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52908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哲学教研室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哲学教研室 谭贵全谭贵全一、背景和概说一、背景和概说宋明时期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儒学的复兴,形宋明时期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儒学的复兴,形成了以理学为正宗的哲学特征。成了以理学为正宗的哲学特征。宋明时期的儒学复兴,可以溯源自唐宋之交宋明时期的儒学复兴,可以溯源自唐宋之交的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思想文化上的宗教改革、的中国社会历史的变化,思想文化上的宗教改革、古文运动、儒学重构,形成了一个突出世俗性、古文运动、儒学重构,形成了一个突出世俗性、平民性和合理性的基本精神的文化图景。政

2、治社平民性和合理性的基本精神的文化图景。政治社会的改朝换代、统一天下,重建社会秩序,需要会的改朝换代、统一天下,重建社会秩序,需要新的思想基础。新的思想基础。第六章第六章 宋明时期的哲学宋明时期的哲学 儒学复兴发端于唐代的韩愈、李翱,在北儒学复兴发端于唐代的韩愈、李翱,在北宋时期建立,经过宋、元、明而发展起来。这宋时期建立,经过宋、元、明而发展起来。这次复兴的成果是建立了宋明理学。次复兴的成果是建立了宋明理学。在历史上,在历史上,“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曾被称作,曾被称作“宋宋明道学明道学”、“新儒家新儒家”或或“新儒学新儒学”等。这里等。这里我们称之为宋明理学的是指宋明时代占主导地我们称之为宋

3、明理学的是指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位的学术体系。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和重大问题二、宋明理学的特点和重大问题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所不同。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四书四书”即即大学大学、中庸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孟子是共同尊信的主要经典,以是共同尊信的主要经典,以“四书四书”义理之学义理之学取代取代“六经六经”训诂之学作为儒家经学发展的主训诂之学作为儒家经学发展的主体。也是理学价值系统与功夫系统的主要根据。体。也是理学价值系统与功夫系统的主要根据。理学的特点主要有:理学的特点主要有:1 1以不同方式为发源

4、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以不同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论、本体论的论证,把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统一起来。2 2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3 3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则,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根本道德原则,以不同方式论证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基础,以以不同方式论证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基础,以“存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去人欲”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为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4 4提出并实践各种提出并实践各种“为学

5、功夫为学功夫”,这些功夫的条目,这些功夫的条目主要来自主要来自四书四书,而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功夫。,而特别集中于心性的功夫。5 5在不同程度上在不同程度上“援佛入儒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道入儒”。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理气、心性、格物和致知、主敬和主静、涵养、知理气、心性、格物和致知、主敬和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性等。理学讨论的问题通过概念范畴表达出来,构成上述理学讨论的问题通过概念范畴表达出来,构成上述问题的概念范畴亦即是宋明理学的主要范畴。应该注意问题的概念范畴亦即是宋明理学

6、的主要范畴。应该注意分辨这些范畴在不同思想家、同一思想家在不同意义上分辨这些范畴在不同思想家、同一思想家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所包含的不同意义,并通过这些概念和使用的不同使用所包含的不同意义,并通过这些概念和使用的不同,体会理学主要问题的真实涵义和演化。,体会理学主要问题的真实涵义和演化。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三、宋明理学的发展线索1.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按传统分类,宋明理学主要有两大派: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其一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并维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

7、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持着正统地位。因其主要代表为程颐、朱熹,故常称为程朱派;又因皆以为程朱派;又因皆以“理理”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为最高范畴,故又称之为“理学理学”。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其二是产生于宋代,在明中期后占主导地位的以“心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代表人物为陆九渊、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王守仁,故又称为陆王派或陆王心学。广义的宋明理学包括道学和心学。学包括道学和心学。2.按地域划分,宋明理学又可分为濂(周敦颐)、按地域划分,宋明理学又可分为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四派。洛

