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

上传人(卖家):清风明月心 文档编号:5529989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首先,我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心理健康学科的老师们,我一直认为能够上心理健康课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我很敬佩你们,我们先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好吗?说到鼓励的掌声,学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老师,都知道,我们的成就感不是短期就能见成效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或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或发现学生的一点小小的变化,而那些小小的变化能让我们兴奋很久,这就是我们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成就感,是这个职业带给我们快乐,鼓励我们继续向这个道路迈进的理由。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谈一谈你眼中的心理健康课。有很多人问我:学校心理健康课能发挥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理健康课的三项功能,也就是它在学校发

2、挥的作用,即“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所谓“发展性功能”,是指心理健康课可以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增强他们今后全面、主动地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谓“预防性功能”,是指根据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准备这一特点,而提供的“防患于未然”的辅导,它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身心都发生剧变的青春期,并能坚强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考验,避免他们由于无知或脆弱而产生不必要的失误或心理疾患,甚至出现危机或悲剧;所谓“补救性功能”,则是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而提供的具体的心理援助,它重点在于排除学生的心理困

3、扰,恢复学生的心理平衡,重建学生的自信心。显而易见,前两种功能是老师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成长规律而主动施加的影响,解决的是青少年群体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带有鲜明的积极色彩;而后一种功能则是比较被动的,带有补救性的,它解决的是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个案问题,也就是个性问题。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问题没解决好,个性问题(个案)就会层出不穷,这正是很多学校的学生工作难以应付的一大根源。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发展性和预防性功能。我们都知道,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的心理品质形成和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来说,得到科学的、较为

4、系统而指向明确的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辅导,小而言之,将非常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使其受益终身;大而言之,则将大大提高中华民族未来公民的整体素质水平。这样一项重要的任务,当然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活动课来承担。所以说我们做的工作都是很伟大的工作!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把伟大的掌声送给自己(掌声), 我们学校代课的心理健康老师,不管是兼职老师也好,专职老师也好,在平时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会问我:“心理健康课到底怎么上?教材那么简单,10分钟就上完了,到底怎么用?还有老师干脆告诉我不会上心理健康课。”了解了老师们的心声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设计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

5、。一、首先,心理健康活动课最重要的是什么正确的理念。咱们区属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将来的趋势是,班主任会成为心理健康课的主力军,所以,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在设计活动时首先碰到的难关如何把握理念的问题。理念是教师设计心理活动课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指南,它侧重于教师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说,理念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灵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现在理念上,心理健康活动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有素的技巧、制作精致的课件,都只是理念的一个载体,当然它们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说,理念发生了偏误,那么再生动的活动形式、再老到的课

6、堂技巧、再炫目的多媒体课件,就都失去了它原有的迷人光彩。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形式特别活跃、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堂,但课下给人的感觉是“迷惑、茫然”,或者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不知道一节课中八九个环节是为了什么?我们只看到是活动的堆积。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只注重了活动的形式而忽略甚至是失却了能起到引领作用的理念。所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生命在于理念,成败在于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一句话,理念第一,技巧第二。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理念主要包含了三个层面的思考。一、对主题的理论辨析这是指教师对自己设计的主题有没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一般活动主题会涉及到一些概念

7、性的问题,例如“气质”与“性袼”、“我的理想”与“我的未来”、“兴趣”与“志趣”、“好感”与“喜欢”、“幸福”与“快乐”、“自尊”与“自负”、“信仰”与“信念”、“鼓励”与“赞扬”等等。如果教师自己对主题的核心概念理解有偏差,那么在面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时,就会出现前后矛盾、含混不清,就会把握不准引导的方向,在课堂上回应学生时也就难以做到恰到好处。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小学三年级年级开设的感受赞美与小学六年级开设的温馨的对话这两节课,粗粗一看,似乎没有区别,都是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交往技巧,都是“以正面的评价去肯定他人”,两者确实有一些交叉。但我们仔细一分析,“赞美”主要是针对对

