配合,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
12、作的快乐。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 2. 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 3 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父母、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们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以理解、信任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行为。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