8、(二程)、关(张载)、闽(朱熹)四派。关学和洛学,后来被通称为关学和洛学,后来被通称为“道学道学”。洛学被认为。洛学被认为是道学的正宗,关学则是道学的别派。后来,朱熹、陆是道学的正宗,关学则是道学的别派。后来,朱熹、陆九渊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明代王廷相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九渊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明代王廷相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发展了张载的思想。朱熹本人也接受了张载哲学的之则发展了张载的思想。朱熹本人也接受了张载哲学的不少影响,因而南宋以后的理学也都不同程度的有张载不少影响,因而南宋以后的理学也都不同程度的有张载的元素。的元素。3.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宋明理学又可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宋明理学又可分

9、为:分为:以上四个方面也逻辑地再现了宋明理学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以上四个方面也逻辑地再现了宋明理学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在历史发展中,在历史发展中,“理学理学”和和“心学心学”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流派。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流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有被称作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有被称作“北宋五子北宋五子”的周敦颐、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南宋时主要是朱熹、陆九渊;明代最有影响的是王守仁。影响的是王守仁。“气学气学”(以张载为代表)(以张载为代表)“数学数学”(以邵雍为代表)(以邵雍为代表)“理学理学”(以程颐、朱熹为代表)(以

10、程颐、朱熹为代表)“心学心学”(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1.1.周敦颐的太极说周敦颐的太极说周敦颐(周敦颐(1016101610731073),),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北宋五子子”之一。著有之一。著有太极图说太极图说、通书通书等,后人编为等,后人编为周子周子全书全书。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由于周敦颐号濂溪先生,故其学说又称作生,故其学说又称作“濂学濂学”。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四、宋明主要哲学家思想简介(一)(一)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北宋五子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继承了周敦颐继承了易传易传和和中庸中庸的思想,吸取了道教和佛的思想,吸取了道教和佛教的

11、一些观念,在他的代表作教的一些观念,在他的代表作太极图说太极图说里,建构了一个以里,建构了一个以太极为本原并由此产生出阴阳五行进而化生万物、万物又复归太极为本原并由此产生出阴阳五行进而化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阴阳五行终归于太极的宇宙图式:于阴阳五行终归于太极的宇宙图式:“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五

12、行之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欲故静),立人极焉。”(周濂溪集周濂溪集卷一)卷一)周敦颐的太极说,是后来朱熹宇宙发生论的基本纲领。周

13、敦颐的太极说,是后来朱熹宇宙发生论的基本纲领。2.2.邵雍的象数学邵雍的象数学邵雍(邵雍(1011101110771077),),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重北宋著名哲学家。他的重要哲学著作有要哲学著作有皇极经世皇极经世书书,开创了宋明以来象,开创了宋明以来象数学的规模与传统。数学的规模与传统。邵雍建构了一个以太邵雍建构了一个以太极为本原,太极生阴阳,极为本原,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八卦生万物,“合之斯为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一,衍之斯为万”的宇宙的宇宙图式。其先天八卦图排列图式。其先天八卦图排列方位成为后代一切象数学方位成为后代一切象数学者的基本依

14、据。者的基本依据。三、张载的气学三、张载的气学张载(张载(1020102010771077),),北宋著名哲学家。由于张载北宋著名哲学家。由于张载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他和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人,他们一派的学说被称为们一派的学说被称为“关关学学”。张载一生著作颇丰,。张载一生著作颇丰,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其主要哲学著作有西铭西铭、正蒙正蒙、易说易说,还有,还有讲学记录讲学记录经学理窟经学理窟、语录语录等。明沈自彰遍搜等。明沈自彰遍搜张载著作,编为张载著作,编为张子全张子全书书。(1 1)张载提出了)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太虚即气”的气本论,的气本论,这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础。这是他整个哲学的基础。他把宇宙的

15、构成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他把宇宙的构成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太虚太虚 气气 万物万物(2 2)张载把他的气化论应用于人性领域,)张载把他的气化论应用于人性领域,提出太虚之气是人性的根源,并把人性分为提出太虚之气是人性的根源,并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和和“气质之性气质之性”。4.4.二程的理学二程的理学“二程二程”,程颢,程颢(1032103210851085)和程颐)和程颐(1033103311071107)兄弟之)兄弟之合称。合称。“二程二程”开创了开创了“洛学洛学”,奠定了理学,奠定了理学的基础。从一个历史时的基础。从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看,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看,“洛学洛学”才是

