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课文,读出文章韵味。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2. 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3.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豁达人生态度。,朗诵课文,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读出节奏。 3三读:对照注释疏通文义,不理解的做出记号,讨论,提问。,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练习,藻( ) 荇( ) 遂 ( )
2、 寝( ) (1)念无与为乐者: (2)欣然起行:(3)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欣喜的样子,交错纵横,原来是,xng,想到,su,qn,zo,练习,下列红色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A,练习,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D,“明事”:文章的题目
3、是“记承天寺夜游”,你能围绕六要素提出怎样的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析景”:在苏轼的眼里,那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竹柏,月色,藻、荇,比喻,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皎洁、空明、清幽宁静的特点。,析景,“悟情”:王国维说,“凡景语,皆情语。”其实这篇文章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复杂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复杂情感的一个词来吗?,闲人,在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闲”?,资料一: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38岁任密州太守:“会
4、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43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44岁(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资料二: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主动自请外任,被贬职,任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有名无实。,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的四十五岁到五十岁的五年惠州的五十九岁到六十二岁的三年儋州的六十三岁到六十六岁的三年,自称“闲人”?,1、清闲的人;2、有职无权的人;3、有闲情雅趣的人;,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人生逆境的豁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