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试题五套.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52428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试题五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伤寒论试题五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伤寒论试题五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伤寒论试题五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伤寒论试题五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型题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A.喻嘉言 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注重运气学说 注重经络学说 注重药性理论 强调类证鉴别 强调治法分类 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 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 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 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 进行了简要解说 (二)型题A.伤寒直格 B.阴证略例 C.伤寒补亡论 D.伤寒例钞 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 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 3.由王好古

2、撰写的著作是: (三)X型题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 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 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 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 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A.以症类证 B.三纲鼎立 C.以经释论 D.初创八纲 E.以论证经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 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 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 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 E.

3、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A.喻嘉言 B.吴仪洛 C.周扬俊 D.周学海 E.方有执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力倡六经经界说 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 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 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 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正治 B.斡旋 C.反治 D.救逆 E.权变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A.电化教学 B.多媒体教学 C.网络远程教学 D.实验教学 E.临床讨论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朱肱

4、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认为不识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注解伤寒论是伤寒论最早的_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刊行,以_释_,以_证_,使伤寒论得到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使原文变得通俗易懂。柯琴伤寒来苏集实际是伤寒_伤寒_、伤寒_的合订本。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其对六经本质之观点,认为六经即人体之_,但非特指足之六经。并针对宋以来“伤寒传足不传手”之说,提出“伤寒传经,不拘_”的观点。认为“四时之中,六气所伤,则手足_皆受病。”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突出六经主病,强调以经辨证,并认为伤寒非寒,而广赅_,扩大了伤寒六经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及方药的应用范围。钱潢与伤寒溯源集主张以立法原则作伤寒论分类的

5、纲领,即对六经证中的每一经病变,皆从_法和_法两方面探讨,如此才能既抓住要领,又知常达变。9.徐大椿与伤寒_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栀子汤类、承气汤类、泻心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杂法方类等12类。10伤寒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有文献_与校注、临床经验_、理论学说_等方法,现代的有应用计算机、_论、耗散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新学说、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11目前学术界在伤寒论版本使用方面,多数仍认同以_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12现代医家致力研究伤寒学之重点是其证治体系,即围绕_体系之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

6、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13伤寒学的临床运用研究,指六经辨证体系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规律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_诊断、治法原则、_运用、临床思维等内容。14伤寒学的教育已从单纯的传统_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_结合的综合模式,说明经典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日益受到重视。 (二)判断说明题据统计资料表明,治伤寒学之医家而有成就者,多达近百家。在对伤寒著作进行研究的历代伤寒学家中,以明代医家最多。陶华的伤寒六书是指六部书。吴谦与订正伤寒论注是书曾作为太医院教本。 (三)简答题简述伤寒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研究对象包括那几方面。目前六经方药临床运用研究主要有那几方面?伤寒学在现代多学科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那几方面?

7、(四)论述题试述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六经分部形层之义。2试列举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六经实质的探讨的五种以上的新观点。答案一、选择题(一)型题。答案分析: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首先提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又为后人更易,且代远年湮,早失仲景之旧。因此应当推求愿意,考证移订,还其本来面目。答案分析: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认为伤寒论中三阳三阴病,多非经络病变。邪气犯体,始则天之六气与人体六气相感而为气化之病,继则入经入脏,百变从生。答案分析:陈修园,平生著述甚丰,为历史上著名医学科普作家。伤寒论浅注是其以浅显语言,对伤寒论进行解说,故易于诵读,而广为流传。 (二)型题1、。答案分析:郭雍集录前贤采素、难、千金、外台、活

8、人、庞安时、常器之等诸说,附以己意,汇集于伤寒论各条之下,以补仲景之阙略。故名伤寒补亡论。2、。答案分析:刘完素精研内经,畅发火热病机,重视运气学说,故撰写伤寒直格也以运气学说与火热病机阐发伤寒。3、。答案分析:王好古以伤寒阴证较阳证尤难辨,故作专阴证略例以发明之。 (三)X型题。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特点的初步了解。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许叔微研究伤寒论的初步了解。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学术贡献的基本了解。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伤寒注家三纲鼎立学说的大致了解。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柯琴伤寒来苏集重要学术贡献的基本了解。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尤怡伤寒贯珠集以法类证学术贡