16、理学的典才是理学的典型形态。二程的著作后型形态。二程的著作后人辑录为人辑录为河南二程全河南二程全书书。二程的思想略有。二程的思想略有差异。差异。(1 1)理本论)理本论 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二程反对张载的气本论,提出了以“理理”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为最高范畴的理本论体系,并把道、天、天命、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心、气、性、物都用理贯穿起来,认为“理理”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是世界的根源,永恒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人为而加以改变。而加以改变。“理理”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是万事万物所根据的法则,是物质世界的世界的“所以然所以然”。

17、万物一理,。万物一理,“理一分殊理一分殊”。“理理”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还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父子君臣封建伦理关系的标准。伦理关系的标准。(2 2)心性论)心性论 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二程在心性论上主张将性与气统一起来讨论,从性之本而言,从性之本而言,“性即理性即理”(遗书遗书二十二上);二十二上);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从气禀而言,人有贤愚善恶之分。人心中有知,但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心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格物格物”的工夫,的工夫,“格物格物”就是就是“至物至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就是就物而穷其理。而穷理的具体途径就是

18、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理的具体途径就是读书讨论和应接事物。二程提倡“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要求,要求“合内外之合内外之道道”。程颐认为,穷理须一件一件研究基础上积习,。程颐认为,穷理须一件一件研究基础上积习,然后才能贯通。然后才能贯通。(3 3)知行关系)知行关系 程颐还讨论了知行关系,提出程颐还讨论了知行关系,提出“知先行后知先行后”、“行难知亦行难知亦难难”的学说。的学说。(4 4)人性二元论说)人性二元论说 二程提出了人性二元论的说法,把人性分为二程提出了人性二元论的说法,把人性分为“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的的“性性”(程颢称之为(程颢称之为“人生而静

19、以上人生而静以上”之性,程颐又称为之性,程颐又称为“极本穷源极本穷源”之性)和之性)和“生之谓性生之谓性”的的“性性”(程颢又称为(程颢又称为“气禀气禀”之性,程颐又称之为之性,程颐又称之为“才才”)。前者是绝对的善,后)。前者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善有恶。程颐指出者则有善有恶。程颐指出“性即理也性即理也”,“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的性的性就是理,也就是就是理,也就是“五常五常”(仁、义、礼、智、信)。人之恶则(仁、义、礼、智、信)。人之恶则源于源于“气禀气禀”。二程明确提出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指出。二程明确提出了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指出“灭私欲则天理明灭私欲则天理明”。这种存天理,去人欲

20、,就是修养之道,。这种存天理,去人欲,就是修养之道,程颐提出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涵养须用敬”(遗书遗书十八),程颢则认为修养十八),程颢则认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的最高境界是“仁仁”。(三三)朱熹的哲学朱熹的哲学朱熹的生平著述朱熹的生平著述朱熹(朱熹(1130113012001200),南宋著名),南宋著名理学家,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在继理学家,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在继承承“北宋五子北宋五子”理学的基础上加以概理学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括和发展,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二程和朱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二程和朱熹的学派,后人称为程朱学派。从南熹的学派,后

21、人称为程朱学派。从南宋到明清几百年间,程朱学派的哲学宋到明清几百年间,程朱学派的哲学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学术思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称为“朱子学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受到重视。朱熹著作丰富,主要哲学著朱熹著作丰富,主要哲学著作有: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 诗集传诗集传 周易本义周易本义 太极图说解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通书解 朱熹平日讲学的问答,后来编为朱熹平日讲学的问答,后来编为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清初编纂的。清初编纂的朱子全朱子全书书是朱熹著作和语录的分类选辑。是朱熹著作和语

