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一)陆上丝绸之路 1.路线:2.地位:3.标志性事件:4.衰落:长安-河西走廊-西域-葱岭-中亚、西亚-欧洲或非洲 49页 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BC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凿空)唐朝中期后,受割据战乱影响,加上东西方海路联系活跃,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下降。50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联合乌孙遏制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二)欧亚大陆其他商
2、路 51-52页名称路线 影响(作用)草原丝绸之路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匈奴、突厥沿商路西迁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东南亚-印度-波斯湾、红海(西汉开辟;宋元发展;明朝郑和下西洋达巅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二、胡马犹闻唐汉风二、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2)线路多,覆盖面广。(3)时间长,历时千年。(4)重经济,互利
3、互惠。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秦汉:陆路、海路开辟,外贸逐渐发展起来隋唐:陆路、海路得到延伸,海陆并进两宋:陆路商路受阻,海路贸易发达元朝:海、陆两条商路并进明初:海路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沿岸清初:闭关自守,只准广州一处接待外商,外贸衰落 思考:宋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的原因。(1)政治:政权并立,陆路中断;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2)经济:(3)科技:(4)优势: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任务任务三三:结合教材,概述通过结合教材,概述通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
4、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对外输出和在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对外输出和 对内引入的基本情况。对内引入的基本情况。铁器铁器 丝绸丝绸瓷器瓷器 漆器漆器养蚕缫丝养蚕缫丝 中医药中医药核桃核桃良种马良种马香料香料宝石宝石玻璃玻璃苜蓿苜蓿石榴石榴葡萄葡萄胡豆胡豆胡瓜胡瓜 佛教、祆教、犹太教等宗教;佛教、祆教、犹太教等宗教;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 二、中西文化交流 1、表现 52-53页中国西传西方东传物质 丝绸、陶瓷、漆器、铁器 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胡字物种、服饰饮食、棉花、香料珠宝、金银器皿技术 养蚕缫丝、漆器冶铁技术、四大发明埃及玻璃工艺文化 中医药
5、宗教、杂技、魔术、音乐、舞蹈2.特点: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双向交流;互惠互利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 的桥梁,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 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 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 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 华文化;社会生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国的 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课堂小结古代的商古代的商路贸易与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丝绸之
6、路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其他商路其他商路古代商路上古代商路上的文化交流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概念丝绸之路概念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草原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传西传东传东传文化文化跟踪训练1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开通使中国丝织品传向南亚、东南亚B唐中期后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逐渐下降C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商人在从事中介贸易D游牧民族多沿着西迁到小亚细亚等地区【答案】B【解析】据地图信息可知,为汉朝开通的路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期之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逐渐下降,故选B项;据地图信息可知,为草
7、原丝绸之路,中国丝织品主要沿着丝绸之路西传,排除A项;据地图信息可知,为西南丝绸之路,主要通向缅甸和印度,而阿拉伯商人主要在中国沿海地区从事中介贸易,排除C项;据地图信息可知,为海上丝绸之路,而游牧民族多沿着草原四周之路西迁,排除D项。2 下图是1953年在泉州发现的一处墓碑的残碑。经学者考证,部分碑文为:“至于大德三年(1299年)内,悬带金字海青牌面(元朝颁发给使者的凭证),奉使火鲁设思田地(伊利汗国)勾当,蒙哈赞(伊利汗国君主)大王特赐七宝货物,呈献朝廷,再蒙旌赏”据此可知()A泉州是元朝重要的贸易港口 B元朝与伊利汗国贸易很频繁C元朝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 D元朝与伊利汗国有官方往来【答
8、案】D【解析】据“1299年”“元朝颁发给使者的凭证”的内容中,“伊利汗国”和“元朝”之间是“奉”和“赐”的关系、“呈现”和“旌赏”的关系可知,元朝与伊利汗国有官方政治往来,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官方政治往来,没有涉及经济贸易,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元朝与伊利汗国的官方政治往来,而非贸易,更没有谈及频次,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泉州,没有提及丝绸之路这条线路,排除C项。3 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据资治通鉴记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咸阳集贤宫,饥饿困顿之际,杨国忠买胡饼献上。此外,在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这反映出()A文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B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C先
9、进文明强大的吸引力 D胡汉差异的逐渐消失【答案】A【解析】据材料“我国古代习惯把从西域传入中原之物冠以胡称”可知,我国古代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胡饼”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饮食,通过材料“唐代街市上销售胡饼的店铺随处可见”可知,文化交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影响,不能体现相互性,排除B项;就古代中原农耕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相比较,农耕文明更先进,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属于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化,材料也没有体现差异的逐渐消失,排除D项。4 骏马、骆驼和胡
