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
2、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
3、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右图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它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份
4、。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
5、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73中有()个,11个是()。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5“一块菜地的种了黄瓜”中,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份。6一项工程要求2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完成这项工程的(),19天完成了这项工程的()。7在、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810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2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9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全长的,第二个月修了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没有修。10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7厘米()米35平方分米()平方米
6、 5秒()分290千克()吨 83毫升()升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一堆苹果的一定比另一堆苹果的多。 ()2把3千克糖平均装在7个袋子里,每袋占总量的。()3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58是48的,48是8的6倍。()三、选择。(每题1分,共5分)1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不能表示为的是()。ABCD2四(2)班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小组人数的,是把()看作单位“1”。A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B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C参加两个小组的总人数D四(2)班的总人数3和不相等的是()。A1BC49
7、D4在、这些分数中,最简分数有()个。A4B3C2D15和相比较,这两个分数()。A大小相等,意义相同B大小相等,意义不同C大小不等,意义相同D大小不等,意义不同四、按要求做下面的题。(1题4分,4题5分,其余每题6分,共27分)1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2约分,把下面的分数约成最简分数。3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36和48 51和18 78和654 直接写出得数。1 115脱式计算。 1五、用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7分)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2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3次,每份占这张正方形纸的()。3动物园里有8只梅花鹿,金丝猴的数量比梅
8、花鹿多16只。梅花鹿的数量是金丝猴的(),金丝猴的数量是梅花鹿的()倍。4一个分数,用2约分两次,用3约分一次,得到的最简分数是,这个分数是()。5将一根圆木锯成8段,每锯一次所用时间相同,锯一次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六、按要求做题。(1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14分)1先分一分,再根据下面的分数涂色。2(变式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七、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12分)1有同样大小的黑、白、红三种颜色的珠子共80颗,按照1颗黑珠子、3颗白珠子、2颗红珠子的顺序排列。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一个长方形果园长150米,宽120米
9、,在它的四周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相邻的两棵树最远距离是多少米?3(变式题)刘大伯的果园里种了苹果、梨和杏三种果树,它们分别占这个果园的,。(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占这个果园的几分之几?(2)梨树比杏树少占这个果园的几分之几?答案一、1长方形 85241420374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5一块菜地6 1678112910二、1 2345三、1B2B3D 4B 5B 四、123123134105 (脱式略)五、1点拨: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但是一定要分清楚单位“1”或者说分清楚分的谁,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每份应该是,而与绳子的长度无关;
10、但是求每段长多少米,就与绳子的长度有关了,要用绳子的长度除以份数。2点拨: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3次是平均分成了8份,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折3次分成的份数。33点拨:81624(只),824,2483。只要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就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4点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本题中用2约分两次,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用3约分一次,就用分子、分母同时乘两次2,乘一次3得到原分数。5点拨:解题关键是要明确锯成8段共锯了几次。锯一次分成2段,锯两次分成3段锯七次分成8段。每次锯的时间相同,也就是把总时间平均分成7份,每锯
11、一数学工程问题次所用的时间占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连线题六、1略2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3七、11236(颗)80613(个)2(颗)余下的2颗为1黑、1白。黑珠子:113114(颗)黑珠子占总数的。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白珠子:313140(颗)白珠子占总数的。智慧树材料与社会答案红珠子:21326(颗)红珠子占总数的。机械工程师工作内容点拨:要想求三种颜色的珠子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要先算岀三种颜色的珠子各有多少颗。三种珠子是按照1颗黑珠子、3颗白珠子、2颗红珠子的顺序排列的,6颗珠子为1个周期,可用80(132)求出80里面有多少个完整的周期,再求出完整周期内每种颜色的珠子各有多少颗,最后加上不完整周期内同色珠子的数量,即为每种颜色珠子的数量。2 摆渡自己的阅读及答案答:相邻的两棵树最远距离是30米。3(1)武术期末考试试卷答:苹果树和梨树一共占这个果园的。概率教学方法的研究(2)答:梨树比杏树少占这个果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