8、方身上具有的优点、长处或取得的成绩所作出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它能使对方产生一种成功的愉悦感和自尊的满足感,得到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而温馨的对话这节课所传授的交往技巧是“鼓励”,他与赞美恰恰相反,而是对方缺点多、成功少,或是遇到暂时的困难挫折而丧失了前进的信心,特别是对方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出现“低谷”的时候,所作出的一种激励性的评价和心理上的支持。正是来自同伴的鼓励,使得对方获得了一种对自我的正向肯定,增强了他继续努力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两者若不加以仔细辨析,在设计和实施活动时,就会出现目标偏移或重复雷同的情况,就不太容易把握辅导的主题和方向了。二、对学生年龄特征

9、的把握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必须注意:理念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年龄特征主要包括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两大方面,我们这里侧重谈心理发展特征。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入学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生活中的一大转折。从过去以游戏为主导性活动的幼儿变成以学习为主导性活动的小学生,这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很大的难题,他们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必须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必须适应新环境、新规范、新老师、新同伴、新集体;要掌握突然增加了难度和数量的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并且接受比较严格的考核和评价;会学习那些自己可能还不甚感兴

10、趣的内容,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情感、情绪上的或积极、或消极、或痛苦的体验等等。所以说,尽快适应入学后的各种新的要求,就成了低年级小学生最大的发展性需要。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新的挑战,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到了中年级,小学生入学适应的发展性需要已经基本满足,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们的智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进入了一个关键期。这个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加速过渡的过程。这里说的“加速过渡”,就是指的“飞跃”和“质变”。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尽管他们每个人入学之初都对自己的学习前景充满美好的愿望,尽管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也在给他们以种种要求和激励,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在这个“思维

11、列车提速” 的关键时刻落伍了。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学习上的挫败感,一些学生对学习出现消极态度,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而这种学习上的消极退缩表现,又会成为这些学生面临新的学习困难的成因。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业上的一再挫败,还可能给这些学生造成人格发展上的障碍,于是,一个本来充满希望的生命个体的成长道路可能就此令人痛心地被改变了!由此可见,小学中年级学生面对的心理发展需要主要是学业成功问题。在这个关键年龄段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的发 展会有快有慢,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也开始出现分化,这使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走势潜伏着种种危机,只有克服这些危机,他们今后才可能健康成长。小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一种

12、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方面进人了第二个上升期,而个性的发展则进人了骤变期。他们在意识的独立性、情感的丰富性、行为的自觉性、志趣的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同时,一些令年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也可能在这个时期表现出来,例如因性发育提前可能造成的异性同学交往过密、亲子关系中的代沟形成、厌学和逃学、对教师的抗拒和逆反, 等等。这说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突出需要主要是形成良好个性的问题。三、对主题针对性的斟酌在把握活动理念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某一问题上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倾向是什么,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分析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何种共同的现实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外出参加了一次培训

13、,学到了一些团体游戏活动,感到很新鲜、动感很强、很有操作性,于是回到学校里就想“照猫画虎”地开设一节游戏辅导 活动。这种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活动形式,而不是活动的理念及主题的针对性。尽管他们热情可嘉,而且也确实是想“学以致用”,但是没想到大家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结果就会出现到处“撞车”的现象。近两年来,各地开的一些心理活动课有很多用的就是一些雷同的游戏,而且往往集中在人际交往和团体凝聚力等方面,例如“瞎子走路”、“背摔”、“信任跌倒”、“踩报纸”、“解开千千结”等等。这些游戏大多借鉴于团体辅导,偶尔用一下是可以的,但如果大家都照搬这些舶来的团体游戏,小学用、初中用、高中也用,那么,总有一

14、天,我们的学生会说:“老师,这些游戏我们都做了无数遍了,怎么还要我们做呀? ”这种不分年级、不看对象、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活动”,又会得到哪个学生的认同和欢迎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主题盲目地跟着潮流和德育大气候走,而在操作上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年龄差异。例如,“珍爱生命”和“学会感恩”是近年来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也写进了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德育计划中。于是,一些学校闻风而动,纷纷开设以“珍爱生命”和“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这倒并无大错,但是问题在于:大家有没有考虑所在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没有考虑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于“生命”和“感恩”是怎样理解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在道德认知上会有明