10、人作为一组密不可分的遗物在隋唐时代突然盛行,他们出现在墓葬随葬品中(如图)而唐以前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宋以后几乎绝迹。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A匠人们高超的技艺 B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C丝绸之路商贸繁荣 D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骏马、骆驼和胡人作为一组密不可分的遗物在隋唐时代突然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骆驼是丝绸之路进行商贸的运输工具,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丝绸之路的商贸繁荣,故选C项;匠人们高超的技艺与材料“唐以前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宋以后几乎绝迹”不符合,历朝历代都有高超的技艺,排除A项;该文物只是墓葬随葬品之一,仅仅据此不能代表整个唐朝丧葬礼仪的改变,排除B项;唐朝开明的
11、民族政策表现在唐朝对少数民族的宽容态度,而材料中的现象与商业贸易有关,排除D项。5 论及茶马贸易,明史食货志中记载:“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以下选项不能从中得出的是()A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B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C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D该贸易本质上是贡赐贸易【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南地区实行茶马贸易,属于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不属于贡赐贸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可知设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茶马贸易的范围是山西、四川等
12、地,能够促进区域间经贸往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茶马贸易国家定税额,说明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有所扩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 20世纪初,河南的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亚历山大城生产的模制玻璃瓶。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介绍在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生产的玻璃器被输往印度,从印度输往中国”。模制玻璃瓶在中原的出现得益于当时()A中原是农耕经济中心 B西汉对河西地区的治理C河南居民的节俭理念 D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交流【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墓中发现了亚历山大城生产的模制玻璃瓶”“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亚历山大城生产的玻璃器被输往印度,从印度输往中国”可知,生产于欧洲的玻璃经由印度输入中国,这条商贸路线与汉代
13、丝绸之路一致,故选D项;据材料“亚历山大城生产的模制玻璃瓶”可知,玻璃瓶原产地是欧洲而非汉朝中原地区,中原是农耕经济的中心与题中信息逻辑关系不成立,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西汉对河西地区的治理只能说明汉代疆域内商路的畅通,不能说明欧洲的商品能够运往中国,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希腊化时代是公元前4世纪后期到公元前1世纪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此时从欧洲运往中国的玻璃瓶属于奢侈品,不能体现河南居民的节俭理念,排除C项。7 有学者指出,咖啡的引入和普及,不仅掀起了欧洲饮品的新潮流,而且改变了欧洲人“酒池肉林”的陋习。咖啡屋作为一种店铺形式在欧洲出现后,其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
14、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该学者认为咖啡屋()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B改变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C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 D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答案】C【解析】咖啡屋章程明确要求人们要清醒、节制、行为文明、语言有礼有节,这与传统的酒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咖啡屋改变了欧洲人的陋习,适应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节奏,即行为逐渐文明有礼,故选C项;咖啡主要产自非洲,咖啡贸易无法推动东西文化融合,排除A项;材料显示咖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行为举止变化,而非强调咖啡屋本身的地位,排除D项。8 自东晋穆帝至隋初,林邑(毗邻中国南
15、部边疆的早期东南亚国家之一)“频寇日南、九德之郡,杀伤甚多,交州(今两广及越南北部)遂致虚弱”。这一状况()A阻断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B加剧了江南的分裂割据C影响了海上丝路的发展 D造成了朝廷的财政匮乏【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东晋穆帝至隋初,林邑的侵扰影响中国南部边疆的稳定,结合材料“交州遂致虚弱”可知,林邑的侵扰还影响了两广和越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广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海外贸易地区,故其经济衰落会影响海上丝路的发展,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已经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项;隋初南方走向统一,故“加剧分裂”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虽然提及两广地区经济受到影响,但并没有表明
16、因两广地区经济衰落朝廷收入减少甚至财政匮乏,排除D项。9 在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在其形象塑造上没有变化多样的姿态,也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蹄子与马蹄无异,且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骆驼载货、特别是驼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塑像、绘画剧增,且大量出现在不是骆驼产地的中原地区。在骆驼形象的塑造上,很多陶塑抓住了骆驼习性中精彩的瞬间,充满动感,极为传神;很多则不再是简单的形象再现,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像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下列关于骆驼形象变化,说法错误的是()A反映了丝绸之路
