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
2、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4、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5、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已贫贱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6、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
3、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7、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8、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A. 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B.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 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D. 以
4、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9、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 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10、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11、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 A.“夫工固圣王
5、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12、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事末利(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13、据张居正传(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
6、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14、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5、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 ) 重征商税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限制商业活动在
7、大城市中进行A B C D16、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1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
8、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8、清朝雍正皇帝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 A海禁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抑制兼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孟柯将商人
9、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但到西汉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营,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官办手工业为政府军备需求提供供给。到了唐宋时期,产生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手工业组织行会。宋代以后,这种组织发展壮大,渐渐被政府控制。到了明后期,在江南的发达的手工业作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缓慢发展。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
10、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二 古希腊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对如何公正、合理分配社会利益成为古希腊先哲们主要的政治伦理思想,“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产生。古希腊的立法者通过法律保障国内的贸易活动,甚至还鼓励贫困的公民从事手工业。当时的作家色诺芬认为农业繁荣,其他一切技艺才会兴旺。他虽然把手工业和商业称为“粗俗的技艺”,但是他却强调分工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手工业对社会其他的权极作用,认为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在农业衰败时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计,可谓是重“本”的同时也不忘“末”的发展。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的手工业、商立和海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随着手工业的
11、发展,商人的地位也越加重要,资本主义萌芽得以在西方的土地上继续发展下去。杨镇毓中西本末观中手工业地位差异的比较分析(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重农抑商”思想的不同之处。答案1、C2、A3、C4、B5、C6、D7、C8、C9、D10、A11、B12、B13、A14、A15、C16、C17、A18、B19、(1)原因: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政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税源,抑制工商业发展;思想家们“抑商”思想的影响。(2)不同:政策目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为统治者加强封建统治服务,而西方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手工业地位中国的手工业始终是小农经济的附属,西方的农业与手工业并重;经济组织性质中国的行会缺乏独立性,西方的行会有较大自主权。影响:经济上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化的潮流;西方: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海外的殖民扩张,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科技上中国古代很大程度仅为农业服务,不重视理论探究,导致中国未产生近代科技;西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而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