15、显的差异,对“感恩”的理解也自然有天壤之别。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恩”只是停留在“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要听他们的话,长大了要报答他们”的层面上,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的概念。“孝”是一种道德规范,是可以靠教育和灌输来加以养成的;而“感恩”则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灵魂最深处的一种感动”,它要靠生活的积淀以及精神的升华才能逐渐领悟并达到心灵中的某一种境界。俗话说,“不养孩子 不知父母恩”,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恐怕也难以从心灵深处真正感悟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恩德,何况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这里,我们要思考的就是:以“感恩”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究竟开在什么年龄段比较合适?这是需要

16、认真斟酌的。总之,理念涉及对人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发展的理解、对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理解。因此,无论是在设计主题的内容还是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时,我们都应该时时想着这样一条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不要忘记: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需要很强的针对性,需要很强的创造精神,需要有很鲜明的层次感和连续性;心理健康活动课不能无病呻吟;不能邯郸学步,不能没有个性。感受了心理健康课的理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暖身运动。(活动)二、活动的设计我们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暖身阶段转换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一)暖身阶段每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前,我们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表现:还

17、没有足够的情绪和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茫然无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也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是“情绪接纳”。具体说来包括:(1)通过热身游戏或其他媒体手段,促成团体成员初步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热身游戏、音乐、影视等手段,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 围,帮助团体在当下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实体,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暖 身”或“破冰”。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 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 的信任感和凝聚力。(2)充分展现教师的“尊重、接纳、关爱”的态度。在团体暖身期,辅

18、导教师或许不必过于在意辅导技术,但却必须以笑容、点头 等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来传递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倾听、真诚、鼓励的辅导态度。 如果教师在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的起始阶段,就给学生留下一种冷漠、忧郁、疲倦、 焦躁的印象,那就等于自己亲手关闭了学生心灵的大门。(3)必要时,明确告知团体基本规范及辅导活动的注意事项。由于有些活动主题可能涉及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应预计到活动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消极因素,例如封闭态度、防卫心理、调侃、攻击、起哄等等,这就需要在活动初期就与学生商定必要的课堂规范,以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制定“说好话、守秩序、存好心、做好友”的共同公约,告知学生必须倾

19、听他人讲话,积极参与讨论,对事不对人,必须保守小组或个人的秘密等等。适合这阶段的暖身活动有很多形式,下面举例加以说明:1.游戏暖身【示例】小人、老虎、枪活动目的:经由这个活动,带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气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流程:(1)教师示范猜拳的手勢:小人(竖大拇指)、老虎(蜷曲五指成爪形)、枪(伸出 大拇指和食指),说明游戏方法与“石头、剪子、布,相同,“小人”胜“枪”,“枪,胜老 虎”,“老虎”胜“小人”。(2)给学生1分钟时间两两练习。(3)提高难度:请学生同时并用两只手与对方猜拳,而且两只手必须出不同的 手势,以右手为主,右手赢的人是胜利者。(4)输的人必须跟在赢的人后面,而赢

20、的人则继续去找其他的胜利者挑战,若 是输了不但自己必须变成赢的人的尾巴,原先的部下也要改跟新的胜利者。(5)两次猜拳组合成4人,三次猜拳成68人,即可结束活动,小组自然分成。 注意事项:老师需随时观察活动进行的状况并维持秩序,并给分组人数不均的小组作出 调整。2.肢体活动暖身 【示例】反向运动活动目的:活跃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活动流程:(1)人数队形:12人一组(两个6人小组或三个4人小组合并为一大组)为宜,每 组围成一个圆圈,辅导教师站中间,选若干名观察员做助手。(2)辅导教师说“右”,全部人就将头转左;辅导教师说“左”,所有人就将头转向 “右”;辅导教师说“前”,则所有人就将头转向“后”

