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事件回顾:1、逆子打母又咬父廖天野这个拥有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复合学位头衔的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这个在新浪博客上自诩“睁开双眼看世事百态,敲击键盘评是非曲直”的深圳公务员;这个拥有律师执照,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服务他人的年轻律师却因为打骂亲生父母被媒体曝光后,一时成为网络热议的“知名人物”。 据媒体报道,廖某是湖南郴州人,此前在深圳华为工作,2010年参加深圳市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考试,到深圳市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发展改革科任公务员,于今年4月份入职。去年4月,因知道媳妇怀孕,廖某的母亲廖惠莲从郴州老家赶来深圳照顾媳妇,但因婆媳关系不合,儿子怪母亲把妻子照顾瘦了,双方发生激烈争吵,后母亲
2、回了老家。今年1月廖某儿子出生,其母廖惠莲又于4月15日从老家赶到深圳光明新区秋园雅苑照顾孙子。据廖父廖祥光向媒体介绍,从4月15日来到8月26日搬到宝安女儿家,老伴共被儿子打过7次,还多次被甩耳光。老伴被儿子打常常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一下自己头疼。有时候儿子夫妻吵架,老伴也常被连累挨打。忍无可忍之下,今年8月26日,老伴搬到了家住宝安的女儿家。随后廖父被儿子叫来替母照顾妻子。 24日早晨,廖某因不满父亲要其修复与母亲的关系,对父亲大打出手,不但撕掉父亲上衣,还将父亲的左肩咬到鲜血淋淋。廖祥光最后在小区管理处的建议下,到附近的东周派出所报案。2、 单位:没见他有过激行为记者在廖某的
3、工作单位进行调查时,其单位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入职以来,廖某表现还不错,能称得上彬彬有礼,也具有一定工作能力。3、 邻居评论 在社会上,父亲教训儿子的事经常听见,儿子打父母很少见,这个儿子还是读过很多书的,“书给狗读了,也没教育他尊敬长辈。”居民张女士 和廖家没什么来往,从他家门口路过时,有几次听到过里面有吵架的声音,包括昨日一早。与廖某同住一楼层的李女士二、事件根源:1、家人:结婚是儿子变暴力根源 在廖家人看来,变化从儿子找媳妇开始,“媳妇李某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她总是嫌弃廖家穷。比如娘家给了五万元钱,而廖家没拿出来之类的话。”廖惠莲表示,其实按照农村习俗该做的廖家都做了,比如见面时候,父母
4、和姐姐都封了红包,生了小孩也是一样的。廖惠莲说,李某还总怪她没教育好儿子,廖某的脾气相当不好。对此,廖祥光说,他知道儿子也打过老婆。2、“唯我独尊、自我膨胀”。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湖南地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穷要养猪,富要读书”,读书几乎是农家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有很多农村家庭中多数都有2到3个孩子,很多教育专家都说“男孩要贱养,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是有着深刻哲理的。但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都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重养男孩,贱养女儿,因为男孩才是光宗耀祖的唯一希望!中国的姓氏习俗决定了儿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是自家的人,女儿培养得再好,也是要出嫁的
5、,是别家的人。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了男孩子从小在家中就觉得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可以称王称霸,很容易养成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不懂得感恩,缺乏公平意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最大的本事就是在家人面前当“窝里狠”的啃老一族。长大走出社会后,他将这些习惯自然而然带到社会上,但他们很快会发现,除了家人之外没有人会买他的帐,在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则下,他们为了生存会表现出双重人格,“在家忤逆暴力,在外彬彬有礼”。3、内心强烈自卑和焦躁。廖某通过自身努力不仅成为名牌大学的硕士生还成为了开放大城市的公务员,但是却从骨子里无法摆脱“凤凰男”的自卑!在廖家人看来,变化从儿子找媳妇开始,“媳妇李某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6、她总是嫌弃廖家穷。比如娘家给了五万元钱,而廖家没拿出来之类的话。”贫穷的廖家根本没有能让他啃老的资本!不管他怎样“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三、心理学分析:1、精神分析(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 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 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 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 忆
7、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在外人面前廖某彬彬有礼,试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太过追求超我,追求完美,而过分压抑自己的本我和自我,从而使自己无法承受这种压力,一次次的在自己的亲人面前通过这种暴力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压力。(2)心理
8、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但是廖某没有处理好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为了追求超我而过分压力自我,从而使心里防御机制失衡。2、行为分析(1)关于行为的环境决定理论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
9、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a 从廖某从小的成长环境来看 暴力的根源是“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湖南地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是根深蒂固的,“穷要养猪,富要读书”,读书几乎是农家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有很多农村家庭中多数都有2到3个孩子,很多教育专家都说“男孩要贱养,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是有着深刻哲理的。但在中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都有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重养男孩,贱养女儿,因为男孩才是光宗耀
