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06316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A.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B.道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 D.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2.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 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3.战国时商鞍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

2、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上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反映出“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4.汉代长安城宫殿,官署、式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B.君王专制中央集权弱化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5.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

3、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6.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有民谚“苏湖熟,天下足”。但是到了17世纪后,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在发展棉织业的同时却成为缺粮区,18世纪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7.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

4、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8.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 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

5、强势干预9.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这表明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10.江苏徐州曾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画面中心为一农夫,驱赶二牛力耕,上部一年轻妇人举锄耘田,左上角还有一头小牛犊在戏耍。这说明的是A.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B.曲辕犁进一步完善 C.男耕女织的生产状态 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11.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取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

6、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12.政事堂是唐初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开始设在门下省,后来迁到中书省,唐玄宗时改称为“中书门下”。宋初,中书门下成为最高行政机构。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是“政事堂”的设置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C.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D.导致三省行政效率降低13.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往往先带着平日诗文著作晋谒中央长官中之为当时所重者;若果才华出众,中央长官先为揄扬或推荐,则到考试发榜之日定可录取。这表明

7、唐代科举A.考试内容趋向于僵化B.带有汉代察举的痕迹 C.受社会舆论左右 D.注重考生的文化水平14.唐朝中后期,长安城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宗教传播促进经济发展C.坊市制逐渐打破 D.政府不再监管商品贸易15.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16.宋代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

8、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坊市制度的瓦解 B.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17.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 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 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18.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其成立于17

9、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的学者均有其人,而且每种观点都有比较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托。这说明了A.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经历了波折 B.军机处设置过程具有机密性特点C.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才得成立 D.历史研究史料丰富难有统一结论19、明代中叶以后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20.“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

10、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淮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这里描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鸦片战争以后,地方督抚谈到欧美国家时“必以船坚炮利论之。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洋厂矿”、“洋人公司”日渐成为他们的谈资。由此可知A.开明地主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C.欧美工业革命的成果震惊了中国 D.地方督抚已成为清廷的中坚力量22.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用洋纱代替土纱的现象,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以华南各埠为主;从19世纪70年代末起,逐步扩展到了

11、华北和内地各省;到19世纪80年代,云贵四川、 东北各省也日益成为洋纱的重要市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棉布是民众的主要衣料 B.自然经济全国范围瓦解C.农业商品化的趋势加强 D.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23.“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此成不平等的世界。”这是孙中山发表于民报上的讲话,为此,他要突破欧美之恶果的主张表现在A.推翻清王朝统治,实现民族革命 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节制资本,实现社会革命 D.平均分配土地,实现真正的均富24.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

12、位,无论懂与不懂的,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应该是A.梁启超受到欧洲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B.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D.胡适认可梁启超的观点25. 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国共合作中应该保持党的独立性 B

13、.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26.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A.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B.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C.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D.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7.1939年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游击干部训练班在衡山开班,叶剑英为副主任。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这

14、体现出国民党A.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对中共抗战的认同与合作C.正为战略反攻做最后准备 D.已彻底放弃片面抗战方针28.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29.下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出土地点考古发现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山东齐国临淄故城陶文大多只署明制作者的乡、里、名字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漆器注明了生产者的里名和人名,如钱

15、里大女子湖南长沙湖桥19号楚墓一件漆耳杯,器底漆书有“口里口”字样A.官营手工者私造现象严重 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C.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 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30.公元前6世纪末,鲁国的三位国相掌控国家大势,其家城墙超出周朝的规格,鲁定公带军队去“堕三都”,但没成功。晋献公时为保太子位,不许群公子住国内,晋国没有了“公族”,而代替公族的卿族兴起;此后大权长期为卿族掌握,晋后来被赵、韩、魏三家所分。这两件事一定程度上A.说明了分封制度弊端初显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C.表明了礼乐制度荡然无存 D.反映了新兴势力的上升31.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

16、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3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33.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

17、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34.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B.官营手工业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35.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ABDAB BADAD BBBCC BDCDC ADCAA CBBCD CBC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三选择题限时练习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