21、,也就是要做和口令相反方向的 动作。(3)辅导教师和观察员要仔细观察参加者,发现有人犯错,就要宣判出局。(4)最后剩下人数多的小组即获胜。注意事项:不一定要转头,也可用手上下左右动。3.音乐暖身播放学生喜爱的MTV,选用与辅导主题密切相关的流行歌曲来引发学生的情 感,对将要讨论的话题有所准备,也是一种常用的热身方式。例如六年级临近毕业时有一课我的未来不是梦,老师从一开始就播放了张雨生演唱的 我的未来不是梦,立即打动了全体学生的心。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情境里听到这首歌,仔细品味歌词的隽永含义,学生们内心真是激情涌动、感慨万千,因而这首歌为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二)转换阶段心理

22、健康活动的转换阶段肩负着由“集体凝聚力初步形成”向“运用集体动力解决集体共同关心的某一发展问题”转移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成员探索成长困惑的欲求、逐步催化集体动力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展开主题”。具体说来包括:(1)以形象具体的方式,提出某一个被团体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出团体成员中不同观点和不同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碰撞和冲突,催化团体动力。当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热身活动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就需要围绕活动的主题,选择某一种形式(例如案例、游戏、歌曲、影视片断、小品表演等),将问题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学生的情绪和团体的气氛,切人辅导主题,同时,学生以直接或

23、间接的方式感知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在这样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具体情境中,集体动力会很快被催化出来,课堂能够生成十分活跃的参与氛围,学生往往就是在这种真切而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体察、去联想、去分析、去反思的,这当然有利于他们在具体的角色关系中辨别是非曲直,并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2)鼓励全体学生参与互动讨论,积极对他人的意见予以回馈。这一阶段应将全体成员主动介入集体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共同关心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积极做出回馈,其基本方式是缩小团体规模,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团体转换期,应尽可能少用全班分享的发言形式。因为它不利于让更多的学生

24、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也就不利于团体动力的进一步催化。而如果这一阶段的团体互动氛围不能有效地激活,后一阶段的团体动力就有可能受阻。这一阶段常用的活动方式有:1.小品表演人的心理问题离不幵特定的生活场景,采用小品表演或角色扮演可以比较生动地重现生活场景,以利于创设情境和引发学生思考。它从最初开始时就不是结构式的,因此它往往没有明确的结局,而是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留给了台下的观众。只有通过全班学生的讨论,才能使认识深化,找到症结所在,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示例】铅笔盒的风波下课铃响了,孙晓波有事快步走出教室,感觉手臂无意中碰了 一下别人的桌 子,因为教室过道里人流拥挤、人声嘈杂,他未察觉自己已经不

25、小心碰掉了张明放 在桌子上的铅笔盒。张明嘟囔着捡起铅笔盒一看,发现已经有些变形了,他心里很 不高兴。过了一会儿,孙晓波又回到教室。张:嘿!孙晓波,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呀!把我的铅笔盒摔到地上了!孙:你才没长眼睛呢!我又不是有意的,再说,是我碰掉的吗?可别诬陷好人哪! 一个小小的船笔盒,有什么大不了的!张:怎么,摔了人家的东西,你还嘴硬,你这个孙:你这个表演完毕,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假如你是张明,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2)假如你是孙晓波,你叉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3)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矛盾冲突一定很多,请在小组里和大家分享几个事例。2.录像或电影剪辑等媒体

26、应用有时候,选用录像或电影剪辑来呈现问题情境,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上面的校园生活场景可以事先拍摄成录像,再拿到班级团体辅导现场播放,这样会显得更加真实,还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有时,某些电影片断或电视台演播的录像片断,也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活动课转换阶段的活动方式。运用电影、录像等作为引发和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媒介应注意几个问题:(1) 内容以故事性的方式呈现并有可观赏性,能引起学生观看的兴趣;(2)内容中最好呈现一个冲突的情景,以便作为讨论的焦点;(3)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4)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太短了,故事的情节会显得简单,矛盾冲突也不能充分展开,太长了就会影响第三阶段团体动力的充分

