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教师抓起重庆綦江县登瀛学校 封尊榴 13752932277 邮编 401420摘要:诱发中学生心理冲突的环境因素与教师的不当教育有直接的正相关。由于教师理论知识的欠缺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导致学生心理冲突的加剧。校园环境的优化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积极的参与,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进而促进学生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一、 学生心理冲突探源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设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诸多学校的实践中给予充分的肯定。从我校开设该课的班级中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开设该课的必要,并自我认为通过学习后使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继续深入地开展下
2、去。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根据我国心理学者在中学生的测试表明:高达1519%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与国外资料比较,美国占人群的22%的人无法得到适当的协助而克服这些问题。这些资料都表明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很自然地会产生许多矛盾冲突,诸如学习上、行为上和人际交往方面。从我校“悄悄话”信箱开设以来学生咨询的求助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类是自身对人生、环境的认识与适应的过程中所引起的正常问题,之所以说正常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实在,是认识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困惑与不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避免这些正常的问题转变为严重的青
3、少年问题,诸如退学、情绪困扰等。另一类是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上所产生的压力与冲突,导致这类心理问题的原则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与家庭的不当教育所致,一旦外部环境优化、宽容之后,这类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或者说,冲突的激烈程度将会缓和得多。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相当重的地位,在我校农村中学生,多数学生是住校生,与家长的联系程度远不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接触,思想与行为深受教师言行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生心理冲突的产生、强化与消除与教师的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另一个结论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当教师懂得自己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
4、作用时,将会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或者是缓和问题的程度。二、 教师的现状及传统教育的桎梏九十年代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已担当起各级中学生的骨干力量,尽管这批教师接受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正规学习,且在继续教育的推动下不断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但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很晚,在八十年代初期才列入到议事日程,真正在中学里开展的步伐仍然缓慢,再加上长时期的应试教育,以考上大学的人数恒量教学质量的高低至今仍在多数学校占据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未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其探讨的层面狭窄、肤浅。而且,理论知识是相对薄弱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在认知心理、学习
5、心理和德育心理方面占了很大的篇幅,着重讨论的是如何发展学习的智力因素及影响智力因素发展的非智力因素,诸如动机、兴趣、注意、意志等。而对于问题儿童的探讨与解决就薄弱得多,甚至是空白。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一个中学教师尽管很容易把学生按照智力的高低和思维发展特长进行分类,并给予因材施教。但能够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位置分类,就有相当的难度。如Berne的生活地位型和时间架构,阿德勒(Adler)的行为方式型,彼得斯(Peters)的问题解决与生活意义型,这些理论从不同的层面对儿童所处的心理发展状态的做了较为清楚的描述,当教师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儿童时,就容易发现儿童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疏导。反之,教师就不
6、能及时、敏锐地觉察问题的所在。事实上多数教师缺乏早期觉察问题儿童的症状并加以对症处理。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桎梏着儿童的发展。笔者认为,最突出的缺陷是树立榜样的做法,儿童个性本身是千差万别的,却要按照某个固有的模式框架起来,这是很不恰当的。罗杰斯(Rogers)认为,个性有独特的价值、尊严和权力,有能力主导自己的判断、价值观、行为、情绪与思想,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Berne也认为,人们拥有理性与自由来做决定及解决个人的问题。他们都强调了儿童个性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心理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遗憾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
7、观念在中学教师的心目中寥若晨星。动辄把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如口语攻击,破坏性行为,打架,易怒等等。视为品德低劣,横加责骂的状况比比皆是。笔者曾接解一个案例:某中学初二两名女学生在周末的晚上,由于无知和害怕报复与两名社会上的男少年在女生宿舍里摆谈、打牌至深夜。然后女学生、男青年各自在同寝室的床上睡觉到第二天的中午。事情暴露后,校领导、班主任视这两位女生如洪水猛兽,经严厉批评后,请家长带回教育,并以此逼学生转学。显然,这种做法是粗暴无理的,只能使两位女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却得到了学校上下的一致赞同,岂不令人深思吗?三、 优化环境与教师的关系一位学业优秀的学生曾向笔者倾诉:自己的愿望是考上中国
8、的名牌大学,以不负家长的殷切期望。对现行教学的低层次很不满。当他向班主任表达这层意思时,得到的是很不满意的回答,学校的主要目标就是面向大多数同学的教育。因而内心十分苦闷,情绪处于十分低迷的状态。这个例子说明了即使是按传统观念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困惑,需要他人的帮助给予排解。前不久北京某大学两位博士生的被杀和自杀的时间,也是个典型的印证。虽然更多的学者倾向于认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究竟占多大比例,目前争执不休。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发展中的全部儿童都会遇到心理困扰,需要得到帮助,仅仅靠几位辅导员或者一个咨询室的努力是远远达不到需要的。因此,对学校这一环境而言,需要的
9、是全员的参与,尤其是全体教师重视和直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落到实处。值得补充一点的,男女生管理干部由于与学生在生活上的接触、了解甚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他们的合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要精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这至少在短时期内是达不到此目标的。但是,当教师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到位之后,才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专任教师建立起相互的沟通,理解和积极配合,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事项,如果二者在教育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学生究竟会采取哪一方的思想呢?矛盾的教育必然导致对立的思想碰撞,使学生陷于茫然无措,焦虑的状态之中。同时,教师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家访、家长会时,教师与他们的接触,更能将其思想观察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实际上使得健康教育的思想延伸到各个家庭内部,使得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形成合力,显然,这使全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大有好处的,并进一步达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从教师抓起,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并有可能达到预期满意的效果。