9、献的基本了解。7。答案分析:网络远程教学尚在研究之中。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经络,经络。 全注。 经,论,论,经。 论注,论翼,附翼。经络,手足,十二经。 六经,六淫。 立法,正治,变治。 类方。10 考据,印证,推理,系统。 11宋。 12六经证治体系。 13病证诊断,方药运用。 14课堂讲授, 临床,科研。(二)判断说明题不正确。多达数百上千。 不正确。以清代医家最多。不正确。是由伤寒琐言、陶氏家秘、明理续论、杀车槌法、一提金启蒙、证脉截江网共六卷合成的一部书,而非六部书。正确。吴谦为太医,受官方之命,编修医宗金鉴作为太医院教本,订正伤寒论注为其一部分,故流传甚广,影响极深。(三)简答

10、题主要包括:1、原著编次整理与校勘翻译;2、伤寒注家注本研究;究、3、六经本质理论研究、4、六经辨证方法临床运用规律探索、5、经方临床运用之推广6、伤寒学发展史研等。探讨之。主要有1、运用范围的扩展和对现代疑难危重病证的救治;2、剂型改革;3、方药临床运用规律的研究;4、经方的药理机制研究1医学实验方法;2电子信息技术;3认识方法理论 (四)论述题俞氏认为六经乃分部形层之义,曰: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少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四肢,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太阳内部主胸中,少阳内部主膈中,阳明内部主膈中,太阴内部主大腹,少阴内部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2大略而言,有生理系统说、证治纲领说、

11、综合体说、症候群说、病理层次说、病证虚实说等,并有学者引入应激学说、体质学说、巴甫洛夫学说、黑箱理论、模糊理论等,从不同角度。二 研究生入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01)1、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A王肯堂 B柯韵伯 C尤在泾 D方有执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 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伤营,筋脉失养 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3、 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 B下利,脉数而渴者 C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 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4、 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A攻下实热 B泻热和胃 C活血

12、化瘀 D清热凉血5、 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重者6、 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 B小承气汤无芒硝 C调胃承气汤芒硝最重 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7、 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 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 C阳虚阴盛,寒浊犯胃 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8、 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 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 D邪在上焦

13、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9、 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 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C栀子豉汤 D炙甘草汤 二、多项选择题(102)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 A脉浮滑 B脉浮紧 C脉洪大 D脉滑 E脉弦细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 A桂枝甘草汤证 B真武汤证 C小建中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 A理中汤(丸) B赤石脂禹余粮汤 C甘草泻心汤

14、 D桂枝人参汤 E黄连汤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大承气汤 C麻杏甘膏汤 D小青龙汤 E麻杏石甘汤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 A潮热 B心烦或谵语 C小便数 D大便硬结 E脉滑而疾 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 A喜忘 B大便色黑易解 C如狂或发狂 D脉沉而微或沉结 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 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者 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D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 E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8、根据伤寒论

15、原文,烦躁可见于以下哪些方证() A大青龙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小青龙汤证 E半夏泻心汤证 9、乌梅丸的方药组成() A.乌梅细辛干姜B.黄连当归蜀椒 C.桂枝附子黄柏 D.人参白蜜饭泥 E.桂枝葛根芍药 10、下列那些方剂是去滓后再煎() A半夏泻心汤 B旋复代赭汤 C小柴胡汤 D柴胡桂枝干姜汤 E大柴胡汤 三、判断题(101)1、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结滞近于肛门,硬涩难解。2、栀子豉汤可见胸中窒,心中结痛等症。3、霍乱是以呕吐下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4、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5、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的厥证,若兼内有久寒者,于原方中加附

16、子、干姜。 6、白通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的用量而成。 7、桂枝加大黄汤证之“大实痛”的病机是阳明燥实结聚,腑气不通。 8、服小青龙汤后,病症由不渴变为口渴是邪从热化的表现。 9、白头翁汤、桃花汤、黄芩汤均可治热利证。 10、大陷胸汤、栀子豉汤、茵陈蒿汤证均可见头汗出的症状。 四、填空题(101)11、 伤寒解后, , 竹叶石膏汤主之。12、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 , ,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13、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 ,渴而不呕, ,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 , ,小陷胸汤主之。15、 趺阳脉浮而涩, , ,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