22、录的分类选辑。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朱熹的主要哲学思想:1.1.理本论理本论(1 1)朱熹通过对周敦颐的太极说、二程的)朱熹通过对周敦颐的太极说、二程的理本论的综合,对理本论的综合,对“理理”作了进一步的展开。作了进一步的展开。(2 2)理气一体,但可分而言之。)理气一体,但可分而言之。(3 3)朱熹又继承发展了张载、二程的思想,)朱熹又继承发展了张载、二程的思想,并吸取了佛教的有关思想,从宇宙论、本体论并吸取了佛教的有关思想,从宇宙论、本体论的角度完整地建立了的角度完整地建立了“理一分殊理一分殊”体系。体系。2.“2.“格物穷理格物穷理”思想思想 朱熹把朱熹把“格物穷理格物穷理”作为认识这样一

23、种按作为认识这样一种按“理一分殊理一分殊”模式组织起来的世界的途径。模式组织起来的世界的途径。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点,认为人的心中生来就含有一切朱熹继承了程颐的观点,认为人的心中生来就含有一切事物之理,但心虽含有万理而不能直接自己认识自己,所以事物之理,但心虽含有万理而不能直接自己认识自己,所以必须通过必须通过“即物而穷其理即物而穷其理”的的“格物格物”工夫,才能达到心的工夫,才能达到心的自我认识,从而认识天地万物之理。自我认识,从而认识天地万物之理。朱熹把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朱熹把认识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阶段是“即物穷理即物穷理”,就事物加以尽量研究;,就事物加以尽量研究;第二阶段是

24、第二阶段是“豁然贯通豁然贯通”,大彻大悟,了然于一切之理。,大彻大悟,了然于一切之理。格物的任务:格物的任务:“合内外之理合内外之理”3.3.知行观知行观 在知行问题上,朱熹发挥程颐的知在行先的观点,在知行问题上,朱熹发挥程颐的知在行先的观点,提出提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朱子语类语类卷九)。他所说的知是道德知识的学问,行则卷九)。他所说的知是道德知识的学问,行则指道德修养的实践,二者交互作用,指道德修养的实践,二者交互作用,“知行相须知行相须”,但究竟是知为先,知后才能行。朱熹认为,只要对理但究竟是知为先,知后才能行。朱熹认为,只要对理认识得清

25、楚,行起来就一定是正确的。认识得清楚,行起来就一定是正确的。朱熹所讲的知是知理,行是行理,知行朱熹所讲的知是知理,行是行理,知行“相须相须”是以所知的理来指导行,以所行的理来启发知,归根是以所知的理来指导行,以所行的理来启发知,归根结底是统一在理上。结底是统一在理上。4.4.人性论人性论1.1.朱熹继承二程的朱熹继承二程的“性即理性即理”,对张载的,对张载的“天地天地之性之性”与与“气质之性气质之性”作了发挥,并探讨了作了发挥,并探讨了“心心”与与“性性”的关系以及的关系以及“道心道心”、“人心人心”问题。朱问题。朱熹不同意二程把人心等同于人欲,认为任何人都具熹不同意二程把人心等同于人欲,认为

26、任何人都具有道心和人心。有道心和人心。2.2.朱熹继承二程关于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朱熹继承二程关于天理与人欲对立的观点,提出提出“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但在强调天理与人欲对,但在强调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同时,并不否认二者的统一。立的同时,并不否认二者的统一。5.5.朱熹的历史贡献朱熹的历史贡献 (1 1)朱熹是十二世纪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结)朱熹是十二世纪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结者。他遍注群经,广注各家典籍,弘扬古代文化,者。他遍注群经,广注各家典籍,弘扬古代文化,留下了大量的多门类的著作,为后来者提供了一座留下了大量的多门类的著作,为后来者提供了一座思想宝库。思想宝库。(2)2)朱熹完

27、成了朱熹完成了“道学道学”的集大成的工作,构的集大成的工作,构造了以理本论为核心的庞大哲学体系。他从政治、造了以理本论为核心的庞大哲学体系。他从政治、法律、伦理等方面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论证,并加以法律、伦理等方面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论证,并加以哲理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哲理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3)(3)在治学方法上,力求理论的严谨和清晰。在治学方法上,力求理论的严谨和清晰。(四)(四)陆九渊的哲学陆九渊的哲学陆九渊(陆九渊(1139113911931193),南宋著名的哲学),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到明代,王守仁发挥家。到明代,王守仁发挥他的学说,他们的学派后他的学说,他们的学派后来被称为来