27、运作。3.游戏情境这是指直接运用团体游戏提出一个发展性的问题情境,例如非常经典的“信任之旅”游戏,就可以引发出一个如何增进人际间相互理解与接纳的活动主题。【示例】信任之旅活动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活动准备:扑克牌、蒙眼布、泰坦尼克号音乐。辅导教师事先选好“盲行”路 线,最好有比较多的阻碍,如上楼、下楼、拐弯、下坡、其他障碍物等。活动流程:将学生用扑克牌分为A、B两组,A组为“盲人”,B组为“拐棍”。“盲人”先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使其失去方向感;之后“拐棍”任选一位 “盲人”相助,在辅导教师的带领下,按选定的路线,绕到室夕卜,穿越障碍,回到原地。活动期间不能讲话,

28、不能出声音,助人者想办法帮助“盲人”。活动结束后, 成页坐下交流,谈受助和助人的感受。之后,互换角色,按先前的程序再来一遍。可供参考的讨论题:作为“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 对伙伴的帮助你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和别人有什么新发现?作为助人者, 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领悟到了什么?注意事项:教师要注意场地内不应使用尖锐物体做道具,以确保安全。创设游戏情境时需要注意:(1)游戏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能只考虑好玩,使 活动变成了纯粹的玩乐和游戏;(2)游戏中应包含问题情境,以利于学生在游戏中得到感悟和成长;(3)游戏延续的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影响中期

29、活动的进程。(三)工作阶段工作阶段是进入解决实质性问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在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约需占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般来说,经过5分钟左右的初期热身和10分钟左右的转换期活动阶段之后,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共处一组”的“虚体”变成了相对稳定、持续互动的“实体”关系,现场中彼此信任、接纳的氛围已经基本出现,这时的团体动力才真正开始有效运作,此时即可进人以“自我开放、面质、回馈”为基本要素的团体工作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问题探索”,具体说来包括:1.设置更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反映学生成长困惑的活动或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思

30、考。辅导教师要针对团体目标,继续设置为达到目标、满足学生成长和行为改变 的较为深层的活动,以帮助学生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当学生进入了师生共同 创设的具体情境时,会通过心理换位等方式体验到具体角色的情感,或者引发了 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回忆,由此对自己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并理清了自己的问题及其相关心态的来龙去脉,或者引起了他们改变自己的动机与愿望。所有这些不同的想法、感受、矛盾,在他们的脑子里会产生一系列碰撞与 冲突,而这就是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的开始。2.继续催化正向的团体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开放。这个时期,团体中已经呈现出一种让学生感到心理上比较安全、比较温暖的

31、氛围;小组成员间的信任感逐渐加强,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觉得彼此已经有紧密的情感联系;班级团体的活动目标对每个学生来 说,也是有吸引力的和被认同的。因此,辅导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比较深入的、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讨论话题,以促进团体成员的进一步自我开放, 使学生更倾向于实质性意义上的讨论,更能表达自己内心想披露的经验或感想, 更为接近内在的自我,更能自由地给予他人回馈,并且可以没有防卫地接受回馈。在学生深人自我开放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发某些团体成员的情绪宣泄。他们在释放自己持续压抑的痛苦或不如意的经验时,可能会出现爆发性的宣泄方式,如泪流满面,甚至痛哭失声等。此时,

32、教师只需予以倾听、接纳,学生情绪则自然会 逐渐舒缓。一般而言,学生情绪宣泄会将压抑或掩饰的痛苦、愤怒、沮丧、憎恨与恐 惧加以解除,让身心更为舒坦。“情绪宣泄是常见的蜕变历程,虽然会让团体带来 短暂的沉默与压力,但雨过天晴后学生将更舒服”3.鼓励团体成员之间不同观点的交换,在支持与面质之间取得平衡。班级团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众多的资源。到了团体工作期,在班级成 员彼此建立信任的前提下,每个人的经验、体会及生活应对策略开始互为资源,从 而为真诚、坦率的资源交换或给予提供了机会。通过持续不断的回馈、相互的协助 和真诚的面质,每个人都在帮助别人,每个人也在被别人所帮助,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与