17、逐渐开拓与日益兴盛B反映了制陶技术的进步C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们观念认识的更新D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交融不断加强【解析】骆驼作为一种符号,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和中外交往的频繁,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往,而不是中华文明内部的交往,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也与真实情况差距很大”,可见这一时期中外交往较少,人们对骆驼并不是很了解,再根据“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和“到了唐代,以骆驼为题材的塑像、绘画剧增”可知,中外交往日渐频繁,反映了丝绸之路逐渐开拓与日益兴盛,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很多陶塑抓住了骆驼习性中精彩的瞬间,充满动感,极为传神”可知反映了
18、制陶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材料“它们或大步行走,或引颈长啸,渗透着对现实生活的歌颂和向往”可知骆驼作为一种象征,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们观念认识的更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0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答案】B第10课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一、全球贸易网形成 55-56页阶段背景表现影响萌芽时期:15世纪之后-18世纪15世纪前世界贸易局限于各洲内和亚欧大陆间商品种类与数量增加()出现和发展 客观推动()间的贸易()初步形成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 后寻求()产地、商品市场()更加快捷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
19、贸易格局工业产品类型丰富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更多地区纳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停滞时期:20世纪上半期 1929-1933年世界()美苏冷战世界经济遭到破坏世界贸易锐减停滞不前 世界贸易发展受挫形成深化:20世纪下半期 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 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股份公司洲与洲世界市场工业革命交通工具世界市场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关贸总协定、中国改革开放、冷战结束、世贸组织成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跨国公司的推动、经济全球趋势加强原料 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直接原因: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3)其他原因:资本
20、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资本的扩张性;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科技革命的影响;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国际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跨国公司的推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文化交流国际化 1.饮茶国际化 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中俄万里茶道;荷兰茶室;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2.服饰国际化 17世纪末,传道士将中国服装带回法国 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20世纪初,东方宽松样式成西方流行基调 民国早期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特点 3.钟表国际化 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 18世纪中国进口大量钟表,从贵族到中下层流行 中国制作的钟表体现自身文化特色 4.文化产品国际化 20世纪,全球贸易网形成,
21、大大促进文化交流 影视、音乐、动漫等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促进了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了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刺激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了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西亚非拉国家遭受了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积极影响消极影响11 晚清时期,赫德在中国通商口岸实行“海关时”,其他地区
22、仍以各自的地方时为准。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全国规划为“五时区”,其实施效果有限。1949年以后,全国实行了“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这反映了()A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B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列强对华权利的攫取C时空秩序的建构映射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进程D军阀割据局面是北洋政府推行政令的最大障碍【答案】C【解析】题干提及中国的计时制度经历了晚清时期“海关时”“地方时”并行,北洋军阀“五时区”成效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实行统一的“东八区时”和公元纪年法,反映了中国近代受到列强控制、国家分裂到现代中国统一的变化,故选C项;“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不合逻辑,“海关时”是西方殖民势力
23、影响的产物,排除A项;“通商口岸的开放”不合逻辑,便利列强对华权利攫取的是不平等条约,排除B项;“军阀割据局面”不合史实,应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12 到1750年左右,红茶开始代替绿茶输入荷兰,同时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为早餐中的饮品。这反映出()A荷兰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 B东西方贸易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C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 D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红茶开始代替绿茶输入荷兰,同时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为早餐中的饮品”可知,红茶的输入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说明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红茶影响了荷兰人的饮食,不能说明生活方式东方化
24、,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红茶的输入,没有涉及饮茶的群体,不能说明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排除D项。13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 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C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 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可知,