28、被称为“陆王学派陆王学派”、“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他一生留下的诗文、他一生留下的诗文、书札、讲学语录等由后人书札、讲学语录等由后人编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象山先生全集。1.1.陆九渊认为朱熹的学说太复杂烦琐,提倡陆九渊认为朱熹的学说太复杂烦琐,提倡“简易简易直截直截”的学风,主张的学风,主张“先立乎其大先立乎其大”,端正人心。,端正人心。2.2.陆九渊的思想基础是陆九渊的思想基础是“心即理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象山(陆象山集集杂说)杂说)“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

29、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是。”(陆象山集(陆象山集语录)语录)朱陆之辩朱陆之辩 陆九渊的学说与朱熹有较大分歧,两人由于思想学陆九渊的学说与朱熹有较大分歧,两人由于思想学说上的差异,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比较集中的有两次:说上的差异,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比较集中的有两次:1.“1.“鹅湖之会鹅湖之会”在在“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上,就治学方法问题而展开的面对上,就治学方法问题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辩论。朱熹教人先面的辩论。朱熹教人先“泛观博览泛观博览”,多读书,然后达,多读书,然后达到对于理的认识;陆九渊则主张到对于理的认识;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先发明人之本心

30、”。陆九渊写了陆九渊写了“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的诗的诗句,认为自己是句,认为自己是“易简工夫易简工夫”,而讥讽朱熹是,而讥讽朱熹是“支离事支离事业业”;朱熹则讥陆为;朱熹则讥陆为“禅学禅学”。2.2.书信往来书信往来 通过书信往来就通过书信往来就“无极无极”、“太极太极”问题而进行问题而进行的辩论。陆九渊怀疑的辩论。陆九渊怀疑太极图说太极图说的作者是周敦颐,的作者是周敦颐,认为不应该认为不应该“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以无极字加于太极之上”,反对朱熹所,反对朱熹所说的形上形下的区别,认为阴阳就是形而上者,批评说的形上形下的区别,认为阴阳就是形而上者,批评朱

31、熹的朱熹的“太极太极”是是“无物之前,阴阳之外,不属有无,无物之前,阴阳之外,不属有无,不落方体,迥出常情,超出方外不落方体,迥出常情,超出方外”;朱熹强调;朱熹强调“无极无极而太极而太极”就是表示就是表示“无形而有理无形而有理”,阴阳是形而下的,阴阳是形而下的,理才是形而上的,指责陆九渊不懂理才是形而上的,指责陆九渊不懂“道器道器”的区别,的区别,批评陆九渊的批评陆九渊的“太极太极”是是“只认得个昭昭灵灵,能作只认得个昭昭灵灵,能作用的用的”。3.3.朱陆之争的历史意义朱陆之争的历史意义朱陆之争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陆九渊朱陆之争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陆九渊所代表的心学和朱熹所代表的

32、理学是南宋最主要的所代表的心学和朱熹所代表的理学是南宋最主要的哲学流派,也是整个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哲学流派,也是整个宋明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流派。但不管二人之间有多大的纷争,他们的争论都是理但不管二人之间有多大的纷争,他们的争论都是理学内部的争论。学内部的争论。黄宗羲指出:黄宗羲指出:“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二先生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者见智,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人。人。”(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象山学案)象山学案)(五)(五)陈亮和叶适的功

33、利主义哲学思想陈亮和叶适的功利主义哲学思想陈亮(陈亮(1143114311941194),),南宋南宋“浙学浙学”中永康学派中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的代表人物,著有龙川龙川文集文集。今有中华书局校。今有中华书局校订本订本陈亮集陈亮集。叶适(叶适(1150115012231223),),南宋南宋“浙学浙学”中永嘉学派中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的代表人物,著有水心水心文集文集、水心别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习学记言序目。后人。后人编有编有叶适集叶适集。陈亮和叶适生活于宋金对峙、南北分裂的时代。陈亮和叶适生活于宋金对峙、南北分裂的时代。他们反对朱熹、陆九渊他们反对朱熹、陆九渊“皆谈性命而辟功利皆谈