17、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五、名词解释(52)16、下厥上竭 17、潦水 18、 息高 19、脚挛急 20、 周时 六、简答题(45)1、伤寒论中方后注明禁忌的有哪些,各是什么?2、桂枝人参汤证与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3、试述竹叶加石膏汤和白虎加人参汤的异同。4、谈谈太阳蓄血证的因机证治。七、论述题(102)1、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作用和主治的侧重各是什么?2、试述伤寒论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此题审查对伤寒论学术发展史的掌握情况。 2C此题审查对桂枝新加汤证病机的掌握。3D此题审查对少阴虚寒下利预后判断的能力。 4C此题审查对桂枝加大黄汤证

18、病机的理解。5D此题审查对桂枝汤治疗范围的掌握。 6A此题审查对三承气汤组方剂量的掌握。7D此题审查对吴茱萸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 8C此题审查对小柴胡汤病机的理解与掌握。9 D此题审查对理中汤加减化裁的掌握情况。10A此题审查对伤寒论中某些方剂特殊煎服方法的掌握。二、多项选择题 1 A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所载白虎汤主治病证脉象变化情况的掌握。2 ABC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心悸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3 ABCD。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下利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4 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喘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5 ABCDE。此题综合考查对小承气汤临床表现症状的掌握

19、。6CDE。此题考查对太阳蓄血证临床表现的掌握。 7ABCE。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掌握。8ABC。此题综合考查对伤寒论中不同烦躁证的主治方剂的掌握。9ABCD。此题考查对乌梅丸方药组成的掌握。10ABCDE。此题考查对小柴胡汤等5个方剂煎药方法的掌握。三、判断题1不正确。此属润导法证的临床特点。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屎,但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不见潮热、谵语、腹满痛等证。2正确。栀子豉汤不仅可治疗心烦、心中懊憹,反复颠倒等,也可治疗无型郁热阻滞气血所致的胸中窒,心中结痛等证。3正确。霍乱是以突发性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突发性是辨别是否霍乱病的一个重要因素。4不正确。

20、按伤寒论原文,此证应用四逆加人参汤主之。5 不正确。应是加入吴茱萸和生姜,而不是附子和干姜。 6不正确。白通汤应是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7不正确。此证“大实痛”系因脾络郁滞较重,不通则痛引起。8不正确。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变为口渴是温解之余,津液一时不足所致。9不正确。桃花汤所治之利非热利。 10不正确。三证均可见头汗出,但机理不同。四、填空题 11.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者 12.四肢拘急不解 脉微欲绝者13.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14.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15.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五、名词解释 1下厥,阳衰于下,厥从下起,故称下厥;上竭,血从上出,阴从上竭,故称上竭2地面流

21、动的雨水。 3指呼吸表浅,气息浮游与上,是肾不纳气的表现。4脚,汉时指小腿,脚挛急指小腿拘急挛曲,难以伸直。 5指一昼夜24小时。六、简答题1、论中明确指出服药后禁忌的有桂枝汤、乌梅丸、大陷胸丸、小建中汤、瓜蒂散和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其中桂枝汤方后注明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乌梅丸方后注明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大陷胸丸方后注明禁如药法;小建中汤方后注明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瓜蒂散方后注明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后注明虚家及产妇宜减服之。两者均为太阳病误下而成,皆属外证发热,里证下利的表里同病,皆可称之为“协热下利”。然桂枝人参汤证为误下邪从太阴

22、寒化,证见利下不止,心下痞硬,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证属表里俱寒,治宜辛温解表,温中止利。葛根芩连汤证为误下邪从阳明热化,故有利下臭秽、发热、喘而汗出、溲赤、苔黄等里热证,证属表里俱热。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利。2、太阳蓄血证时因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化热,热与邪结于下焦而形成的。其证治可分三类。一是血热初结,热重而势急,瘀初成而轻浅,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表邪已解者,治用桃核承气汤泻热化瘀;二是血热瘀结,瘀凝而势重,热敛而势缓,症见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或沉结,小便自利,治用抵挡汤破血逐瘀,荡涤邪热;三是血热互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热微,症仅见有热,少腹满,小便