25、达芬奇的设计受到了元代王祯的影响,可以佐证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故选D项;达芬奇的设计与王祯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其独特之处,模仿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西方文艺复兴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项。14 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A西学东渐的趋势 B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的文化价值 D殖民扩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们从中国的装
26、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可知欧洲人通过与中国之间的瓷器贸易,引进了中国的瓷器纹饰风格,实现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创新,这说明商品贸易也能促进文化交流,故选C项;西学东渐体现的是中国学习西方,而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学习中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排除B项;当时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瓷器贸易是合法的商品贸易,不是殖民扩张的结果,排除D项。15 图4为1575年左右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油醋瓶;图5为1690年左右荷兰生产的装饰有中国图案的茶叶瓶。由此可知()A欧亚地区生活习俗交融 B国际贸易促进文化
27、传播C茶文化推动了文明交流 D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为一个整体,东西方国际贸易的往来,使中国文化影响到西方,故选B项;材料强调中国文化的传播,而非生活习俗交融,排除A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不能解释“佛罗伦萨根据中国瓷器样品制作的油醋瓶”,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亚欧的贸易网络,不能得出“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的结论,扩大了概念,排除D项。16 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
28、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茶叶传入荷兰以及欧洲的载体主要是商人,饮茶文化伴随着商品贸易,传入欧洲地区,影响着当地的生活习惯,故选A项;17世纪初饮茶人有商人、水手,这些人并不是达官显贵,社会地位也不是很高,18世纪后茶叶普及到大众,前后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对等级秩序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并没有欧洲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互鉴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中国茶叶的外传,并不是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17 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
29、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A帝国扩张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B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C和平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主流 D新航路开辟促进文明的传播【答案】C【解析】据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知,史学家齐世荣认为贸易往来带来的文化技术交流比武力征服带来的联系更重要,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排
30、除A项;B项与材料“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战争、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都推动了文明的传播,排除D项。18 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如国际电讯联盟、万国邮政联盟等,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此外,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如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以及有关宗教、科学、文学、体育的团体。这反映了()A世界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 B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C国际法的权威性不断增强 D国际争端得到了和平解决【答案】
31、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有关行政事务方面的国际机构根据行业需要建立起来到1914年这类组织已增加到30多个”“一些非官方的国际团体也建立起来”,结合所学20世纪初世界连为一体,可得世界各国依存度不断加深,故选B项;材料叙述了19世界以来官方和非官方性质的各种国际团体建立,未见世界物质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各主权国交往的法律规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争端解决,并且据所学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国际冲突增多,排除D项。19 图1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图1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 B欧洲
32、文明衰败的结果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 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答案】D【解析】据材料“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可知,这类服饰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是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故选D项;材料中的服饰是法国设计师所设计,与文化侵略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可知,这类服饰蕴含欧洲文化元素,不能说明欧洲文明的衰败,排除B项;材料中的服饰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因素,并非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排除C项。20 1904年10月,重庆各商帮集会成立了重庆总商会,订立了重庆商会章程,会馆门口挂出楹联:“登高一呼,直唤四百兆同胞同兴商战;纵目环顾,好凭数千年创局力挽权利。”这反映了当时()A商人政治地位的极大提高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重庆是西南地区商业中心 D实业救国观念的流行【答案】D【解析】据材料“直唤四百兆同胞同兴商战”“好凭数千年创局力挽权利”,可知重庆总商会号召爱国同胞与列强通过发展实业竞争来挽救国家利权,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故选D项;晚清时期抑商观念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依然存在,商人的社会地位只是出现了相对性的提高,排除A项;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转变为奖励工商,排除B项;晚清时期我国的商业中心依然在沿江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