34、性命而辟功利”的虚玄的虚玄道学,提倡道学,提倡“实事实功实事实功”,在当时的社会和思想领域,在当时的社会和思想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者的思想倾向基本一致。他们的学说被称为二者的思想倾向基本一致。他们的学说被称为“事功之学事功之学”或或“功利之学功利之学”,在当时已经居于同朱,在当时已经居于同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的地位。(六)(六)王守仁的心学王守仁的心学 王守仁(王守仁(1472147215291529),明代),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因著名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因筑室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其学筑室阳明洞,世称阳

35、明先生。其学派被称为王学、阳明学派或姚江学派被称为王学、阳明学派或姚江学派。与陆九渊之学合称派。与陆九渊之学合称“陆王学陆王学派派”。王守仁著作颇丰,后人编辑为王守仁著作颇丰,后人编辑为王文成公全书王文成公全书,其中在哲学上,其中在哲学上比较重要的是比较重要的是传习录传习录和和大学大学问问。1.“1.“心即理心即理”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的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即理心即理”的观点,并加的观点,并加以发展,主张以发展,主张“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全全书书卷二卷二答顾东桥书答顾东桥书)。)。“心即理心即理”是王守仁心是王守仁心学的逻辑起点,也是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学的

36、逻辑起点,也是其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守仁认为,王守仁认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充天塞地中间,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只有这个灵明。”(全书全书卷三)心成为宇宙之最卷三)心成为宇宙之最高本体。由此出发,王守仁提出高本体。由此出发,王守仁提出“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心外无理外无理”的观点,指出那些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的观点,指出那些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等纲常伦理与万事万物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等纲常伦理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一样,都是“吾心吾心”之产物。之产物。2

37、.“2.“致良知致良知”说说 王守仁把王守仁把大学大学中的中的“致知致知”与与孟子孟子中的中的“良知良知”观点结合起来,对观点结合起来,对“格格”和和“物物”两个概念两个概念赋予了新的涵义,以赋予了新的涵义,以“格格”为为“正正”(全书全书二十二十六六大学问大学问),以),以“物物”为为“心、意、知之物心、意、知之物”(全书全书卷二卷二答罗整庵少宰书答罗整庵少宰书),溶合为自己),溶合为自己的的“致良知致良知”学说。学说。与理学的整体特点一致,王守仁的道德修养论也与理学的整体特点一致,王守仁的道德修养论也是以是以“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为归宿为归宿“致良知致良知”被王守仁称作被王守仁称

38、作“孔门正法眼藏孔门正法眼藏”。王守仁讨论良知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王守仁讨论良知学说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为善为善去恶去恶”。3.“3.“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论论 王守仁提倡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把,把“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当作当作是是“对病的药对病的药”,用于人们,用于人们“克服不善的念克服不善的念”(传传习录习录)。王守仁用三个方面论证此说:)。王守仁用三个方面论证此说:(1 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本体原是如此”(全书全书卷二卷二答顾东桥书答顾东桥书)(2 2)“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全

39、书全书卷六卷六答友人问答友人问)。)。“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传习录)“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全书全书卷六卷六答友人问答友人问)(3 3)“知行合一并进知行合一并进”。(。(全书全书卷二卷二答顾答顾东桥书东桥书)阳明后学阳明后学 阳明后学发展为三支:阳明后学发展为三支:(1 1)浙中学派)浙中学派 从虚寂的本体方面改造王阳明的良知说,其重要代从虚寂的本体方面改造王阳明的良知说,其重要代表人物是王龙溪,用表人物是王龙溪,用“四无教四无教

