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15 分)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3. 评价应(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4. 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5. 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办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6. 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7. 物理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8. 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和社
2、会教育资源。9.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10. 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作决定时尝试运用科学工作者原理和科学方法。11. 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2.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13. 在探究
3、活动中,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14. 学校实验室应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15.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 _知识与技能) _,经历基本的 _(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 _(科学精神) _的熏陶。16.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17. 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18.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19. 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
4、学习任务)和要求。20. (课外阅读)和(收集资料)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二、简答题:21. 简述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评价体系。22.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是什么?答: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23.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要素?答: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24. 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5. 请列举你身边的
5、课程资源有哪些?答:教科书、教师教学图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院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26.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答:学生学习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27.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8. 在
6、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答: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评价,不赞成以书面考试为惟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一应俱全的标准化。29. 音像资源的收集与选择应注意哪几点?答: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发展的实况录像;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的音像资料,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收集课堂上难以见到的实验录像资料。30. 简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的含义是什么?答: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
7、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提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三、论述题:28. 结合你的教学,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答: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对于每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则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评价、技能考核、书面测试三种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发展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评价。(一)定性评价。1老师评价
8、。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创造精神、情感体验以及学生最近的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向学生提出殷切的期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达成力所能及的近期目标。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运用激励性语言,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2小组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控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主动参与精神、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互学能力、创造精神、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要挖掘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培养互学精神和自信心),指明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改进学习方法)。学生自评。从能否遵守课堂纪律、能否积极参与小组讨
9、论及活动、是否主动承担班级和小组的任务、有没有经常发现或提出问题、能否经常靠自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否注意并吸取别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否经常得到教师的关注、自己的观点是否经常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经常感到快乐、以及自己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最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中肯的、一分为二的评价。家长评价。从文明礼貌习惯、劳动能力及习惯、自我控制能力、自强自立意识、生活习惯及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评价。(二)定量评价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评价,评价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过程评价,技能测试,书面测试。总之,学生的素质评价应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
10、学生的未来,进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智力、能力、体力的支持,促使学生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29. 请结合日常教学,谈谈如何开发实验室资源?答:(1). 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想做实验的同学自行完成实验;或者他们自己制定了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器材问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帮助。(2). 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器材,充分挖掘其实验功能,做到一物多用。充分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做到废物利用。(3). 开辟家庭实验室。过去的实验室阵地,主要局限于校内,但是现有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也已满足不了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变、探究性的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11、有的探究性实验和调查必须到校外尤其是家庭才能完成。因此开辟家庭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4). 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通过教具自制,用于演示某种物理现象,用于辅助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30. 在教学中,如何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体现我校多彩育人的办学目标?答: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新事物很感兴趣,也很容易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收获时,能对取得进步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加其自信心,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弱,
12、遇到困难时也会因畏难而退缩,使其自信心受到伤害,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所以为了保护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吸取不同教材的长处,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加工,使绝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不是很吃力、能学会,生活中用处很大。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双基、淡化重难点,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不搞接受式学习、不搞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上,放到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广度上。多选一些充满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的教学材料,将生产、生活科技中的现实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应用化;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有用;多举一些密切联系环境、宇宙、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具有时
13、代感的事例,多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探究课题组织探究活动。另外,初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所以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后进生,要肯定其已取得的成绩,帮助其研究出适合自己学习方法,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也能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知识难度要求,不求深和透,只求能在其心灵深处播下萌发创新和灵感的种子就行,目的是有效的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31. 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答:(1)、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可加强实验的可见性,降低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例如;判断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中,可以把一
14、种测电笔 ( 五金商品有售 ) 内部的小灯泡连接部分拆下来,用两根导线连接,把要判断的物体放在导线两端;如果灯亮说明是导体,如果灯熄灭,说明是绝缘体。现象很明显,学生很感兴趣。实验后再把测电笔修好。(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可加强实验的趣味性。例如:磁体对电流的作用,可以把磁体放入小孩的玩具,圆形人泡沫中,使其浮于水面,泡沫放入一个透明的盒内 ( 超市里用来装汤圆的冷冻盒内装水,盒放在一金属板上,接通电源,可清楚地看到磁铁朝一个方向运动。如果改变电源两极,磁铁运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3)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加强实验的探究性。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可以给学生提供泡沫小球、扬声器、鼓、笛
15、子、纸、水等器材,让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实验,使学生感到科学探究就在身边,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加强实验的开放性。例如:用身边可乐瓶做的一些实验。 1、凸透镜成像,将透明的可乐瓶装满水,把铅笔放在可乐瓶的一侧,学生在另一侧观察,发现笔大了。说明凸透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惯性现象,取一可乐瓶放在桌边,下面压有一长纸条,快速将纸条抽出,发现可乐瓶不动,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在可乐瓶中装半瓶水,当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瓶内水向后倾斜。当向前运动的可乐瓶突然静止时,瓶内水向前倾斜。说明一切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3、滑动
16、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桌面上,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桌面上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它们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拉平躺的可乐瓶的拉力小。说明用运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在一个可乐瓶中装满热开水,然后到掉热开水并迅速拧上瓶盖,在瓶外泼上一些冷水,发现瓶子变瘪。间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浮力产生的原因,取一小可乐瓶,剪去下半部分,做成漏斗的形状,第一次瓶口拧上瓶盖向里灌水,乒乓球上浮。第二次不拧瓶盖,向瓶内灌满水,发现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不上浮。在具体运用身边之物加强实验教学时,
17、要注意所设计的实验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里特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常见事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能突出基本科学原理的、切实可行的实验,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32. 怎样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答:1. 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价值对刺激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非常重要。在教学中穿插各章节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白学有所用,从而培养学习物理的情感和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十分重要。教师应尽量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33. 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改课前预习为课堂阅读,逐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每节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本,让他们