33、技能。此时,即使团体成员之间出现意见的冲突,也会被团体内部所 了解、讨论和解决。而辅导教师则应充分运用倾听、接纳与支持等手段,来协助学 生探讨自己未曾觉察的意识或潜能,在学生回避问题时予以建设性的面质。如果团体仅仅停留在“支持”的层面,仅仅注意积极的回馈,而不愿相互鞭策成长,则团体的动力将会趋缓。4.注重团体的组织调控,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鼓励学生相互倾听,共同研讨有效策略。团体工作期是团体成员相互激荡最为频繁、各种不同意见争鸣最多的时期, 如果学生不能专注倾听,团体将无法深入讨论。所以辅导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调控局面,引导学生关注团体目标,时时提醒学生把握讨论的方向,专注于探 讨“此时

34、此地”的事情与感受,不要旁生枝节;同时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这一阶段中,辅导教师的角色要从团体中心位 置向外退移,而学生的角色则逐渐向团体中心位置靠拢,“团体成员的独立性越来 越清晰地表现出来,他们依靠自己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团体因此形成 自己的动力,并且依赖自己的动力向前推进。”这一阶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工作阶段,活动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综合 运用团体讨论、创意思考、联想活动、辩论活动、机智问答、角色扮演、身体活动、回 馈活动、比拟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四)团体结束阶段团体结束阶段是心理健康活动课历程的最后阶段,它并非是可有可

35、无的,恰恰相反,结束阶段的团体经验对团体的成效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团体结束阶段 是成功的,那么学生就比较愿意将自己在团体中的所学,带人现实生活中;当他们 结束这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时,记忆中留下的都是对团体的欣喜、激动、感慨等正向 情绪,而不是对团体的不屑和愤怒,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问题解决”,具体说来包括:(1)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澄清团体经验的意义心理健康活动课结束之前,应留出一定的时间,由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整合。一次好的总结整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再次明确团体活动的主题、 目标和意义,帮助学生达成共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使

36、学生从中得到 新的感悟。(2)鼓励学生将认知、经验加以生活化与行动化,使自己的收获向课外延伸团体活动的终点,应该是新生活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团体中获 得的经验、体会、感悟、决心运用于课外的实际生活,作为再度出发的动力。在团体 气氛十分融洽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在团体内做出“承诺”或者订立某种“契约”,这对于他们履行诺言、身体力行、将团体经验实践于个人生活,会具有 正向的效果。(3)设置富有新意、余音袅袅的团体结束活动,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团体结束期应力求有一个富有韵味的尾声。例如,具体化的优点轰炸、正向具 体的终结赠言、寓意深刻的名人名言、感人肺腑的歌曲音乐,以便

37、给每一个团体成 员留下深刻的、美好的记忆,激励他们将课堂上的活动体验与课后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结束阶段同样需要精心设计活动,它可以为本次主题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并给每一个团体成员留下深刻的记忆,激励他们将课堂上 的活动体验与课后的生活实践更好地衔接起来。【示例】请在我背上留言活动目的:总结收获,互道祝福。心理健康活动课操作实务活动流程:1.每人在背上别上一张白纸,请小组内其他成员每人为自己写一句祝福的话 或者建议,不必留名。2.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请其他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组外团体成员为自己写祝 福或建议。3.写完之后,在小组里坐下来,想一想这次活动中的收获,猜猜别人会给