40、”概括王学主旨,实现了概括王学主旨,实现了向禅学的转化。向禅学的转化。(2 2)泰州学派)泰州学派 重视生活世界,主张重视生活世界,主张“百姓日用之道百姓日用之道”,其代表人,其代表人物是王艮,提倡物是王艮,提倡“百姓日用即道百姓日用即道”,从另一个方向将阳,从另一个方向将阳明哲学拉向禅学。明哲学拉向禅学。(3 3)江右学派)江右学派 重视致良知的重视致良知的“工夫工夫”,主张,主张“致虚守寂致虚守寂”。从思。从思想方法上,有重新向程朱理学靠拢的趋势。想方法上,有重新向程朱理学靠拢的趋势。(七)(七)罗钦顺、王廷相的哲学思想罗钦顺、王廷相的哲学思想1.1.罗钦顺的哲学思想罗钦顺的哲学思想罗钦顺

41、(罗钦顺(1465146515471547),明中叶著名思),明中叶著名思想家。主要哲学著作有想家。主要哲学著作有困知记困知记、整庵存整庵存稿稿、整庵续稿整庵续稿等。等。罗钦顺继承了明初以来理学理气论的发展趋向,罗钦顺继承了明初以来理学理气论的发展趋向,但又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内部改造。他指出,朱熹理气但又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内部改造。他指出,朱熹理气观存在着严重失误,理并非形而上的实体,而是气之观存在着严重失误,理并非形而上的实体,而是气之运动的条理,因而理气实际是一体,即归于运动的条理,因而理气实际是一体,即归于“气气”,理只是气这一实体自身的规定、固有的属性与条理。理只是气这一实体自身的规定、固

42、有的属性与条理。(1 1)他对)他对“理一分殊理一分殊”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指出指出“理一理一”是人物具有的共同本性,是人物具有的共同本性,“分殊分殊”是人是人物各自具有的不同特性。物各自具有的不同特性。(2 2)心性问题)心性问题 (3 3)格物问题)格物问题2.2.王廷相的哲学思想王廷相的哲学思想王廷相(王廷相(1474147415441544),),明代著名哲学家。其著作明代著名哲学家。其著作编为编为王氏家藏集王氏家藏集和和内台集内台集,其中主要哲,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有学著作有雅述雅述、慎慎言言、太极辨太极辨、横横渠理气辨渠理气辨等。等。(1 1)王廷相继承发展了张载的

43、气一元论,认为上)王廷相继承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认为上天下地、虚空和实物,都是气所构成的。天下地、虚空和实物,都是气所构成的。(2 2)王廷相在深刻批判程朱理学的理气观的基)王廷相在深刻批判程朱理学的理气观的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理气关系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理气关系论。(3 3)在人性问题上,王廷相反对把)在人性问题上,王廷相反对把“性性”看成看成与与“气气”相独立的相独立的“理理”,而认为,而认为“性性”是由是由“气气”决定的属性决定的属性。(4 4)在修养方法论上,他受到理学和心学的双)在修养方法论上,他受到理学和心学的双重影响,意欲排除二者的重影响,意欲排除二者的“弊病弊病”,综合二

44、者的合理,综合二者的合理之处,以主敬、涵养及致知、力行分说,主张通过思之处,以主敬、涵养及致知、力行分说,主张通过思与见闻来尽心。与见闻来尽心。(八)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八)王夫之的哲学思想王夫之(王夫之(1619161916921692),明清),明清之际重要哲学家,宋明道学的总结之际重要哲学家,宋明道学的总结和终结者,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和终结者,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重要的早期启蒙思想者,也是一位重要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潮的重家。他的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潮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对要思想源泉之一,对1919世纪的爱国世纪的爱国维新运动和维新运动和2020世纪初的革命运动产世纪初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王夫之的著作后人编为王夫之的著作后人编为船山船山遗书遗书,其重要哲学著作有,其重要哲学著作有周易周易外传外传、尚书引义尚书引义、老子老子衍衍、庄子通庄子通、黄书黄书、读四书大全说读四书大全说、春秋世论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续春秋左氏传博议、读通鉴读通鉴论论、思问录思问录、张子正蒙注张子正蒙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哲第六章(宋明理学).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