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吼不叫读书心得我是一位老师,从事小学的教学工作,同时,又是两岁孩子的妈妈,我对各种有关教育理念和育儿理念非常的感兴趣,我一直认为包括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性格很好,没什么脾气的人,可作为教师的我有着教师普遍的缺点喜欢说教。有了宝宝之后,就想要把最好的温情给TA,最多的关爱给TA,可现实是,我好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和一个两岁的小朋友说那么多的大道理,一般情况下,就是我说完一遍两遍之后,他还是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或者做的一些我认为错误的事情时,我就忍不住对宝宝又吼又叫。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想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在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走向一条发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把问题矛头
2、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们自己。她带我们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接着才是将爱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娜雷纳,曾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医院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在世界各地从事妇女、儿童方面的慈善公益活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作者在书中既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自己的教训,还有其他父母、志愿者的例子,而这些,都增强的本书的适用性、可读性和权威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吼叫本身。首先,我们先要明白,我们又在吼叫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在吼叫时,我们常常已经忘记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也就自然谈不到控制自我了。当我们听到自己那令人不快的吼叫声后,我们更
3、容易了解自己,原来,我们是这样的一个人。此时,让我们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吼叫。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吼叫的原因很多,一种是内部触发器,例如烦躁、饥饿、疲劳、孤独、悲伤等等,另一种是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按我说的做,和我争执、抱怨、抱怨、磨蹭等等,还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另一半不按时回家、屋子乱、被父母指责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让我们把怒火发到更为弱小的孩子头上。了解吼叫的缘由很重要,这是让我们了解、观察与修复的重要阶段。于是,我们需要深层发掘,为什么是我在吼叫?这可能与我们的童年生活有关,可能你对孩子的苛刻要求,只源于你对自己曾经生活的不安。找到源头,你就会有治愈的渴望,希望在自己这里
4、改变对下一代的不良影响。单是发现自己还不够,此时像疼爱童年时的自己一样去疼爱你现在的孩子。要懂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有时不是他做得不够好,只是他不符合你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你是急性子,难免会觉得孩子磨蹭是个大毛病,其实,那不过是孩子的个人气质而已。我们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孩子,不以自己的规范来衡量孩子。这一章是一场正念修行,作者带我们走出对自己对孩子的认知误区,让我们学会了解与原谅,让我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第二部分,减少吼叫的实用日常策略。这一部分,需要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墙上划个表格,或者在本上认真地记录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不需要做很困难的事,但你要忠实地记录。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
5、停止对孩子的吼叫,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真正地了解自己。所以这个过程是让我们对自己有个足够的认识。这个表格里你要记录如下几项:吼叫的事件,你的反应,你的回应,以及后续情况,最后是要分析你和孩子分别的气质特点,并且评估一下你的处理方式。这个过程不能一下子让现状发生改变,但这只是一个了解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为了过去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模式。现在,你正在进步。之后,你需要追踪这风暴的来源,并学会自我同情,当你学会拥抱自己,才会有余下的力量来爱别人。那么,实用的策略来了。调整与改善5个原则以及学会管教的4法则,将是我们最终执行的途径。当然,即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变,我们依然会有沮丧心理不断反复,改变与复
6、发总是交替发生,迷茫、疲惫,这是每个做父母都会遇到的情况,在这里,作者提到最管用的办法就是,不要等风暴发生,而是要积极的预防,提前思想和提前计划,就计划和孩子沟通,对计划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都会让吼叫发生被扼杀在萌芽中。作者提供了一些小技巧,但我想更多的解决方案可能还在我们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生活里,智慧可能就来源于你自己。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况。 我认为此书最大的方向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在爱孩子之前,先学会爱自己。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实我们很多人说到底也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知道,儿时的许多矛盾问题都驻扎
7、在心里阻碍我们成长。因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没有学到足够成长的智慧,很轻易地我们也会把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又重新施加到孩子身上。虽然我们这代人有了足够的机会学习与改变,但彻底改变却并不容易,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试错,不断地在新旧之间挣扎。况且,我们真的缺少一些实用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引出泥潭,当我们只会说大道理时,可能我们更需要一些实用的技巧,告诉我们如何一步步地去做,告诉我们不要急,改变是一天一天进行的,告诉我们不要怕,因为有许多人都和你一样。当我们对自己的心不再那么计较,我们可能会慢慢治愈自己。我们的心轻松了,才有更多的笑容回应孩子。这本书,就是这样,将我们心灵带出泥沼,是一本实用的心灵与家教书籍。书
8、中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正念修行。修行本来源于东方,经国外一些教育专家的改良用到了教育中,非常有意义。一个人只有了解自我,关注自我,关注当下,不再急迫与忧虑,才会让孩子与自己学会一道轻松生活。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汤姆!我已经给你说过一万次了,做完作业之前不许吃曲奇饼干!”“杰西!为什么你做任何事情都像只蜗牛?如果你再这么慢,你一定会迟到的!”“玛莎!关掉电视!睡觉时间早就到了!你总是这么拖延!”这是每时每刻发生在每个家庭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也是很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语言。我们总是期待着奇迹,以为当自己愤怒地吼叫出上述话后,孩子就会乖乖地说一句:“对不起!妈妈!我错了!”“好的,我现在就
9、改正”“哦!妈妈!我真的没注意到时间,对不起我又让你生气了!大多数喜欢吼叫的父母都是因为生活中承受的压力所致。他们努力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却往往因为找不到适当的方法而备感无力。压力人人都有,但却不是人人都懂得疏解和释放。我们常常以爱之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时间不足、做事拖拉、习惯不好)发生争执,从而触发自己吼叫和情绪爆发的开关。然而焦虑和吼叫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相反,它们会引发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尴尬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罗娜.雷纳在这本书中,用逐步剖析、娓娓道来的方式告诉我们那些停止吼叫的秘诀:在
10、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个旁观者,就能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排除外界压力或其他人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排除自身身体状况所导致的急躁与焦虑,如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孤独等会导致情绪爆发的不良因素,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只有先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有力量去思考和处理与孩子间的冲突,并且温和从容地面对他们。谨慎使用吼叫,只有在必须立刻停止的影响安全的行为发生时,才使用吼叫去制止。建立自我同情,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我们都不完美,哪怕偶尔犯错,也不妨碍自己成为一个好的父母,或孩子成为一个出色的人物。但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尽量发掘他们的优点,接受他们的不足。正确看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性格和能力差异,放弃愚蠢无用的对比。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直面问题而非用哭闹喊叫去逃避。用后果教育代替惩罚教育。让孩子承担后果是为了帮助他们将来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让他们在当下感到羞耻。需要强调的是,不吼不叫并非溺爱,而是采用更为温和的处理方式去解决父母与孩子间的争端,是耐心的接纳和温柔的坚持。教育不是赛跑,而是放慢脚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与改变。用最美好的心情,牵着蜗牛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