38、自己 留一些怎样的建议和祝福,自己又期待他们写些什么,然后再相互帮助取下背后 的白纸,认真阅读。4.分享读后的感想,感谢组内其他成员的真诚。常用的团体结束活动还有:我的收获、我们大家都来说、化装舞会、把心留住、 笑迎未来、礼物大派送、大团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歌曲等。总而言之,“团体的形成与转换是迷人的,其起承转合的历程,有如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令人有耳目新的感觉”。我们只有 身临其境,上下求索,方能体味个中的奥秘。 1.团体讨论、六六讨论法、配对讨论法(又称“二四八法”)、鱼缸讨论法、代议法、班级论坛、综合法。团体讨论应该是心理健康活动课达到目标的一种主要形式。不管辅导教师

39、采 用何种新奇刺激的活动,到最后若要让学生真正有所体验感悟,还必须通过讨论 分享的手段方可奏效。团体讨论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吴武典等,1993):又称“嗡嗡法”。将全班分成6人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主持讨论,每人发言1分 钟,共6分钟,最后由组长归纳出最好的意见或建议。当然,6人和6分钟都是相对 的,辅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配对讨论法又称“二四八法”。先由两人配对讨论,取得共识后,再和别的小组合并为4人 小组进行讨论;取得共识后,再和另一个小组合并为8人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经过 三轮的讨论,便往往可以从三种不同的意见中得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结论。鱼缸讨论法鱼缸法的第一种运用方式,是将全

40、班分为若干个68人小组,每两个小组围成 一个“鱼缸”,即内一圈、外一圈,由内圈先进行讨论,外圈则仔细聆听;经过一段时 间后,由外圈学生提出讨论的建设性意见以供内圈参考。也可以内外圈交换座位, 继续进行讨论和聆听。鱼缸法的第二种运用方式,是与回旋沟通结合起来,将全班 学生分成两大组,围成一个大“鱼缸”,内外圈学生相向而坐,面对面进行讨论;然 后每隔12分钟,根据辅导教师的信号(例如摇铃),内外圈学生各自向右移动二个 座位,继续和新面对的同学进行讨论;如此重复34次,即可大大开阔学生对某个riiA:TIC Qf: SC 100、.故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问题的思路。后一种方式甚至可以贯穿整个辅导活动

41、课,由于讨论对象总是在不 断变更,因此学生也总是有一种新鲜感。代议法先由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推举“参议员”(小组代表),组成“参议会”进 行讨论,并选出一名主席来主持。“参议会”可在教室的前方或中央举行,使全体成 员都能目睹。会议过程中只有“参议员”有发言权,其他人若有补充意见,可写纸条 传递给本组“参议员”,由他代言。班级论坛确定一个主题,大家共同贡献意见。第一阶段有代表性人物分别就不同的观 点作“引言”,第二阶段由大家提出意见或问题。主持人除介绍主题及各种不同观 点之外,主要是“穿针引线”,鼓励发言,最后再作归纳。这种讨论方式比较适合于 高中生班级团体辅导。综合法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

42、法混合应用。例如,先使用“六六讨论法”,再运用 “代议法”,以便有进一步的讨论;或者先用“鱼缸讨论法”,再用“班级论坛”来集思广益在运用团体讨论时,辅导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1)讨论主题必须是成员感兴 趣且有能力处理的问题;(2)鼓励自由表达,而非限制不同的观念;(3)赋予所有成员 满足自我需求的机会,而非少数人的个别需求;(4)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合 作,而非增加猜疑、不安和恐惧;(5)建设性地运用冲突,而非由冲突导致团体分裂。2.创意思考创意思考是指辅导教师营造温暖接纳、鼓励尝试和创新的班级气氛,使学生 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发挥其创造潜能,因而在认知方面,能表现出更为流畅、变通、 独创与

43、周密的思考方式;而在情意方面则表现出更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勇于 接受挑战等特质。因此,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可以较多地使用下面几种激 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动方式。(1)脑力激荡法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思考方法,先有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由个人自由地提出 想法,然后拟定标准,审核答案,不合标准者淘汰。这个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延宕的 评判”。实施时应注意:不立刻评判;量重于质(多多益善);愈奇愈好(自由思考发 言);联合与改进(在别人的建议基础上加以改进)。(吴武典,2006)一六W法这是指从六个角度思考问题,以期在消极方面发现现有办法的缺点,在积极 方面拓展现有办法的效用。实施时利用六个性质不同的问题对

