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幼儿情感培养刍议 中小学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的提出,已很久了。情感价值的目标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人的情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学前幼儿。他们的情感培养又如何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学前教育愈来愈受到专家及家长们的重视。可是,由于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很多家长普遍存在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错误观点。于是就有了很多不负责任的学前班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长口味,在学前教育过程中随意进行珠心算、早期识字及双语等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学前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所以,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
2、视,积极转变观念,注重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前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国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从此更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可当前学前班的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在教育过程中与现代儿童观、教育观背道而驰,重智轻德、倚技弱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这些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学前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学前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有相当
3、一部分人对学前教育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长仍旧过多的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着知识的灌输,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前就能认几千个字,能算加减法,英语说得朗朗上口就是聪明有为的表现。如果与这些家长沟通一下便不难发觉,家长都有一套自以为颇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不了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怕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落后;怕社会竞争激烈,孩子长大后没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龙乃人之常情,我们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认多少字、会算多少加减法、会多少英语单词为荣耀的做法我们却着实不能认同。学前教育应该适当,应该符
4、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人才吗?2、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超前教育现象严重存在不可置否,我国学前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学前班在情感教育的具体开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压力和问题,最主要的,便是学前班为迎合家长口味或进行市场炒作,随意进行的早期识字、珠心算、及双语等违背学前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这些学前班的超前教育,也许能教会孩子唱歌、跳舞、画画,也许能使孩子们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他们却无法给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感知美的眼睛、充满爱的心灵以及快乐的心态。已有调查显示,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学前儿童,因为在入
5、小学前就掌握了小学的知识,造成他们对小学的重复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进去,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这些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肯定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首先注重的应该是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其社会适应力。当前这些学前班忽视孩子情感、社会性以及长远发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3、学前班开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参差不齐 对于负责任的学前班来说,对学前的情感教育始终是实施贯彻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学前年龄小、认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差距。强调情感
6、教育,必然要提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因为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学前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学前的情感不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学前教师本身必须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并且懂得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师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曾有研究对部分学前园的教师作了这样一次专项调查,要求教师对实例进行分析。提供的实例是:某学前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在学前班吃饭(午餐)没吃饱。教师听到反映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孩子必须吃完。如果说前者是教师无意的,那么后者则是教师存心的,这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在实际观察中,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有实例中类似的情况
7、。例如家长反映孩子在学前班不常喝水,于是在个别教师中就会出现给孩子倒满一大杯水,“让你喝个够”的现象,结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问题既反映在调查中,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这样肯定不利于学前班情感教育的实施,即使勉强在开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学前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发展孩子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义以后,要改变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现的这种种现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家庭和学前班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 (一)教师的挚爱和真诚是对
8、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可以说,无论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论多深的幼儿教师,都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爱”字而孤身试教。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体验。因此,热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先去温暖孩子的心田,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 (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对于学前班的孩子,要对孩子进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须首先让孩子明辨是非,培养孩子善良的意识,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如何
9、做是错的?为什么?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这样做的好处,即对于儿童的积极表现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哪怕是极其微弱的闪光点,而对于儿童的不良行为则要及时地批评纠正。以求通过这样的正负强化,让儿童逐渐形成是非标准,增强战胜缺点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儿童的道德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渐学会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同情别人,最终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三)利用各种生活资源随机向儿童渗透情感教育 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作为儿童学习的引领者,教师要学会观察儿童的需要,切实根据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选取活动资源,从生活中创编教育活动,引导孩子的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具体
10、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在情感目标思想指导下,举办一些以情感教育为目的的日常常规性活动,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例如:举办儿童自愿报名,主动参与的“小百灵”歌唱表演活动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自我肯定意识;定时开启共同探索的“小问号”信箱活动培养儿童的探索意识等等。另一方面可结合偶发事件,加强情感的随机培养。 游戏时有儿童将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了别人;有的儿童偶尔说出了一些礼貌的话语等等,抓住这些事例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便是最好的随即培养。而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辄打骂的孩子则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以使儿童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孩子的心灵。 (四)巧用多种
11、趣味形式激发学前情感共鸣 学前期的儿童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他们的认识活动对行动具有直接依赖性,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1、 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儿童的情感。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另外,童话故事还有口语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易于孩子接受和模仿的特点,所以学前期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故事时,故事中的
12、情景、角色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栩栩如生,此时儿童的情感也最鲜明,对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动物,容易产生同情心。因此,我们若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学前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利用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2、 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情感。 学前期儿童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围生活的浓厚兴趣,使游戏成为了他们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游戏也完全可以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课上和课间的游戏活
13、动,可以让儿童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发展儿童的感知、思维和创造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儿童细心、耐心、独立性、坚持性、与伙伴合作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家园一致是巩固学前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 儿童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如何使儿童的情感认识变为行为进而成为道德习惯,就需要通过巩固这个重要的环节。儿童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家庭环境和家人的态度对儿童道德认识的巩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
14、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与学前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孩子们个个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长辈对他们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说一不二。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共识呢? 1、开展主题活动时,邀请家长一同前来进行亲子活动,将我们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家庭,为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地培养和巩固儿童的情感做好铺垫。 2、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儿童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并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从而使得大
15、部分家长能主动地与教师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前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使情感教育真正获得成效。 3、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通过教师与家长的直接沟通将我们的情感教育理念渗透给家长,使家长既有机会充分的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们在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了解爸爸妈妈工作辛苦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劳动者及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情感。 为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规范教育行为,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儿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使孩子向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该从以下几方
16、面去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以真诚关怀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理解儿童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儿童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师才能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儿童,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儿童,与儿童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儿童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进而热爱、信任老师,与老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
17、的具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们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平等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儿童,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儿童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儿童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师幼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儿童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用规范的教育行为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我们要不断改善自
18、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千万不要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幼儿园。同时,还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孩子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学儿童前的自尊感。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师关注与称赞自己,要求教师关心与重视他。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儿童,在儿童面前慎用横向比较。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儿童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儿童快乐积极地活动。教师在与儿童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儿童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儿童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学前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培养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用爱作为纽带连接我们和孩子、家长的关系,多沟通、多协调,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肯定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们的学前教育才是负责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