10、祖的唯一希望!中国的姓氏习俗决定了儿子是用来传宗接代的,是自家的人,女儿培养得再好,也是要出嫁的,是别家的人。其实这样很容易造成了男孩子从小在家中就觉得自己生来就高人一等,可以称王称霸,很容易养成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不懂得感恩,缺乏公平意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最大的本事就是在家人面前当“窝里狠”的啃老一族。长大走出社会后,他将这些习惯自然而然带到社会上,但他们很快会发现,除了家人之外没有人会买他的帐,在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则下,他们为了生存会表现出双重人格,“在家忤逆暴力,在外彬彬有礼”。b 从廖某的工作环境来看 从公务员本身的工作要求来看,要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各种应酬,人际关系的复杂
11、,大量的工作,使廖某的工作压力很大,而在同事,领导面前又不能发泄,于是他将这种压力深深的藏在自己的心里,而当他终于承受不住的时候再自己的亲人面前逐渐的爆发出来。而且廖某从小形成了比较内向的性格,这可以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来: 这个曾在天津三月风律师事务所工作近一年时间的实习律师,给同事们留下的印象却颇为不同。“廖天野是个孤僻的人。”天津三月风律师事务所主任魏涛律师说,2006年年初,事务所在众多申请实习的学生中,留下廖天野实习的原因很简单,“他当时还在天津财经大学读研究生,学历不错,工作上又很努力,穿着谈吐得体,看起来是个很精干的人。”“他考取律师执业证书后,就开始在我们这实习,交给他的工作也
12、基本都能完成,只是不喜欢与人交流。事务所组织的公益活动也很少参加,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在看书。”在魏涛律师的印象中,廖天野的性格是孤僻的,常伏案而坐,手捧财经方面的书籍,不太说话。“如果不是出了这事,我想很多当年和他共事的同事都记不起他了。”魏涛说,事务所经常举行公益活动,但是廖天野很少参加。c 从廖某婚后的家庭环境来看 “媳妇李某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她总是嫌弃廖家穷。比如娘家给了五万元钱,而廖家没拿出来之类的话。” 据廖某称,婚后,自己的妻子得了产后抑郁症,他只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工作和家庭环境压力使廖某不堪重负,又没有人诉说,也没找到合适的渠道发泄,终于爆发在了自己亲人
13、的身上。3、 道德分析 个人没有做出道德行为的原因:缺乏道德认知,不知道什么事道德,不知道怎么遵循道德。缺乏道德感情,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一般都明白道德的要求,但对道德本身缺少信任,并不认为道德就是合理的,应当的,因而对道德执行缺乏热情。缺乏道德意志,个人既有道德认识,又有道德情感,但不一定会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不能呢过把自己内心的道德知识,道德情感转换成道德行为。 廖某作为北大的研究生,显然有道德认知,并且也有道德情感,但是缺乏了道德意志,以至于没有很好的遵循道德行为,殴打父母,践踏了道德的底线,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四、现代教育的反思:1、骄纵的家庭教育会造就孩子暴
14、戾的性格 孩子打父母,这种新型家庭暴力仅是一些个案报道,但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问题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甚至孩子随意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
15、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溺爱,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如考试得了一百分,参加比赛得奖,父母就会在一些生活小事上袒护孩子的种种缺点,天长日久,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从而觉得自己做的都是理所应当,更加为所欲为。廖某也是家中独子,这在农村家庭中必定被视为掌上明珠,百般溺爱。即便他殴打父母令人发指,可他家人还在替他搪塞,将责任推到他妻子身上,其从小受到的放纵可见一斑。所以,廖某现今如此自恋暴虐,他的父
16、母姐姐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成长比成功重要。但时至今日,在中国,成功哪怕只是在一次升学考试中获胜,依然被家长与社会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使为此而牺牲一个孩子的全面、均衡成长也在所不惜。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支配下,揠苗助长、添加“催红素”,成了孩子成长的常态。如此以来,因为教育过程失之偏颇而造成了思维结构、价值判断体系的畸形,成了才,却未能成人。2、功利的学校教育培养了高智商低情商的冷血机器 我们的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让他们擅长某一样技术,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然而事实上,这样功利性的快餐式培养法造出的许多却是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泯灭人性的冷血机器。他们中的许多学历高、工作能
17、力强,懂得如何完成重大的项目、如何制作复杂的图表,却不懂怎样处理感情、怎样面对家庭事务,甚至忘了“人”字怎么写,人怎么做。他们在职场如鱼得水、春风得意,回到家却变得古怪易怒,不可理喻。廖某,这位北大研究生、深圳公务员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与他相似的还有前段时间引起巨大争议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从同事、乡邻的描述可以看出,廖某和李阳一样,都是非常善于塑造外在形象的人,他们可以完美地处理学习、工作上的事情,对于如何处理别人的困难讲得头头是道(新闻称廖某平时热衷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热心),但面对自己的家务事却显得无能为力,最后以暴力解决。五、结束语 其实在目前中国,孩子不孝顺父母并非个案,更多的只不
18、过是碍于面子和伦理道德而被掩盖,否则也不会爆出公务员招录需要孝顺父母的条件,但恐怕越是如此,这种紧张的关系就越容易被掩盖孝顺很容易变成一种表演秀。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都以“培育英才”为目的,家长让孩子上学的唯一目的是考上名牌大学,在大学录取榜的诱惑下,初中、高中对学生唯一的要求就是考出高分。为了能让孩子考上大学,家长天天逼着孩子读书学习,或是无条件地娇宠孩子,完全忽略孩子的情商和德商。大家都在讲孝顺,却没有人能告诉孩子,他们为什么应该孝顺父母,什么才是孝顺父母。一个令人纠结的逻辑是:如果孝顺是报答,那一给一报的实质岂不就是投资和交易?父母亲情又在何处?如果孝顺是礼貌待人,那该给的又岂止是父母?一个从来不知道自己权利自由的人不会知道他人的权利自由,一个不知道他人的权利的人如何会去尊重他人权利?一个骨子里不尊重他人权利和自由的人缘何会善待父母?我们应该反思教育的责任。从廖某打父母的事件中家长、学校应该再次思考:培养孩子的宗旨是什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