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是使人的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能动发展的内部根据。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但我们可以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而语文教学是各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育人性很突出。育人的实质就是要在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目的当然是培养健全的健康的人。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的渗透当然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
2、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培养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呢?渗透就是要摆脱生硬的说教,渗透的最高境界应是“润物细无声”,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师生关系应理顺。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师生之间情感应是相通的,师生原先呆板的“你”、“我”应置换为“我们”,师生心灵沟通不应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可以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苦恼。其次,我们的目光不应急功近利,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第三,创设参与情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巨大的潜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是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法,要让孩子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学学会合作,我让孩子做文中的逃生小实验,学生在思索、表演中感受到了合作中的协作与自我牺牲精神的重要,受到了说教所无法起到的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出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