23、利者,治用抵挡丸化瘀缓消。其中少腹急结、少腹硬满,是因血热互结,气血凝滞所致;如狂,发狂,是因心主神志,又主血脉,今血热结于下焦,血分瘀热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而致。脉沉微或沉结,是邪热在里,瘀热有形之邪阻滞,脉气不利的表现。身黄是瘀热互结,壅遏气机,使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代谢异常所致。小便自利,提示病不在气分,膀胱气化功能正常,以此与太阳蓄水证鉴别。3、白虎加人参汤证,病机为燥热炽盛,气津两伤,病位以胃肠为中心。症见身热,汗自出,大烦渴不解,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寒,脉洪大。治法辛寒清热,兼益气生津,方药在石膏、知母、粳米、炙草之中更加人参。竹叶石膏汤证,病机为病后余热为清,气津两伤,其热

24、势以远不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炽盛,但病程较长,气津慢性耗伤,且气机上逆,病位又关系肺胃。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虚数等。治以清热和胃,益气生津,方药上与白虎加人参汤相比,竹叶石膏汤减去苦寒的知母,加麦冬、竹叶之甘寒,全方功用已由白虎加人参汤的清热生津转化为育阴而清虚热。此外,由于参草佐以半夏,故益气之中还兼有和胃降浊之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和竹叶石膏汤证虽然都有气津两伤,但二者的病机、病位、病程、证候均有所不同,故其治法、方药各有所异。七、论述题1、 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功能为回阳救逆,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恶寒蜷卧,脉微细

25、等。通脉四逆汤药同四逆汤,而重用姜附,功能为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证,症见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等。白通汤由葱白、附子、干姜组成,功能为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戴阳于上戴阳证,症见下利,脉微,恶寒,厥逆,面色赤等。白通加猪胆汁汤由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组成。功能破阴回阳,咸寒苦降反佐,益阴和阳,主治阴寒太盛,既格阳于上,又格拒辛热之药而不受。症见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心烦,面赤等。2.胸中烦而不呕者,是邪气扰心,胃气尚和,故去甘壅之人参以免留邪;不呕去半夏、加瓜蒌以清心除烦;如渴是邪热伤津,故去温燥之半夏,加重人参用量以益

26、气生津,并伍用天花粉清热生津;如腹中痛是土被木乘,脾络失和,故去黄芩之苦寒,加芍药于土中泻木,和络缓急以止痛;如胁下痞硬,是邪气郁遏少阳较甚,去大枣甘能壅满,加牡蛎软坚散结,消滞除痞;如心下悸,小便不利,是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停,以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苦寒之黄芩,加淡渗之茯苓;如不渴,外有微热,是太阳表邪未除,无里热伤津之象,去人参壅补,加桂枝以解外;如咳者,属寒饮犯肺,去人参、大枣甘温壅气,生姜辛温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加五味子敛肺止咳。三 研究生入学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一)A1型题(14)1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是: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三因制宜 E. 标本缓急2下列

27、伤寒论中描述的脉象,除哪项外均为桂枝汤证脉象:A脉浮数 B脉浮缓 C脉浮紧 D脉洪大 E. 阳浮阴弱3身黄如橘子色,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用:A抵当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 小柴胡汤4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A脏厥 B寒格 C久利 D热利下重 E. 血热下利(二)A2型题(14)1 患者,女,43岁。有慢性胃炎史。三天前服棕子后,入夜感寒,自觉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伴恶心欲吐,腹中鸣响,大便不爽。舌淡,舌苔黄白略腻。临床最佳辨证是。A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B半夏泻心汤证 C生姜泻心汤证 D调胃承气汤证E桂枝人参汤证2患者,男,42岁。一周前患感冒,发热39,

28、伴恶寒,身疼。经服用西药退热药及抗病毒药后热退。然仍周身不适,寒热往来,胸胁满闷,恶心欲吐,口苦不欲饮食,双太阳穴处疼痛而胀,脉弦,舌苔黄白。临床最佳辨证是:A桂枝汤证 B柴胡桂枝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大柴胡汤证 E 柴胡加芒硝汤证3.患者,女,37岁。体质素虚,近日因自学高考学习紧张,睡眠不佳,伴心烦意乱,自觉居室狭小,憋闷难耐,常欲奔赴室外。脉细数,舌红少苔。临床最佳辨证是:A .猪苓汤证 B.黄连阿胶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竹叶石膏汤证4患者,女,23岁,未婚。经行腹痛多年,近日加重,经前及经行时少腹冷痛,经量少而色暗,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则呕吐清水,舌质淡,边有