18、对本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这更能让学生抓住教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次机会强调书本的重要性。再次,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大的习题,很有可能是书上某个知识点的变式,遇到这种情况应在讲评时回归书本知识,以此来养成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34. 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发现问题的契机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35. 巧设课堂“空白”,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物理课注重的是思维的训练,而思维的训练更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巧妙设置“空白”,给学生以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
19、生的主体作用。经常进行这样的锻炼,必能使学生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36. 讲台让贤,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新课程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恰当的时候闭嘴,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阅读课本时,让读懂的学生上黑板讲解;比如,鼓励课后思考问题的一题多解,并且把讲台作为他们 PK的舞台,让不同见解的同学充分发挥。希望通过我们不同方式的锻炼,有一天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教育目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学校姓名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2、物理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组成的。
20、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和情感 态度 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评价,提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和,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5、认知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了解、理解三个层次;技能性目标行为水平要求有一个层次;体验性目标的行为水平要求有、认同、三个层次。6、现用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新课标中规定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有:、。7、属于认知目标的理解水平的物理内容有、等。(写出三个即可)二、判断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2、“
2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3、在评价内容上不能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知识的考查,应注意评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4、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共有两方面:知识的要求、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要求()5、学生在进行猜想和假设时,需要有两个行为,一是假定,二是解释()三、简答题(共 45 分)1、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对此理念新课标是怎样解读的?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 10分)2、“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要素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并说明这些基本要求属于认知性
22、目标、技能性目标还是体验性目标。( 15分)3、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有哪些?( 10 分)4、新课标对某三级主题表述: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请结合“基于课程标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要求,写出第八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目标。( 10 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1、相互作用运动规律2、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3、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4、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反思改进教学5、认识独立操作经历养成6、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
23、杠杆的平衡条件7、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任意三个)二、判断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对2、对3、对4、错5、对二、简答题(共 45 分)1、(10 分)课标解释: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其不同的功能,只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教学。 2、(15 分)第一问 10 分,第二问 5 分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体验性目
24、标)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认知性目标)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体验性目标)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的器材(体验性目标)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认知性目标)3、(10 分)(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正确认识学科探究式教学,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三)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四)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4、(10 分)只要叙写规范,目标具体清楚、可操作、可评价即可。1知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经历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
25、的记录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同他人交流。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4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5 分)37.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
26、、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
27、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28、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A机械能 B电和磁 C电磁能 D能量守恒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 a 机械运动和力; b 内能;c 声和光;d 能 源与可持续发展; e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f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g
29、机械能;h 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 ) A e、f 、g、hBb、d、f 、g、hCa、b、c、d Da、c、e、h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 A独立操作 B认识 C理解 D了解 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A经历 B认同 C内化 D计算38. 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A. 作业评价B. 实验评价C. 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12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态度 D教学效果 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
30、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 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14不是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的是()A.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B. 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C. 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D. 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含 A、B、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31、计 10 分)39.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40. 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41. 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物质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42.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 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内容组成。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正确打“”错误打“ ”)31.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32. 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33. 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32、)34. 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方面的发展。()35. “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 1)知道质量的含义。(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 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计 20 分)1、(5 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44. (5 分)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3、(10 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请列举 10 条。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5 分)36. A37. C38. A39. D40.
33、 B41. C42. B43. B44.A 10.D11. B 12. C 13. A 14. C 15.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10 分)1. 相互作用运动规律2. 实验室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3.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4.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5. 科学研究科学内容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正确打“”,错误打“ ”) 1. 2. 3. 4. 5. 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计 20 分)1. (5 分)(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34、(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2. (5 分,答对一条给 1 分,正确答 5 条以上按满分 5 分计)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1)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3)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气氛和谐交流充分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5)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 6)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常态下的课(7)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45. (10 分,每例 1 分,10 例共 10 分,正确答 10 条以上按满分 10 计)(1)教科书( 2)教师教学用书( 3)学生课
35、外用书( 4)科技书刊( 5)音响资料( 6)教学软件( 7)互联网( 8)图书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C.道德品质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
36、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
37、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 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B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 C
38、)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 B )A机械能 B电和磁 C电磁能 D能量守恒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 B )Ae、f、g、h B b、d、f、g、hCa、b、c、d D a、c
39、、e、h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 ( A )A独立操作 B认识 C理解 D了解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D )A经历 B认同 C内化 D计算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 和 运动规律 的自然科学。2. 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 、实验室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3. 科学内容标准中一级主题的“物质”有四个二级主题,分别是: 物质形态和变化 、 物质的属性、 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4. 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
40、 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 科学内容 和科学探究 两部分内容组成。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正确打 “” 错误打“”)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1、(5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2. (5分)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1)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2)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3)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气氛和谐交流充分的课(4)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6)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常态下的课(7)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