44、现有办法加以审 视,包括: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分合法这是指运用两种心理运作历程,以团体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其一为“使熟悉 的事物变新奇”,即是“由合而分”,使熟悉的事物陌生化,从新颖而富创意的观点 出发,重新了解旧问题或旧观念,以产生新的学习;其二为“使新奇的事物变熟 悉”,即为“由分而合”,这是运用已有的概念了解新事物,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 增进对新事物的理解。前者重在激发学生新的想法,后者则重在将熟悉的概念串 联到新事物。(陈龙安,1988)在组织“创意思考”活动时,辅导教师要注意:(1)创设民主的辅

45、导氛围,悦纳 学生不同的意见;(2)设置开放性(无单一答案)的问题;(3)允许学生有经历错误 的权利;(4)多用鼓励的方法以增强创造动机及表现等。3.联想活动联想活动所依据的是心理测验中透射测验的方法,它是指通过团体互动,在 自由联想的过程中,降低学生的自我防卫心理,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实际的想法,表现自己面临的困惑问题,以便进一步加以探究。自由联想由教师事先准备与辅导主题有关的图片、歌曲、故事或新闻,在辅导过程中加 以呈现,然后由各组同学轮流叙述他所联想到的事情或想法,再由组长将本组联 想的内容在全班作分享,教师做综合点评。故事接龙教师选择某一个或几个与辅导主题有关的题目,并给出故事接龙的一句

46、开场 白,以供各组代表抽签。各组学生抽到题目后,可以有1分钟的时间协调准备,时间 一到则从小组代表开始按照组内成员的顺序进行接龙。每人讲半分钟,时间一到 就由下一位学生复述前一位同学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继续说故事,以此类推。故事 情节要求有连贯性,但可以合理想象以增进效果。最后由教师综合学生讲的与书 中的故事,从中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语句完成再运用 坛”来集思k成员感兴 P所有成员 境,鼓励合 团体分裂。氛,使学生 荒畅、变通、 .力、能勇于 下面几种激不同的观 种不同观.较适合于:议会”进 使全体成 可写纸条心理健康活动课操作实务这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进行积极探索的有效活动,它借由学

47、生填写的 词句来投射出团体成员对自我的信念与想法。教师事先可以设计一些未完成的句 子,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来填写;然后视情况在小组内进行分享,通过团体内的 互动,帮助自己找出不恰当的观念或态度,以便改进。o【亦例】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一个的人。”(视学生年龄大小写35句或者1020句均可)“我需要,我想要,我很需要知o“父母眼中的我是,老师眼中的我是,朋友眼中的我是,自己眼中的我是。”等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联想活动”时,辅导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1)所提供用于刺激联想的材料应该与辅导主题有直接关联,并能够引起学 生的广泛联想;(2)在学生进行联想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尽情自由发 表看

48、法,不作价值批判,以免阻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辅导教师要通过联 想材料的组合(如语句完成练习)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4)活动后应要求学生 对联想活动的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或由教师提供回馈与补充意见,以帮助学生澄 清自己的观念。(吴武典等,1993)4.辩论活动辩论活动可以协助学生从不同的理论观点来看待同一件事情,辩论的过程可 以培养学生缜密思考及明晰表达的能力,并获得对问题的更为深人的看法。在心 理辅导活动课中运用辩论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热烈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 对辅导主题作较深人的探讨,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1)舌战群雄式辩论教师根据活动主题,提出若干立论观点邀请学生向其中某一论点挑战。例 如在学习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提出“高中各门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点鼓 励学生对此论点加以挑战。如若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发表看法,并以重 述、摘述等技巧,协助学生将其论点明确化。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方式,针对学生论点的关键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心理活动课的设计流程.doc)为本站会员(清风明月心)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