29、齿痕,舌苔薄白,脉弦而细。临床当以何方为主进行化裁。A 四逆汤 B 当归四逆汤 C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D桂枝汤 E乌梅丸(三)B型题(14)A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汤 B.桂枝新加汤 C. 桂枝加葛根汤 D. 桂枝加附子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治疗宜用 2.太阳病下之后,脉微恶寒,胸满者,治疗宜用:A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B黄芩三两 生姜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柴胡半斤C.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四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D.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炙甘草三

30、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干姜一两 生姜四两 半夏半升E. 生姜半斤 厚朴半斤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半夏半升3.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 4.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四)X型题(14)1. 六经病传变与下面哪些因素有关:A治疗当否 B邪气轻重 C正气强弱 D感邪性质 E发病季节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为:A身为振振摇 B心下逆满 C气上冲胸 D起则头眩E脉浮紧3.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可见于下列哪些方证中:A麻黄汤证B桂枝新加汤证C大青龙汤证D小柴胡汤证E附子汤证4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的发热包括:A伤寒瘥后,更发热B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C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D往来寒热

31、E呕而发热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24)1并病 2坏病 3脾约 4除中(二)填空题:(18)1发汗后, ,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2心下痞, , ,大黄黄连泻汤主之。3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 ,不恶寒, 。4少阴之为病, , 。(三)判断说明题:(34)1破下攻结为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2阳明急下的目的是攻逐燥屎。3白头翁汤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血色晦暗,滑脱不固。 4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妇者称为阴易。(四)简答题:(44)1. “伤寒”的涵义是什么?2.试述痞证的分类及各类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 3.简述太阴病的成因。4.干姜附子汤、

32、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与四逆汤在组方上有何联系与区别?(五)论述题:(152)1伤寒论中哪些方证出现过“但头汗出”,其病机各是什么?2. 试述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与主治方剂的配伍意义。(六)病例分析题(10)谢某,男,60岁。主诉:咳喘二十余年,近一月加重。现病史:患咳喘病二十余年,冬发夏止,进行性加重。近一月来,因天气转冷而复发,轻则咳嗽痰多,重则喘息而不能平卧,伴恶寒,无汗,痰多清稀,。检查:面色虚浮似肿,喘息不能平卧,舌淡苔白而水滑,脉弦滑。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A.

33、本题考查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 2C.本题考查伤寒论中桂枝汤证的脉象。3 C.本题考查茵陈蒿汤证。4 D本题考查乌梅丸的主治证。(二)A2型题1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证证治的掌握 2C.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证治的3B.本题考查对黄连阿胶汤证证治的掌握 4C.本题考查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证治的掌握(三)B型题1.C本题考查对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掌握。 2.D本题考查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的掌握。3.D本题考查对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 4.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四)X型题1.ABC。本题考查对影响六经病传变因素的掌握。2BCDE。本题考查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

34、的掌握。3. ABC。本题考查对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的方证的掌握。 4ABCDE。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治范围的掌握。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题1并病: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2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3脾约:即胃热盛与脾阴亏并见,胃强而脾弱,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被约束,使津液不能还入肠道,肠道失润而导致大便硬。4除中:证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二)填空题1身疼痛 脉沉迟者 2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3汗自出 反恶热也 4脉微细 但欲寐也(三)判断说明题:1 不正确。结胸证根据病机不同而治法

35、有别,不可一概而论。寒实结胸治宜温寒泻水破结。热实结胸的治法则有又以下几种情况:属于热与痰水互结,病情较急、范围较广者宜泻热散结、攻除水饮;病情较缓、部位偏上者宜泻热逐水,破结缓下;而属于痰热互结于心下者宜清热涤痰开结。2不正确。阳明急下用于阴液、阴精耗损危重时,急下的目的在于通过泻燥热而救阴液。3不正确。白头翁汤所治之下利属于湿热壅遏,此下利常夹红白黏液或脓血,血色鲜红;桃花汤所治之下利为脾肾阳虚,失于固摄所致,此下利才为血色晦暗,滑脱不固。4不正确。本题考查对阴阳易概念的理解。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称为阴阳易。其中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女者,称为阳易;有病之女传无病之男者,称为阴易。(四)简

