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2423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

2、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

3、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6.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

4、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 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0.李鸿

5、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11.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12.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

6、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13近代一位思想家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带有浓厚的民主色彩 C.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反对君主制1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

7、舞台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1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

8、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18.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9.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20.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211923

9、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22.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B.C.D.2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

10、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24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25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

11、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二、非选择题社会的进步往往以思想的解放与观念的进步为其先导。观察下图图一魏源和海国图志 图二严复和天演论 图三孙中山及同盟会纲领 图四陈独秀和新青年 图五李大钊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请回答:上述五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8分)在思想解放方面各起了怎样的作用?(10分) 2根据图二和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二人物和图三人物在实施资本主义方案的方式、政体的不同点,(8分)并指出两者分别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近代化模式? (2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它们体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12、4五组图片体现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从图五看,近代中国对这一历史主题在思想领域的探索结果如何?(4分)专题三测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5 ABCBB 610 ADDCA1115 BCDBC 1620 CDAAC2125 DCCCB 二、非选择题1图一:“睁眼看世界”(2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2分)。 图二:维新变法运动前后大量介绍西学(2分);起到思想启蒙作用(1分);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1分);图三:民主共和国方案的确立(2分);促进辛亥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图四、五:新文化运动(2分)。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正统地位,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2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2分)。2途径:改良派主张改良(改良);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 (4分)。政体:改良派主张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共和制。(4分)。借鉴国家:改良派借鉴日(俄);革命派借鉴美(法)。(2分)。原因:二者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阶层。(2分)。3特点: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由器物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2分)。4历史主题:中国向何处去(2分);结果: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