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古代印度练习一、选择题1. 某一文明古国境内,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这个文明古国是()A. 古代印度B. 古代巴比伦C. 古代希腊D. 古代埃及2.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佛教 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A. B. C. D. 3.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你知道这首诗与哪一宗教有关()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佛教D. 道家4. 佛经里说到:佛陀路遇被视为贱民的担粪的提尼,最后提尼被佛陀收为弟子。这反映佛教倡导()A. 婆罗门是第一种姓B. 所有信仰安拉的人都兄弟C. 上
2、帝面前人人平等D. “众生平等”5. 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行善积德,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叙述了佛教的 产生过程传播过程教义地位A. B. C. D. 6. 中国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其本意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三宝殿”里供奉的可能是()A. 迪亚士B. “真主”安拉C. 耶稣D. 释迦牟尼7. “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该户人家在种姓制度中属于A. 婆罗门B. 刹帝利
3、C. 吠舍D. 首陀罗8.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等级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等级()A. 首陀罗B. 吠舍C. 刹帝利D. 婆罗门9. 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竟然不是最高的。这种制度是() A. 宗法制度 B. 种姓制度 C. 采邑制度 D. 民主制度10. 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A. 神化种姓制度B. 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C. 麻痹人们的斗志D.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11. 当地时间2016
4、年2月20日,印度罗赫塔克爆发种姓抗议。升级的种姓抗议造成至少一人死亡,印度当局发布了就地开枪命令,在北部部署数千军队士兵。由此说明()A.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B.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C. 种姓制度诞生于社会矛盾尖锐的古印度D. 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12.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在世界通史中这样说道:“印度人凡分为四级,这四级的人,即祈祷者、打仗者、生产及买卖者、供他人驱使者也。”其中“祈祷者”指的是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13. 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
5、有关。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种姓制度创立的背景B. 种姓制度创立的影响C. 种姓制度创立的过程D. 种姓制度创立的依据14. 曾被称为“土匪女王”的普兰黛维因为在低种姓人群中颇有影响而曾当选议员。普兰黛维在竞选过程中会得到的支持主要有:() 婆罗门吠舍刹帝利首陀罗A. B. C. D. 15. 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读如图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刹帝利担任祭司B. 吠舍的儿子可与官吏的女儿成婚C. 首陀罗也有一定的自由和产业D. 吠舍纳税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二、材料解
6、析题16. 阅读下列材料: 高种姓与低种姓人发生冲突,低种姓人如果用身体某部位对较高种姓人造成伤害,必须斩断对人造成伤害的身体部位。地位低微的低种姓辱骂高种姓,轻者可以重罚,重者处以酷刑。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古代哪国的什么制度?(2)这一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其中一个等级是婆罗门,第三个等级是什么?(3)从客观来说,你认为这种制度好不好?为什么?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1)材料是哪个宗教的教义?它的创始人是谁?(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
7、这个宗教在印度能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答案】1. A2. B3. C4. D5. B6. D7. C8. C9. B10. D11. D12. A13. B14. B15. D16. (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吠舍。 (3)不好;因为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17. (1)佛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2)因为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而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此外,佛教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所以信仰民众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