36、答题:1. 伤寒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素问热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伤寒论所论的伤寒病与西医学中的“伤寒”涵义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2.痞证是以心下痞满而不硬不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若属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呕吐、下利等表现者,则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温寒清热、和胃消痞。若属单纯热邪壅塞心下者,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若更兼表

37、阳虚、伴恶寒、汗出者,则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若属痰气不消,阻碍中焦,症见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则用旋覆代赭汤化痰理气,降逆消痞。若下焦蓄水,以致中焦气机痞塞,症见心下痞、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则用五苓散化气行水。3.太阴病的成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而脾阳素虚,寒湿直中太阴。其二,内伤生冷,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而损伤脾阳,健运失司。其三,三阳病失治、误治,脾阳受损,病邪传入太阴。4.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其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脾散寒,甘草调中补虚,三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回阳散寒之效。干姜附子汤为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而成为单捷小剂,采用

38、顿服之法,单刀直入,破阴回阳。茯苓四逆汤为四逆加人参、茯苓而成,为复方大剂,一日二服,助阳益阴,兼伐水邪。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剂量而成,如此则扶阳力大,消阴功显,且具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救逆通脉之功,故名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干姜减量,加葱白而成,以葱白易甘草者,因甘草性缓,恐其反掣肘姜附急救回阳之力,故去而不用。葱白辛温走窜,加之可宣通上下,使格拒之势得解而上浮之阳回归本位。(五)论述题:1伤寒论中的头汗出见于以下汤证:(1)栀子豉汤证:本证因热郁胸膈不得外散,故不见全身汗出,只是郁热上蒸而见但头汗出。(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本证由误用汗下,致少阳枢机不利,经气郁结。

39、因阳郁不得外越,而上蒸于头,故但见头汗出。(3)阳微结证:本证内有郁热,不得宣发而熏蒸于上,故见头汗出,方宜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俾气机宣畅,则郁热自泄。(4)阳明热入血室证:阳明热盛,内迫于血分,则形成热入血室证,血中之热不能透发于外而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5)大陷胸汤证:因其证热与水互结于内,不得发越于外,但能上蒸于头,故见但头微汗出。(6)茵陈蒿汤证:热与湿相合,热不得外越,湿热郁蒸,故汗出仅见于头部。 (7)太阳病篇火逆证亦可出现但头汗出,此乃火热内盛,迫津外泄,但津液亏虚,不能全身作汗之症,当以清热救阴法治之。2太阳病至六七日,表邪传入少阳,出现少阳兼太阳表证。其表现为发热微恶寒,支节

40、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方用柴胡桂枝汤。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少阳病未解,而病邪兼入阳明,出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表现为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用大柴胡汤。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在、灸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因少阳病未解,故以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因兼阳明腑实,故去人参、灸甘草以免助邪增热,加枳实、大黄以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加芍药者,一以缓心下之急痛,一以滋阴液而除烦,一以助枳实、大黄面泄热。生姜增至五两,乃因其呕不止,故增其量以加强降逆止呕

41、之力。诸药相合,共成少阳兼里实两解之剂。伤寒误用汗下,病入少阳,枢机不利,气化失常,导致少阳病兼气化失常证。临床表现为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治宜和解少阳,化气生津,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成,柴胡、黄芩同用,以和解少阳之邪;因津伤口渴,心烦不呕,故去半夏加栝蒌根,生津胜热以止烦渴;阳郁气滞,枢机不利,故去人参、大枣,加牡蛎以软坚散结;桂枝配干姜,一则通阳化阴以行三焦,一则制黄芩、栝蒌根之寒凉。诸药寒温不一,故用甘草调和诸药,且甘草合栝蒌根则生津止渴,合桂枝、干姜则辛甘化阳。诸药相合,可使少阳得和,枢机得利,气化以行,阳生津布,诸证悉愈。伤寒误用攻下之法,正气受损,邪气弥漫,少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伤寒论试题五套.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