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声音的产生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大胆质疑,乐于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2.能制定探究计划验证猜想。 3.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情感目标:能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各种声音(录音)、鼓、水槽、钢尺、绿豆、橡皮筋、共振音叉、镲、火柴盒、塑 料杯、纸 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猜谜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看不见。 2.谈话:人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3.请大家闭
2、上眼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乐章。 (教师播放录音) 4.引导学生谈谈听后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听到了什么) 5.请学生模拟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可以用“我在听到发 出的声音”的句式来说说) 6.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声音的疑问。 7.教师整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板书: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怎样传到人耳? 3声音可以传多远? 8.引导选择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展示带来的发声材料并让它发出声音。 2.引导观察并记录看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 3.根据初步观察请学生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4.分组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教师提供鼓、水槽等材料
3、) 5.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合理分工、声音小些不影响他人、仔细观察、认真 记录、想办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6.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参与其中,倾听、观看,重点引导学生把不明显的 现象间接的表现出来) 7.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 1分组汇报(两人演示,一人讲解,实物投影展示报告单)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更合理的建议(每汇报完一组先谈谈自己的实验感 受,并进行简短的自我评价,其他组再给予评价。) 3同桌互相讨论小结得出科学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论板书出来:声 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三).拓展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拨动钢尺时钢尺的运动轨迹,并把它画下来。 2.交流汇报展示自己的轨迹图。 3.分析尺子的运动轨迹图,加深对物体振动的理解。 (四).知识应用 1.提问:怎样能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说说理由。 板书:10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后小记:教学开始,如何引领学生从已有认识到科学认识,教师必须做好铺垫引 导,这是我们课前预设到的。但在教学结束前让学生区分声音的高低时,卡了壳,这是 教学设计所没有的。说明自己没有驾御好课堂,反映了自己对教材挖掘得不深,灵活处 理课堂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自己还应努力,要能在课堂上充满智慧去引导学生,这样预 设和生成就有机融会起来,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